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玄

周易玄

周易玄,本名廖彬宇,獨立學者、戰略思想者。現任北京大學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北京大學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中國文化與戰略文化研究所所長、國際易學聯合會(國家一級學會)執行秘書長。自幼發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9歲起遊學並講學於大江南北,先後在重慶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諸多高校任兼職教授及於政府開設傳統文化講席,同年撰寫《國學旨歸》系列叢書;以弱冠之年創建四為堂,倡導四為之志;不及立年復創辦四觀書院,宏宣四觀精神。 22歲客座講學於清華、人大,被譽為“國學少年”;25歲起歷任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與套用課題組副組長、北京大學中華文化與社會責任研究所執行所長。 27歲出版兩百萬字學術專著《國學旨歸》(第一輯)。分為《老子匯通》、《乾支哲學》、《千古易人》三部。 自19歲來,影響了海內外十萬人以上的企業家,並以傳統文化思想指導過數以萬計的企業發展。其學主張知行合一,經世致用。28歲創辦四觀書院,總部設於北京,占地百餘畝;海內外正在籌建及已建成的分院占地近十萬畝,堪稱中國最大書院。社會兼職有: 全國大型公益組織——春暉行動首席文化顧問; 中國將軍部長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家級)首席顧問; 廣西大學國學易經研究院名譽院長; 貴州省甕安縣人民政府顧問; 蘭花草藝術基金首席顧問; 中國北方易學研究中心首席顧問; 長三角易學聯盟總顧問等。

個人簡介

★周易玄,原名廖彬宇

,字中天。

★1986年出生於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

★出身於醫學和文化世家;

★童年時代即潛心於古漢語學習,自幼自主閱讀大量古文化典籍,能背誦大量古代經典篇章;

★自幼研學《周易》;

周易玄周易玄

★約於十五歲時曾用兩個月時間寫下一部長達七十餘萬字的白話文小說《眼神》,

然而神秘失蹤;

★中學時因偏廢學科陶醉於古文化研究被誤解為 “ 瘋子 ” ;

★少年時代多次應邀到海南、湖南等地為商政人士講授國學和企業文化,被譽為“神童”;

★十七歲始先後受聘擔任中華周易聯合會副會長、中華易經協會秘書長、國內外多家公司顧問、中國建設部文化中心特約研究員;

★19歲開始蟄伏八年撰寫《國學旨歸》系列叢書;

★方靜先生著有《周易玄小記》、《易帥 —— 再探周易玄》等傳記文章;

★丙戌歲末,貴州國學講學院成立,院領導聘任其為學院周易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兼學院副院長一職;

★二十一世紀初,海內媒體將其譽為“國學少年”

《國學旨歸》《國學旨歸》

★2011年,易玄先生受南京師範大學聘為研究員、兼職教授,同時亦是該校最年

輕的研究員;

★2012年,出任北京大學教育文化與品牌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與套用課題組副組長。

★2013年,受聘共青團貴州省委春暉行動首席文化顧問。

★2013年,出任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社會責任與中華文化研究所執行所長、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所所長。

★2013年底12月,出版學術專著《國學旨歸》系列叢書第一輯,共7冊。同月,於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舉辦“首屆傳統文化高峰論壇”。並在論壇上舉行新書揭幕與發布儀式。

★2014年5月起,不再擔任社會責任與中華文化研究所執行所長、中華文化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與套用課題組副組長等職務。轉任北京大學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國文化與戰略文化研究所所長。

四觀書院四觀書院

★2014年12月23日,由周易玄創辦,占地百餘畝的北京四觀書院在朝陽區正式掛牌成立,

來自政界、學界近三百位專家、學者出席成立大典。

社會活動

★2009年6月,應貴州省佛協及貴陽弘福寺心照大和尚之邀,為大興國寺選址;

社會活動剪影社會活動剪影

★ 2009年9月6日,擔任重慶大學國學班開學典禮首講嘉賓;

★2011年11月,率領聯合國華人代表團訪問韓國,並在韓國舉行“世界和諧節”啟動儀式;

★2012年夏,受聘擔任全國大型公益組織——春暉行動顧問;

★ 2012年6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辦講座;

★ 2012年10月30日,率領北大中華文化研究與套用課題組的教授們,在貴州省金沙五中掛牌成立“北大文化基地”;

★2012年12月10日,受聘擔任甕安人民政府顧問;

★2012年7月16日,作為中國CMF大會顧問出席第九屆CMF大會論壇,並為現場上萬人舉行中國文化演講;

★2013年11月9日,應河北大學邀請為該校師生舉行傳統文化講座;

★2013年12月17日,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主持召開了“首屆傳統文化高峰論壇”;

★2014年1月6日,應邀在山西省為全體政府官員舉辦傳統文化講座;

★ 2014年1月12日,清華大學總裁班同學年會在南寧召開,周易玄老師作為主要嘉賓舉辦專場講座;

★2014年2月17日,在光大銀行舉辦講座;

★2014年4月16日,春暉大學堂在貴陽孔學堂舉行成立儀式,與成中英先生一起作為首講嘉賓;

★ 2014年4月19日,應湘潭大學邀請,作為主要嘉賓出席“湘潭大學易經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14年5月4日,作為南寧“中華傳統文化論壇”主講嘉賓,舉辦講座;

★2014年6月6日,作為共青團青年導師在中山大學舉辦題為“中國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題講座;

★2014年8月29日,以國際易學聯合會執行秘書長身份發起並主持召開了“2014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國際論壇暨國際易學聯合會成立十周年慶典”活動,並擔任此次論壇大會主席。該論壇由北京大學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國際易學聯合會聯合主辦、四為堂遼寧分部承辦。來自中國大陸、俄羅斯、美國、英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十三個國家及地區的1500餘名專家、學者與會。會上發表共同聲明:《易經》不僅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更是世界各國共同的文化瑰寶。

★2014年9月17日,應本溪市政府、本溪電視台邀請,在本溪市人民文化宮為市委市政府領導幹部、公務員舉辦傳統文化專題講座。

學術成績

“四為堂”大門“四為堂”大門

★十九歲撰述《周易唯象學》,闡釋《周易》精髓,以此揭秘中國文化,並應重慶市國學書院邀請首次面向重慶市各界精英人士講授此門學問,引起重慶市市宣委、學術界、文藝界、工商聯等重要領導高度重視,此後多次公開面向全國宣講,引起震動

★二十歲,據於周易思想,匯通儒、道、佛諸家,提出知天命、識天命、改天命法則,不落窠臼,別於世俗,面向全國講學,用現代語言闡述古聖賢哲對人類終極之關懷,對“成功”之內涵重新定義與定位,在全國範圍內產生深遠影響;

★二十一歲,因對天干地支的深入研究,發現乾支五行與人類社會、世間百態有密切的對應關係,從而建立起《乾支哲學》體系,《乾支哲學》內容包括“乾支人類社會學”、“乾支人生規律學”、“乾支人類生理學”、“乾支人類心理學”四大體系;

★二十二歲,受清華大學人文學學院特別邀請,為清華大學EMBA及清華國學班開設《乾支哲學》課程,重點講授乾支文化,從而成為清華大學客座教授並在國內多家高校開設講座與課程,同年受聘加入重慶大學國學班專家團隊;

★二十六歲,擔任中國城市出版社《老子新學大全集》叢書副主編。

★二十七歲,出版學術專著《國學旨歸》系列叢書第一輯,分作《老子匯通》、《乾支哲學》、《千古易人》三部,共七冊。

報刊媒體

周易玄周易玄

★2008年6月,《瞭望》雜誌專訪周易玄並重磅報導;

★2009年9月7日,《重慶時報》、《重慶商報》等多家報紙以《23歲清華老師來渝講學》報導周易玄事跡;

★2011年4月8日,《貴州日報》以《國學出少年》為題重磅報導周易玄事跡;

★2013年8月30日,《貴州民族報》以《周易玄:站在宇宙看世界的國學奇才》為題整版報導周易玄事跡;

★2014年1月13日,《中國教育報》以《周易玄撰寫<國學旨歸>傳遞國學思想》為題重點報導;

★2014年5月7日《廣西法制日報》以《中國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節在南寧聽周易玄講座》為題對周易玄進行整版專題報導;

★2014年6月,《中國青年報》鄭劭清以《千古不多獨行人》為題重磅報導周易玄事跡;

★2014年11月下旬,《中華英才》雜誌以《周易玄:以四為之志、四觀精神闡述中國文化精髓》為題,以八個版面重磅報導周易玄的相關思想言論;

★2014年12月上旬,《中華兒女》雜誌將周易玄選為該期封面人物並以《周易玄:傳承中華文化的國學少年》為題,以十六個版面重磅報導周易玄成長經歷;

語絲語錄

一心不二,應識三教四大之旨。漸除五蓋,行六波羅蜜,並有七日剋期決心,不離八支正道,使得九心生住,而獲十力圓滿。經百千萬億劫,學百丈懷海,堪忍堪行。證千手千眼,萬壽無疆,普度億兆生民,究竟涅槃。

——14歲

阿基米德言:“只要給我一個支點及一根足夠長之槓桿,我便可將地球撬翻。”對我而言,支點便是本心,槓桿則是思想。唯本心可以使人站立,唯思想能無限延長。

——15歲

別人都把我當奴僕時,我要做人;別人都把我當人時,我要做奴僕。

——16歲

襟懷氣節,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未能攖於吾心,慨然而有志於天下。

——17歲

如果你知道去哪兒,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18歲退學感言

上天下地,參贊化育。天地雖大,頂天立地。

我在其中,立德立功。我亦不微,捨我其誰!

——19歲

地球不會因我而停止轉動,但世界會因我而有所不同。

——20歲

何謂三立三爭?曰:“為家人爭氣,為自己爭名,為民族爭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立言。”以為學為道之有為,步入無為之聖境,以爭氣爭光之爭取,而成不爭之大德。三爭以遂人道,三立以應天道。

——21歲

繼黃老心傳,須知聖由天縱;

承孔孟道統,詎不德合時中?

——22歲

我不是卜者。讀書是為了開闊胸襟,啟迪智慧,升華境界,促進修為。我只是以《周易》為主線,貫通百家,以八卦定格局,統觀世界。以獨立的人格,養浩然之正氣,回歸於本心。我的需求並不大,能生存即可。掙錢不是目的,只是順帶的結果,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明白了《易經》的道理,做什麼都能成功,而不必給人算命。算命不是根本,革命才是終極。《易經》的偉大,不在於僅僅做一些無謂的預測,而在於人心的教化,以臻於天人之境。天地間最大的風水,不是風水,而是人心。政治是安平泰,教化為育聖賢。我的人生追求,是為大本復原。

——23歲

三墳五典,法羲皇之道,鳳凰來去;

八索九丘,立天地之心,龍虎風雲。

——24歲

授課風采授課風采

三才天地人,我在此中分。無須駕白鶴,任意自縱橫。

九州挾風雷,一心成賢聖。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

——24歲

人,未必能讓自己偉大,但定能使自己崇高。而真正崇高者亦勢必偉大。崇高之人,必有極強之心力,有超於常人之感悟與內證——更能洞悉宇宙人生之本真。故能慈,故能愛,故能行……正因有此特殊感悟與感受,而能生出不朽之信念並及擔當之精神。但問狂瀾誰力挽?天生砥柱峙中流!

——25歲

授課風采授課風采

對有遠大理想及追求崇高人格的人而言,我夠花的是錢,不夠花的是時間。

繼往聖絕學,傳道德慧命,修暇滿人身,開萬世太平,任重而道遠,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聯合一切有識之士,有力之人,共同努力!

——26歲

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中正大公為生民立極。

——27歲 題四為堂聯

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為天地立心;

以多元協和的天下觀為生民立命;

以己達達人的人生觀為往聖繼絕學;

以承擔責任、行使使命的價值觀為萬世開太平!

——28歲

旁觀者說

顧問諮詢顧問諮詢

▲周易玄,一個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在這裡我更願意稱他為先生。前不久聽韶杉兄弟聊起過他,當時並未十分在意。在網上無意看到他的博文,並與他建立了聯繫,

剛好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生導師董偉教授說來我處,打算討論一下《風水中國》的創作問題。我突然想到了周易玄,於是便邀請他到我處與大家見個面。

上午11點他準時來到我工作室,以他部落格照片上的模樣對上了號。易玄,外型清秀純樸,如果走在大街上,不了解他你會不以為然的,站在你面前,你也很難用滿腹經綸同他聯繫在一起。

當我們開始溝通,感受他清晰的思路,聽著他冷靜的談吐和應對,慢慢地心裡就產生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感嘆,腦子也不自覺地蹦出此人值得尊重的念頭來。

《易經》這門玄而又玄的學問,其深奧晦澀常使人望而止步。因此,掌握了這門知識的人通常被看成智者,精通這門學問的人就被稱為高人了。

易玄,這個生在八十年代末的年輕人,竟在易學界被同行們推崇為“神童”而受到敬重,置身於高人行列,這不多見。他國小六年級就開始涉獵易經,一路走來,花出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頭和遇到多少坎坷我不清楚,在易學研究上有多深的造詣我也不知道。但有幾點我感覺到了,他被資深易學家們所看好和器重,他在全國重要的易學機構中有一席之地並身兼要職,他正在乾支哲學中深入研究並非常自信,他在網上毫無保留地為網友指點迷津,他被清華大學請來上國學課……

在往後進一步的交流中,相信對他我會了解得更多!——世界大型紀錄片《風水中國》總導演 張義寬

南國的孟冬,金輝沐余陽,筆者與易壇新秀周易玄先生相聚於深圳市梧桐山莊。

學術交流1學術交流1

一見面,筆者便被先生那少年英俊、穩重淡定的氣質所吸引。談到周易,先生對易學的執著追求、對易理的認識和理解真令人嘆服;作為當今最年輕的周易學子,先生廣結朋友,遊歷了中國大半名勝,遍訪易學界精英,他的精神毅力值得敬佩;閱讀先生的學術巨論,深受教益。筆者十分感慨地為先生贈言:易壇翰苑花竟放,儒雅新秀周易玄。——潮汕地區文聯主席 陳志洪

學術交流2學術交流2

最初看易玄的照片,覺得他是一個清秀、聰靈、帥氣、敏慧的少年。可是後來看到易玄的文字我完全被震懾驚服了。想不到他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底蘊和修為,他的深邃睿智讓我心悅誠服,他的凝重練達讓我嘆為觀止。超脫的氣質與靈動的才思 、不凡的見解簡直就是罕見的少年奇才。日後必成大器,前途不可限量。真誠地期待易玄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現,成為思想叢林中一朵絕艷的奇葩異卉。—— 陳瑩(中科院副研究員)

精天文悉人文,志在博古通今;順乎天應乎人,情系國富民生!——著名哲學家唐明邦教授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主任程湘清教授

匯納百川,致公天下。——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

易玄先生年少有為,不遺餘力地推動傳統文化事業。無論從傳承還是傳播的角度,都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少年!——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張濤教授

浙大的褚健副校長多次向我提到你。他告訴我說貴州有位奇才,既是他的老師,又是他的好友。是少有的少而博學的人。他建議我見見你,說對我會有幫助。知道這次你回到貴州,便專門過來與你相會。——貴州大學校長鄭強初見周易玄時的開場白

易玄先生與我是莫逆之交。我們同樣都是“八零後”,但他這個八零後的學識讓我感到震驚!——南開大學廖墨香教授

周易玄先生是曠世奇才,有超乎常人的使命感、責任感,所以他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給今天的青年人樹立了絕好的榜樣。——吉林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沈文凡

他是少年大師,是我們佛家常常講的再來人啊。——佛門大居士 夏荊山

易玄先生是我的小老鄉,為了來參加他在北大百年講堂組織的這次論壇,我幾乎推掉了這個月的所有活動。他是在座諸位心目中的大師,但我更願意稱他為先生。他的《國學旨歸》在出版前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瀏覽,還沒瀏覽完,更沒來得及細讀。我的一個大致感受是他把諸子百家思想都歸攏到《易經》的根上來了。他確實不簡單,很了不起。首先是他以二十來歲開始便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治學、著述讓人感到了不起;其次他能匯通百家歸結於《易》,這個思想格局也很了不起。——王志綱

相關評論

●十八歲的年齡,卻有八十歲的見解與文筆,假以時日,定成大器。——著名《易經》學者凌志軒

●國學精髓,後繼有人。——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劉大鈞

名家贈言名家贈言

●千古不多獨行人。——著名詩詞楹聯家蕭錫義

●小小年紀,精神可嘉。——易學一代宗師霍斐然

●含鬼神之功,非術士所能,探天地之奧,得聖賢之魂。——瑞士銀行全球副總裁 李博謨

●博學宏詞——著名書法家成劍

●睿智尚宏文,悟得玄機妙,轉益多師受益多,博採明精要。四象闊心胸,步履雲遊道,百尺竿頭更躍升,何止神州小。——著名學者 詩詞大家蕭錫義《卜運算元·贈易玄》

●天人視野下的終極關懷!——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學誠大和尚評價《國學旨歸》

名家贈言名家贈言

●老子匯通,匯通天下!——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道長評價《老子匯通》

●窮推易理明天道,敷演人情契聖心——著名學者歐陽中石

●世間清品至蘭極,賢者虛懷與竹同——蘭州軍區司令員 李乾元上將

●國學奇才,當代王弼——河北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博導姜劍雲

●不敢說周易玄是百年一遇的國學奇才,但他至少是五十、六十年難遇的天才、奇才。——西安交通大學趙應樾教授

●周易玄先生不僅是青少年榜樣也應該是我們這些快六十歲的人的老師,確實是當代國學新偶像,他的演講堪稱中國好聲音,是一場怎么聽都聽不夠聽完後還非常想念的演講。——江蘇省道德模範、中央新聞聯播所報導的“國民雷鋒“范躍寧

讀者寄語選摘

●易玄先生的事很感人,他為祖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很多努力與貢獻,也為喜歡《周易》的人樹立了榜樣。希望喜歡《周易》的同仁都來支持易玄先生! ——易友竹徑發表於[和諧概念]分站 >> 文化社區 >> 奇人介紹

●小易玄有志不在年高,切磋技藝乃諸葛再現。 ——湖北武漢 不過九

●能有這樣胸懷和志向的人,憑藉你出眾的才華和與生俱來的稟賦,你在其他的領域,比如學術上也能取得成功,讓我肅然起敬,欣然折服! ——琴蕭

●古今成大世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世間的任何領域如果沒有非凡的意志和出眾的天賦,雖學無成。很難抵達高峰之巔,所以有苦心孤詣之人必有不同尋常之處。爐火純青需要火候鍛造冶煉,萬丈光芒劍術奇,日月精華凝聚集。祝願易玄的聰明靈慧發揮到極至,登峰造極、運用自如!——雨兒

●當今學界有易玄兄此等大志,弘揚易學何愁不成?兄研易日長於我,兄之學識十倍於我,濱今得知音,心喜不能言狀!常言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既同道中人,我亦當效仿之!我願與兄同!——深圳讀者 楊澤濱

媒體採訪1媒體採訪1

●易玄,偶然機會看到你在龍隱論壇中斷命,又很感興趣地看了看你的部落格,發現你竟是十八九歲的少年,十分驚嘆。驚嘆有三:一是國粹如此精神,國之幸甚;二是友年輕而有此修為,文、思、易才氣縱橫,真為難得;三是你如此謙虛更為難得。——兩隻老虎

●易玄先生:很偶然的機會拜讀了您的部落格,受益匪淺。雖然我比你大幾歲,但是在易學方面,你已經頗有建樹,令我欽佩不已。想來無論是天資還是此生的大小際遇都是每個人前世的造化啊。我自小喜歡中文和藝術,但是那種標準的好學生,所以至今沒有什麼建樹。大學期間居然讀的是英文,甚有悔意。之前拜讀過南老師的一些書,十分觸動。我母親的祖父,山東人,飽讀詩書,也曾是當地非常有名的風水先生,一生務農、從善,九十多歲自知天命無疾而終。想來自己命重3兩4,對佛學也頗感興趣,也許這也是某些因緣所致。希望在以後的人生中也能像先生一樣,多讀經典,研究周易。再次感謝先生,把您的際遇和學習心得和大家分享,發揚了祖國的傳統文化。讀過辜鴻銘老先生的學習經歷,其義父布朗對養子的寄望極高。他曾告訴辜鴻銘:“我若有你的聰明,甘願作一個學者,拯救人類;不作一個百萬富翁,造福自己。讓我告訴你,但是歐洲各國和美國的學者卻多想學習中國。我希望你能夠學通中西,就是為了讓你擔起強化中國,教化歐美的重任,能夠給人類指出一條光明的大道,讓人能過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我想易玄先生日後也會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吧。望先生日後多多指教!祝願先生大展宏圖!——小藤

●虎臥沙土觀雲變,龍蹈碧波撼江天;化生金鵬雙飛翼,滿翅風雨濟中原。

詩句解讀:這是根據周易玄生辰乾支而作——他生於虎年,家鄉在貴州沙土鎮,所以是虎臥沙土,當時一無作為,所以只能看風雲變幻;生於龍月壬辰,壬為大海,所以說龍蹈碧波;又是雞日,雞為鳳凰如金鵬,時辰又屬雞,所以是雙飛翼(鳳凰羽翼)。 ——廣西莫昀隆

生活掠影生活掠影

我習老、易之學已近六十年,忝充知者,在國內外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善舉,不揣深淺冒昧地去講學。我的師爺清朝光緒狀元尚秉和、師尊原福建師範大學校長黃壽祺均為現當代學界翹楚,可惜我生不逢時,運動太多,再加上性情愚鈍,只學了長輩學識的皮毛。讀到周易玄先生的大書,看到其年歲不大,卻有如此綜合全面的論證、論述,實感汗顏。……贊其為國學奇才,絕不是溢美之辭,而是名實相副。在易、老之學的道路上踽踽而行的老翁不少,他們苦學幾十年,有的因為偏於一隅,囿於妄論,終於難明易、老奧旨,有的雖引經據典,但泥古不化,終於失之雜駁。入崑山深谷,卻未得和氏之璞;探青浦深淵,卻未得驪龍之珠,皓首窮經空手而歸的大有人在。周易玄先生走的是一條不浮不躁、腳踏實地、匡謬存真、以史證論的嚴謹治學之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導俞長江

復興大任,鐵肩擔當;傳統文化,盛世重光!篳路藍縷,關險路長;此中艱辛,冷暖自嘗。聖學傳承,賢德所望;光前裕後,少年名揚。皇天不負,正道湯湯;先生苦心,必感上蒼!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王一

天降其才耀中華!

——中國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新聞社社長、黨委書記郭招金

從英國人湯恩比博士到中國人周易玄先生,給我以最深刻感悟的,就是那種既超凡脫俗、神奇卓異的使命感,又深入研究、洞悉規律的治學精神!因此,在他們的著作中,既不人云亦云,也不趨炎附勢,還不墨守陳規。

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重要的不是中國能否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第一大經濟體;更重要的是,中國能否依託五千年深沉厚重的中華文明,積極汲取一切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以成功應對物慾橫流的當今世界。 易玄先生以他的《國學旨歸》系列叢書,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諸子百家思想的核心,都殊途同歸地一致指向使人能夠達到“歸根復命”與“安身立命”。這便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站高立遠的奧秘所在,也是中華文明兼收並蓄、源遠流長的高明之處。

我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多出易玄先生這樣的青年,則國家大幸!同時我也相信,在易玄先生著述問世之後,也必將有更多的年輕人,將放慢腳步,回首重新審視我們古老的傳統文化。我堅信將會有更多的青少年孩子會從喊殺震天的電子遊戲中回過神來,我也堅信將會有更多的青少年孩子會從快餐文學、會從三俗文學中回過頭來。他們將會回歸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大抱負大境界的傳統精神中來。因為在他們的同齡人中,有一個年輕人,為他們做出了表率!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國家行政學院兼職教授李永忠

得緣與易玄先生相識,實為幸事。初見先生,是在庚寅年清明時節。雖未深入交談,寥寥數語間已感受到先生非同尋常的氣場,儒雅而不失時尚、青春而自見胸襟。在隨後與易玄先生的多次會面交談中,我更深感先生才思敏捷、學識廣博,且句句真知灼見不同凡響。可以說,在我所見過的八零後中,能出其右者未嘗有之。特別是在談及我一向喜愛的天命之學時,先生引佛家所言“境隨心轉,命由己造”一句使我頗感受教,自覺先生能將風水玄術追根溯源、回歸正統,並將佛道融會貫通、信手拈來,不愧為有道之士。

——武漢大學校董 蹇宏

認識易玄先生已經七年了,與易玄先生交談時,我發現他的聲音渾厚而不滯重,語態平易而不瑣碎,頗覺是一位諄諄長者在娓娓而談,其實當時他才二十歲。儘管年紀輕,他卻把弘揚中華文化做為己任,著述講學,孜孜不倦。我覺得,易玄先生想必就是一個有使命的人吧。但凡通玄術的人,未免汲汲於此小道以致一葉障目,然易玄老師深知蝸角名利,他玄術精準而又有恥於斯,觀其經歷,奇情苦志只為傳播宣介中華文化,真乃年輕人之楷模,論道者之範式。

——貴州財經大學教授 文平

易玄先生《國學旨歸》成書窮歷七年,只有這樣甘坐冷板凳的苦學之心,以及對人文秉承的敬畏之心,才能傳承千年國學,並使之應時而變,衍化出對時代有益的文化價值。願易玄先生於學術一道,深入底蘊,精進不已,學如積薪,後來居上。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黎荔教授

周易玄先生著作帶給我強烈衝擊的是他對文字的理解。一些耳熟能詳、司空見慣並讓我們停止思考的詞,比如“中”,比如“國”,比如“宇宙”,比如“革命”,比如“成功”,比如“大學”,比如“政治”等等等等,周易玄先生在他的《老子匯通》中,用他那獨特的文字,隨心所欲地調遣和安排出那豐富得令人驚訝的史料、典故,從歷史深處展現出現代文明莊嚴、厚重的圖景,使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完全沒有了陌生與隔閡,而是更加親近。從而使文字本身散發出無窮的智慧和能量。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愛隨機翻閱這部著作的原因。並且為他不拘泥於學術專著的體例,將史料和考據只是當成素材和手段,拍案叫好。

——周國平

初見易玄先生,青年才俊四字已泛腦海;略微交談,便感受到幼小年齡下的超凡心智;再深接觸,發現先生全然沒有少年得志的傲氣與稜角,而只有由內而外浸滲出的平和之氣。如此深藏大智慧而鋒芒未露者,先生乃我所見之唯一。

兩年前有幸親臨先生府邸,先生藏書之豐讓我嘆為觀止,先生與書之緣分,讓我想起了孔聖人著名的“韋編三絕”典故,在我等看來艱澀深沉的國學典籍,先生卻悟性極高,遊刃有餘。曾幾何時,國學的渾厚大美漸被國人擯棄,而先生卻自小立足國學之本,飽讀國學經典,漸成國學之名士大儒。外界賦予先生“國學第一少年”之稱,而在我看來,先生對待國學的虔誠與專注,敬畏與堅守,如此治學精神,在我中華少年中無出其右者。

先生深藏大智慧,卻簡單處世,謙遜平和。閒暇之餘,他也問及朋友家事,細緻貼心。先生無論對於名流大儒,還是凡人百姓,均是和緩淡定的處世姿態。體現了真正的“大隱隱於市”的智慧與魅力。

多年來,先生一直背負傳揚國學的重任,他身體力行,四處奔走收集國學珠璣,並四處講學,燃起了多少炎黃後人對於國學的熱情。他深信國學的巨大魅力即使在快節奏都市,亦能綻放出其不能替代的璀璨光華。值此先生的國學著作問世,是先生對國學深刻理解的智慧心得,更是與眾生的心靈對白。先生找到了國學與心靈的通道,將國學的智慧魅力一一綻放,輸送至我們的心靈。先生是當之無愧的少年孔子,國學導師。

——杜偉,80後作家,新概念文學獎得主

他的讀書和學問博採儒釋道眾家之長,兼容並蓄,他的書和人都可以作為國學詞典,供人隨時查閱,但人們敬仰尊重的不止是他淵博紮實、信手拈來的國學積澱;他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篤定和智慧,有時甚至讓人分不清眼前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還是五、六十歲甚至七、八十歲的老人,近二三年更增添了幾分威重,但也不止此;更有他字裡行間承載的經由國學塑造的宏願、精神和氣度,使尊者、長者都心悅誠服、不由自主地稱他為“老師”。

——訪美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蕭淑貞

在與易玄先生的交往中,我發現他學識淵博,修養極高。我想,他在國學上的造詣絕對稱得上爐火純青,使留洋歸來並有些許桀驁不馴的我頓時對人生有了革命性的感悟。

相比言談舉止、音容笑貌均顯大家風範的易玄先生,我這被標榜紳士風度的皮囊顯得太渺小了。

我敢說,先生是當之無愧中國國學界新一代領軍人物。因為他一直以來致力於國學教育的傳播,不斷地向有影響力的人群、企業界以及社會各界傳播他的學術理論。他熱切地祈盼擁有5000年歷史文明的國學精髓能得以廣泛的傳播與傳承。他希冀這增強我們的國民幸福,維持全人類社會和諧,從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牛津大學博士後 顧問

與易玄先生相識多年,那時候他遊學武當,因為某種因緣,我得以在武漢與先生一見。我帶了許多朋友去見他,先生一一給大家答疑解惑,顯示出他極為淵博的學識。他遊學的經歷,不禁使我聯想到了少年時代的毛澤東,或者少年時代的南懷瑾。

此後我們每次聚首都匆匆來去,但每每促膝交心,他的言談皆能直指人心,振聾發聵。他是吾輩中難得精通易理,又精讀中國上下五千年傳統國學之易學名士,首捧先生沉甸甸的巨著悉心研讀,句句引經據典,字字珠璣,信手拈來,心中更為嘆服。

——了凡先生 陶厚廷

心繫家國 ,攬三教十界法典旨在天人相感;

志在聖學 ,識四書五經機要歸復鸞鳳和鳴。

——周博康

古人云:“讀其書不識其人,可乎?”誠哉斯言也。但我與易玄卻是讀他的書在先,相識在後。其書煌煌數百萬言,體大思精,取材廣泛,對於國學的思考兼及經史子集,會通三教,於《老子》、《周易》頗有心得;其人年少不驕,行文古雅。初讀之下已然耳目一新,細觀之下不禁令人慨嘆:後生可畏。尤為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易玄自中學以後就脫離常規校園生涯,四處訪師悟道。通觀其書,易玄的傳統國學基礎紮實,凡有所新論創見,亦非以浮誇解釋引人耳目,往往是其用心涵養所得,有體系性思考和建構的統攝。因此,易玄的理論創作有其奇正兩面:正的一面是讀書立論皆有來處,志向篤定,言之成理。奇的一面是不受學術教條約束,往往劍走偏鋒,別出心裁,能夠發前人所未發而合乎道理。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博導 孫晶

周先生雅鑒:當您送我書時,我並沒說“拜讀”的話。沒想到回家真讀起來了,而且不忍釋手。於是先總體瀏覽一下目錄,再認真拜讀“自序”。又選出(《乾支哲學》)第二章“人是時間的函式”細細品味。具體的還說不上,但從已讀過的部分,總體感覺功夫下得深,知識面廣。既能引經據典,不浮,又能大而化之。年輕人中實在是英中之精,我自愧弗如。晚餐後召集全家宣講,由衷地為您所感動。我想天天讀下去,也這樣寫下去。好嗎?

——殷旵(著名學者)

當代學者對乾支體系的認識與研究都普遍不足,少有人涉獵。而易玄先生在乾支領域的研究,很有深度,完全可以擔起這個重任,同時不妨組織這方面的人才,將乾支作為一門重要課題來研究,再結合西方文化,將來一定能夠走向世界,為全人類服務。

——夏威夷大學終身教授 成中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