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春秋

序伯翱賢侄是我看著長大的。 在我的印象中,從小到大,他都保留著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純樸、憨厚和善良。 在生活的激流中,他學到了不少東西,這對他的進步和寫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目錄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曹禺序
作者簡介

1、基本信息

書名:《四十春秋》 作者:萬伯翱 出版:作家出版社 字數:25萬字 出版時間:2002年3月
開本:大32開 序言:曹 禺 印刷:南方印刷廠 類型:報告文學作品集

2、內容提要

這是全國著名傳記文學作家萬伯翱的一部報告文學集。作品集由5部分組成,分:一、星斗篇;二、採風篇;三、親情篇;四、垂綸篇;五、梨園篇;六、影視篇,共52篇文章。作品集主要采寫老一代革命元勛的離休生活。整部書文筆清新,結構嚴謹,既有藝術性,又有思想性,很值得當代老年朋友們一讀。

3、曹禺 序

伯翱賢侄是我看著長大的。在我的印象中,從小到大,他都保留著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純樸、憨厚和善良。這在中國的幹部子弟群中實在是非常可貴的。我想是由於家教,他對文藝、戲劇充滿了感情。工作之餘常常寫些東西自娛、娛人,有電影《兩個少女》、電視劇及文章問世。電視劇《大西北人》在中央電視台放映,我曾看過。他與一位同志合寫的《少林將軍》,聽說最近正在拍攝。如今他要出集子了,要我這個老頭兒為他寫幾句話。一方面,我的確喜歡這個孩子,我為他高興;另一方面,我們都姓萬。我更應該答應他的要求。有人講,提攜後輩,是長者的義務。我不是什麼長者,而且我老了,有時連筆都拿不動。但在這位辛勤耕耘的青年人面前,我是欣然動筆了。20世紀60年代初見到伯翱,他還戴著紅領巾。那是在北戴河。1962年他被父親、我的友人萬里同志送到河南農村鍛鍊。首都知識青年支持農村,伯翱大約是第一個人。父親對他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在生活的激流中,他學到了不少東西,這對他的進步和寫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經過十年勞動生活後,他踏入了嚮往已久的大學校門,學的是英語專業。此外,他當過九年兵,做過部隊的團政委,如今在中國體育雜誌社任總編輯。他大了,成才了。前些時問起他的歲數,居然已過不惑之年。歲月如流,人生竟是這樣的快。在我的面前,伯翱依然像個孩子,依然是那樣的恭敬多禮,不像有些孩子那樣劍拔弩張,張牙舞爪。當然,那些人可能更有本領,但我還是喜歡伯翱這種具有中國純樸民風的類型。他的作品體裁我看的不多,記得是在1985年,我和女兒、我的老伴一起觀賞他編寫的歷史電視連續劇《俠女除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個孩子是勤奮用功的,在藝術上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尤其值得說的是,他被選為北京振興京崑劇協會的理事。他愛戲如痴,我和老伴李玉茹在劇場常碰到這個戲迷。他這個集子裡不少是寫戲評和戲劇名角專訪的文章,我覺得寫得很好。國粹不能丟,後繼應有人!希望他繼續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績。病中,勉強執筆,為伯翱寫下這幾句話,作為我們忘年之交的長久紀念。
1991年國慶於北京醫院 曹 禺

4、作者簡介

萬伯翱,1943年生,祖籍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萬里之長子。在北京讀國小和中學後,1962年秋為回響黨的號召,上山下鄉到河南省黃泛區農場參加農業勞動,因表現突出,受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當地人民的一致好評。作為下鄉知青的榜樣,《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參考訊息》等新聞媒介對此作了報導。在經過農村10年艱苦勞動鍛鍊後,1972年春天,被農場幹部職工一致推薦進入河南大學外語系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當翻譯兼外國留學生班主任。他酷愛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戲劇和電影電視劇的創作,電影文學劇本《兩個少女》,5集歷史劇《十三妹除暴》,6集電視連續劇《大西北人》,獨幕電視劇《賀帥釣魚》,以許世友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少林將軍》等先後搬上銀幕和螢屏。還著有《勞動日記》、《三十春秋》、《四十春秋》、《元戎百姓共垂竿》等著作,主編《燈下日知錄》一書,是一位有文采、勤筆耕、品質優良的高幹子弟。1989年起任《中國體育》、《運動・休閒》、《車王》三家雜誌社的副總編和總編輯,2000年4月起任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部主任。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新劇本》雜誌社董事會董事長。其他社會兼職:泰山國際登山節組委會副主席、中國網球運動協會副主席等。下面刊發的是中國著名戲劇創作藝術家曹禺1991年國慶節前夕在北京醫院為其自傳體文集《四十春秋》一書所作的序。(文/郭新平 黃啟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