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易經》養生

圖解《易經》養生

本書圖文並茂,語言凝練生動,切合百姓生活,用家常話娓娓道來養生的大智慧,在衣食住行的點點滴滴體現養生的真功夫,使讀者在聽故事裡增長智慧,話家常中學會養生。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1

作者:楊力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
開本介質:16開膠版紙
頁數字數:177
市場價:25.00元

編輯推薦

本書從養生角度解讀《易經》,作者楊力教授是研究《易經》、《黃帝內經》數十年的學者,楊力教授熔《易經》與《黃帝內經》於一爐,溝通中外,融會古今,層層剝繭地揭開《易經》養生智慧之秘。這些養生智慧包括了天人合一養生道德養生、心理養生、風水養生、房中養生、導引養生、經絡養生、臟腑養生等等,涵蓋了中華養生文化精髓的方方面面。尤為可貴的是,楊力教授還傳授了許多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易經》養生小竅門、小功法,如二十四節氣的導引養生、按壓特效穴位的養生、五禽戲及十禽戲、胎息功、吞津功等。
本書圖文並茂,語言凝練生動,切合百姓生活,用家常話娓娓道來養生的大智慧,在衣食住行的點點滴滴體現養生的真功夫,使讀者在聽故事裡增長智慧,話家常中學會養生。

圖書介紹

本書有三大特色:聽故事裡增長智慧,話家常中學會養生。圖文並茂,一學就會。楊力教授二十餘年研習《易經》養生之集大成之作!
源遠流長的中華養生學,就是一種以《易經》象數原理為基礎的“天人合一”的養生學,就是一種動態的、整體的、充滿了活性的養生學,而且是具有悟性的養生學。因此,東方養生學強調,高境界的養生必須要結合修煉和內觀,才能達到高維時空狀態下的養生層次。
本書所要揭示的,正是怎樣按照《易經》象數原理進行養生的一種理念和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從養生角度解讀《易經》,作者楊力教授是研究《易經》、《黃帝內經》數十年的學者,楊力教授熔《易經》與《黃帝內經》於一爐,溝通中外,融會古今,層層剝繭地揭開《易經》養生智慧之秘。這些養生智慧包括了天人合一養生、道德養生、心理養生、風水養生、房中養生、導引養生、經絡養生、臟腑養生等等,涵蓋了中華養生文化精髓的方方面面。尤為可貴的是,楊力教授還傳授了許多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易經》養生小竅門、小功法,如二十四節氣的導引養生、按壓特效穴位的養生、五禽戲及十禽戲、胎息功、吞津功等。

本書圖文並茂,語言凝練生動,切合百姓生活,用家常話娓娓道來養生的大智慧,在衣食住行的點點滴滴體現養生的真功夫,使讀者在聽故事裡增長智慧,話家常中學會養生。

圖書目錄

導讀《易經》背後四位聖人的故事

關於伏羲的故事

關於周文王的故事

八卦和六十四卦

為《易經》注入了自強不息的核心

關於周公的故事

關於孔子的故事

孔子對《易經》的貢獻

孔子的養生故事

第一講揭秘《易經》氤氳觀中的養生智慧

氤氳觀揭示了生命起源的秘密

氤氳觀中的整體養生智慧

氤氳觀中的氣養生智慧

“人活一口氣”,靠的主要是陽氣 

心氣不可少

腎氣是根本

氣虛者的養生智慧

第二講揭秘《易經》天人觀中的養生智慧

與天地相應是《易經》天人觀的核心

《易經》天人觀中的養生智慧

天時與養生

地利與養生

人和與養生

什麼是天人合一養生

日養生(十二時辰養生)智慧

年養生(四季養生)智慧

第三講揭秘《易經》陰陽觀中的養生智慧

陰陽是不停地消長轉化的

陰陽是動靜相兼的

陰陽是剛柔相濟的

陰陽平衡是養生的最高智慧

《易經》與中醫的陰陽平衡理念

陰陽是怎樣維繫平衡的

維持生命三大陰陽平衡的養生智慧

陰陽失衡,百病纏身

陰陽平衡的養生智慧之一:重視保養陽氣

五臟陽虛,表現各異

保養陽氣的養生智慧

陰陽平衡的養生智慧之二:及時排除陰濁

陰陽平衡的養生智慧之三:防衰始於中年

第四講揭秘《易經》五行觀中的養生智慧

五行是什麼

《易經》是五行的上源

河圖洛書發展了五行理論

天一生與養腎智慧

地二生與養心智慧

天三生與養肝智慧

地四生與養肺智慧

天五生與養脾智慧

五行和諧是養生的大智慧

第五講揭秘《易經》預測觀中的養生智慧

《易經》“見微知著”中的養生智慧

全息原理可以預測疾病

人體的全息元特區

《易經》對死亡的預測

第六講揭秘《易經》道德觀中的養生智慧

《易經》的德養生重在修心

揭秘《易經》的家庭養生法則

孔孟長壽的秘訣

老子長壽的秘訣

揭秘老子的道德養生智慧

《易經》和道家的靜養生智慧

《易經》和性命雙修智慧

《易經》四正卦與小周天功養生智慧

《易經》六十四卦與道丹修煉智慧

《易經》對佛家養生的影響

第七講揭秘《易經》八卦中的氣質養生智慧

《易經》八卦人的氣質特點和養生之道

乾金氣質

坤土氣質

巽木氣質

離火氣質

坎水氣質

不同氣質、不同氣候下的養生智慧

陰虛火熱氣質及天氣過熱之時——低溫養生

陽虛寒涼氣質及天氣過涼之時——溫陽養生

燥熱體質及天氣過燥之時——涼潤養生

寒濕體質及天氣過濕之時——風溫養生

第八講揭秘《易經》中的心理養生智慧

《易經》是中國心理智慧的源頭

《易經》中的心理勝利法智慧

《易經》中的心理平衡智慧

《易經》中的心理戰術智慧

《易經》中的心理疏導智慧

《易經》中的心理防範智慧

源於《易經》的中醫情勝療法

悲傷制怒法

驚恐制喜法

憤怒制思法

喜悅制憂法

思慮制恐法

心理輕度失衡者的養生智慧

心理疲勞型的養生智慧

心理矛盾型的養生智慧

第九講揭秘《易經》中的飲食養生智慧

中國古代幾個美食開創者的故事

“食”有什麼深意

《易經》神秘的八卦食養之秘

按照《易經》慎重考慮食物屬性

象形食品之秘

選擇食養還要考慮體質因素

《易經》損益理論對飲食養生的啟示

第十講揭秘《易經》中的房室養生智慧

中國的伊甸園故事

《易經》八卦中有性與生命的奧妙嗎

《易經》鹹卦對性養生的啟示

《易經》與房室養生的“七損八益” 

房中固精功之秘

為什麼說“男子四十而陰氣自半”

房室養生的宜與忌

體弱多病的人怎樣房中養生

仿生房中適用哪些情況

防避精漏之秘

第十一講揭秘《易經》環境風水養生智慧

什麼是風水

看風水的三大理論依據

怎樣看風水

看龍脈

看砂勢

看穴

觀水

看風

看氣

看土

選擇養生的居住環境:陽宅

山環水抱

明堂亮敞

坐北朝南

天圓地方

宜藏不露

選址建樓禁忌

選樓挑房

門前環境與養生關係密切:門前宜忌

安置養生居所:居家風水

綠化種樹的養生內涵

風水與心理養生

風水與生理健康

風水與聚氣、生氣、活氣養生

合抱聚氣,分開散氣

曲則生氣,直則煞氣

高凸則活氣,低凹則死氣

利用“風水好”的環境養生

海洋養生

江河養生

山林養生

原野養生

利用風水原理養陰護陰

什麼是陰氣

怎樣養陰

第十二講揭秘《易經》中的經絡養生智慧

《易經》與經絡有什麼關係呢

經絡分陰陽的思路來自《易經》

經絡的“黑箱”特質遺傳自《易經》

經絡的全息奧秘來自《易經》

神奇的經絡預測疾病和生死

特效穴位養生

抗衰老穴位

增強食慾之穴

增強正氣(免疫力)穴位

美容顏穴位

增強睡眠質量穴位 

增強性功能穴位

消除疲勞穴

養心安神穴位

益智的特效穴位

急救穴位 

感冒穴

保養眼睛穴位

保養耳朵穴位

循經按摩是保養臟腑的好方法

循腎經按摩

循胃經按摩

循督脈按摩

循任脈按摩

循心經按摩

循肺經按摩

循肝經按摩

循帶脈按摩

經絡腧穴幫你防治常見疾病

經絡能抗衰老長壽

《易經》導引吐納養生之秘

食氣功

吞津功

吐納功與胎息功

第十三講揭秘《易經》中的仿生養生智慧

動物是人類最好的老師

什麼是仿生養生

《山海經》中燭龍不食的養生啟示

模仿爬行動物養生

腹式呼吸退化帶來的健康隱患

腹式呼吸有哪些好處

怎樣做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原則

學一學仿生脊柱功

學一學仿生爬行功

學一學華佗五禽戲

十禽戲幫你活百歲

來自植物的仿生養生啟示

學植物冬藏

學植物向陽

學植物善變

圖書書摘

第八講揭秘《易經》中的心理養生智慧

《易經》中的心理戰術智慧

《易經》積極的自強觀對中國人鑄造自強不息的心理素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易經》強調的自強不息、窮圖思變、奮發圖強,都鮮明地主張要鑄造強硬心理素質,抵禦一切心理脆弱。我們都知道,這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如果有了強硬的心理素質,就可以自我戰勝、自然化解一切心理矛盾,這樣才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所以《易經》突出了心理治本的寶貴原則。

《易經》三百八十六爻包含著豐富的心理戰術信息,這些信息雖然用筮辭來表現,反映的是人的吉凶禍福,但卻蘊藏著靈活的心理戰術。這些戰術既蘊含哲理,也包括心理玄機,比如《易經》著名的“潛龍勿用”(《易經·乾》)就暗藏著人該伏藏時要隱而不出的心理玄機;而“或躍在淵”則是鼓勵人該出手時要出手。再如,《易經》在闡發坤卦時說:“天地變化,草本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日,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這是借天地變化來隱訓人事該藏就藏、當露必露的心理戰術。又如否卦日“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就是要人們憂慮否運,所謂近憂而遠慮的憂患單。

這些道理在《易經》十分豐富,既是哲理的借鑑,也是心理戰術的啟迪。

《易經》中的心理疏導智慧

《易經》三百八十六爻,占筮吉凶禍福,包含著最早的心理疏導。這在《黃帝內經》套用為祝由。所謂祝由,祝,告也;由,緣由,就是幫助病人分析,找出導致心病的原委。《黃帝內經》還進一步提出“移精變氣”(《素問•移精變氣論篇》),所謂移精變氣,就是通過移情易性排解病人的心理鬱結。後來又發展為移情暗示療法,就是通過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而達到治療作用。比如古書記載,有一年輕人忽然失明,老父親請來了醫生,醫生看後未查出他的眼睛有什麼病,就決定採用移情暗示法,於是就對患者的老父親說:“你兒子的眼睛倒是沒有什麼要緊的,把這劑藥吃了就好了,只是他的腿有問題,如果再不下床去活動,只恐怕會瘸了。”那個年輕人聽了嚇出一身冷汗,忙把藥吃了,趕緊下床去活動,眼睛果然復明。

《易經》中的心理防範智慧

《易經》是一部預測之書,預測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加強防範,這當中自然也包含心理防範。有了心理防範才有利於鑄造心理盾牌。

心理防範其實也就是心理先驗,我們當然不相信占卦,但是我們可以從占卦推測吉凶禍福中借鑑心理防範。有了心理防範,其實也就有了心理準備,而這正是心理勝利的前提。

加強心理防範意識,在《易經》卦爻辭中比比皆是,如坎卦即有“習坎,入於坎客,凶。”就是告誡人們前面的道路是重重險境,險中有險,故凶。目的是要人們做好防範。

《易經》中有大量的帶“凶”字的卦爻辭,都是在告誡人們前面有險,要你防範,就連笑口常開的兌卦也有“凶”條,如“六三,來兌,凶。”意思是告誡人們表面上和悅的,同樣要防範是否有假。再如,豫卦:“初六,鳴豫,凶。”意即預感到有險,先不要張揚,要先暗自觀察,看勢態發展再作決定;反之,一發現有險即張揚誇大,就意味著凶。又如,節卦:“不出門庭,凶。”引申義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否則凶。

諸此種種,在《易經》中比比皆是,都表明《易經》這部書非常注重心理防範,而這正是鑄造良好心理素質所必須具備的。

源於《易經》的中醫情勝療法

《易經》陰陽平衡觀點對《黃帝內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黃帝內經》強調臟腑、陰陽、虛實的平衡是心理平衡的基礎,如指出:“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肝氣虛則恐,實則怒。”(《靈樞•本神》)又如:“勇士者……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堅……怯士者……肝系緩,其膽不滿而縱。”(《靈樞•論勇》),這就是突出心理與生理的統一。

中醫《黃帝內經》繼承了《易經》儒家的觀點,尤其高度重視社會心理因素對疾病發生髮展的影響,提出“脫營”、“失精”是典型的社會心理疾病,從而創造了著名的情勝療法,為中醫心身醫學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中醫的以情勝情法,又叫情志制約法,也叫情緒收調法,其中又多用五行相勝法。中醫用情勝療法治療心理疾病已有悠久的歷史。

“范進中舉”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范進中了舉人後,競高興得發了狂,根據中醫的說法,這是“喜傷心”,治療的辦法是“恐勝喜”,最後請了范進最怕的老丈人來,一個巴掌就給打好了,這就是典型的中醫的情志制約法。

情勝療法的道理何在呢?

百病皆生於氣。中醫認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情緒生於五臟,心生喜、肝生怒、脾生思、肺生悲憂、腎生恐。就是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中醫總結出悲傷制怒、驚恐制喜、憤怒制思、喜悅制憂、思慮制恐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

悲傷制怒法

《黃帝內經》“怒傷肝,悲勝怒”。因為怒是肝的情志(肝志怒),悲是肺的情志,“怒傷肝”,就是大怒使肝氣出現太過,而金克木,所以用悲來制約肝。肝氣平,怒也就可以平和了。

有一個患者,因兄弟跟他爭房子,打了起來,後來氣得發了狂,到處奔走叫罵,醫生判斷這是怒傷肝,就騙他說:“你的弟弟出了車禍,已經死了”。他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大哭了起來:“兄弟呀,我對不起你啊……”哭罷,他的狂證竟然好了。這就是以悲制怒的例子。驚恐制喜法喜傷心,驚恐制喜法,就是因大喜傷了心神而出現精神障礙,可用恐的辦法進行制約。按照中醫理論,因為喜是心的情志(心誌喜),心為火髒,恐是腎的情志,腎是水髒,水克火,所以心志太過,出現大喜傷心時,前人就用腎水來克制心火。

憤怒制思法

思傷脾,怒勝思。中醫認為,因思念傷了脾,導致不想進食,用使他生氣的辦法可以改善這些症狀。因為木克土,肝屬木,主怒,所以怒志能調節脾思。所以因思念過度傷了脾,使人陷于思念而不能自拔,就用激他憤怒的辦法以緩解。

有一個年輕人因失戀得了抑鬱症,每天抑鬱獨處,似醒非醒,思念不已,家人請來了老中醫,老中醫診脈後,大罵他道:“一個大男人,競為一個女子弄得如此狼狽不堪,有什麼出息?要是我的兒子,早就趕出去了。”年輕人聽了勃然大怒,站起來就要打那老醫生,被他父親緊緊拉住。從此,年輕人的抑鬱症狀競解除了。

喜悅制憂法悲傷肺,喜勝悲。悲是肺的情志(肺志悲),喜是心的情志(心誌喜),因為心屬火,肺屬金,火克金,所以心誌喜能制約肺志悲。如果因為悲傷損傷了肺,讓人不能從悲傷的低谷中走出,那就可以用讓他高興的辦法來制約悲傷情緒。

古書載有一個書生,愛上了一個小姐,其父不同意,因而悲哀、難過不已,傷了肺,咳了起來,而且越咳越重,後來竟嘔起血來,在外地經商回來的父親知道情況後,就去找醫生。醫生說遂了他的心意,病就會好轉。他的父親只得去小姐家提親。當書生知道小姐答應了親事後,心中大喜,咳嗽、嘔血竟豁然而愈。思慮制恐法恐傷腎,思勝恐。恐是腎的情志,思是脾的情志,脾屬土,腎屬水,因為土克水,所以如果因為恐懼傷了腎,讓人不能戰勝驚恐,那就可以選用讓他思念的辦法來制約腎,所以脾思能制約腎恐。

有一個老人,路過墳地時,被一隻野狗嚇壞了,回家後不斷做噩夢,醫生看後,對家人說,他這是因恐懼傷了腎,可以用讓他思念的方法來治療。於是他的家人就把他最喜愛的小兒子送到遠處的親戚家去。老人因為思念兒子,噩夢也變成了夢中與小兒子相聚。 

以情勝情醫治心理疾病是中醫的一絕,不過對患者施行情勝法的人,要有一定的威望,最好是醫師或是他的長輩。

情勝心理療法(情志制約法)不一定嚴格按照五行制約的規律,可以根據實踐經驗靈活套用。如中醫《黃帝內經》就有以驚法治療呃逆的辦法,即用驚恐的辦法打亂患者的呃逆節律,從而起到治療的效果。這就是《靈樞•雜病》“噦……大驚之,亦可已”的記載。

再如,古醫書記載:一青年因落榜得了噦證,每天呃逆不止,老中醫讓其家人半夜到他的窗下學鬼哭,這年輕人被嚇醒了,未料,他的呃逆竟不藥而愈。這就是對《黃帝內經》情志治病的活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