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慢城

國際慢城

從蒸汽機發明以來,我們這個世界的發展就一直在加速。我們被自己追趕得“窮途末路”。直到歐洲在工業革命200多年後,開始逐漸反思並開始減速—慢並不是慢本身,而是說可持續的發展、更有效率的工作,以及更有詩意的生活。為此在義大利只有1.5萬人的小城市布拉提出了建立一種新的城市模式,提出在現代化的城市中,尋求一種將現代化技術與傳統生活方式的結合,使人們不僅可以享受現代化生活帶來的諸多方便,更會把一種規律而且健康的幸福生活帶給每一個人,這就是“慢城市”模式的起源。城市化越來越快的今天,城市的密度越來越大,城市被越來越多的工業、高樓大廈包圍,噪音取代了本來寧靜的生活環境,空氣污染破壞了平衡的生態環境,城市的發展使人們的活動空間越來越狹小,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太多傳統的文化被現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和城市之間正變得越來越缺乏個性,人和人之間正變得越來越冷漠和缺乏親情。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人們留給自己的休閒時間太少,根本無法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歷史

作為“慢餐運動的延伸擴展,“慢城市運動(slow city move-ment)”也應運而生。1999年,第一屆“慢城市”大會在義大利奧維多召開,提出建立一種新的城市模式。在這裡,有更多的空間供人們散步,有更多的綠地供人們休閒娛樂。政府拿出資金補貼那些生產和銷售地方美食的農莊、特色餐館和商店。人們以時速20公里的速度駕駛汽車並決不鳴笛。“慢城市”的會員應是人口不超過5萬的小城鎮。“慢城市”的倡導者們是懷舊的,卻同樣不失敏銳地嘗試一切提高生活品質的新技術。在另一個“慢城市”,翁布里亞的山頂小城奧維多,電瓶車安靜地行駛在中世紀的街道上。網際網路在社區和家庭十分普及,帶來休閒娛樂,政府官員還藉助網路交流治理城市經驗。

代表

在義大利小鎮布拉,這個慢食組織總部所在的城市,似乎是逃避一切俗事的最佳地點。在小鎮逛上一逛,人們會發現,當地人會在路邊咖啡座坐上大半天,或是與友人閒聊或是看著人來人往。樹蔭環繞的廣場上,飄散著丁香花與薰衣草的香味,石凳上有老人如雕像般呆坐著,每個人都有時間親切地道聲“buon giorno”。1999年起源至今,全球25個國家已有145個城市宣稱為“慢城”。

環境

在慢城,有更多的空間供人們散步,有更多的綠地供人們休閒,有更便利的商業供人們娛樂和享受,有更多的廣場供人們交流,此外他們還提倡拆除不美觀的廣告牌、霓虹燈,城市電線,並限制小汽車的行駛速度和禁止汽車鳴笛,提倡融洽的鄰里交流,希望人們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家人和子女的教育。通常,這些所謂的“慢城”規定,城內不能停車,只有行人徒步區。再者,城內不能賣速食,包括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店和超市都應禁止。還有,城內也沒有霓虹燈,且周四周日店面都不營業。為避免工作過度,布拉的每家小型食品店都會配合義大利傳統,於星期四、星期天休業。甚至“la dolce vita”(享樂的人生)已是此地居民的生活準則—享樂重於獲利、個人重於公司、緩慢重於速度。“慢城”運動還包括:減少噪音與交通流量;增加綠地與徒步區;支援當地的農民,以及販售當地農產品的商店、市場與餐廳;獎勵環保科技;保護當地美學與美食傳統;培養熱情好客與敦親睦鄰的精神。經過這番改革後,希望成效能超越各部分相加的總和,並且能徹底改變人們對都市生活的想法。

標準

1.慢城市的人口總數應該不超過5萬人。

2.慢城市必須在所有的公共設施和儘可能多的私人設施上張貼“蝸牛”標識,以直觀形式主義倡導“慢生活”理念。

3.慢城市必須限制汽車的使用,汽車在城市街道行駛速度不得超過20km/h。

4.慢城市必須有一個噪聲管理系統,廣告牌和霓虹燈要儘可能得少。

5.慢城市必須有一套環保的城市污水生態處理系統。

6.慢城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須保證城市的個性,特別是保護具有地區象徵性意義的產品。

7.慢城市必須定期接受“慢城市國際協會”的檢查,以保證上述指標被嚴格執行。

影響

“慢城市”的發展是一場全民參與的,試圖重構都市生活方方面面的草根運動。人們開始懂得保持地方傳統就是保持家園之根,而生命的自由歡樂遠勝於金銀緇珠。在政府官員的眼中,“慢城市”無疑是一種更好的城市治理之道。如今,“慢城市”運動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追隨者。德國、英國和其他北歐國家的小城紛紛效仿。就連一些歐洲的大都市也開始倡導“慢城市守則”。倫敦這個歐洲大陸最匆忙的都市,也正制定政策限制市中心區車流。獨樹一幟的“慢城市”很快換來了經濟回報。在小城布拉,銷售手工朱古力和綠色食品的商店以及定期舉辦的活動吸引了數以千計的遊客。每逢周末,歐洲各地的特色乳酪製造商雲集與此,豐富的產品展覽使這裡周周都有美食節。在吸引遊客方面,“慢城市網路”號召會員“一起實踐共同的、具體、有形的準則”,包括提供由“慢餐協會”推薦的美食,高品質的接待設施、紳士的服務以及良好的環境。這些城市力圖保持地方特色和特有的城市肌理,保護本土手工業、文化和傳統,並讓遊人與製作特色產品的與當地手藝人交流。

點評

“慢城市”並不意味著將時鐘撥回到過去,讓人們過“博物館中的生活”,相反,它們更善於綜合現代和傳統生活中那些有利於提高生活質量的因素。

基本內容

“慢城”的定義"慢城”是指建立一种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根據世界慢城聯盟的規定,獲評的城鎮、村莊或社區必須人口在五萬以下,追求綠色生活方式,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綠化,支持傳統手工方法作業,不設快餐區和大型超市等。

中國第一個國際慢城--椏溪

椏溪慢城

對於30多年來已習慣於"急行軍”、高速發展的中國人來說“慢城”到底是否烏托邦? 名不見經傳的江蘇南京高淳縣椏溪鎮,因為一條將於11月被世界慢城組織授予“慢城”稱號的訊息,迅速火遍網路——對於30多年來已習慣埋頭奔走於“急行軍”、深陷高速發展帶來種種“城市病”的國人來說,號稱中國首個“國際慢城”的橫空出現,宛如高速公路上的一個掉頭標誌般,引發廣泛的震撼和矚目。 “比獲得‘慢城’稱號更重要的是倡導一種生活模式”,有網友這樣評論。而有國人更注意到,在剛公布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中,近年來在中央重要檔案中幾乎從未缺席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未被寫入——專家解讀,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是“十二五規劃”和此前十一個五年規劃的最大不同。 “慢城”概念出現在當今是否適當其時?在仍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和商業時代,這種“慢”能持續下去嗎?即將誕生的中國首個“國際慢城”,是否真是傳說中的“烏托邦”?在網路熱論的喧囂之外,在眾多的嚮往和懷疑之中,請看本報特派記者發自江蘇高淳的實地調查。 從南京機場出發,通往“慢城”的卻是一條高速公路。在高淳縣的公路出口,沒有眺望到傳說中的“慢城”,映入眼帘是一幅巨大的廣告牌:“打造長江之濱最美麗鄉村。”

“慢城”之源

義大利市長邂逅蘇南小鎮 步入“慢城”之前,須先明確概念——在本月將被世界慢城組織正式授予“國際慢城”稱號的,其實不是一座城,而是位於高淳縣椏溪鎮西北部一塊面積約49平方公里的地區,當地人稱其為“生態之旅”。 這個地塊自成體系,地處蘇皖兩省及溧陽市、高淳縣、溧水縣、郎溪縣四縣市交界處,屬於長三角經濟區和江蘇沿江開發區域;本身縱貫椏溪鎮西北部丘陵地區,西離寧高高速7公里,東接246省道。被稱為“慢城”的這個區域內,目前人口約2萬人,6個行政村分布在一條長達48公里的風光帶兩旁。 昨日,家住大山村村頭的村民芮六春正忙著張羅鎮政府幫他打造的“農家樂”。在村民眼中,“慢城”的稱號已經有了,開不開會只是個形式。藉助“慢城”的東風,村裡的首批“農家樂”設施將於明日正式開張。

慢城農家樂

提到“慢城”,芮六春滿臉自豪和嚮往——這個打他出生起就一直居住的村莊,即將擁有一個時尚的“洋”稱號。 “一個老外帶來的”,芮六春口中的“老外”是義大利波利卡市市長安傑羅瓦薩羅。3年前,高淳縣曾與義大利波利卡市結成友好城市,今年7月1日,市長安傑羅瓦薩羅第3次來到高淳,點名要到“生態之旅”看看。椏溪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魏桂財全程陪同了這一趟走訪。巧的是安傑羅瓦薩羅本人具有的另一層身份——世界慢城聯盟副主席、國際部主席。他在高淳逗留了三天,繞著椏溪鎮走了幾圈,又在芮六春等村民家裡坐著聊了很久,臨走時撂下一句話,“這裡的一切,完全符合‘國際慢城’的標準。” 幾乎高淳縣是立即被納入了這個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個歐洲城市加入的“慢城運動”之中,並迅速啟動了申報“國際慢城”的工作,最終得到了訊息——11月份在蘇格蘭舉行的國際慢城會議上,高淳將以“椏溪鎮”生態之旅被世界慢城組織正式授予“國際慢城”的稱號。目前,由這個組織頒發的“慢城”標誌,已被送到高淳縣政府手裡。

“慢城”之內

“慢城”到底有多慢? “慢城”到底是什麼?國內鮮有人知在西方已流行10年的“慢城”概念。“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是指人口在5萬以下的城鎮、村莊或社區,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綠化,支持綠色能源,支持傳統手工方法作業,沒有快餐區和大型超市。根據“慢城”運動聯盟的規定,成為其中成員必須在城市人口、環境政策、城市發展規劃、基礎設施、食品生產甚至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滿足54項的具體規定。

三分田七分水

“截至去年,全球已經有24個國家的135個城市獲得‘慢城’稱號,在亞洲國家中,日本、韓國都有‘慢城’。了。”

“慢城”之外:

誰欲跟風試比“慢”? 無疑,中國首個“慢城”尚未正式亮相,但是“慢城”概念卻迅速俘獲人心。已經長久被高速“城市病”折磨的都市人,幾乎看到了心目中的烏托邦。然而,“慢城”是否真的能承擔國人的厚望?就在高淳被評為“慢城”的同時,擁有峨眉山和樂山大佛的四川樂山也宣稱要打造“國際慢城”,而煙臺市更在嘗試打造城市街區“慢行系統”。 在網友眼裡,這些被稱為“跟風行為”的“比慢”現象,有滑入近年來各地爭當名人故里、爭奪文化遺址,已作進一步旅遊開發噱頭的嫌疑。甚至讓網友擔憂,一個“慢城”稱號,會否反而將把曾經低調“慢行”多年的高淳,拉上更符合當今大環境的經濟“快車道”?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實際上高淳人自身對“慢城”這個稱號的感情也相當複雜。“當然,提倡科學發展也需要科學考核,在目前的考核體制下,高淳自身不可能避開經濟發展的命題。”王正興說。 今年,高淳相關39個部門依然有招商任務,招不到項目的一把手要讓位,更難的是這些項目必須經得起“最美鄉村”這把尺子來量。面對外界對於高淳評上“慢城”之後前路的擔憂,高淳人並不諱言,“慢”是一種從容,一種品質,但是追求“慢”不代表在經濟發展上沒有緊迫感,窮美不是真正的美。 作為國內崛起的首個“慢城”,高淳的“慢”是一個起點,還是一個終點?可以持續多久?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慢城的主要景區 目前椏溪慢城的主要景點有:遊子山廟;張巡紀念館;望玉島度假村;橋李村採摘園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