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溶解度

物質的溶解性 溶解性 主要影響固體的溶解度是溫度。

定義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用字母s表示,其單位是“g/100g水”。在未註明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裡的溶解度。例如:在20℃時,100g水裡最多能溶36g氯化鈉(這時溶液達到飽和狀態),我們就說在20℃時,氯化鈉在水裡的溶解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劑,通常所說的溶解度是指物質在水裡的溶解度。另外,溶解度不同於溶解速度。攪拌、振盪、粉碎顆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溶解度也不同於溶解的質量,溶劑的質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質質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會改變。

簡介

指固體物質在100g溶劑內達到飽和狀態是溶解度質量。

詳細內容

物質的溶解性

溶解性 溶解度(20℃)
易溶 大於等於10g
可溶 大於等於1g小於10g
微溶 大於等於0.01g小於1g
難(不)溶 不溶小於0.01g
影響物質溶解度的因素?
內因:溶質和溶劑本身的性質。
外因:溫度、壓強(氣體)。
主要影響固體的溶解度是溫度。對於大多數固體,溫度越高,固體的溶解度越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