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鈴島

現時長洲有兩個區議會分區,分別為長洲北和長洲南,各分區均選出一名離島區議員[13]。 近年,除了傳統的捕魚業和造船業外,長洲已發展成為香港的著名旅遊熱點,島上的旅遊業有相當的發展[3]。 正因如此,現今長洲南、北的形狀闊而大,但中部則窄而長,形狀呈啞鈴狀,故長洲又稱作啞鈴島[15][20]。

啞鈴島(英語:DumbbellIsland),[1][2]位於大嶼山東南方,屬於連島沙洲,北望喜靈洲,其西南方有石鼓洲,距離香港島西南方約10公里。長洲行政上被劃入香港十八區中的離島區,島上人口約3萬,是離島區中人煙最稠密的島嶼。長洲對內沒有陸上公共運輸,基本發展尚算完善,除了有警署、消防局及醫院等基本設備外,島上也有學校、公共屋邨和綜合大樓等基礎建設。
長洲是香港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島上有不少觀光名勝,例如張保仔洞、北帝廟和長洲石刻等;而渡輪碼頭沿岸一帶則海鮮食肆林立。此外,長洲每年均會舉辦盛大的太平清醮,這項活動是長洲最大型的傳統節目,每次均吸引大批人士慕名參觀。島上設有不少青年旅舍、渡假屋,也有歐美式渡假旅館及酒店。

歷史

參見:香港歷史及香港史前時期
1970年發現的長洲石刻。
由於缺乏史料記載,長洲早年歷史今已不可考[3]。但是根據考古出土文物,以及在1970年於長洲東南部發現的長洲石刻,可推斷至少在3,000年以前,已有先民到達長洲[4][5]。與香港其他地方發現的史前石刻一樣,長洲石刻可能與商朝先民祭祀天氣和祈求風平浪靜有關[6]。
最早在明朝的時候,長洲已經發展成為漁船集散的地方。及至清朝乾隆年間發展成為墟市[7]。長洲本為廣東省寶安縣(舊稱新安縣)所管轄,可是由於長洲地處偏僻,朝廷鞭長莫及,難於治理,因此在乾隆年間,廣東省布政司向當地黃姓大戶發出《承墾長洲田莆執照》,將長洲中部土地歸黃家所有,並代為管理,惟稅收一半須上繳朝廷[3]。
長洲在乾隆年間得到很大的發展,現時島上的主要廟宇如北社天后古廟(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大石口天后古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西灣天后宮(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及玉虛宮(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都是在那個時候興建,可以見到當時捕漁業的重要性[3][7]。
晚清時期的長洲(1898年)。
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時值第一次鴉片戰爭,清廷在島上設定長洲汛,由大鵬協水師右營東涌守備派遣駐右哨頭司把總及外委各一名,並且率領45名守兵駐守當地[7]。及至同治年間,長洲商業興旺[8],粵海關於同治九年(1870年)在島上設立關口征取厘稅[7]。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與英國訂立《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長洲在內的200多個離島及新界租予英國99年,長洲遂成為了英屬香港之一部份[7]。
英國接管後,原本屬於黃氏的土地業權繼續獲得港府承認,但島上其餘土地悉數列為皇室官地[3][8]。港府在1907年設立理民府管轄新界及離島地區,為了方便執行及落實地方事務、領導鄉民,以及與理民府建立溝通渠道,長洲島民又設立選舉,每兩年選出四位總理,以作為居民代表[3][7]。在1919年,港府曾在長洲中部立界石15塊,以劃出外籍人士專享的高尚住宅區域,但這些界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失去法律效力[7],在1980年代,古物古蹟辦事處等曾派員尋找長洲界石,迄今只尋回其中10塊[9]。
在1941年至1945年的日治時期,長洲隨香港全境落入日本手中。日本皇軍曾經在長洲官立中學一址設立總部[3]。為了維持和平,日軍又以長洲維持會取代舊有選舉,作為長洲的地方管理組職[3]。在1945年香港重光後,長洲維持會鏇即被港府解散,而地方事務的執行工作則先後由居民協會及華商會所負責[3]。然而,由於長洲在戰後急速發展,原有的理民府附設機構已不能應付日益繁重的工作。有見及此,理民府早於1955年令華商會所參與發展地方行政;到1961年,理民府更將權力移交至新成立的獨立法定組織長洲鄉事委員會,由此退出長洲的地方行政管理事務[10]。雖然如此,港府曾在1969年專門分拆出離島理民府,作為官民溝通渠道[11];而時至今日,長洲島民如需要聯絡官員,可前往位於香港島中環的離島民政事務署[12]。
1930年的長洲玉虛宮
港府在1982年引入香港區議會後,長洲被劃入十八區的離島區內。長洲鄉事委員會原有的部份權力亦被轉移至區議會[10]。現時長洲有兩個區議會分區,分別為長洲北和長洲南,各分區均選出一名離島區議員[13]。另外還有一席當然議席,由長洲鄉事委員會主席擔任。
近年,除了傳統的捕魚業和造船業外,長洲已發展成為香港的著名旅遊熱點,島上的旅遊業有相當的發展[3]。在香港主權移交初期,長洲旅遊業一度因多宗度假屋住客自殺事件和2003年SARS疫情等等而受到打擊,但事後已經回復[14]。長洲也是著名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的家鄉,李麗珊在長洲土生土長,她在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會奪得香港歷史上首面奧運會金牌,從而聲名大噪,當年李麗珊返回長洲後,島民大肆慶祝,並隆重其事地舉行萬人祝捷會,成為了一時佳話[15]。
由大嶼山銀礦灣濾水廠輸往長洲的食水由直徑為5百毫米的海底水管輸送,為長洲唯一的供水來源,萬一發生故障,長洲食水供應就會中斷。對此,水務署認為有需要儘快改善。至2013年,香港政府計畫投資逾2億5千4百萬港元以進行海底食水管敷設工程。水務署計畫於同年3月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將長洲食水供應工程由乙級提升至甲級,工程範圍包括由大嶼山至長洲,橫跨北長洲海峽,以定向鑽挖敷設一條長約1點4公里、直徑為500毫米的海底食水管道,以及在大嶼山和長洲敷設一條長約2百米、直徑為450毫米的食水管道。工程計畫於同年9月展開,預計於2015年9月竣事[16]。
[編輯]張保仔與長洲
張保仔洞入口。
參見:張保仔及張保仔洞
張保仔是清代嘉慶年間的著名海盜,活躍於粵東一帶,後來獲朝廷招安[17]。根據傳說,現位於長洲西灣崖邊的一個天然山洞,乃當年張保仔躲避朝廷追捕的藏身之所,也是他收藏寶藏的秘密地點之一。這個被後人稱之為張保仔洞的山洞,現今已毫無寶藏的痕跡。由於洞身狹窄,僅可供一人通過,因此遊客須從洞的一邊進入,再由另一邊離開。而要進入山洞,遊客亦須沿鐵梯而下,並要帶備電筒以供照明[18]。
儘管有不少人認為張保仔洞僅為後人穿鑿附會,惟該洞已經成為了長洲一處著名名勝,不少人在提起長洲歷史時,也會提起張保仔洞。[7]。
[編輯]地理
長洲位於大嶼山及南丫島之間,面積約2.46平方公里[7],距離香港島西南部大約10公里[19]。長洲東面有西博寮海峽與南丫島相隔開,而西面和北面亦隔著北長洲海峽,與大嶼山和喜靈洲相對望[19]。長洲以南是南中國海,再遠一點是擔桿群島。
在地理學上,長洲原本是兩個小島,但是受到島嶼形狀及季候風影響,海浪將海沙帶到兩島之端,形成沙咀。經過千萬年來日積月累的沉積,兩條沙咀不斷延長,最終連線起來,形成連島沙洲。正因如此,現今長洲南、北的形狀闊而大,但中部則窄而長,形狀呈啞鈴狀,故長洲又稱作啞鈴島[15][20]。
長洲南、北本為小島,因此地質由花崗岩構成;至於中部由海洋沉積物組成,屬於地表沉積物[21];正因為此原故,加上受到鄉村條例所監管,所以長洲大部分的建築物均只有3層高。長洲南、北皆山丘,中部為平坦土地,北部山丘較高,最高點有95米高[19]。
西灣長年風平浪靜,因此成為了天然的避風塘,而長洲碼頭亦設於西灣。至於東灣則長年因海浪帶來沉積物,而形成了著名的東灣泳灘[15]。除了東灣泳灘外,長洲其他主要的沙灘則座落於西灣、觀音灣、大鬼灣和東灣仔等地,但這些沙灘較細小、沙質較遜、位置亦要比東灣偏僻[7]。在長洲西南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