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榮

吳有榮,1925年出生,祖籍安徽省滁州市。 1980年吳有榮回到永康後,為社會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80年8月,老吳剛從部隊離休到永康定居,就留心起能幫農民致富的信息。

扶貧老幹部

吳有榮,1925年出生,祖籍安徽省滁州市。他14歲參軍,參加過淮海戰役以及近50次較大的戰鬥,獲過8枚戰鬥獎章。60年代初他來永康工作,曾任人武部副部長、部長等職。 吳有榮在永康市人武部的領導崗位上幹了17年。
1980年8月離休之際,他向當時的浙江省軍區司令員康明才寫信,要求回到永康安家。康明才司令員同意了他的要求,按副師級的待遇,浙江省軍區向他發了18000元安家費。後來,他回到安徽老家。1980年吳有榮回到永康後,為社會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從1980年8月離休開始,吳有榮就將眼光投向農村,歷時20多年從事農村扶貧試驗。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活到老乾到老,這也是我報答黨和人民的惟一方式。”吳有榮離而不休,以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
“要扶貧,自己首先要有一技之長,有真本領。”1980年8月,老吳剛從部隊離休到永康定居,就留心起能幫農民致富的信息。通過多種方式諮詢,他了解到種食用菌既能豐富市民菜籃子,又能出口創匯,於是托人買來有關種香菇、蘑菇、平菇、白木耳等方面的書籍,研究起來,並組織了幾個待業青年進行試種,結果一舉獲得成功。
老吳為了學習實踐扶貧科技,用省軍區按副師級別撥給的建房費蓋了二層平頂房,樓頂養雞,樓下養鵝,又開始了新的嘗試。這樣,老吳又掌握了一門種養技術,有了扶貧為人民服務的新本領。
從1988年至1991年,老吳基本上都埋頭於食用菌普及輔導工作。他身背草蓆蚊帳,和民眾同吃同住,先後到過新店、石柱、舟山、岩後、新樓、棠溪、柏岩、唐先、大屋、八字牆等地。在老吳等的幫助下,許多山區農民走上了種菇致富之路,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永康,吳有榮已是婦孺皆知的人物。
2004年05月,吳有榮獲得“全國先進軍隊離退休幹部”獎牌。頒獎單位國家民政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已發出向吳有榮學習的號召。

西安交大教授

吳有榮,(1911—1992),江西省首任都督吳介璋第三子。祖籍江蘇省無錫市陽山鎮新瀆村,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留學生,歸國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授,1957年,上海交大部分院系從上海遷到西安,當時回響國家號召,從上海到大西北的交大教授共23人,吳有榮為其中之一。當時吳有榮和王占先教授等人負責本系西遷物資,他們做了很多細緻、踏實的工作。西遷是個系統工程,為此灑下了辛勤的汗水,西安交通大學今日的興旺是和他們踏實的奠基工作分不開的。
文革期間,吳有榮曾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1992年81歲時去世。長女吳婷婷是西安著名的鋼琴家,已經去世了。次女吳妽妽是太原鋼鐵廠高級工程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