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龍屋建築形態的圖像學研究

圍龍屋建築形態的圖像學研究

版次:1 頁數:206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

作 者:吳衛光 著 叢 書 名:嶺南建築叢書(第2輯) 出 版 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ISBN:

9787112127047 出版時間:2010-12-01 版 次:1 頁 數:206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建築 > 建築設計

內容簡介

自德國藝術史家阿比.瓦爾堡(Aby Warburg,1866一1929)在《義大利藝術與費拉拉無憂宮中的國際占星術》(1912)-文里提出圖像學研究方法以來,圖像學就一直在建築學研究中運用於辨別作品的更深層意義或內容,即它的觀念上的或象徵的意義。《圍龍屋建築形態的圖像學研究》運用圖像學的原理,試圖在文化、社會和歷史的情境中探究圍龍屋的建築形態及裝飾圖像潛在的觀念和思想。
在客家民居眾多建築類型中,圍龍屋是較為典型的一種。毫無疑問,它是客家人宗族觀念、神靈意識、生活方式甚至是整個族群文化面貌的一個反映。歷來關於客家文化的研究,為我們深入理解圍龍屋的成因及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與非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就圍龍屋的成熟形態而言,圍龍屋通過將圓和方的形態分解成半圓及若乾千方形元素,依照不同的功能要求組織而成,其組成部分一般包括由核心部分(堂屋)、延伸部分(橫屋和圍龍)、衍生部分(水池、化胎、風水林)和連線部分(坪、天井、天街、橫廳),遵循”向心圍合”的構圖基本原則,以豎向和橫向兩個軸線方向組織發展,從而構成了一個反映嚴格的禮制觀念與等級關係的建築空間圖像,客家人的日常生活、日常交往都在此展開。
就其物質性層面而言,《圍龍屋建築形態的圖像學研究》基於田野的調研工作,對圍龍屋的建築構成要素,圍龍屋的空間構成原理,圍龍屋與日常生活,圍龍屋建築形態的發展與宗族的繁衍以及圍龍屋建築形態由於文化傳播帶來的風格變異等進行研究,說明圍龍屋自身形態發展和風格演變的內在規律。在精神的層面上,圍龍屋則更多依賴於建築中功能性的和非功能性的構件,如風水、五行石、化胎、圍龍和堂屋來實現客家人的神靈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精神需求以及澤被自身及子孫、宗族興旺發達等願望。當然,後者還更多地從可視化的建築裝飾圖像中反映出來,在歸納圍龍屋裝飾特點的基礎上可以發現,圍龍屋的裝飾構成往往通過諧音、類比、同構以及一些故事情節等方式,在屋脊、山牆、福扇、水塘、柱式等建築構件以及其他可能出現的地方組合出具有象徵意義的圖像,實現其納吉祈福的願望。
《圍龍屋建築形態的圖像學研究》期望從人文學科的層面進一步闡釋圍龍屋建築形態發展和風格演變的深層文化內涵,闡釋表現在圍龍屋建築構成中的視覺象徵符號,闡釋在可視的建築圖像後面可悟的文化意義,為客家建築和客家文化的研究添磚加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