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晚

咖啡晚,原名趙麗泉,是二十年代末歸國華僑。原籍浦北縣泉水鄉油灘村人,生於l879年。在父母生下七小的晚仔,由於他僑居越南賣咖啡發跡,所以人人稱他為“咖啡晚”。

人物簡介

“咖啡晚”,原名趙麗泉,是二十年代末歸國華僑。原籍浦北縣泉水鄉油灘村人,生於l879年。在父母生下七小的晚仔,由於他僑居越南賣咖啡發跡,所以人人稱他為“咖啡晚”。於l968年9月在浦北故鄉病卒,享年89歲。 從三十年代起,北海地方各界人士都認識“咖啡晚”,而且有口皆碑。

ps:咖啡晚的“晚”不是晚上的意思,在北海,孩子生得多了,最後一個男仔稱之為“晚”,如晚弟或晚體(沒聽人說過有晚妹或晚姑的),作遲來解釋。

僑居越南艱苦創業

趙麗泉先生生於農村貧農人家,家境清貧,人口眾多,生活困難,十二歲離鄉別井來北海謀生。起初在《宜仙樓》茶館做雜工,為人老實,做工勤快,生活儉樸,勤奮好習,是位好“後生”,故得到老闆的器重。後經人介紹到輪船上做水手,隨船曾到過日本、英國、法國、美國、新加坡、越南等國諸港口城市。海員生活使他大開眼界,學到很多本領和處世道理。嗣後,離開輪船,憑他多年遊歷經驗,先後到新加坡、高棉的金邊做生意,後來在越南僑居,在西貢、河內、海防等埠從事商業活動。起初賣咖啡小本經營,由於他為人正直,股務周到,生意興隆,逐步有了積蓄,又擴大經營雜貨、海味等大宗商業,在海防唐人街開設《泉泰號》商行,成為當地有名的商業行口。

開拓北海地方工商業

自1876年,北海闢為對外通商後,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北海與各國海岸通商日蓋頻繁。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北海工商業進入鼎盛時期,趙麗泉毅然離開越南,歸國定居北海,除留下部分存越南海防、西貢的產業給兒子經營外,將大量資金轉回北海,興辦地方工業。首先是致力籌辦《廉北珠光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該公司是大股東之一。從開辦起,歷任公司董事、監理、司庫等職。他擔任司庫(出納兼燃材料管理)時間最長,盡職盡責做好工作,人稱他是個好管家。
趙先生除投資興辦工業外,還從事商業,來往北海――海防,溝通物資交流,指導兒子經營。同時也注重房產開發,在中山東路連建四間三層樓房,供出租做商行;又在擔水巷連建十二間二層簡易樓房,供民眾租賃居住;自己還建了一間有庭園的樓房(今擔水巷航運宿舍),人稱“咖啡晚洋樓”。該樓曾接待來自家鄉人士和來北海讀書青年。對梓里鄉親十分熱情,有困難而要求資助者均幫助和支持。家鄉人均交口稱讚出個好“海防佬”。

興辦教育和慈善事業

趙先生髮跡後不忘桑梓,在家鄉油灘村曾捐資興辦學校,建有校舍、購買土地給學校收租作為教師騁金,學生免費入學。學校曾為地方培養有識之士。他是接辦愛群醫院主事之一。愛群醫院過去在民眾中享有很高聲譽。對生活困難就醫者,免費施醫、施藥,甚至還施粥、施寒衣。醫院下屬還有間愛生院,專供外地客商和鰥、寡、孤、獨者病危收容和停放棺樞之用。趙先生又是位虔誠者,熱心供奉祖宗,藉慰保佑,領銜與趙姓人家建了間《趙氏宗祠》,年間經常祭祀。為趙氏人家停放神祖牌。解放後,他將《天水堂上歷代先遠宗親位》主神牌保存起來,幾翻波折收藏,至十年動亂時被人發覺,無奈才交出來燒毀。

獨資經營《娛樂戲院》

娛樂戲院》是趙麗泉先生獨資興建的一間文化事業場所。三十年代後期,那時地方民間戲曲已從為農村廟宇酬神演出而逐步轉入城市公演,我國電影又日趨興起,因抗日戰爭省港大戲班南移,故建起大戲院來經營。戲院有800多坐位,有樓座和放映室,可做大戲和放映電影。趙先生興辦的戲院確實花費一翻苦心,為地方文化事業辦了件實事。解放後曾一度租賃給電影院放映,1958年新建人民電影院落成後才停止使用。於1970年因危房被拆除前座,迄今仍保留樓座部份和進入戲院通道。通道小巷正面小樓仍保存有普藍色“娛樂戲院”四字招牌。《娛樂戲院》曾為活躍北海人民文化生活起過歷史作用。

大水溝慘案

1939年8月8日,是日農曆立秋,四處逃亡避難的市民都從郊外趕回市區準備過節。突然,四架日機從南面上空呼嘯而來,隨即投下一顆顆罪惡的炸彈,瘋狂轟炸。大水溝一帶(今中山西通往文明市場牛皮巷)擠滿了“走飛機”的人群,成了日寇飛機掃射和投彈的目標。瞬時間,大水溝便成了血海火巷。不到半小時,大水溝被瓦礫和屍首填滿,血水橫流,屍體殘骸沾滿了周邊牆壁,慘不忍睹。後據《粵南日報》報導“死傷百多人”。 當時的很多心存者因為從咖啡晚洋樓旁邊的小路逃跑才得意逃過轟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