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紅[北京易麥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周東紅[北京易麥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周東紅,留法博士,1970年出生於浙江東陽,北京易麥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執行長兼首席科學家。 在教育部直屬211工程院校河海大學當了7年的老師,從事政治輔導員和教學科研工作; 在NASDAX上市公司--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從事自動化業務7年,期間承擔北京市重大科技專項,負責設計研發基於信息融合、網路化、平台化、智慧型化的城市軌道交通綜合監控調度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並大規模推廣10億以上; 在清華控股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7年,期間參與承擔科技部重大科技支撐項目,負責設計研發中國高速鐵路客運服務系統,並大規模推廣套用30億以上。 2014年在北京創辦北京易麥克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大數據平台的研發和行業套用推廣。 2016年推出“科技北斗”,旨在依託大數據技術和移動社交技術,提供一個融合“政、產、學、研、用、金、介”七大用戶的科技創新服務平台。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88——1992年,就讀於河海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技術經濟本科專業。
1992——1999年,河海大學留校任教,擔任政治輔導員和講師。
1999----2006年,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我國自動化的自主創新。
2000——2003年,在清華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主攻投資銀行。
2006---2013年,在清華控股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參與國家高鐵建設。
2011——2014年,在法國馬賽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2014年,創立北京易麥克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推出面向科研工作者的社交軟體科技北斗

人物生平

周東紅,留法博士。1970年,出生於著名影視文化之鄉-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少年時就讀於浙江省著名中學-東陽中學。
河海大學本科、清華大學碩士、法國馬賽商學院博士。
從事大型IT系統的設計和IT企業的運營管理20年,曾在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任城市軌道交通事業部副總經理;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付主任、項目管理中心主任等職。
主持或參與包括國家重大科技支撐、北京市重大科技項目在內的多個國家或省部級項目。
無論在火電控制、捷運的綜合監控、高速鐵路的客運服務,還是能源網際網路領域均有卓越的建樹,目前致力於大數據平台及其產業套用的研究。
2014年,匯聚一批智慧型化信息處理、複雜事件處理、大數據分析和移動網際網路等領域的技術專家,創辦易麥克,自主研發麵向數據挖掘的智慧型分析平台、面向實時決策的快數據處理平台、開放創新雲平台等。
2016年初,易麥克旗下科研社交平台科技北斗上線。科技北斗旨在實時智慧型聚合全球工業科技資訊,搭建科研項目分享交流社區。旨在依託大數據技術和移動社交技術,提供一個融合全球“政、產、學、研、用、金、介”七大用戶的科技創新服務平台。為未來中國實現社交驅動創新,創新驅動品質,品質驅動品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獲獎記錄

2003年入選北京市跨世紀人才培養工程-科技新星計畫。
2006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2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發表論著

一種基於廣域網的綜合監控系統,《自動化博覽》,2004年2月
捷運綜合監控自動化系統中關鍵技術的解決方案,《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6年8月
鐵路客運服務系統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研究,《自動化博覽》,2009年11月
出版專著參與編寫專著1本,《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化系統與技術》,電子工業出版主編專著一本,《自動化系統項目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第一申請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

校友風采

他是河海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管專業1988級的學生,1992年7月畢業,一晃已經22年。適逢母校百年華誕到來之際,回顧一下自己所走過的路,向母校匯報的同時,或許也能對即將走向社會的學弟學妹們有所啟示。當然,他們處於一個更加開放和創新的時代,終將比他們這一代做得更好。
從河海母校畢業以後,他又留校當了4年的輔導員和3年的講師,也就是在河海學習工作將近11年,在這美麗的校園裡,無論是圖書館、運動場、河海會堂,還是校長辦公室所在的小山上,均留下他最美好的青春記憶。在這裡不僅收穫了未來發展的專業知識,收穫了同學與同事友誼,交了很多至今還一直聯繫的學生朋友,同時也收穫了美麗的愛情。他的愛人也畢業於河海大學,他們經常會給孩子講述他們在母校時的一些有趣故事,也曾經帶她來到母校,她和他們都特別喜歡母校的梧桐樹,因此她的小名就叫“桐桐”。
因為到清華大學上研究生,他離開了河海母校來到北京。1999年到2006年,他就職於全球自動化50強企業、NASDAQ上市企業——北京和利時。這個7年主要從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監控自動化系統的研究,主持了改革開放後第一條捷運線——北京市捷運13號線的綜合監控自動化系統的設計、研發和成套,該項目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入選了“北京市跨世紀人才培養工程”。令他自豪的是,一直到今天,他們當時提出的解決方案仍然是今天捷運套用的主流方案。不同的是,當時他們的競爭對手是西門子、泰雷茲這樣的跨國企業,現在全部是國內企業了。
2006年初,咱們國家的高速鐵路進入了實質性的建設階段,因為清華大學的原因,他有機會投入到高速鐵路建設的大潮中。客運服務系統是高速鐵路的6大系統之一,他作為核心負責人之一,幾乎參與了整體解決方案、關鍵技術的突破、產品研發、系統集成、標準化、技術體系形成的全部工作。從京津城際鐵路、武廣高鐵運營,到京滬高鐵,中國迅疾跨入引領世界的“高鐵時代”!中國高鐵從追趕者變成領跑者,他有幸成為參與者和見證者。他為高鐵建設也付出了7年的青春年華,所有乘坐高鐵的人都在享受先進的客運服務系統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他為自己是高鐵建設者感到欣慰。
2013年,43歲,從母校畢業已經21年,至此他做了3件事,每件事做了7年。無論是捷運還是高鐵,均是從行業剛起步時就積極參與,因此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所在的企業取得很好的發展,兩家企業各7年,從他加入企業到離開企業,每家企業的增長均超過20倍。
他現在是自己創業,企業定位的領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如果說,在控制領域咱們國家的產品已經可以和世界先進水平進行競爭的話,在企業信息化、信息服務和信息消費領域卻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隨著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的套用,加上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需求,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有著非常美好的前景。他在母校的所學,以及以後所從事的工作均是IT,又身處中關村,對IT業有著一定的洞察力,加上他在兩家優秀的企業運營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管理經驗,因此新企業起點比較高,方向明確,發展也比較快。新創立的企業主要依託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為行業提供自主創新的系統性套用解決方案。
從母校畢業22年,承擔了包括國家重大科技支撐在內的多項科學研究,所負責的課題科研經費累計超過5000萬,致力於信息領域一些關鍵技術的研究,為一批國家重點工程提供了自動化和信息化系統解決方案及成套產品,取得了些許成績,為國家做了一些貢獻,並仍然以滿腔的熱血迎接祖國賦予的更高層次挑戰。在母校百年校慶之際,他至少可以向母校匯報說,他沒有辜負母校的培養!
他回到母校,回首青春歲月的同時,也非常關心學弟學妹們的成長,如果說想為母校做點什麼,他想還是跟學弟學妹們談一談這么多年來的一些感悟吧,希望對他們走入社會有所幫助。
首先是保持簡單和真誠。童年是最幸福的,因為簡單;中學、大學的友誼往往比較純潔,因為真誠。步入社會以後,這些東西很容易失去,捷徑的誘惑,利益的驅使,人們用更多的精力研究所謂的人際關係和所謂的成功技巧。從長遠來看,這些人往往是最終的失敗者。每一天的腳踏實地,勤勤墾墾,雖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也有了面向未來發展的更好積累,如此循環,量變引起質變,當你畢業20年後,你的成就肯定不同凡響,40年後更是如此。所謂自強不息,厚積薄發,都是這個道理。競爭戰略上有一句話叫“超越競爭的選擇”,你所做的一切無非是練內功。一旦超越競爭,那你的人生就會變得更簡單,更自由了。另外,開放合作是當今個體和組織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合作一定要真誠,真誠大大減少了溝通的成本,可以讓你專注於你想做的事。
其次是站到時代的浪潮上。如果你是想創業,或正在找一個發展的平台,除了考慮你的興趣點,一定要去研究下一個浪潮將會是什麼。30歲之前不要把待遇看得很重,關鍵在於你能夠為未來準備什麼,更不要遵循父母的傳統觀念,一定要進入所謂的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要敢於到市場中去競爭。你的職業也可以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勤奮的做事更加重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不難,只要你不斷地學習,一旦跟上時代的腳步,你就是時代的弄潮兒,你自然會很有激情,即使像他這樣已經40多歲了。
第三是建設性的思考。大多數人在碰到問題時習慣於去思考困難(困難不同於風險,困難是可以預測,只不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達成,風險更多的是具有不確定性)。一般人在團隊合作中喜歡談困難,如果你能改為建設性思維,更多去琢磨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種種解決方案,對於你的成長或許會截然不同。每一次的任務都是學習機會,每一個困難都是對你成長的歷練,善於發現和管理風險,但不要害怕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