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曰:“貧而無諂(1),富而無驕,何如(2)? (2)何如:《論語》書中的“何如”,都可以譯為“怎么樣”。 (5)賜:子貢名,孔子對學生都稱其名。

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1),富而無驕,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3),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謂與?”子曰:“賜(5)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6)。”

注釋

(1)諂:音chǎn,意為巴結、奉承。
(2)何如:《論語》書中的“何如”,都可以譯為“怎么樣”。
(3)貧而樂:一本作“貧而樂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見《詩經・衛風・淇澳》。有兩種解釋:一說切磋琢磨分別指對骨、象牙、玉、石四種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則不能成器;一說加工象牙和骨,切了還要磋,加工玉石,琢了還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賜:子貢名,孔子對學生都稱其名。
(6)告諸往而知來者:諸,同之;往,過去的事情;來,未來的事情。

譯文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這樣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評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們,都能夠達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這樣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時對弟子的教育中,就把這樣的思想講授給學生。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社會上無論貧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會的安定了。孔子對子貢比較滿意,在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子貢能獨立思考、舉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讚揚。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顯著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