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石雕廠

在中國,每年產出的青石雕藝術品中,有80%以上來自於嘉祥。 說起嘉祥石雕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為推進石雕藝術和產業發展,嘉祥縣通過設計製作大賽、精品展示、石雕文化論壇等,擴大嘉祥石雕的影響力、知名度。

大型孔子雕像已出口日本足利市和泗水町,被譽為 “世界石雕人物之最”。湖南桃花風景區桃川宮前的十大龍柱、安徽合肥瑤海公園的七仙女群雕、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風雨同舟紀念碑、國家財政部門前的巨雕,以及山東曲阜孔廟60平方米的大型壁畫 “孔子事跡圖”等,均系現代典型之作,無不受到國內外的高度讚譽。 
自古嘉祥“家家聞錘響,戶戶操釺忙”。千年以來,中國嘉祥憑藉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嘉祥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得以一直屹立在中國石雕文化的巔峰。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各類石雕藝術品從這裡,輸向全國乃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中國,每年產出的青石雕藝術品中,有80%以上來自於嘉祥。1996年嘉祥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石雕之鄉”。
說起嘉祥石雕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東漢時期,雕畫大師衛改的“選擇名石,南山之陽,抉取妙好,色無斑黃,前設壇坦,後建祠堂,雕刻文畫,羅列成行”,使“武氏墓群石刻”流芳千古,被稱為古代民族文化的藝術瑰寶。武氏祠內的一對大型石獅,是我國現存石獅中唯一有確切年代記載的石獅造型藝術珍品,堪稱石獅雕刻的鼻祖:兩獅昂首扭頸,張口怒目。一獅左足還撫摸著一隻惹人喜愛的毛髮捲曲的小獅。這些由古代嘉祥石雕藝人創作的石雕藝術,向世界展示了我國古代石雕的輝煌成就,展示了中華民族1800年前的高超藝術水平,生動再現了漢代及漢代之前的社會生活,透現出先秦時期的歷史文化。祠內十大帝王圖、水陸攻戰圖等畫像石栩栩如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評價:這些漢代石刻畫像超過了同期埃及的石刻和希臘的瓶畫。吸引了無數國內外遊客、學者前來觀賞、研討。嘉祥石雕雕藝精湛,風格奇異,是歷代官府向朝廷進獻之貢品。
嘉祥石雕經過千百年的傳承發展,儘管在新的時期呈現出鮮明的特色,但從整體上講,這一優秀傳統民間藝術及其地域淵源的藝術特點,已經與現代文明的節奏呈現出了一些極不協調的現象,一些造詣精深的石雕藝人年齡偏大,不再從事石雕藝術,致使一些傳統雕刻技藝失傳;現代雕刻工具的大量使用,使傳統工具和工藝正在逐漸退出,面臨消亡;受現代文明的影響,城市園林建設中使用的現代雕塑作品越來越多,年輕一代的石雕藝人更多的傾向於創作現代藝術風格的石雕作品,傳統的石雕藝術受到了強烈的衝擊,漸趨萎縮。
為推進石雕藝術和產業發展,嘉祥縣通過設計製作大賽、精品展示、石雕文化論壇等,擴大嘉祥石雕的影響力、知名度。同時,嘉祥把智慧財產權保護納入日程,註冊“嘉祥石雕”原產地商標和著名商標,對獲得國家級名牌產品馳名商標的企業,縣政府給予重獎。通過石雕文化產業協會的行業監管,商標使用、技術交流、精品鑑定、價格評估等功能,維護行業經營秩序,倡導誠信經營,維護嘉祥石雕信譽。把文化創意融入石雕產業,立足大型城市雕塑,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由賣資源向賣文化、賣藝術的轉變。力爭形成“資源買全國、買世界,產品賣全國、賣世界”的格局。
新時代的嘉祥石雕藝人對傳統的石雕工藝進行了繼承、發展與創新,吸收了木雕、玉雕等技術之長,運用高科技手段,以當地盛產的天青石為主原料,輔以大理石、漢白玉等名石珍品,雕刻成千姿百態的現代工藝品。主要以雕刻龍亭龍柱、瓊樓玉閣、飛禽走獸、人物花草及仿古器皿為擅長,在保持與發揚傳統雕塑藝術之精華的基礎上,又賦予了現代雕塑的時代氣息,在海內外享有“巧奪天工”、“石破天驚”之盛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