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梁園區

商丘梁園區

梁園區隸屬河南省商丘市,位於商丘市中心北部、黃河故道南岸,地處豫、魯兩省接合部,南鄰睢陽區、東依虞城縣、西連民權縣與寧陵縣、北望山東省菏澤市,是漢梁文化和漢賦的發源地,是道家文哲大師莊子的出生地,是商丘市的經濟、交通和信息中心,是豫魯蘇皖四省周邊地區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原縣級商丘市的基礎上設立的縣級行政區。 全區總面積560平方公里,總人口787931人(2017年),轄8個街道、4個鎮、4個鄉,擁有三陵台、清涼寺、蒙牆寺等景點,先後榮獲全國科技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區等榮譽。

基本信息

概況

梁園區位於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商丘市中心北部,黃河故道南岸。梁園區自古就有“豫東門戶”、“中原鎖鑰”之稱,全市經濟、文化、交通、信息中心,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區域性商貿中心和物流樞紐。梁園區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全區擁有各類大、中型企業近700家,生產各類產品4000多種,其中型煤機械、牽引鏵犁、精紡毛呢、玉米澱粉、食用酒精、平板玻璃,桐木板材、稀土微機等200多種產品榮獲省、部優產品稱號,有150餘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形成了醫藥、輕工、紡織、食品、機械、建材、化工、醬菜等多門類的工業體系。梁園區商業貿易繁榮活躍,自古以來就是豫、魯、蘇、皖四省交界處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物流中心。梁園區立足營造地緣商貿優勢,積極實施“市場帶動戰略”,初步形成了大流通、大市場、大商貿的格局。區內商業網點縱橫交錯,各類專賣店、連鎖店遍布城區,以大型綜合批發市場“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京隴商貿城”、“梁園市場”、“市場街服裝城”和現代化購物中心天宇商廈、商丘亞細亞商場等為骨幹的5000多個商業網點、形成了豫、魯、蘇、皖四省交界處最大的商貿中心。對外貿易發展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近幾年,先後投資數十億元用於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硬環境。截至2013年年底,梁園區城區建成區面積達6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56萬。“十一五”期間,梁園區相繼榮獲了“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科技百強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中國產業發展能力百強區”、“全國鋁加工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中國縣域產業競爭力百強”、“中國金融生態區”、“中國綠色名區”、“中國最關注民生的縣(市、區)”、“中國規模產業園區示範區”、“中國草莓之鄉”、“中國最具開發(投資)價值旅遊區”、“中原最具競爭力城區”等殊榮。

區劃

截至2013年底,粱園區轄16個街道辦事處、鎮。

11個街道辦事處:平原街道、前進街道、長征街道、八八街道、東風街道、白雲街道、建設街道、解放街道、李莊街道、三陵台街道、水池鋪街道;

5個鎮:劉口鎮、雙八鎮、謝集鎮、孫福集鎮、觀堂鎮。

平原街道轄10個社區:新區社區、保灣社區、平原社區、林莊社區、崔曹社區、逯莊社區、丁莊社區、蘇莊社區、劉莊社區、李莊社區。

前進街道轄8個社區:青雲社區、梁園社區、合歡社區、黃金社區、團結社區、向陽社區、前進社區、一中社區。

長征街道轄9個社區:長征社區、外貿社區、凱中社區、供銷社區、貨場東路社區、凱鏇商城社區、九天社區、市運輸社區、福源社區。

八八街道轄5個社區:夾道街社區、全勝街社區、四平社區、市場街社區、光明社區。

東風街道轄9個社區:光復社區、花園社區、勝利社區、東風社區、中原社區、東清真寺社區、北站社區、東宿舍社區、亞翔社區。

白雲街道轄8個社區:前程社區、綠苑社區、清江社區、大陳社區、銀苑社區、濱河社區、黃樓社區、宋木林社區。

建設街道轄14個社區:曹莊社區、新建社區、隴海社區、郭劉社區、鐵三局社區、凱北社區、袁莊社區、張柿園社區、董井社區、徐堂社區、肖莊社區、田莊社區、王寨社區、邢莊社區。

解放街道轄6個社區:解放社區、孫莊社區、劉李莊社區、周莊社區、張飯棚社區、孫樓社區。

李莊街道轄1個社區、26個村:幸福中心社區、李莊村、關莊村、曹樓村、牛莊村、潘堂村、鄧莊村、蒙牆寺村、裴武莊村、史莊村、潘南街村、潘北街村、鄭閣村、高樓村、劉集村、沈樓村、沈集村、朱樓村、張樓村、陳菜元村、鄭靳莊村、趙各村、李梅樓村、畢大莊村、喬莊村、秦小莊村、鄧斌口村。

三陵台街道轄3個社區、16個村:錦繡家園社區、王樓社區、清涼寺社區、廳堂樓村、邢店村、韓莊村、閆路口村、三陵村、楊油坊村、王閣村、劉廟村、葛莊村、康莊村、小壩村、韓大樓村、韓小莊村、周莊村、任莊村、朱辛莊村。

水池鋪街道轄3個社區、19個村:水鋪康城社區、水池鋪中心社區、張屯社區、彭莊村、程小喬村、趙百戶村、溫莊村、孫莊村、龔莊村、大史莊村、張王李村、李呈武村、朱關莊村、丁柿園村、尚樓村、吳樓村、沈樓村、趙博莊村、盛莊村、宋紀魯村、宋武莊村、朱沈莊村。

劉口鎮轄2個社區、10個村:劉口中心社區、張彭社區、中陳村、西劉村、大劉村、郭劉村、東劉村、當店王村、老陳莊村、劉燦村、趙辛村、李堤口村。

雙八鎮轄2個社區、15個村:雙八中心社區、喬殷社區、王店村、魏莊村、紅劉村、石海村、土樓村、常樓村、賈堂村、丁樓村、朱莊村、徐莊村、朱樓村、崔南村、崔北村、路樓村、因莊村。

謝集鎮轄1個社區、25個村:桃花源社區、葉莊村、史莊村、西董樓村、彭莊村、付莊村、宗莊村、王步口村、西街村、常莊村、尚樓村、張莊村、黃辛莊村、楊波樓村、孫樓村、賈台子村、肖莊村、馮莊村、朱莊寨村、熊樓村、三里村、王二保村、東街村、高樓村、郭武莊村、董千樓村。

孫福集鎮轄2個社區、25個村:孫福集中心社區、喬樓社區、胡莊村、車廂集村、小吳屯村、朱小樓村、中良村、龐營村、呂莊村、蘇橋村、龐莊村、小楊莊村、趙樓村、朱大樓村、潘柳園村、田八莊村、啞叭莊村、沈莊村、李教莊村、喬集村、谷台子村、徐莊村、李師傅屯村、孟辛莊村、余樓村、王小莊村、崔樓村。

觀堂鎮轄3個社區、20個村:觀堂中心社區、蘇堂社區、徐婁社區、郝莊村、程婁村、王胡村、張小集村、花墳村、南莊村、關莊村、馮婁村、丁雙婁村、黃店村、汶河村、丁婁村、趙莊村、劉莊村、劉婁村、張店村、阮莊村、周莊村、盛吾樓村、馬樓村。

沿革

1948年11月全區解放後為豫皖蘇第一行政區,1949年3月改為商丘專區,轄商丘市和商丘縣及睢縣、民權、寧陵、柘城、商丘、虞城、夏邑6縣。1950年5月商丘縣城關區改建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為朱集市。1951年8月朱集、商丘二市合併為商丘市,市治朱集。1952年1月,永城縣由皖北專區劃歸商丘專區。1967年改為商丘地區。

1997年6月撤銷商丘地區、縣級商丘市和商丘縣,設立地級商丘市,下轄梁園區、睢陽區兩區及七個縣市。雎陽區轄原商丘縣的城關鎮、郭村鎮、李口鎮、宋集鎮4個鎮和城北、路河、王墳、勒馬、閆集、婁店、馮橋、高辛、塢牆、臨河店、毛錮堆、包公廟12個鄉。梁園區轄原縣級商丘市的八八、向陽、東風3個街道和袁莊、周莊、黑劉莊4個鄉,原商丘縣的雙八、張閣、謝集3個鎮和李莊、王樓、劉口、觀堂、平台、周集、水池鋪、孫福集8個鄉。

截至2013年底,粱園區轄11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平原街道、前進街道、長征街道、八八街道、東風街道、白雲街道、建設街道、解放街道、李莊街道、三陵台街道、水池鋪街道;劉口鎮、雙八鎮、謝集鎮、孫福集鎮、觀堂鎮。

經濟

指標

2012年,全區完成生產總值129億元,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56元;二、三產業占比達到85.4%,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高於全市8.4個百分點。另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億元,增長16.5%,總量居全市第一.全年新落地3億元以上各類項目15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工業和商貿項目6個,實際利用省外資金42億元.商丘市梁園產業集聚區總規劃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區醫藥產業園被省發改委命名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園區,企業創業中心被省科技廳評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年實施重點項目67個,完成投資60.7億元,全區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7億元,增長27.4%,增速高於全市3個百分點,收入規模全市第二,稅收占比達到78.6%,高於全市3.1個百分點。

工業

2010年,梁園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總數達104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39億元,增長21.2%,銷售收入110.7億元,增長37.4%;實現稅金9970萬元,增長21.8%。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較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骨幹企業發展勢頭強勁,產值億元以上企業達24家,鋁加工、醫藥、紡織、農副產品加工等4大支柱產業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2.6%。實施質量興區戰略,大力發展新型工業,阿凡提食品榮獲河南省名牌產品,現代哈森藥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抗真菌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家企業的商標被國家商標局批准,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22.4%。加大了扶持企業力度,區財政投入資金5560萬元扶持企業發展,幫助企業申請上級無償補助資金1452萬元。梁園區圍繞鋁錠生產、鋁精加工、碳素生產等規模鋁精加工企業進行壯大,形成了以商電鋁業、神火鋁業和陽光鋁業為龍頭,涵蓋52家鋁加工及上下游企業的產業集群。2010年,梁園區鋁加工產業集群獲得“中國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稱號。一大批醫藥生產大型優質項目,陸續在梁園區“安家落戶”,其中,投資6.5億元的國藥現代(商丘)基本藥物生產基地項目正式奠基,投資3.5億元的白雲山東泰商丘藥業項目已開工建設,正式入駐梁園區的醫藥製造和研發企業已達十多家,一些後續項目也正在加緊進行,該區精心打造的醫藥產業基地已具雛形。

農業

2010年,梁園區農業態勢總體趨好、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不斷提升、農業基礎建設不斷得到加強、土地流轉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2010年農業總產值完成31.5億元,增長4.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16元,增長14%。落實糧食直補854萬元,農資綜合直補3350萬元。糧食種植面積達106.7萬畝,發展現代農業種植小區22個,發展溫棚總數達9800座。

2010年,梁園區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完成農業總產值31.5億元,增長4.4%;糧食總產達到53.6萬噸,較上年增加4.2萬噸。新建4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總數達到16個,8個農產品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水池鋪辣椒”創省名牌農產品稱號,被農業部指定為上海世博會專用產品,水池鋪鄉成為“河南名優辣椒之鄉”;孫福集鄉的“定海神針”山藥受到一致好評;草莓產業再添殊榮,榮獲“中國草莓之鄉”稱號。建成規模養殖小區27個,實現肉類總產6.19萬噸,蛋類總產3.91萬噸,奶類總產量1.59萬噸。完成生態造林108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7.2%。投資8500萬元,疏挖溝渠198條,新建、維修橋、閘、涵185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萬畝、改造中低產田1萬畝,我區連續第二次奪得了全市“紅旗渠”精神杯。土地整理和遷村並莊工作取得突破,開工建設新村9個;大力實施扶弱培強工程、扶貧整村推進和清潔家園行動,村容村貌得到改觀。積極推行農村土地流轉,流轉土地面積6.7萬畝。

商貿

梁園區按照城市周邊建市場、市內建商場、沿街建精品店、社區建連鎖店的基本思路,著力建設大市場、營造大商業、發展大物流。2010年,全區新增工商註冊企業450家、個體工商戶6792戶,總數分別達到3193家、27869戶。大型專業市場日益繁榮,商丘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是豫魯蘇皖結合部最大的綜合性市場,綜合實力居中國前四強,2010年,交易額完成130億元,二期工程被商務部、財政部列入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扶持項目,光彩大市場、中原車城、創世鋼材市場、丹尼斯交易額大幅增長。實施了一批商貿項目建設,華聯國貿一期沃爾瑪項目主體建至4層;商海廣場引入新濠盛置業有限公司成功盤活;白雲倉儲物流中心完成初步規劃;紅星美凱龍家居生活廣場項目動工拆遷;怡家家居廣場隆重開業;新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37家,總數達236家。商丘豫東綜合物流集聚區就坐落在梁園區內,是河南省三大物流園區之一。梁園區依託已經成熟的三大商業圈、四大專業市場,吸引了沃爾瑪、紅星美凱龍、丹尼斯等一批國際、國內商貿物流“巨頭”紛紛搶灘梁園。2010年,梁園區商品市場交易額達320億元,商貿物流業對財政的貢獻率占據了“半壁江山”,全區商貿服務業增加值完成49.8億元,占GDP總量的40.5%,同比增長12.7%;服務業貢獻的稅收占全區稅收總量的58%,已成為全區財源的“第一支柱”。

梁園區文化旅遊影響力擴大,2010年,投資390萬元,完善了黃河故道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天沐湖被評為國家級黃河故道濕地水利風景區,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游、三陵台尋根游、雙八代莊草莓基地觀光農業休閒遊等特色旅遊吸引了眾多遊人前來度假休閒,並榮獲“中國最具開發價值旅遊區”稱號。

金融

梁園區財稅金融保險業發展迅速,2010年,全區一般預算收入和支出均創歷史最好水平,一般預算收入較上年增收6568萬元,收入規模居全市第二位,年繳稅500萬元以上企業9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4家。一般預算支出較上年增支24830萬元,較好地保證了工資發放和各級機構正常運轉、各項社會事業、民生工程等重點支出需要。金融業快速壯大,各項存款餘額166.2億元,各類貸款餘額129.5億元;轄區內23家中小企業投資擔保公司相繼落地,為40家中小企業擔保貸款2.3億元;11家保險公司較好地服務了經濟社會發展;舉辦2次銀企政洽談會,梁園區分別與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4家銀行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關係。

轉型

梁園區節能減排繼續落實到位,2010年,梁園區不斷加強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和節能重點工程建設,投資50萬元補貼購置節能燈具3.8萬盞,萬元GDP能耗降低到市定控制目標以下,二氧化硫排放量、COD指標等市定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科技

梁園區科技投入力度加大,2010年累計投入科技資金1041萬元,開發高新技術產品10個,安排科技項目20個,實現經濟效益3.5億元。2010年全區共申請專利85項,其中發明專利25項,實用新型51項,外觀9項。授權專利60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45項,外觀專利11項。

產業

2010年,梁園區針對產業集聚區開工修建了14條道路,其中7條建成通車;鋪設了供電、供水、供氣、供熱、弱電等各類管網,實施了路燈、交通信號燈、綠化、垃圾處理等配套建設,完成了5萬噸污水處理廠規劃設計,集聚區基本實現“七通一平”。成立4家投融資公司和1家服務公司,累計融資3.9億元;通過開展土地整治和遷村並莊工作,儲備國有建設用地700畝。新落地工業項目35個,完成投資2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15億元,榮獲了“中原最具投資價值產業集聚區”稱號。

快速啟動豫東綜合物流集聚區建設,通過了區域環評,完善提升了總體發展規劃、空間發展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總投資1.6億元的“四路兩橋”工程已開工。8個項目達成投資意向,白雲物流和油脂倉儲2個項目簽約落地,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項目開工建設。二是招商引資實現突破。突出招大引強,成立了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醫藥產業和商貿物流4個產業招商組,廣泛推介項目,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吸引了國藥集團、天龍集團、娃哈哈、常發集團、伊利集團等知名企業到梁園考察,相繼落地了夢戴家紡、白雲山東泰製藥、國藥現代(商丘)國家基本藥物生產基地、天龍藥業、紅星美凱龍家居生活廣場等10個3億元以上大項目,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三是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實施重點項目56個,其中列入省雙千工程項目9個、市級重點項目20個,完成投資27.6億元,占年計畫的109.7%。儲備項目700項,向上申報各類項目296個,落實項目132個,總投資8.8億元,爭取上級扶持資金2.5億元,爭取的項目資金位居全市前列。四是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投資8900萬元,高標準整修了長征路、新建路、八一西路、哈森路、歸德北路、青年路、團結路等7條區管道路和46條背街小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創梁園區歷史之最。完成了城區道路綠化、105國道綜合整治和睢陽北路拆遷任務,兌現了背街小巷整修以獎代補政策,協助市直部門啟動了民主路、建設路的升級改造工程。大力推進舊城城中村改造,申報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項目55個、獲認定31個,金桂苑、港匯花園、天成家園等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全面加強城市管理,啟動了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活動,依法開展了土地征管、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清理、“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和“雙違”整治工作,共拆除違章建築物、構築物面積22895平方米、整理土地3000畝,確保了重點工程項目用地需求和我區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需要。

事業

2010年,梁園區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實事工程圓滿完成,集中有限財力辦好省“十大民生工程”和市、區“十件實事”,對全區農民累計發放各項惠農補貼資金15535萬元。新增城鎮勞動力就業8998人,新增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11800人。完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了城鄉低保戶的應保盡保。全年發放離退休人員養老金3.5億元、60歲以上農村老人養老金5000萬元、城鄉低保金6713萬元、農村五保戶供養資金268萬元,支付醫療保險補償金7024萬元。二是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新建10所良浩國小、5所寄宿制中學,改造學校危房2萬平方米,落實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資金6154萬元,惠及學生23萬人次。建成中州、建設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造2個鄉鎮衛生院和70所標準化村級衛生室。5.6萬平方米的惠豐苑廉租房項目一期完成,道北防空洞上方危房戶置換安置12戶。建成了36處文化牆、3個綜合性鄉鎮文化站和40家“農家書屋”,成功組織了3次大型體育活動和科技、文化、衛生、法律等下鄉活動65場次。修建農村公路106公里,新增農村飲水安全人口4.6萬人。加強人口計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市定目標以內。三是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深入推進信訪維穩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活動,一批信訪積案得到逐步化解,赴市以上上訪量下降70%,重大敏感時期沒有發生來自梁園的干擾,我區被評為全省信訪穩定工作顯著進步區。不斷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警務機制改革,積極預防和嚴厲打擊各類犯罪行為,民眾安全指數達到95%以上,我區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區。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整治,全區無重大以上安全事故。

交通

梁園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利。八條國家南北、東西交通大動脈京九鐵路、隴海鐵路、商杭客運專線、徐蘭客運專線、連霍高速、濟廣高速、105國道、310國道在梁園區縱橫交匯,北面坐落著黃河故道,河南重點建設的五大民用航空機場之一的商丘機場即將通航。梁園區公路、鐵路、航空、河運、管道、通信等四通八達,北通京津,南達廣深,西接蘭新,東抵滬蘇,為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東西、南北經濟聯繫的“十字路口”。梁園區地處沿海省市向內陸地區輻射的軸心地位,東西兩大經濟帶在此銜接,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梁園區是商丘市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西安至連雲港的1800路中同軸電纜鄭徐段鋪設工程已經完工;東起上海、西達德國法蘭克福的“亞歐光纜”與規劃建設中的“京九光纜”在此垂直相交,將形成一個規模宏大的信息樞紐。

旅遊

三陵台

三陵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處 ,宋國戴、武、宣三公王陵,因三陵並峙(治),故名三陵台,為商丘七台八景之一。三陵台為天下宋氏宗祠、朝聖地。公元前1039年,紂王胞兄微子啟封宋(今商丘),在睢水北岸,即睢水之陽建都,故名睢陽。微子啟與比干、箕子被孔老夫子譽為“殷之三仁”。微子啟死後葬於商丘青岡寺(今睢陽區青岡寺),今存微子祠。三陵台三座陵墓突起的頂部並峙,像三座駝峰。墓區裡的400多棵古柏蒼勁挺拔,疏密有致。西漢景帝時,梁孝王劉武建梁園,在三陵台建了許多亭台樓榭,使之成為梁園中的勝景之一,客居梁園的文人雅士常和梁孝王一起到這裡消遣飲酒,吟詩作賦。漢代以後,這裡一直是中原名勝,為文人雅士遊覽的好去處。三陵台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景區。

蒙牆寺

蒙牆寺位於梁園區北12公里李莊鄉蒙牆寺村的黃河故道大堤上,古寺原名蒙城寺,是蒙城的一個最大的寺院,蒙牆寺為戰國時宋國蒙縣和漢代梁國的蒙縣遺址,經考證也是古代大哲學家、思想家莊子的出生地。

我國戰國時期宋國蒙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梁園區蒙牆寺村一帶,是哲學大師莊子的出生地。“蒙”地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至秦漢時期,也不過是個小縣。然而,這裡自出了個大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莊子,其知名度較之前不可同日而語。由於在莊子之前關於記載蒙地的典籍失傳,後來的人們便不知其初時的所在。關於蒙地的記載,最早的要推司馬遷的《史記》了。

《史記》中說:“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或許當時的司馬遷沒有預料到後人會怎樣討論莊子,亦或許當時在他所知道的“蒙”只有宋國這一個,沒有第二個,無須記載得那么詳細,只記載莊子是蒙人便不會引起後人的誤會,所以沒有記載“蒙”的國屬。西漢晚期的劉向校閱《莊子》,彌補了司馬遷的疏忽,在《別錄》中註明莊子為“宋之蒙人”。《漢書·藝文志》也註明莊子“名周,宋人”。宋國本是春秋強國,都睢陽(河南商丘)。《漢書·地理志》云:“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陽、濟陰、東平及東郡之須昌、壽張,皆宋分也。”由此可見其版圖。

“宋之蒙”到底在哪裡?《辭海》莊子條目中記述:“莊子(約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戰國時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商丘縣東北)人。”中國著名史學家范文瀾著的《中國通史簡編》中說:“莊周,宋國蒙(河南商丘縣東北)人。”國中、高中課本、大學教科書中對莊子生平注釋:莊子(約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宋國蒙(河南商丘縣東北35里)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及當代許多全國著名學者如王力、楊寬、翦伯贊的研究結果都與此無二。可見是比較準確的。

古蒙城在商丘,是如今世界級文化巨人莊子的出生地,商丘是否還能找到它的遺蹟?是否還能聽到它的遺聞?帶著這個問題,筆者進行了考察。

古蒙城是《商丘縣誌》記載的商丘的重要古蹟。上面記載說:“蒙城:在(縣城)東北四十里,亦曰大蒙城……蒙澤在城東北三十五里……漢置蒙縣,屬梁國。”看來,莊子出生的“蒙”就是這個地方了。此地名為蒙牆寺,坐落在商丘市北12公里左右的一段黃河故堤上,國家森林公園南側,包括堤南堤北兩個村莊。這是一個古老的名字,因一古寺而得名。古寺原名蒙城寺,是蒙城的一個最大的寺院。當時的規模有多大,人們說不清楚了。村上的老人們還記得,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寺里的僧人還有幾百人,起義軍名將秦叔寶、羅成和程咬金常帶兵在這一帶與隋軍打仗,古寺曾是他們的一個據點。將士們每次經過激戰後,都到古寺里歇息,卸去汗水淋淋的盔甲和衣服,搭在寺院的牆上晾曬,把整個寺院的牆壁都蒙住了。這樣的事發生的次數多了,將士們和當地百姓便稱古寺為“蒙牆寺”,之後便沿襲下來。

古寺的遺址在堤南側的蒙牆寺村中。走進村里,村民把我們領到遺址觀看。首先闖入眼帘的是1982年12月商丘縣人民政府為古蹟立的標牌,上面的文字是:“該文化遺址為戰國時宋國蒙縣和漢代梁國的蒙縣遺址。經考證也是古代大哲學家、思想家莊子的出生地,此遺址曾先後出土過不少文物,但大多數失散民間。可倖存的還有:漢代古城牆遺址、漢代古井、漢代磚雕、古代大殿明柱礅、古建築龍紋琉璃大脊等……該文化遺址現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標牌的後面便是前幾年重建莊子祠時砌成的房牆,當時的重建因為經濟實力不夠而擱淺。牆前,於此處出土的幾幢古碑或立或臥,標示著村莊歷史的悠久。碑上的字跡多為歷史磨損,難以準確地判斷出立碑的年代與意旨,躺臥在地上的一塊,上面還有明代成化年間的字樣,說的是當時重修古寺的事。四個約有兩抱粗的石礅,就是標牌上說的明代大殿明柱礅了。古井坐落在最東邊,站在井沿下望,見井水清清,這便是標牌上說的那眼漢代古井了。村民們說,上世紀70年代,一次下大雨,衝出了古代的磚,村民扒磚,越扒越多,扒到深處,出現一口古井,古磚所砌。後來經專家鑑定,為漢代古井。當時的生產隊曾組織人下淘,從井下淘出不少秦磚漢瓦和陶器的殘片,其中有一個尖底的陶罐。專家解釋陶罐說是漢代以前的器物,古人為了汲水時易於陶罐在井下放倒汲水才這樣製作的。此井和井下出土的文物證明,蒙城寺建築的年代至晚是在漢代。

遺址的西南角上是一段古城牆遺蹟,即標牌上說的“漢代城牆”。村人們說,是上世紀50年代一場大雨衝出來的,當年可見段有五六十米長,後來又被封於地下。掘出來的3米來長的一段,可見牆體為古磚砌成。至於地下的城牆到底有多長,城的面積多大,還待今後出土時才能知道。

清涼寺

清涼寺是一座皇家寺院,為千年古剎,坐落在梁園區王樓鄉清涼台上,清涼台古稱清泠台,台下有池名清泠池。是西漢梁孝王之行宮,為昔日梁園七台八景之一。作為梁園勝景的清涼台,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傳世佳作。唐天寶3年(公元744年)大詩人李白從長安來到梁園,留下“一朝去京都,十載客梁園”的千古名句(見李白《書情贈蔡舍人雄》),李白還與杜甫、高適等著名詩人在清涼台開懷暢飲。

千年古剎商丘清涼寺是一座皇家寺院,坐落在商丘市梁園區王樓鄉清涼台上,清涼台古稱清泠台,台下有池名清泠池。是西漢梁孝王之行宮,為昔日梁園七台八景之一。

作為梁園勝景的清涼台,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傳世佳作。唐天寶3年(公元744年)大詩人李白從長安來到梁園,留下“一朝去京都,十載客梁園”的千古名句(見李白《書情贈蔡舍人雄》),李白還與杜甫、高適等著名詩人在商丘清涼台開懷暢飲,斗酒留詩“掃梁園之群英,振大雅於東洛”(見李白《鳴皋歌送岑征君》)。北宋著名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在清涼台避暑,作《漁家傲》寫到:“風兼露,梁王宮闕無寒暑。------朝與暮,故人風快涼輕度”。

隨著佛教的傳播和發展,北魏在台上開始建寺院,名為清涼寺。古老的建築群莊嚴肅穆,歷代各有興廢,相傳至今。在中軸線上由南到北依次為山門、圓覺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側建有觀音殿、地藏殿、羅漢堂、伽藍殿及齋堂、寮房等建築。以上殿堂多為歷代遺存建築,古樸典雅,布局嚴謹。大雄寶殿屋脊上刻飾有龍鳳圖案,黃色琉璃瓦蓋頂,此為皇家寺院的顯著標誌。寺院有一塊唐代石雕,上面雕刻有鳳凰圖案,雕工古樸渾厚,栩栩如生。保存完好的明萬曆八年的石碑詳細記載了清涼寺周邊的地形地貌和寺院建築的詳細情況,其中載有:“台上左右有高台二座,台高如墉,緣而登之可目涉百里,蓋寺中之勝也-----蓋何年所建發久矣------。寺院內還有一棵近千年的皂角枝繁葉茂蒼翠挺拔,它們用它們的存在見證了清涼寺千百年來的歷史、滄桑和興衰。

觀音寺

商丘觀音寺始建於明、清,坐落在原張莊與朱集之間,1930年毀於兵火。1993年,慈亭法師回鄉弘法,於商丘梁園區西郊新張莊(即今址)建房數十間,向政府註冊講學佛堂。1997年由於眾多原因,慈亭法師南去,寺院頹廢。應商丘居士之請,2000年少林寺弟子延潔法師到此住持,原寺院狹小,人流壅滯,大殿簡陋,不利弘法。2005年以來,延潔法師多方募化籌措資金600餘萬元,購置用地,擴建寺院,並報經上級批准恢復商丘觀音寺原稱,2005年4月21日,因緣殊勝,隆重舉行重建觀音寺奠基法會,此後,舊建築全部廢去,依新圖施工,占地面積8畝,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並建設有莊嚴的大雄寶殿、寮房、天王殿、山門等。現觀音寺香火正旺,每日前來拜佛者數百人,逢初一、十五,人數高達2000餘人,該觀音寺現有僧人20餘人,居士三萬多名。2007年5--6月,河南省佛教協會在此召開三壇大戒法會,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女眾部僧人聚集於此,在此講法、讀經、弘法布道、弘揚法事。該寺院總占地20餘畝,包括寺前廣場、藏經閣、素餐館、茶樓等建築物。

靈台寺

靈台寺又稱龍台寺,春秋稱儀台,靈台寺為龍山晚期文化遺址,位於梁園區周集鄉苑莊村西。靈台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建,唐長安二年(公元702年),女皇武則天撥銀萬兩,擴建寺院後占地285.5畝,殿堂樓閣金碧輝煌,蔚為壯觀。

赭霞台

赭霞台為西漢梁孝王時七台八景之一。台高十二米,周長數百步。位於梁園區東北隅朱台村北,故又名朱台。台上有寺,曰朱台寺。

老君台

老君台位於梁園區西北九公里處,為紀念老子所建,為商丘七台八景之一。台上有老君廟,金碧輝煌,古柏參天,鐘聲經聲不絕於耳。

毛主席視察黃樓紀念館

毛主席視察黃樓紀念館位於梁園區城北5公里的雙八鎮,105國道東側,是一座半工字型建築,共有主房28間,東西總長95米,南北寬8.8米,高10.06米,占地1800平方米。紀念館院落南北長125米,東西寬84米,占地面積10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紀念館外有毛主席視察過的井和試驗田。紀念館共有五大部分組成,正中大廳和東西四個展廳,正中大廳是毛主席特大巨幅畫像七米多高,兩側是毛主席1958年視察黃樓時的兩幅巨型彩色照片,大廳中間是毛主席的一樽1:1塑像。各展室內布置著毛澤東青年時期到建國後至逝世一生的革命活動的珍貴照片200餘幅。

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

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旅遊線路“黃河之旅——中華民族之魂”重要組成部分,是商丘市三大重點旅遊精品景區之一,素被稱為商丘的後花園。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梁園區北部的黃河故道區域內,距市區11公里,景區規劃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 2006年8月,商丘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一條害河,自秦漢以來平均三年兩次決口,百年一次大改道,給商丘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明萬曆年間工部尚書潘季馴,採用“束水攻沙以水治水”方略,動用了五萬民工歷時16年,修築了南北兩條大堤,結束了400年的黃河之災。清末黃河改道,這兩道大堤就成了黃河故堤。商丘境內保存完好的黃河大堤,長134公里,高10-13米,底寬百米。曲折連綿,逶迤蒼莽,雄偉壯觀,像一條巋然橫臥在豫東大地上的巨龍,是商丘最大最宏偉的歷史景觀,也是商丘人民戰天鬥地、戰勝大自然的標誌。黃河故堤夏天鮮花簇簇,綠樹成蔭,花果飄香,彩蝶飛舞,冬季長堤內外白雪皚皚,長堤高高聳立,蔚為壯觀,有“綠色長廊”、“水上長城”之稱。勤勞的商丘人民從蘭考引黃築壩,建成了6座階梯式水庫,庫區清風漣漪,水光熠熠,鴨逐魚躍,水鳥翻飛,呈現了一派特有的故道景觀,有“北國水鄉”之稱。大堤內外,名勝古蹟眾多。有雙塔遺址、莊周故里、三陵台、倉頡祠、商鈞墓等,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極其豐富。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這顆故道明珠將越來越異彩斑斕,光彩照人。

天沐湖

天沐湖景區位於梁園區城北, 是由黃河故道形成,水域面積1萬多畝,平均水深2米。湖面碧水蕩漾,湖水清澈見底,湖內魚翔淺底,湖邊蘆葦茂盛,成為獨特的“北國水鄉”,潤澤著周圍的萬畝良田。這裡一年四季候鳥栖息,不完全統計就有天鵝、丹頂鶴、白鷺、鴻雁、野鴨等數十種。由於林木茂密,棲息有金雕、貓頭鷹、喜鵲、百靈等各類禽鳥40餘種,天沐湖景區為國家AAA級景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