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寺景區

蛇首崖 “一線天”上方,崖頂向南凌空探出的一塊巨岩,長15米,寬2米許,宛如一條蛇探首於萬仞絕壁。 試劍石 在蛇首崖向上50米,一巨石矗立於峽中。巨石正中有一襲縫,酷似刀劈,傳為周穆王伐犬戎至此試劍,故稱試劍石。試劍石上部山崖上有“迎客榆”。 彩屏 在峽谷上方,迎面矗立一小山,實為山崖坍塌滾落之巨石。紋理呈垂直狀,由於雨水在不同成分的石頭上長期流淌,使原來粉紅色的砂岩石變成了紅、黃、白、黑數色,猶如孔雀開屏。 瞰壑嶺 在“一線天”峽谷右上方,是俯瞰溝壑之佳地。 仰天石 瞰壑嶺西北部,一巨石橫陳“金字塔”形峰端,象一巨人躺臥仰天長嘯。 一線天 距嶂石岩村約1公里,是通往圓通寺的主要景點之一。兩側危崖聯袂,山勢崢嶸,陡壁相夾成一條狹長的梯道。仰望藍天,僅存一線。梯道長150米,人口寬2.7米,窄處僅容一人通過。高程50餘米。台階多在自然岩石上鑿成,部分地段以紅色砂岩石砌成,暑期,西側崖口有飛瀑瀉落,瀑濺石上,激起蒙蒙雨霧,沁人肺腑。梯道依山勢在較寬處兩次折彎,形成一個“之”字,有詩曰:一石凌空穿玉宇,兩山矗壁夾青天。1989年秋,景區區管理處 在梯道兩旁加設了鐵索和欄桿。“一線天”是沿一條近南北向的構造線發育而成的,破碎頻寬1--2米,破碎的岩塊經過百萬年的風化、坍塌和流水的搬運,逐步形成這一地貌奇觀。 圓通寺 在二棧,現僅存遺址。該寺創建於元,為佛教寺院。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修。後毀於清代一場山火。現崖壁觀音菩薩壁畫水墨丹青依稀可辨。明弘治《重修圓通寺碑記》、明萬曆《嶂石岩封疆記》碑尚存。石壁上留有明吏部尚書喬宇“嶂石岩”摩崖篆刻。今觀音巨像、重修圓通寺碑記及嶂石岩封疆記碑已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乳泉 圓通寺其旁北側,有一座高20米、闊8米、深10餘米的天然洞穴。沿頂倒垂著兩支鐘乳石,這鐘乳酷似女子兩隻豐腴的乳房,清洌的、含有豐富礦物質的細流,沿著“乳房”匯於“乳頭”,涓涓淌出,終年不絕。明吏部尚書喬宇游圓通寺時,曾賦詩讚曰: 雲竇靈津漱玉真,倒垂蒼蘚疊龍鱗。 山中始見石鐘乳,物外況逢花界春。 圓通寺俗稱乳奶寺,其名即由此來。

蛇首崖 “一線天”上方,崖頂向南凌空探出的一塊巨岩,長15米,寬2米許,宛如一條蛇探首於萬仞絕壁。 試劍石 在蛇首崖向上50米,一巨石矗立於峽中。巨石正中有一襲縫,酷似刀劈,傳為周穆王伐犬戎至此試劍,故稱試劍石。試劍石上部山崖上有“迎客榆”。 彩屏 在峽谷上方,迎面矗立一小山,實為山崖坍塌滾落之巨石。紋理呈垂直狀,由於雨水在不同成分的石頭上長期流淌,使原來粉紅色的砂岩石變成了紅、黃、白、黑數色,猶如孔雀開屏。 瞰壑嶺 在“一線天”峽谷右上方,是俯瞰溝壑之佳地。 仰天石 瞰壑嶺西北部,一巨石橫陳“金字塔”形峰端,象一巨人躺臥仰天長嘯。 一線天 距嶂石岩村約1公里,是通往圓通寺的主要景點之一。兩側危崖聯袂,山勢崢嶸,陡壁相夾成一條狹長的梯道。仰望藍天,僅存一線。梯道長150米,人口寬2.7米,窄處僅容一人通過。高程50餘米。台階多在自然岩石上鑿成,部分地段以紅色砂岩石砌成,暑期,西側崖口有飛瀑瀉落,瀑濺石上,激起蒙蒙雨霧,沁人肺腑。梯道依山勢在較寬處兩次折彎,形成一個“之”字,有詩曰:一石凌空穿玉宇,兩山矗壁夾青天。1989年秋,景區區管理處 在梯道兩旁加設了鐵索和欄桿。“一線天”是沿一條近南北向的構造線發育而成的,破碎頻寬1--2米,破碎的岩塊經過百萬年的風化、坍塌和流水的搬運,逐步形成這一地貌奇觀。 圓通寺 在二棧,現僅存遺址。該寺創建於元,為佛教寺院。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修。後毀於清代一場山火。現崖壁觀音菩薩壁畫水墨丹青依稀可辨。明弘治《重修圓通寺碑記》、明萬曆《嶂石岩封疆記》碑尚存。石壁上留有明吏部尚書喬宇“嶂石岩”摩崖篆刻。今觀音巨像、重修圓通寺碑記及嶂石岩封疆記碑已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乳泉 圓通寺其旁北側,有一座高20米、闊8米、深10餘米的天然洞穴。沿頂倒垂著兩支鐘乳石,這鐘乳酷似女子兩隻豐腴的乳房,清洌的、含有豐富礦物質的細流,沿著“乳房”匯於“乳頭”,涓涓淌出,終年不絕。明吏部尚書喬宇游圓通寺時,曾賦詩讚曰: 雲竇靈津漱玉真,倒垂蒼蘚疊龍鱗。 山中始見石鐘乳,物外況逢花界春。 圓通寺俗稱乳奶寺,其名即由此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