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團結鎮是2005年10月撤銷團結彝族白族鄉和谷律彝族白族鄉合併建立的,位於昆明西郊,與昆明主城、安寧市、富民縣、祿豐縣接壤,全鎮總面積425.8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西山區團結鎮是2005年10月撤銷團結彝族白族鄉和谷律彝族白族鄉合併建立的,位於昆明西郊,與昆明主城、安寧市、富民縣、祿豐縣接壤,鎮政府駐地距昆明主城區17公里,全鎮總面積425.8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53.8%,耕地面積3.2萬畝,總人口31250人。鎮黨委下設l8個黨總支,其中16個村黨總支、2個企業黨總支,102個黨支部,1601名黨員。鎮政府下轄16個村民委員會,119個村民小組。團結鎮區域優勢更加突出,一是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較為豐富,境內蘊藏有大量的石英砂和品位較高的磷礦資源;還有種類繁多的中草藥材和菌類等生物資源。二是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相對較好,最高海拔2640米,最低海拔1750米,平均海拔2195米,年平均氣溫13.2度,立體氣候明顯,森林覆蓋率74.4%。三是民族風情和鄉土特色濃郁,居住著彝、白、苗、漢等4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1.2%,各民族婚喪嫁娶民俗各異,服飾民居各有特色,有火把節、花山節等多個民族節日,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建制鎮。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團結鎮全景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鎮政府辦公樓

2006年經濟概況

2006年,團結鎮經濟總收入完成10.46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完成9.31億元,農業經濟總收入完成1.15億元,總體財政收入完成32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48元;糧食總產完成1268萬千克。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金曦企業

團結火腿

團結彝族民眾擁有獨特的養殖技術.由於世代選育培育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豬種。團結鎮的團結火腿就選用特定的生態鮮豬後腿為原料。在冷涼山區按傳統工藝醃製而成,其肉色棕
紅、色澤鮮艷、骨小皮薄、肉質細嫩、台鹽適中、醇香味美、多食膩,其口味和色澤都不同於宣威火腿,現已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是集營養、美昧、安全、方便為一體的原生態食品,是團結人民待客、饋贈親朋的佳品。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團結火腿

文化教育

近年來,團結鎮投資1500萬元,為中、國小改善教學條件,並配置了電腦200多台,為中小學生減免書費、雜費、住宿費5096人次,金額40.34萬元。2006年,全鎮中國小全部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入學率、鞏固率、初等教育完成率達100%。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谷律民族中學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妥吉國小

2006年鄉鎮企業概況

2006年末,全鎮共有鄉鎮企業1160個(其中個體企業1053個),從業人員達6900人,占全鎮總勞動力的36%,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完成9.31億元,其中:工業收入完成2.60億元,建築業收入完成1322萬元,運輸業收入完成5.99億元,旅遊餐飲服務業及其他企業收入完成5847萬元。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白族休閒園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明鏡製藥

農業產業化

團結鎮300畝萬壽菊示範推廣種植
一、 目的意義
團結鎮屬山區民族聚居的鎮,轄區面積425.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68%,年平均氣溫13.2度,生態環境較好,氣候宜人,交通便利。2000年以來團結鎮發展種植的油葵對豐富旅遊景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但是,由於油葵連作和夏季多雨氣候影響,給油葵規模種植帶來了較大困難。油葵病害發生頻繁,花盤小、花期短,景觀效益和經濟效益差的問題日益突出,景觀效果日趨下降,已不同程度的影響了當地旅遊觀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針對以上實際情況,2007年8月由區科技局、區農業局、團結鎮政府等部門共同組織了相關人員到雲南省曲靖霑益縣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萬壽菊的種植進行了考察,“萬壽菊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適應性強,幾乎所有土地均可種植,萬壽菊花色鮮艷,花朵多,花期長,栽培容易,是園林中常見的草本花卉。團結鎮夏季氣候溫暖,具有種植萬壽菊的土地優勢、氣候優勢、水源優勢和交通優勢,較為適宜萬壽菊的種植”,通過考察,大家一致認為:萬壽菊種植項目是一個好的富民項目,是西山區團結鎮替代油葵種植的一個後續觀光項目。2008年1月由團結鎮邀請區級有關領導和專家對該項目進行了論證,各位領導和專家一致認為萬壽菊在團結鎮引種示範種植對營造生態旅遊景觀,促進鄉村生態旅遊發展和農民增收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為此,由團結鎮農科站與雲南省曲靖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意向合作協定,引種示範推廣萬壽菊來替代日益衰退的油葵種植。進一步打造團結鎮的旅遊景觀,全面提升團結鎮旅遊觀光農業的品味和檔次,更好的帶動地方旅遊業的發展。
二、預期目標
1、通過引進萬壽菊示範種植面積300-350畝;每畝產量1500公斤;種植戶的畝收入達到800元以上。
2、營造團結鎮旅遊景觀,為生態旅遊業提供服務,促進生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並探索萬壽菊的深加工。
3、探索總結出萬壽菊栽培技術和生長習性,形成技術規程,為今後推廣提供技術支撐。
三、 項目實施經過
2008年2月團結鎮、科技局、農業局相關人員前往典靖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定並調種,3月與西山區和平嘉友園藝達成統一育苗協定,2008年3月7日-15日播種結束。萬壽菊經過統一育苗,出苗整齊,苗期長勢很好。
2008年4月23-25日,由團結鎮鎮府,團結鎮農科站,西山區科技局、西山區農業局組織科技人員對龍潭村各小組村民以綠證培訓班的形式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培訓,首先進行理論授課,理論培訓課後,技術人員親臨田間地頭實際操作進行現場培訓,培訓結束後,拉開了團結鎮萬壽菊大面積種植的帷幕,萬壽菊大面積移栽5月15日結束。至2008年7月初經過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已進入盛花期,2008年7月7日採摘現場培訓後,萬壽菊進入了採花期,盛開的鮮花一片金黃,田間、地頭,人頭涌動,老的少的一起上陣,農戶的臉上堆積著喜悅,洋溢著歡樂,金色的花海一片歡聲笑語。
四、 效果
1、經濟效益:2008年7月7日開始採摘至7月28日,21天時間農戶採摘鮮花3-4次,收購點已收購鮮花184噸,最高的農戶畝收入已到600元/畝,最低的也到300元/畝以上,平均畝收入450元,少數農戶畝收入已在1000元以上。145戶種植戶平均每戶收入已到400元,預計到9月中旬結束,每塊地採摘8-10次,畝產值在1000元以上,萬壽菊種植已讓農戶真正償到了甜頭,得到實惠,經濟效益顯著。
2、景觀效益:進入龍潭壩子,通往樂居、小村、大河村公路兩則一片金黃時隱時現,成畝連片的萬壽菊竟相開放,遠看,色彩鮮艷層次分明;近看,蝶舞蜂飛花開喜人。團團簇簇的萬壽菊,成為團結鎮一道亮麗的風景。每逢雙休日,田間地頭人來人往,照相的、觀景的留連往返,樂意不覺,車開到此都想停一停、看一看,真是金色龍潭,鮮花綻放。盛開的萬壽菊不僅給團結鎮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也帶來了團結鎮的旅遊業興旺發展,農家樂雀落門廷,異常熱鬧。此時盛開的萬壽菊才真正發揮了旅遊觀光的效果,萬壽菊項目的推廣種植將預示著團結鎮旅遊業步入一個新的局面,走上一個新的台階。項目的實施不僅能使農民增收,也真正促進了團結鎮旅遊業的發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成效顯著。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記者對我們團結鎮萬壽菊的旅遊景觀效果進行大力宣傳,對推動團結鎮旅遊業發展能夠起到較好的宣傳作用。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萬壽菊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葵油

新農村建設

我鎮新農村建設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根本,以科學發展觀總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全局,立足“五新一好”,以農民舊居整治、規劃為重點,堅持“政府引導、民眾主體、突出重點、示範帶動、分類指導、綜合配套、穩步推進”的總體思路,搶抓機遇、科學規劃、精心組織、紮實推進,實現了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良好開局。
結合我鎮各村的實際、現行布局、配套產業、農民經濟狀況和參與積極性程度,16個村委會每村認真篩選並各確定1個試點示範村,每個試點示範村都上報了建設項目,具體項目是:大興廟村 “綜合活動室和桂皇閣娛樂設施的修復和完善”兩個項目;白眉妥睦村的“綜合活動室、對主幹道牆壁進行粉刷、恢復養殖場”三個項目;棋台棋台村的“村間道路硬化、建公共衛生廁所和建垃圾池”三個項目;妥吉果園村的“綜合活動室和村間道路硬化”兩個項目;龍潭大河村的“垃圾房建設和綠化植樹”兩個項目;和平村羊草山的“入村道路硬化和村間道路改擴建工程”兩個項目;雨花茨溝村的“村間道路硬化、人引工程和垃圾房建設”三個項目;花紅園大村的“旅遊公廁建設、垃圾房建設和修建綜合活動室”三個項目;永靖炭窯村的“綜合活動室、垃圾房建設和人蓄飲水工程”三個項目;下沖上沖村的“綜合活動室、道路硬化、修建公廁和垃圾池”四個項目;谷律下莊房村的“村間道路硬化、綜合活動室、垃圾焚燒爐和擋土牆”四個項目;樂畝寨子村的“綜合活動室、“文明路”建設和村中河堤建設”三個項目;律則下律則村的“綜合活動室、道路硬化和建蓋公廁”三個項目;朵畝半天臼村的“村間道路硬化、修建綜合活動室和垃圾池”三個項目;妥排各樂多的“綜合活動室、村間道路硬化和機耕路開挖”三個項目;蔡家“村間道路硬化、民居美化和垃圾焚燒爐”三個項目。工程項目惠及農戶2083戶,人口7754人。點多、線長、任務繁重是我鎮新農村建設的最大特點。按照科學、超前、綜合配套、因地制宜的原則,我們不等不靠,開拓創新,立足高起點、高質量,精心組織精幹力量,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鄉村新貌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新農村建設龍潭大河村

人文地理

團結鎮於2005年10月18日撤銷團結彝族白族鄉和谷律彝族白族鄉而建鎮,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建制鎮。地處滇中高原中部,位於昆明市西郊,東接昆明主城,與安寧、祿豐、富民、五華相鄰,地形起伏明顯,盆嶺相間,山脈交錯,群山屹立,山巒起伏,有高原山地,河谷山地,山間小盆地等多種地貌,鎮政府所在地距昆明市區17公里,全鎮總面積425.8平方公里,共轄16個村民委員會,119個村民小組,居住著彝、白、苗、漢等民族,總人口31208人,森林覆蓋率達74.44%,年平均氣溫13.2℃,轄區內風景秀美,物產豐富,民族風情濃郁。
團結鎮歷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滇池東岸早有人居住。1984年,原團結鄉麥地壩村王發友,在村北約半公里的小凹草坪發現一具石石,經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有關專家鑑定為新石器晚期遺物,在那時期,團結這塊土地上,就有先民繁衍生息了。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火把節
團結鎮[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團結刺繡

1、四川省成都郫縣團結鎮
團結鎮地處四川成都市郫縣東面,距成都市15公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坐落在府河源頭,是比較優良的全國小城鎮試點鎮和著名的生態鎮。
該鎮現有耕地28260畝,農戶7766戶,農業人口24518人,勞動力豐富,水稻種植面積25800畝,小麥種植面積6400畝,年出欄生豬3.0萬頭,出欄小家禽35萬隻。糧食以雜交稻和優質小麥為主,每年秋糧主要有秋玉米、秋黃豆、秋洋芋、秋紅苕,面積為6865畝。全年種植蔬菜4000畝,經濟作物川芎2200畝,大蒜2200畝,花卉、經濟林果600畝,優質水生芳蓮藕、金水苹、水芹菜100畝,二金條泡椒100畝,美國甜脆豌300畝,秋、冬季普通蔬菜1000畝以上。該鎮新發展養豬大戶17戶,全鎮養豬大戶共90戶,以大戶為主帶動全鎮養豬業。蛋類生產以專業大戶為主,全鎮專業大戶年出欄蛋雞2.2萬隻,產鮮蛋680噸以上,以花籬村祥雲鴿場為龍頭輻射全鎮形成美國帝王鴿養殖基地,目前有種鴿2000對,年出售乳鴿15000─20000隻。
該鎮建有成都高新西區大學城,現駐大學6所,其中著名藝術類高校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及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等均在該鎮。
2、黑龍江省道外區團結鎮
位於哈爾濱市東郊,天恆山境內,2001年由原全國文明鄉鎮、全國最佳鄉鎮團結鄉和全省百強鄉鎮、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鄉鎮東風鎮“強強聯合”合併組成。現幅員面積7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000畝,人口67,240人。轄10個行政村,7個實業公司,6個直屬企業,18戶國有企業,4個社區,10所國小,1所中學,鎮內有駐鎮企事業單位、各種所有制形式企業1000餘家,是工農並舉、產業齊全的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通過2001年鄉鎮合併後,原團結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原東風鎮的廣闊發展空間的結合,使團結鎮的整體優勢顯著增強。一是具有得獨厚的地緣優勢。團結鎮位於哈爾濱市東郊,為哈爾濱的東大門,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達,哈同公路穿境而過,並位於天恆山境內,隨著市政府啟動開恆山風景旅遊區開發,團結鎮已成為哈爾濱市的新熱點,天恆山開發必將極大地促進鎮域旅遊業、商服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從而將全鎮經濟推上一個快車道,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招商引資、發展鎮域經濟的新優勢。二是具有雄厚的資源優勢。團結鎮土地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廣闊,可利用的企業閒置廠房、設備較多,去年又規劃了18.5公里的工業園區,這都為招商引資創造了便利條件。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無公害蔬菜、苗木、林果、畜牧基地面積不斷壯大,10個村都做到了1村1品,“石人溝”牌果品已成該鎮農業的新亮點,這些資源有效地推動了鎮域經濟快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當前,全鎮農業、工業、第三產業分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75%、18%,第三產業比重偏輕,第二產業偏重。
農業以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為主,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採取“政府扶持、協會支持、大戶帶動,以點帶面”的方法,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優先發展畜牧業和無公害農業,在壯大常勝、恆星、石人溝、聯勝、團結等棚室菜、養豬、果樹、養牛、運輸5個專業示範村規模的基礎上,又大力發展了勤勞奶牛養殖、百菜、常勝無公害蔬菜、東風苗木、紅利蛋雞肉雞養殖、東新運輸、編織業等特色農業,做到了村村都有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無公害蔬菜、苗木、林果、畜牧已成為該鎮農業的四大支柱產業。
工業現已形成以紅光鍋爐集團、團結鍋爐集團為重點的鍋爐製造業、以雙太電子城為主的電子信息業、以曙光電磁線集團為主導的金屬加工業、以雪佳集團、百潤集團為龍頭的精細化工業四大優勢產業;全鎮享譽國內的知名產品品牌已達到60餘個,紅光、團結牌鍋爐已占領國內市場,並遠銷俄羅斯等國家,目前,全鎮年產值超億元、利稅超千萬元的企業達到6個,年產值超五千萬元、利稅超五百萬元企業達到32個,這些企業已成為全鎮經濟支柱。
第三產業現已形成專業市場、現代汽車、物流業三大支柱產業,禧龍陶瓷批發大市場、紅旗家俱裝飾材料城、先鋒路汽車品牌專營店、一汽森華汽車銷售公司等一批三產大戶已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近年來,團結鎮黨委以“發展鎮域經濟,加快城鎮建設,提高人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科學合理地確定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三產為牽動”的經濟發展方向,大力實施“工業強鎮,開放富鎮,農業興鎮,環境立鎮”四大戰略,突出發展優勢工業,加快發展步伐,使全鎮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2003年,鎮黨委被省委授予“六個好”建設先進黨委榮譽稱號,全鎮稅收首次突破億元大關。2004年上半年,全鎮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53,264萬元,同比增長26.4%,占年計畫56%;稅金5,834萬元,同比增長43%,占年計畫的53%;財政收入2,409萬元,同比增長63%,占年計畫的61%,超計畫570萬元,各項指標位居全區首位。
目前該鎮小產權項目較多,價格均價在1800/㎡。其中以“書苑世家”項目品質最優。
3、甘肅定西市安定團結鎮
團結鎮位於安定區南部,距城18公里,東鄰李家堡鎮,南至隴西馬河鎮,西連香泉鎮,北與鳳翔鎮毗鄰。全鎮轄10個村,92個村民小組,3728戶16179人。其中回族681戶2680人,占全鎮人口的16.6%,回族主要分布在好地掌、寒樹、金花、寒水四村
團結鎮因回漢雜居,體現回漢民族大團結而定名,解放後設唐家堡鄉,屬通安驛區(通安驛現歸隴西)所管,1958年成立團結公社,1983年改為團結鄉,2001年撤鄉建鎮。
該鎮交通方便,寶蘭二線、定隴公路穿境而過。地勢南高北低,山脈南北走向,最高海拔2457米,最低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6.2℃,無霜期140天,年均降雨量430毫米,全鎮流域面積12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660畝,人均占有耕地4.92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馬鈴薯、豆類、糜谷,經濟作物主要有胡麻、藥材,企業主要有磷肥廠,建材廠、澱粉廠。2004年全鎮生產總值達7058萬元,人均產糧574公斤,人均純收入達1552元。
鎮政府所在地設有衛生院,水管所,信用社,糧管所,變電所、供電所、派出所、郵電所等單位,有鎮級國中一所,各村均有1所國小,共有教師180人,在校學生351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近年來,團結鎮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把馬鈴薯、畜草、勞務三大產業的培育壯大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積極引導,強化服務,加快發展。2005年全鎮馬鈴薯種植面積達32500畝,占耕地的40.6%,總產量達45454噸,馬鈴薯收入人均達927元。鎮上依託退耕還林(草)工程,堅持以畜促草,以草帶畜,草畜轉化,實施牛羊良種工程,全鎮大家畜存欄4605頭,豬羊雞分別達到2820頭,3857隻,11719隻。鎮上把勞務輸出作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積極蒐集勞務信息,加大組織輸出力度,推動勞務輸出由無序型向有序型,由苦力型、體能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轉變。年輸出勞動力5380人,其中組織輸出1218人,勞動力資源潛力巨大。 另外,團結鎮與“千年藥鄉”隴西毗鄰,土地適宜種植柴胡、紅(黃)芪、板蘭根、甘草、紅花等多種藥材。鎮上把中藥材種植當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戰略措施,大走藥材興鎮之路。2005年種植中藥材7500畝,戶均達2畝,藥材人均收入達918元。
近年來,鎮上還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狠抓了梯田建設和退耕還林(草)工程,修造梯田68276畝,人均梯田達到4.22畝,基本實現了“梯田化”的目標。完成退耕還林(草)15100畝,豐富的牧草資源,給畜草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內蒙古杭錦後旗團結鎮
團結鎮於2000年正式設鎮,位於杭錦後旗東北面,北與烏拉特後旗烏蓋蘇木和烏拉特中旗石蘭計鄉接壤,東面和南面分別與臨河區古城鎮和白腦包鎮為鄰,西與聯合鄉為鄰。全鎮轄地面積97.80平方公里,居民戶數2440戶(其中農業產2200戶),人口8900人。全鎮原有8個行政村,2001年撤併1個,現有紅光、紅義、巨和橋、立新、民生、民治、團結7個行政村。
團結鎮屬地多人少的鄉鎮,土地資源充足,全鎮現有耕地70562畝,人均耕地8畝。團結鎮大部分耕地屬中低產田,土壤鹽鹼化程度相對嚴重,適宜種植葵花。葵花面積占播種面積的一半,農民收入一半來自葵花。團結鎮從2000年開始實行退耕還林,現退耕面積9775畝,還林16256畝,總計26021畝。水域面積14571畝,未利用土地35081畝,擁有機械動力8695馬力。
全鎮經濟總收入4778萬元,年末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047萬元。糧食總產量15985噸。年末牲畜總頭數46118頭(只),其中羊35000隻。農民入均收入2416元。
團結鎮主要企業有麵粉加工廠、制磚廠、養殖廠。
5、雲南昆明西山區團結鎮
西山區團結鎮位於昆明西郊高海拔地區,距離市區17公里。全鎮總面積42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37.4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頃(以農業人口計算)。
團結鎮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13℃,最冷月平均氣溫5℃,最熱月平均氣溫19℃,極端最低氣溫-8.6℃,極端最高氣溫28.3℃,氣溫年較差10.6℃日較差9.4℃。全年霜期170-180天。年平均日照2200小時,年太陽輻射量123.1千卡/平方米。
團結鎮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建制鎮,2006年末,總人口3.16萬,其中農業人口3.04萬,境內主要有彝族、白族、苗族、漢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3.95。全鎮經濟總收入10.46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9.31億元,農業經濟總收入1.15億元。總體財政收入32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48元。全鎮農作物播種面積3779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19公頃,經濟作物386公頃,蔬菜面積827公頃,其他作物147公頃。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完成2268公頃,其中水果1000公頃、乾果及花椒133公頃、商品蔬菜808公頃、油葵13公頃、烤菸314公頃。實現產值3000餘萬。全鎮豬牛羊口蹄疫免疫13.87萬頭,禽流感免疫19.04萬羽。全鎮鄉鎮企業1160個,營業總收入9.31億元。
6、黑龍江省蘿北縣團結鎮
團結鎮處於東經130°7′~131°34′,北緯47°12′~48°21′之間,地處三江平原邊緣,南鄰寶泉嶺、普陽、梧桐河農場,東連軍川農場、西接共青農場、北靠蘿北縣政府所在地——鳳翔鎮,松花江由鎮南繞流。國家級濕地保護區—葦場濕地坐落其中,現在的團結鎮,是2001年由原蘿北縣團結鎮、葦場鄉、蓮花鄉合併而成的,轄區面積750平方公里,有17個行政村(含24個自然村),耕地面積30餘萬畝,人口1.67萬,其中農業人口1.53萬,是全縣最大的農業鄉鎮。鎮政府距縣城10公里,全長40餘公里的鳳葦線、團蓮線水泥通鄉公路貫通全境,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團結鎮成為蘿北縣南部中心鄉鎮。
團結鎮是以糧食種植為主的農業大鎮,農業生產從種到收基本實現機械化。主要作物為水稻、玉米、大豆。依託天藍、地肥、水淨的優越自然環境,全鎮水稻生產迅速發展,是鶴崗市政府命名的“水稻生產專業鎮”。目前全鎮水稻種植面積保持在8萬畝,是“添添”、“黑龍島”牌綠色食品大米原料生產基地。近年來,團結鎮黨委、政府依託地廣、糧多、飼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引導帶動民眾大力實施主輔換位,通過政策拉動、資金扶持、典型引路,興建了立興、工農兵兩個萬頭生豬標準化養殖和工農兵千頭奶牛標準化養殖小區,使畜牧業成為民眾增收新亮點,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2005年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4638元,2006年實現5206元,增輻12%。全鎮住房磚瓦化率、程控電話入戶率分別達到73%、65%,半數以上農戶購置了手機,部分農戶安裝了寬頻,聯上了網際網路。
團結鎮黨委下轄25個黨支部,其中農村支部19個。近年來,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開展以來,鎮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鎮黨員民眾,大力發揚“團結拼搏、更新觀念、自我加壓、敢為人先”的“團結人精神”,明確方向,加快發展,形成聚精會神謀發展的良好氛圍,將民眾的精力集中到勤勞致富構建全面小康上來,全鎮社會穩定,農民收入連年增加,分別在2002、2003、2006年被省委授予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先進集體、省級“六個好”鄉鎮黨委、省級“五個好”建設先進鄉鎮黨委等光榮稱號,2006年初被確定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百鎮千村試點鄉鎮”。
7、湖南湘西花垣縣團結鎮
團結鎮位於花垣縣城西部,距縣城11公里,東鄰花垣鎮,西與茶峒鎮、大河坪鄉接壤,南連龍潭鎮、道二鄉,北與保靖縣毛溝鎮隔河相望,總面積48.01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大部分為丘陵平地,平均海拔336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420毫米。鎮內交通條件優越,319國道貫穿全鎮。轄1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29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8560人,其中農業人口17069人。現有耕地面積13313畝,其中水田5940畝,旱土7373畝。鎮內鉛鋅等礦產資源豐富,採礦、采岩、采沙、浮選等民營企業發展較為成熟。目前已有包括太豐公司在內的民營企業27家,年產值達9200萬元,占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的98%。農產品“團結乾柿”、“洞泉冬粉”久負盛名。2003年累計完成退耕還林8390畝,新開發清見桔橙4300畝、線椒3200畝。擁有州定小康示範村1個,州、縣科技示範戶6戶,種植業、養殖業專業戶200多戶。全年共投入資金223.2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整修村級公路、機耕道7200米,整修街道2000米,完成峨碧水廠和團結水廠的改建擴容工作,新建水池4個,解決7個村18個村民小組5600人的飲水困難。新修水渠1890米,乾渠2560米,斗渠3200米,新建沼氣池103口。推行農村合作醫療,100%完成縣分任務,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全鎮100%的村通電、通話、通播和通視,電話裝機總量1210部。計畫生育率92%,人口出生率13.48‰。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3億元,財稅總收入844.6萬元,糧食總產量612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