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籌)”(以下簡稱“國家科學中心”)是2008年12月8日由國家發改委批覆組建,2009年5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的首個由教育部部署高校承擔組建的國家級科學中心。

中心簡介

“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籌)”(以下簡稱“國家科學中心”)是2008年12月8日由國家發改委批覆組建,2009年5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的首個由教育部部署高校承擔組建的國家級科學中心。國家科學中心將以我國“十一五”期間規劃建設的十二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以下簡稱“重大項目”)為基礎,並在其周邊建設配套研發基地,同時負責重大項目建設後的運行管理。

國家科學中心將面向我國能源、電力、交通、海洋和基礎設施等重大工程領域,以工程材料服役過程中的腐蝕、磨損、疲勞、斷裂、老化等突出的失效行為為對象,開展工程結構材料服役領域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積累服役性能數據,創新研究試驗方法,突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壁壘,形成自主創新的知識體系,為我國重大工程的選材、安全評估與壽命預測提供科學技術支撐,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學研究基地,同時匯聚海內外材料服役安全研究的專家和學者,圍繞戰略性、前瞻性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數據積累和工程套用,開展以我為主的自主創新活動,逐步融入國際化的試驗研究網路。

國家科學中心的科學試驗設施包括重大項目建設的八套試驗裝置,以及由四大平台和相關配套設施組成的配套研發基地。國家科學中心所從事的科學研究活動學科涉及面廣、學科交叉領域多,涉及材料、機械、土木、信息、套用、管理等多門學科。重大項目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國民經濟發展需求為目標,圍繞典型工程材料、典型服役環境、共性失效形式和關鍵的失效問題,建設材料試驗與構件試驗相結合、物理試驗與數字仿真互為補充的公共性、通用性、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大型綜合科學研究試驗裝置。在此基礎上,國家科學中心將重點建設工程材料設計套用平台、工業裝備檢測技術平台、國內外大型企業專業性聯合研發平台、安全評價開放共享服務平台和相關配套設施,形成材料服役安全領域的研發基地,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提供相關套用研究和對外服務的支撐條件。

國家科學中心選址“北京市中關村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進行建設,共占地475畝,其中建築用地200畝,建築面積107400平方米,2009年底開工建設,2012年竣工。國家科學中心科研人員(含客座研究員、訪問學者、博士後)將達到500人,研究生(含博士、碩士研究生)達2000人的規模,同時面向全社會開放共享,從而成為我國高端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依託平台,以及國際一流的材料科技研發基地。

國家科學中心的組建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提升我國重大工程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的重要舉措。它將突破重大工程材料和大型工業裝備的服役安全瓶頸問題,保證國家重大工程中工程材料和工業大型裝備的安全服役,對於提升我國國際聲譽、凸顯我國大國地位、不斷促進我國經濟建設平穩、健康、良性、可持續發展、充分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有力促進和諧社會形成、不斷增強我國國防實力、不斷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建設單位

法人單位(承建單位):北京科技大學,

共建單位: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

參建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各建設單位綜合實力雄厚,在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上頗具影響,對於項目建設需要的關鍵技術已有良好的技術儲備,工程技術梯隊完備,隊伍強大,已進行了大量前期研究並具有豐富的管理工作經驗。

人員組織

(1)組織結構

1)項目建設領導小組;

2)項目建設管理委員會;

3)專家委員會;

4)用戶委員會;

5)項目建設指揮部;

6)總師辦公室;

7)工程技術體系;

8)工程管理體系;

9)條件建設體系。

(2)主要人員

總指揮:孫冬柏

副指揮:韓恩厚、童小燕、郭 斌、張衛冬、馮 強

首席科學家:韓恩厚

總工程師:孫冬柏;

副總工程師:馮 強、陸永浩

總工藝師:童小燕;

副總工藝師:馮建明

總經濟師:何民慶;

副總經濟師:金 瑩

建設內容

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內容包括以下8套裝置:

(1)多相流環境結構材料試驗裝置;

(2)高溫高壓水汽結構環境結構材料試驗裝置;

(3)極端/多因素耦合環境結構材料試驗裝置;

(4)自然大氣環境結構材料試驗裝置;

(5)特殊地域環境結構材料試驗裝置;

(6)力學-化學多場耦合環境結構材料試驗裝置;

(7)工程結構材料損傷仿真試驗系統;

(8)開放共享配套設施。

研究方向

國家科學中心的研究方向集中以下8個方面:

(1)核電、火電材料性能及環境相容性評價方法;

(2)石油化工材料的多相流腐蝕規律和基礎理論研究;

(3)重大工程材料與構件在自然大氣腐蝕下的性能演化規律和壽命預測;

(4)高速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結構材料和大型構件在力學-化學多場耦合環境下的安全服役評價方法;

(5)航空航天飛行器和海洋艦船在極端環境下的服役性能和安全性評價;

(6)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在不同地域惡劣環境下的服役性能和壽命評估方法;

(7)複雜環境下監檢測與信號處理技術研究;

(8)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展管理與政策研究等。

科研成果

自2007年3月30日正式組建,自2008年以來,已陸續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近20項。其中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0項,項目範圍涉及石油石化、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等領域重大工程材料服役性能研究、開展相關領域調查和理論研究為國家政府部門提高決策依據。主要項目如下:

(1)我國重大工程結構與材料失效事故與安全服役技術標準的調查(項目來源(下同):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

(2)重大裝備製造防腐蝕塗鍍層技術標準研製(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專項)

(3)高速列車關鍵材料及部件可靠性(科技部科技支撐計畫)

(4)不鏽鋼的套用性能研究(科技部863)

(5)微孔電沉積銅中溶解氧與PEG和SPS的協同作用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6)高速鐵路用貝氏體車輪鋼氫脆敏感性規律和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7)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教育部)

(8)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評價方法研究 (北京市教委)

(9)普光氣田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評價技術研究(中石化科技計畫項目)

(10)高級別鋼管道在土壤環境中的腐蝕行為研究(中國石油管道局)

(11)普光高含硫天然氣腐蝕機理及材料評價研究及材料評價研究(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油氣集輸戰場腐蝕機理及防治措施研究(中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人才培養(2014年)

標題名:歡迎保送和報考北京科技大學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2013年6月更新】

正文:

致未來的工程材料服役安全領域科研精英!

招收材料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固體力學等多學科的研究生

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國家科學中心具有如下特點和優勢:

研究方向具有鮮明的多學科交叉特點,注重團結協作,培養複合型優秀人才;拓展國際化視野,與國際知名研究機構、知名學者零距離接觸,汲取多方智慧;推進國際化教育,獨立開設研究生口語與英文科技論文寫作課程,實現溝通無障礙;由國際知名研究學者聯合指導或協助指導課題研究;推薦加入國際知名研究機構,積極鼓勵、幫助研究生出國深造,已派出2名研究生出國進行聯合培養(密西根大學、喬治亞理工),2名碩士畢業生赴海外攻讀博士學位;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科研和建設工作,不斷提高科研和實踐能力;注重與國家政府部門、事業研究單位以及大型企業的合作,為研究生在相關領域工作就業創造了優越條件;注重研究生全面發展,定期組織文體活動;提供助研津貼,並通過各種附加獎勵方式進一步改善研究生的生活待遇。 中心名師:

“千人計畫”汪林兵(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土木工程材料專家)

國家“百千萬”人才徐金梧(留德博士,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故障診斷與狀態監測專家)

孫冬柏(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名譽理事,腐蝕與防護專家)

韓恩厚(國家973首席科學家,世界腐蝕組織副主席,材料環境腐蝕專家)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馮 強(留美博士,國際材料研究聯合會執委,高溫結構材料研究學者)

金 瑩(日本國立富山大學博士後,電化學腐蝕研究學者)

北京市科技新星張衛冬(喬治亞理工訪問學者,北京市“五四獎章”標兵,系統信息與控制研究學者)

海外名師(聯合/協助指導研究生):

John Allison,校名譽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密西根大學教授

Tetsuo Shoji,校名譽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東北大學教授呂堅,校名譽教授,法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工學院院長

Koichi Yagi,中心高級顧問,原日本NIMS高溫蠕變和材料資料庫研究室主任

Jianjun Shi,校客座教授,《IIETransactions》專題主編,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

Hiroshi Honda,校客座教授,日本INPEX公司高級工程師

Jionghua Jin,中心引智專家,美國運籌與管理研究協會副理事長,密西根大學教授

面向 材料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固體力學等學科招收研究生( 碩士、博士)。具體招生情況請見北京科技大學2013年招生目錄。

國家科學中心每年接收 保送研究生, 各專業均有一定名額,具體申請條件為:

擁護中國 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祖國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本科畢業院校為985或211學校;本科考試科目無不及格或重修科目;通過四級英語考試;通過英語六級考試、學科競賽、科技活動獲獎者或在其中表現突出者優先錄取;複試成績達到優良,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的體檢標準者優先錄取。同時, 博士研究生招生中,國家科學中心部分學科將採用 申請考核制,考生無需參加學校統考。(具體信息請與我們聯繫,或關注北京科技大學2013年招生目錄)。

在此,我們誠邀富有愛國理想與抱負、具有創新思想和積極進取精神的優秀青年學子加入國家科學中心研究生的行列。在素有“鋼鐵搖籃”之稱的北京科技大學,在“為中華之崛起”的感召下,讓我們師生共同見證歷史,“面向重大需求,瞄準科學前沿,培育國際精英,邁向世界一流”!

聯繫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0號北京科技大學

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試驗研究部 研究生培養辦公室

郵編:100083

辦公地址:北京科技大學 土木環境樓609房間

聯繫人:艾老師

對外交流

(1)合作交流

1)歐洲材料研究學會高級代表團到訪北京科技大學交流“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

2)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散裂中子源(SNS)研究部高級研究員王循禮應邀到訪項目建設指揮部

3)與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2009年7月11日)

4)與美國能源技術國家實驗室商討合作

5)與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商討簽訂合作協定事宜(2008年10月20日)

6)與美國西南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

(2)國際會議

1)第十一屆國際材聯亞洲材料大會(2010年9月25日~28日)

2)第五屆國際風險工程研討會(2010年11月16日-18日)

3)第一屆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與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所關於材料性能與服役安全雙邊研討會

……

(3)訪問交流

1)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代表赴美參加TMS2010年會

2)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代表赴三亞參加第二屆亞洲材料科學資料庫會議

3)學術交流等

……

大事記

(1)2005年

1)2005年3月:北京科技大學成立“國家重大工程材料結構服役安全項目辦公室”,專門負責“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立項工作的前期準備及申報工作;

2)2005年8月20日:召開“教育部關於重大工程材料結構服役安全評價試驗裝置專家研討會”。

(2)2006年

1)2006年3月13日:組織召開“重大工程材料結構服役安全研究試驗裝置第二次專家論證會”;

2)2006年4月23日:組織召開“教育部關於重大工程材料結構服役安全研究試驗裝置用戶專家論證會”;

3)2006年5月1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組織召開“重大工程材料結構服役安全研究試驗裝置評估會”;

4)2006年8月1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組織召開“重大工程材料結構服役安全研究試驗裝置評估會補充報告”。

(3)2007年

1)2007年2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 “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立項;

2)2007年3月30日:“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建設指揮部成立,並與2007年10月8日舉行揭牌儀式;

3)2007年6月7日:教育部部長趙沁平蒞臨北京科技大學了解項目進展狀況;

4)2007年6月14日: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利民蒞臨北京科技大學了解項目進展狀況;

5)2007年8月16日:北京市教工委書記朱善璐蒞臨北京科技大學了解項目進展狀況;

6)2007年10月9-10日:“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建設指揮部第一期業務培訓會;

7)2007年11月7日:北京市副市長孫安民蒞臨北京科技大學了解項目進展狀況;

8)2007年11月16日:與美國西南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9)2007年11月23日:與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簽訂用地協定;

10)2007年12月11日:項目建設指揮部黨支部成立。

(4)2008年

1)2008年1月11日:教育部批覆成立“教育部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2)2008年2月20日:召開“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建設管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3)2008年2月23日:召開“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可研報告評審會;

4)2008年3月1-2日:通過由國家發改委委託的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組織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

5)2008年3月3日:組織承辦教育部“高等學校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經理人員培訓會議”;

6)2008年4月10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出具對本項目建設地點規劃意見函復;

7)2008年5月12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覆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並同月在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和昌平區環境保護局備案;

8)2008年9月:制定研究生管理辦法,“教育部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首次對外招收研究生;

9)2008年10月8日:項目建設指揮步成立基建工作辦公室,並召開初步設計溝通會,參加人員包括項目建設指揮部、校基建處、創新基地和設計院有關人員;

10)2008年10月9日:北京科技大學與北京市昌平區政府分別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

11)2008年10月13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批覆本項目規劃意見書;

12)2008年10月20日: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領導訪問項目建設指揮部,商討簽訂合作協定事宜;

13)2008年10月22日: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出具本項目用地一級開發的項目意見;

14)2008年12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時,批覆由北京科技大學牽頭籌建“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15)2008年12月16日:教育部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

(5)2009年

1)2009年1月:國家外專局批准設立“引智借腦”專項,以支持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的人才引進工作;

2)2009年5月15日:舉行“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籌)”揭牌儀式;

3)2009年7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督查組蒞臨考察“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暨“教育部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項目進展情況;

4)2009年7月11日: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和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5)2009年8月7日:與昌平區政府正式簽署《項目建設的合作備忘錄》,與振邦承基開發公司簽署《土地一級開發補償協定》;

6)2009年9月:“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籌)” 對外招收研究生;

7)2009年9月10日:獲得國家發改委關於“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初步設計概算批覆;

8)2009年9月27日:國家發改委下達關於“將本項目列入第三批擴大內需中央預算內投資計畫”的通知;

9)2009年9月28日:獲得國家教育部關於“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初步設計方案的批覆;

10)2009年12月16日:北京市科委閆傲霜主任一行蒞臨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視察項目進展情況;

11)2009年12月17日:“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項目首批國撥資金到賬。

(6)2010年

1)2010年3月8日: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和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機構國際合作交流年會;

2)2010年3月8日: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和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機構舉辦第一屆材料性能服役安全年度研討會 ;

3)2010年3月15日: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市長郭金龍,市委副書記王安順,市委常委、海淀區委書記趙鳳桐,副市長黃衛等領導蒞臨學校聽取項目進展匯報;

4)2010年3月:北京市政府對建設項目給予批示:北京市對“重大”項目進行專項支持,安排市政府投資8500萬元專項用於“重大”項目建設;

5)2010年3月23日: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召開2010年首屆研究生工作會議;

6)2010年4月23日: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召開2010年招生宣講會。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