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前兆

某些自然災害發生前期,一般來說都會有些預兆,地面生物或者地表結構的變化等自然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概述

四川汶州8級地震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疼痛,在地震前期,某些異常現象似乎預示著什麼!

地面生物

四川地震前兆四川地震前兆

2008年5月10日,在江蘇省泰州市東風路東風橋路面上,成千上萬隻深褐色、指甲蓋大小的癩蛤蟆正結對穿越公路。

這些今年新繁殖的小傢伙是經由一座引坡而從老通揚運河裡爬上大橋的,它們排成了一道浩浩蕩蕩的長隊,向橋北慢慢爬去,顯得很有秩序。據有關專家介紹,這種奇異景象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氣溫升高,河水缺氧,大量小蛤蟆為了找尋新的生存空間,只得成群遷移。

相關媒體報導

《華西都市報》5月10日報導,四川綿竹市西南鎮檀木村出現大規模蟾蜍遷徙,數十萬蟾蜍走上馬路。綿竹離汶川只有幾十公里。綿竹在此次地震中心範圍之內。村民表示擔擾:“這種現象是不是啥子天災的預兆喲?”但綿竹市林業局接報趕到現場後卻解釋說,這是因為蟾蜍繁殖季節,爆發大量幼蟾上岸遷移,與天災無關,不會影響人們的生活,還會為當地減少蚊蟲。村裡的老人活這么老都沒見過此等現象,但專家卻說這是正常現象,證明綿竹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大自然的警告讓這些專家忽略並曲解。這甚至已是一種實質上的誤導。

地表結構

 一:比較早的一個事件:四川達州達縣大風鄉白果村楊家溝一塊坡地突然塌陷,形成天坑.

四川線上-達州新聞,2月21日,四川達州達縣大風鄉白果村楊家溝一塊坡地突然塌陷,形成一個直徑約10米、15米多深的大“天坑”。這一從未見過的怪異現象嚇壞了當地村民。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帶著這個問題,昨日上午,記者深入楊家溝進行了現場採訪。

四川地震前兆山坡驚現15米深坑

相關媒體報導

接到大風鄉政府的情況反映後,記者立即驅車趕到大風鄉,在一位鄉幹部的帶領下前往白果村楊家溝。楊家溝位於大山林立的窪地中,田野四周大山環抱,風景非常秀麗。記者一行徒步走了半個多小時才來到村民所說的“天坑”所在地,一個半山腰上。

記者看到,“天坑”位於地勢較高的山坡上,坑周圍到處都是大裂縫,而坑壁上的黃土仍在不斷地掉落。記者走到坑邊,一眼望下去,就感覺到頭暈目眩。據了解,經村民測量,“天坑”直徑約10米,深度15米多。

老人挖地險些丟命

最先發現“天坑”的是54歲的胡興志老人,她向記者介紹當天的情形時仍是一臉驚恐。2月21日清晨,她到自家的包產地去挖地。當她來到“大埡口”(小地名)的包產地時,按以前的習慣都是先挖地,身子熱了後再到山上去撿柴回家。她剛挖了幾鋤,見天氣晴朗暖和,便把鋤頭放在地里的三棵大柏樹下,就準備上山去撿柴。當她剛走出包產地不到一分鐘,只聽身後“轟隆隆”一陣巨響。她轉身一看,一陣突然冒出的青煙過後,就發現自家的包產地及三棵柏樹瞬間不見了蹤影,地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天坑”。當時,她嚇得兩腿打顫,冷汗不斷,慶幸自己走得及時才未掉進坑裡。

當地村民人人自危

當記者來到白果村楊家溝一隊時,只見村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對這從未見過的怪異現象議論紛紛。見到記者前去,村民紛紛上前向記者訴說。一位村民說,自從山坡上出現了“天坑”後,他們都不敢出去做農活了,擔心自己被突然出現的大坑“吞”進去。另一位村民說,在他們家的房屋周圍還有5個小一點的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也沒有人敢下去看看。“晚上睡覺都不安心,擔心房屋會突然塌陷。”村民陳安凡對記者說,許多村民擔心:“我們家離大坑沒多遠,而且耕種的田地也是挨著的,如果坑再繼續塌陷,出現嚴重後果怎么辦?”

當地政府專人看管

白果村“天坑”事件發生後,村民們立即向村上作了匯報,村委會也立即上報了鄉政府。大風鄉黨委、政府隨即在“天坑”附近用繩子拉出了一條警戒線,防止村民靠近,避免發生安全事故,並在該村宣布,嚴禁村民在“天坑”方圓40米內作業、嚴禁村民過往。同時,鄉里還安排專人每天早晚巡查,及時將最新情況上報。

白果村楊家溝山坡上出現“天坑”後,當地鄉政府、國土所工作人員都到現場進行了調查,但仍然無法確定其形成的原因。

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對出現“天坑”的原因作進一步勘察。

四川線上2月28日報導 近日,四川達州達縣大風鄉白果村一帶陸續出現土地沉陷,形成不少“天坑”,最大的直徑超過10米。目前“天坑”形成原因不明,國土部門正在進一步調查。

 二:突然乾涸的觀音塘

四川地震前兆四川地震前兆

晚報訊(通訊員周勝和 蒲元慶)“觀音塘的水幹了!”4月26日上午,恩施市白果鄉集鎮居民紛紛趕往附近的觀音塘看稀奇。筆者現場看到,直徑近百米,深數十米的池塘現了底,水全部消失,只在塘底留下黑色淤泥。一陳姓村民隻身下塘,捉得兩條10多公斤重的大魚。

四川地震前兆村民從塘底撈起了10多公斤重的大魚

觀音塘位於恩施市白果鄉下村壩村,呈圓形,平時池塘水面與地面平齊,水常年不乾,水色碧綠,蓄水量約8萬立方米。4月26日早上7時許,附近一村民發現池塘水位下降,他介紹,當時平靜的水面突然出現漩渦,並伴有轟鳴之聲,不到5個小時,一池碧水全部消失。

來源:恩施晚報

據《白果鄉志》記載,這種現象自解放以來出現過3次,時間分別是在1949年、1976年和1989年。那么1949年、1976年和1989年中國地區有哪些天災:

1949年 2月 2 4日新疆天山南麓的庫車附近發生了7.4級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帶發生了7.8級強烈地震

1989年6月9日在四川省石棉縣發生5.2級地震,巨觀震中在石棉縣安順場

2008 汶川地震

相關媒體報導

恩施市白果鄉8萬噸蓄水突然消失的觀音塘是一個天然漏斗
2008年5月6日 10點44分 來源:楚天都市報 作者:正恩 周勝和 蒲元慶

駐恩施的湖北第二地質大隊兩名專家昨現場勘察後認為,恩施市白果鄉8萬噸蓄水突然消失的觀音塘是一個天然漏斗,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昨日上午,湖北第二地質大隊地質專家郭洪濤、向家瑞來到白果鄉觀音塘現場,向附近居民了解情況。84歲的村民向正龍介紹說,他此生只見過該塘有5次出現乾涸現象,一直不知道原因。70歲的村民向正中說,1959年出現大幹旱時,許多樹木都乾枯死亡,這個池塘的水卻沒有乾涸。池塘口面原來約有6畝,現在有10多畝了,池水乾涸後,一般需要一個多月才能再次滿塘。

郭洪濤分析說,觀音塘下面有一個地下水道,泥土層很厚,平時能蓄水。當水壓達到一定程度時,下面的泥土不能承受壓力,向地下水道滲水,通道隨後被打開,水就流走了。池塘乾涸後,四周的泥土向下滑,觀音塘與地下水道的連線被堵上,池塘又開始蓄水了。

向家瑞說,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觀音塘屬於天然漏斗,這種地質現象在恩施偶有發現,屬於正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