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學院工程技術學院

呼倫貝爾學院工程技術學院

根據學科專業建設的需要和套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工程技術學院通過各種途徑多種方式積極推進師資隊伍建設。 以學科專業建設為動力,以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核心,以雙師型教師培養為重點,以教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為衡量標準,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工程技術學院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合理設定專業,精心打造品牌專業,努力建設特色專業。

學校簡介

呼倫貝爾學院工程技術學院成立於2003年(前身為1983年成立的海拉爾煤炭工業學校,2001年更名為內
蒙古工程技術學校,2003年10月併入呼倫貝爾學院),2004年開始招生。現有在校生800餘人,教職工62人。工程技術學院成立後,本著“求真、務實、創新、發展”的理念,迅速完成了由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轉變,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能力不段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專業設定

現開設採礦、機電、機制和汽車四個學科專業,包括採礦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兩個本科專業,煤礦開採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汽車檢測與維修四個專科專業。

學校特色

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本,深化教學改革 堅持高素質的套用型人才培養為宗旨,以造就適用的專業新人為目標。教學改革中貫徹“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課程建設為核心,以職業能力訓練為重點,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指導思想;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育觀念;最佳化課程結構,改革教學方法;基本形成了“以紮實的專業基礎教學為本,培育學生紮實的專業理論功底;以實習實訓為途徑,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技能訓練為抓手,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以理論聯繫實際為紐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具有自身工科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依託行業優勢,校企合作,建立滿足教學需要的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 工程技術學院根據學科專業特點,
結合煤炭、機電、機制和汽車等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特點,以技術套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線,建成了煤礦開採、採掘機械及通風與安全技術等15個實驗實訓室;充實完善了能夠進行工具機加工、金屬材料處理及汽車檢測與維修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的實習工廠。為適應煤炭、機電、機制和汽車等企業生產的要求,必須走出校門到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實踐教學。為此,學院加強了與相關企業之間的聯繫與協作,依託行業優勢,藉助企業拓展了實踐教學空間。建立了大雁、扎賚諾爾、平莊煤業公司、海拉爾工具機廠、海拉爾汽車大修廠、包頭北方賓士汽車公司等12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專業課教學都能進行實驗教學、案例教學、觀摩教學、演示教學、現場教學以及實習操作等,突出了專業教學的真實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既強化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實踐教學學時占總教學學時的40%以上。學生通過職業資格鑑定,都能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形成了“面向就業崗位,加強技能訓練,培養職業能力”的完整實踐教學體系。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良好的師資隊伍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保證。根據學科專業建設的需要和套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工程技術學院通過各種途徑多種方式積極推進師資隊伍建設。以學科專業建設為動力,以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核心,以雙師型教師培養為重點,以教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為衡量標準,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抓青年教師培養,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抓骨幹教師培養,確立學科帶頭人;抓研究生培養,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抓教研教改,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抓科研立項,提高教師隊伍的學術水平;抓深入生產一線,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培養“雙師”型隊伍;抓師德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目前,30名專職教師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雙師型教授、副教授9人,講師14人,實驗師5人,碩士研究生18人;有採礦、機電以及機制專業學科帶頭人6名;並在廠礦等相關企業聘任理論知識紮實、實踐經驗豐富的25名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為客座教授。由學科帶頭人、雙師型教師、實驗師以及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教學團隊已經形成。2003年以來,全體教師共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50餘篇;承擔國家級課題一項,省部級課題8項,院級課題4項;獲獎成果10項;主參編教材7部;2006年被評為呼院科研先進單位。
打造品牌專業,建設特色專業,增強持續發展動力 專業建設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沒有特色就沒有生機與活力,沒有品牌就沒有未來和希望。工程技術學院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合理設定專業,精心打造品牌專業,努力建設特色專業。近幾年,建設了採礦、機電、機制和汽車四個學科專業。專業建設以最佳化課程結構為核心,以突出能力培養為落腳點,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最佳化了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多樣化。2007年煤礦開採技術專業被呼倫貝爾學院確定為特色建設專業,2008年被確定為自治區高等學校品牌建設專業。
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工程技術學院堅持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以學生為本,以德育為首,把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學與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結合起來,把專業教學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起來,把理論聯繫實際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結合起來,把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道德培養結合起來,將素質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專業教學、生產實踐、文明創建、思想政治教育中,結合優秀學生評選、獎學金評定、運動會、文化藝術節、廣場舞、讀書節、演講賽、辯論賽、各種技能訓練與比賽以及頂崗勞動等活動的開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團隊精神教育、尊紀守法教育、“三觀”教育、科學精神教育、環境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貌教育、擇業觀就業觀教育、愛崗敬業教育、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教育等等,培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身心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以及創業素質等,使學生的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工程技術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們在學生的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中做到了“嚴、細、恆、實”,並且體現了六個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課上與課下相結合、整體說教與個別談心相結合、全面發展與張揚個性相結合、直面交流與網路溝通相結合、分工負責與全員參與相結合,形成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體系。做到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為企業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能強、業務水平高、實踐能力強、有創新精神的套用型人才。目前,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已遍及全國十九個省、市、自治區的工礦企業及事業單位,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讚譽。
發揮多功能作用,為企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做貢獻 工程技術學院十分重視“內蒙古東部煤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煤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中專部”、“風馳駕駛學校”的建設與培訓工作。目前,“內蒙古東部煤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已為有關煤炭企業培訓煤礦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以及特殊工種作業人員13000餘人;“煤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為相關煤炭企業培訓煤炭專業技術人員2000餘人;“風馳駕駛學校”為地方培訓駕駛員1000餘人;“繼續教育培訓部”為相關廠礦企事業單位培養本專科函授學員200餘人;“中專部”為有關煤炭企業定向培養中專生600餘人;為煤炭等企業的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
工程技術學院是呼倫貝爾學院最年輕的院系之一,他們將在呼院黨政的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崇尚“人本、和諧、自強、至善”,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科研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造就適用的專業新人。為呼倫貝爾的“煤電油化”基地建設和企業生產,培養更好、更多的套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