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紅10號考察船

向陽紅10號考察船

2、前甲板設有28噸起重機,供吊放和回收深潛器用。 9、“向陽紅10號”的舵上帶有螺鏇槳,船中舭部有防搖鰭,船的操縱性和適航性能極好。 1998年8月,“向陽紅10號”改建成遠望4號測量船。

向陽紅10號考察船

【一、簡介】

向陽紅10號考察船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科學考察船。1979年11月由上海江南造船廠建成並交付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使用。曾參加中國首次發射運載火箭、同步通信衛星等重大科研試驗任務,1984年11月參加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開赴南大洋、南極洲執行科學考察任務,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79年下水,船體設計與大江級打撈救生艦相同。1998年8月,改建成“遠望4號”航天遠洋測控船。

【二、性能參數】

【總長】156.2米
【型寬】20.6米
【吃水】7.75米
【排水量13000 噸
【巡航速度】20 節
【動力】9000 匹柴油機2台
【最大航程】12000海里
【艦載直升機】大型直升機2架

【三、艦載裝備和系統】

1、直升機停機坪和機庫。機坪面積533平方米,機庫頂部設指揮塔和導航台。
2、前甲板設有28噸起重機,供吊放和回收深潛器用。
3、齊全的氣象體系包括:氣象火箭發射系統,探空氣球系統,測風和測雨雷達,衛星雲圖接收,氣象傳真等設備,可以進行中短期氣象預報。
4、大功率發訊機通訊系統和其它通訊設備,能同時進行兩個方向的遠距離通訊以及船船、船岸、船空的一般通訊。遠距離通訊用天線高架在前桅和後桅頂端,羅經甲板和駕駛甲板四周豎立著眾多的鞭狀天線。
5、配有包括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內的先進導航設備,能在全球範圍內安全航行並能滿足海洋調查高精度定位要求。衛星導航定位天線安置在機庫頂部甲板上。
6、上甲板的兩舷和尾部設有調查用吊桿9具,用作海中取樣。1200米至11000米的電纜、纜繩絞車10台,供水文物理、水化學、水聲、地質、地磁、生物等項試驗以及拖網作業用。
7、船上設有各學科的實驗室及計算機房數十間,可以在現場進行各項實驗、分析和數據處理。
8、全空調系統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外界氣溫為-18℃~35℃的情況下,室內保持20℃~27℃。
9、“向陽紅10號”的舵上帶有螺鏇槳,船中舭部有防搖鰭,船的操縱性和適航性能極好。

【四、科考內容】

“向陽紅10號”主要承擔大洋的海洋水文、氣象、水聲、物理化學、地球物理、地質地貌、海洋生物等調查研究,為發展海洋科學和開發海洋資源服務。

【五、艦船改造】

1998年8月,“向陽紅10號”改建成遠望4號測量船。此次改裝共改造、 更新、修理、特裝了4大類,400餘個工程項目,主要對航天測量、航海氣象、通信導航、船體結構、動力裝置、甲板機械及房艙進行了重大改造。改裝工程由江陰澄西船舶修造廠承擔。1999年7月完成技術改裝,正式交付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海上測控部使用。主要擔負飛彈、衛星和宇宙飛船的海上跟蹤、遙測、通信和控制任務。具有測控精度高、實時性強、全天候工作等優點。在短短的幾年年時間裡,出色地完成了我國載人宇宙飛船和“嫦娥一號”繞月衛星的測控任務。

【六、南極科考相關資料】

1984年11月19日,中國南極考察委員會派出的第一支南極考察隊從上海乘“向陽紅10號”出發,赴南極洲南太平洋進行綜合性科學考察。
這支考察隊由來自全國60多個單位的519人組成,經過20多天的海上航行,於12月26日抵達南極洲。1985年2月25日,中國南極長城站建成,站址設在喬治島南端的菲爾德斯半島東岸,為常年越冬站,中國成為第十八個在南極洲建立科學考察站的國家。
考察隊在南極洲和南太平洋進行了海洋生物、水文、地質、氣象、地球物理、海洋環境等6個學科23個項目的考察,取得14項突破性的成績,考察活動歷時142無航程4.9萬公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