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神話人物]

后羿[神話人物]

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射日英雄,又稱大羿,嫦娥的丈夫。據說后羿與嫦娥是帝堯時期人物。蓋世英雄后羿先後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天下風調雨順;他又殺死眾多吃人的猛禽惡獸,使百姓終能安居樂業。但后羿的妻子嫦娥害怕射日會招致天帝降災,便偷吃了西王母送給羿的不死仙丹——她背叛了羿,斷送了愛情,一個人在月宮中過著寂寞冷清的生活。

基本信息

人物概述

后羿后羿

后羿是民間傳說”后羿射日“的主人公。

史上留名的,共有兩位名字帶“羿”字的。一位生於帝堯時代的大羿;一位生於夏朝時代的后羿,屬有窮部落。古籍記載的是“羿(bì)日”、“大羿射日“、后羿篡權。

究竟是哪個射日,學術上有爭議。

后羿,又稱「夷羿」,夏王朝第六任帝,相傳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同堯帝時代的羿一樣,也善於射箭。民間傳說中是嫦娥的丈夫,射日的英雄。

堯帝時代的大羿,簡稱“羿”,善於射箭,古籍記載曾助堯帝射九日。傳說天帝(十日的父親 叫 帝俊或帝嚳或帝夋 )實在看不過去,就派擅長射箭的 “羿” 下凡解除災禍。

部分學者認為傳說中的后羿是抽取了后羿、大羿的特徵而融合成的神話人物。

神話傳說

后羿與嫦娥

后羿是個傳奇的人物,不過他的妻子更傳奇,眾所周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嫦娥。后羿曾得到王母娘娘賜給的一包長生不老藥,后羿決定等到日子與妻子一起服用,但是卻被羿的愛徒馮蒙知道,嫦娥被迫服下不死藥飛到了月球上。但換來的是長達幾千年的孤寂,而且從仙劍奇俠傳三的飛蓬故事來看,頗有幾分后羿影子,英雄的名字叫孤獨,是不是嫦娥奔月也讓他們的故事如日月般璀璨不毀呢?
注,嫦娥小字純狐,夷羿也是皇帝后羿的名字,《楚辭》有所提及,在蘇美爾神話里一部最遙遠的史詩記載了與這個英雄類似的傳說,故嫦娥原型在史詩里皆有出現,不存在嫦娥跟羿不是一個時代的說法。
李商隱曾有詩哀之,曰: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的丈夫

傳說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乾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后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后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鬥。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后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裡去進讒言,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后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后羿打獵為生。

羿神軼事

呼風喚雨救護純留
相傳羿神善於射箭,百發百中。尤其是射落九個太陽後,天公地母風伯雨師等都知道了羿神的大名,對他畏懼三分。那時,屯留十年九旱,最歷害的一年,從春天地里長出小苗,一直到炎夏,連一滴雨都沒有下過。田禾焦枯將死,農民盼雨望眼欲穿。羿神看到父老鄉親焦急無奈的樣子,痛在心裡,急在胸中。他重振當年射日的神威,一口氣跑到三峻山上的最高峰,彎弓搭箭在手,向天大喊了三次,第一次喊道:
“風颳烏雲來嘞,不來用箭射嘞!”風伯聽了,怕被箭射傷,趕緊興起一陣風,捲起一大片烏雲,遮了純留的天。
羿神又喊道:“大雨來嘞,不來用箭射嘞!”雨師聽了,怕受箭傷,不敢怠慢,迅速降下一陣大雨。
羿神又喊道:“清風細雨來嘞,不來用箭射嘞!”果然狂風頓息,大雨變細,淋淋漓漓地整整下了三天三夜。純留旱魔既驅,枯苗得雨,竟得了個大豐收。從此,人們把羿神尊稱為山神。
直到今天,純留還流傳著“屯留無大旱,見苗三分收”的說法,冥冥中,羿神還在為純留這方天地呼風喚雨。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災民聽說純留得天獨厚,糧食豐收。都紛紛前來投奔,並在純留安家落戶。如今屯留山東河南河北人占了屯留人的三分之二還多。
九隻金烏各落其所
上古時人們認為,太陽里有三足烏,是只火鴉,所以把太陽稱作金烏。傳說羿射九日,各落其所。
羿神第一射中的,是最大的一隻金烏,它應弦而降,落在現今臨汾市西南,人們就把此地叫作平陽,即“太陽落於平川”的意思。堯帝認為平陽是塊寶地,就把它立為中華第一都城。直到隋朝,平陽才改名為臨汾。第二隻被射中的金烏,落在了現今太原市西南的源鎮,人們把此地叫作金陽。周朝初年,金陽附近住戶大增,市井繁華,就作了晉國的國都。由於“金”、“晉”音同,金陽就稱作晉陽了。也是到了隋文帝時,才改晉陽為太原。另傳,有五隻較小的金烏,落在了一處,即現今我省襄垣縣的五陽村——這裡現已是潞安礦務局五陽礦的所在地—以上七隻金烏,全落於山西。
至於其餘兩隻金烏,都落在山西的鄰省河南省,一為洛陽,一為安陽。洛陽原名落陽,即太陽落於此的意思。落陽城中橫貫一條河名叫落河。因為落河的名字不吉利,所以三國時魏國人就將落河改名為洛河,落陽也就順理成章叫作洛陽了。
“靈貺”顯靈眾馬搬廟
宏偉壯觀的“三峻神”廟始建於唐朝,到了宋代,四帝仁宗加封三峻為“靈貺王”,並赦建大廟。北宋末年,宋徽宗趙佶篤信道教(自稱道君皇帝)又下旨重修羿神廟。屯留縣令奉旨,決定將廟址從磨盤垴遷至麟山的最高峰。
據傳,當時縣裡徵集民工兩千餘人,歷時半年蓋起了新廟。但是如何搬挪羿神塑像、神座、陪神、石碑等卻大費周折,上下為難。一是因為磨盤垴距離麟山主峰雖只有五、六華里,但幾條溝壑都深達千餘米,嶺峻坡陡:二是因為塑像碩大笨重,座架更沉:三是神像,座、碑等還不敢跌壞碰傷,限於千年以前的交通和工具條件,擬了幾次方案都不易實施。縣令急的團團轉,既怕犯神,又怕違旨,寢食不安。只是早晚禱告羿神,無計可施。
忽有一天清晨,廟祝來報:神像、神座、石碑等已全部安置到新廟,縣令又驚又疑,親往觀看,果然不假,正愕然間,又接附近各村來報,所有餵馬農戶,馬匹都臥在圈裡氣喘汗流。這才知道,原是靈貺王顯靈,驅趕眾馬,一夜之間就搬了神廟。
誤罵“三峻”縣官遭襲
羿神最初被尊為三峻山神,廟蓋在三峻山(他的原名又叫張三峻),所以俗稱為三峻爺。因為“峻”字念著別口,“三”、“山”又同音,所以老百姓把“三峻爺”誤傳為“山東爺”。訛傳訛,外縣外省的人們都只說屯留縣有個“山東爺”!
傳說明朝時有一位新任屯留知縣,是山東人。他於赴任路上就頻頻聽人說,“屯留縣的山東爺特靈”。下車伊始,就坐上八抬大轎,帶領人役直奔老爺山。要參拜這位“同鄉”的神靈。等他到了山頂才知道原是山峻廟裡的三峻爺,並非什麼山東爺,心中就有三分不喜。他勉強跪拜後,起身瞻仰神像,只見是一個彎弓仰首的粗壯武夫形象,又生三分厭惡。就隨口罵道:“三峻爺就這個熊樣?還能顯什麼靈!”說罷命人役等抬轎下山回縣衙。
說來也怪,知縣本選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上山,下山時依然艷陽高照,風平樹靜。不料剛返到半山腰,狂風陡起,晴空突現烏雲,隨即一聲驚雷,兩道閃電,暴雨驟至,難以行進。一霎時,拳頭大的冰雹平空打將下來,轎夫人役躲避不及,盡被打得頭破血流;縣太爺的轎帷也被打穿三、四個窟窿,知縣嚇得蜷伏轎中,大氣也不敢出。他想:這恐怕是剛才辱罵羿神的報應吧!等大雨稍停,即命人役重複上山,告罪於羿神前,懺悔不已。並許願“再塑金身,擴修廟宇。”祈告罷二次下山,這時,雲散風止,驕陽復出。知縣慚愧地說:“三峻爺果然有靈!”
北崗接神故漳附靈
屯留縣東北角的北崗村與長治郊區的故漳村為鄰。近十多年來,故漳村的土地廟修復一新,熱鬧異常。據迷信說法,是由於故漳土地爺是方園數百里緊靈的了。可是,你如果到故漳問詢一下老人們,他們卻說:“故漳土地爺的靈氣是早年間屯留的三峻爺給附上的!”
北崗與故漳的接壤處,是一片平川地。歷史上,這裡的地家家種小麥。奇怪的是,一旦遇到災年,故漳的麥田往往被冰雹打個稀巴爛,顆粒無收,而北崗的麥子卻安然無恙,照樣收穫。故漳人覺得納悶,就請教北崗地鄰其中緣故。北崗人說:“我們屯留人,每年五月初一要上老爺山敬禮三峻山神哩,你們潞城人(故漳過去一直屬潞城管)沒有這么好神靈保佑啊!”故漳人不服氣地說:“我們潞城有都城隍,故漳就有土地廟,按節祭祀,頂禮膜拜,還不都一樣嗎?”然而故漳依舊有雹災北崗絕少,故漳人完全相信了。由社首牽頭,率領一支四、五十人的進香隊伍(提前五天就齋戒沐浴,準備下整豬整羊,紙馬香燭),朝西老爺山出發了。他們徒步到達目的地後,天已摸黑。眾人獻供敬香,叩首禱告,乞求三峻爺分一點靈氣,保佑平安!儀式已畢,大家就在三峻廟過夜歇息。當天夜晚,社首夢見神人告他說:“要想土地靈,北崗接神明。二畝原神地,整豬整羊行。正月元霄日,鑼鼓絲竹聲!”一連夢了三次,社首牢記在心。他們返家後,依囑而行。與北崗村協商通融,用五百兩銀子買了北崗村東南角二畝地為“原神地”,每年正月十五日,樂隊鼓吹,笙簫笛管引導在前,抗裝抬裝舞龍耍獅緊跟在後,浩浩蕩蕩地來到北崗村,中午由北崗村招待一頓he,lao飯,下午由八音會各路紅火隊在“原神地”賣力地表演,傍黑時虔誠地“接神”回村。據說,從此故漳的土地爺更靈了,受雹災也少了。這個規矩千百年沿襲下來,直到1939年日寇九路進攻上黨時才停止。至今故漳村還有兩種俗語:一種是順口溜:“咚咚咚鏘鏘鏘,正月十五到崗上。響午吃河洛,晚氣(下午)鬧紅火。”一種是歇後語:“惹下您三峻爺了——下冷冷蛋(冰雹)吧!”而北崗東南角那塊地,至今還叫“原神地”。

白松治病“子母”迎客

老爺山東南的崖頭上,有一大一小兩顆相挨的白皮松樹,人稱子母松。樹皮雪白銀亮,樹幹古老蒼勁,樹冠園密蔥蘢,又稱“迎客松”。近年來,旅遊到此的專家們說,這子母松與北京故宮的白皮松同代同種,彌足珍貴。
關於這兩棵松樹,從唐代以來就流傳著一個故事。據說這兩棵樹的白皮可以治一種腹疼急症,藥到病除;但是,病者只可刮一點樹皮,不得砍枝伐柯,否則要遭災惹禍。有一次,老爺山南腳下一個村莊,有兩個老人患了此病,各派一個年青人去刮點白皮松來治療。兩個年輕人商量說:“一次刮一點皮多麻煩,要是治不了,還得再上山。不如咱各砍一圪枝,回來讓老人用。說什麼砍樹要遭災惹禍,那是老人們嚇唬咱哩!”於是兩人悄悄帶了把斧頭,到山上吹了兩截松枝。回家後,煎樹皮讓病人喝下。病人是痊癒了,可兩個年輕人卻突然同時死去。村中人個個駭異。從此,再沒有人敢砍伐白皮子母鬆了。
近幾年,隨著老爺山旅遊區的開發,子母松也老樹煥新姿,越發枝葉交映,根盤節錯,鬱郁勃勃,無限生機。有一遊人見此,欣然賦七絕古詩一首:
佇立崖頭子母松,根盤節錯越千冬。
白皮銀亮可人意,翠蓋蔥鬱迎客情!
射日緣由 屯留說法
關於羿神射日的緣由,古書上寫得清楚,人們在傳說也眾口一詞。那就是“上古時,十日並出,田禾焦枯”。人類難擋酷熱,植物無法生長。而在射日故地屯留卻增添了一種說法,從而豐富了神話的內容。
屯留縣歷代相傳,后羿是祖傳的陶藝工,砂鍋匠。他自家燒制,自已挑到市場或走村竄鄉去賣。一天,后羿用他五丈長的扁擔,兩隻一丈多高的簍子,挑著近一萬多個砂鍋去城西北銷貨。清晨趁太陽未上時出發,傍中午到達麟山腳下,不想那十個日頭的火熱竟將砂鍋全曬化了。羿神這個氣不打一處來,真是怒髮上沖冠,七竅生紫煙。他一氣跑到麟山最高峰,將扁擔彎作一張大弓,把平日用來射獵的利箭搭上,確實是“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颼颼颼……”一連發出九箭,將九個太陽射落,天上只留一個了。

民間傳說

傳說,羿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帝堯之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把土地都烤焦了,莊稼也枯乾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鬥。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
2)誅殺惡獸:第一個目標是在中原猖狂作惡的猰讀作:ya四聲,貐讀作:yu三聲。
契俞原是個人面蛇身的天神。黃帝時代,被也是人面蛇身的天神貳負和危謀害。黃帝知道後處罰了貳負和危,將他們右腳戴上枷。把他們兩手和頭髮反綁起來,拴在西方疏屬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上。
同時,黃帝又命人把害死的契俞抬到崑崙上,招來好幾個巫師: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共同施法,用不死藥救活了他。二淮知契俞復活後迷失了本性,狂蹦亂跳,掉進崑崙下的弱水裡,變成了一隻形狀像牛,人臉、馬蹄、混身披著紅色長毛.嗥叫起來像嬰兒啼哭的十分可怕的怪物。
十日同出時,弱水被曬得滾燙,契俞熬不住,逃上岸來,見人畜就吃,連皮帶骨頭一齊吞下,被它吞食的人畜不計其數,羿到來中原。找到契俞時,契俞正叭在頭上吃幾具屍體,山崗上到處是人頭、碎骨。
封豚是一隻大野豬,住在桑林,被羿所殺。
大羿為了取雄黃到北方誅殺九嬰。九嬰生於天地初分之時,既能吐水,又能噴火。高興時就吐水,沖壞道路、田地。生氣時就噴火,燒毀莊稼、房屋。見到羿,九嬰並不像前兩個惡獸那樣害怕,而是直接與之對戰。大羿四處躲閃,以避開兇險的水火網。隨即,看準機會連發九箭,結束了九嬰。
取了雄黃以後大羿就前往洞庭斬殺修蛇(也作巴蛇)。巴蛇死的地方以後就叫做巴陵。不細講。
在疇華之野,住著一個叫鑿齒的怪物。鑿齒長著野獸的頭,其牙齒形狀像鑿子.能把金石貫穿。見大羿帶著弓箭找上門來,鑿齒慌忙一面拿起盾牌遮擋自己,一面伸出牙齒迎戰。后羿揮動寶劍砍去,盾牌頓時折成兩半。鑿齒嚇得轉身逃跑,后羿則拉弓上弦,一箭正中鑿齒心窩。
之後在務成子的幫助下殺死大風與青丘,最後被弟子逢蒙所殺,死後被封宗布神,統領萬鬼。之所以說鬼怕桃木,也是因為羿是被桃木打死的。

歷史考證

1.歷史上有兩個后羿,大部分人認為大羿跟洛嬪算是一對,嫦娥的丈夫是皇帝,其實這是個極大的錯誤。夏代第六任君王叫嫦娥而叫純狐,兩個后羿究竟有沒有關係,其實《淮南子》一書有所明示,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是為蟾蜍,而為月精,所以嫦娥必然是前者之妻,沒有證據表明純狐跟姮娥算是一個人,而是原型之一。而且天問里提到帝降夷羿其實這個羿說的是夷羿,故不存在洛嬪跟玄妻不同丈夫的說法。

純狐(嫦娥原型之一)的丈夫也就是上面講到的夏朝第六任君王后羿,並非射日的大羿。至於民間為何有有一部分人會有羿跟姮娥或者洛神這樣的誤會,玄妻在歷史上跟月母常羲都是嫦娥的原型之一,然而原型人物之一併不能等同姮娥。再者屈原《楚辭-天問》中,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為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都能證明這個羿是皇帝后羿,而不是大家誤會的射日的后羿。從大禹的妻子跟伏羲的妻子女媧都有女媧的稱呼來看,嫦娥也未必只有一個,所以說嫦娥不是后羿的妻子為時尚早。出自漢代《淮南子外八篇》:“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於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皆能證明姮娥是羿之妻,而不是有些人說的皇帝后羿的妻子。再者後者也不是完全的昏君,他也曾經是上帝降下來的人,神力無比,不是很多人說的那樣一無是處,,而且從吉爾伽美什身上不難看到他的影子,奈何只能說一句英雄不適合做皇帝,只能說純狐亦稱玄妻是歷史嫦娥人物原型之一,跟嫦娥畫等號是不可以的,所以說嫦娥跟大羿不是夫妻是沒有神話依據的,嫦娥跟后羿神話屬於遠古日月神話,皆屬於孿生神話。

2.下面是一個關於在伊放勛(堯)時代的后羿的傳說。

在伊放勛(堯)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伊放勛請來了后羿,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相傳後來后羿從黃河河伯的手中救出了落難的宓妃,並懲罰了河伯,然後兩人在洛陽居住了下來,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為表彰他們懲治河伯有功,天帝還封后羿為宗布神,宓妃為洛神。屈原《楚辭-天問》記載拯救宓妃的后羿其實是皇帝后羿,跟射日的后羿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個誤會。

傳說中后羿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乾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
后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鬥。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后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裡去進讒言,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后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

死因

戰國時思想家孟子(約公元前372椩記?89年)所著《孟子》和西漢初年劉安(前179?22)編成的《淮南子》都說他是被恩將仇報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記載各不一樣,有的說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有的說是用暗箭射死的。總之這位蓋世的英雄死在陰謀家的手裡。

有的傳說里還說,后羿死後陰魂不散,變成了打鬼的鐘馗神。這一說法是我國著名史學家顧頡剛(1893-1980年)根據《淮南子》等古書的記載考證出來的。這種說法,實際上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無限懷念。還有一傳說是說后羿死於桃棒,所以後世驅鬼均用桃木長枝,稱法尺。

故里

后羿射日之故鄉-射中村

菱湖藝術家村(文化藝術休閒基地)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的射中村內,距杭州約一小時車程。這裡是中國最古老的神話故事——后羿射日之故鄉,村民自古以來便有供奉后羿、常娥之民風,曾建有后羿廟,有上千年歷史。古廟於1976年坍塌,現仍有落箭潭及零星古雕石留存。
射中村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傳說,古代神話中后羿射九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該村因而得名。至今尚存有箭墩、箭潭、羿廟遺址等神話遺存。宋代,射中村民就利用當地寶溪水釀酒,成為舊時臨安縣的七大酒坊之一。千百年來,菱湖人把后羿奉為土地神,把嫦娥奉為土地娘。到了九月九日重陽節,要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射中歷史上產生過多名狀元、進士和舉人,歷任各級職官75人,號稱產生過倪、孟、何、葛、夏五相國,唐宋時的顏真卿、蘇東坡,《漁隱叢話》的作者胡仔及賈收、富弼、富直柔等名人,都曾在射中村把酒吟詩。
江蘇省鹽城市
根據“射陽”縣名的來歷及“后羿射日”的傳說,在公園入口處設定八面景觀牆,上置八個石球,與不遠處的“中華后羿壇”遙相呼應,寓意后羿射下九顆太陽,降福人間。此外,園內的每一處特色景觀,都與“后羿射日”的文化相聯,串起了一個古老而又美麗動人的傳說。

中國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

宏偉壯觀的“三峻神”廟始建於唐朝,到了宋代,四帝仁宗加封三峻為“靈貺王”,並赦建大廟。北宋末年,宋徽宗趙佶篤信道教(自稱道君皇帝)又下旨重修羿神廟。屯留縣令奉旨,決定將廟址從磨盤垴遷至麟山的最高峰。

相關記載

《淮南子》說:“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羿上射十日,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山海經》載: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希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神話后羿射日之地就在屯留縣城西北30公里處的三嵕山。其山名因由三峰所聚而得

核雕作品

材質:為秦皇島地區盛產的桃核雕刻技法:紋理浮雕。即利用桃核的天然紋理,隨形雕刻,狀物刻形。 

楊洪武核雕楊洪武核雕

圖案內容:前面的是后羿肩扛一隻麋鹿滿載獵物歸來;後面是后羿正在張弓搭箭。

製作者:楊洪武 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從事核雕創作20餘年,作品多次被國家、省報刊發表,精品被海內外愛好者收藏,1999年9月參加首屆河北省民間藝術節獲一等獎。他的核舟作品“南湖紅船”,橄欖核材質,2009年3月12日捐贈中國航海博物館

文學作品

著名作家葉兆言:《后羿》

在《后羿》一書中,著名作家葉兆言重述了這個神話,並賦予其全新的現代色彩;嫦娥忍辱負重撫養神的後代--羿,羿在嫦娥的幫助下完成了從神到人的轉變,而嫦娥在羿成為皇帝後失寵,羿在瀕臨絕境時意識到只有嫦娥的愛才是他力量的源泉,進而放逐嫦娥,使其飛天以避開危險——由於嫦娥的愛,后羿從神成為了人;由於后羿的愛,嫦娥從人成為了神。在葉兆言令人目眩的精彩重述中,陰謀與愛情、奉獻與貪婪、忠誠與背叛、欲望與尊嚴在小說中輪番上演,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神話世界、一段可歌可泣的驚世情緣

傳說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乾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后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后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鬥。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后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裡去進讒言,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后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后羿打獵為生。

魯迅著短篇小說《奔月》

《奔月》是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以羿為主人公。收入其短篇小說集《故事新編》。

故事梗概:善射的羿射下過九個太陽,射死過封豕長蛇,一切大動物和小動物,最後“射得遍地精光”,只好在“無物之陣”中賓士,天天和嫦娥一起吃烏鴉炸醬麵。嫦娥熬不過這樣的生活,終於吞下金丹,獨自向天上飛升。而昔日的弟子逢蒙又在這個時候出現,欺世盜名,利用向師傅“偷去的拳頭”施放冷箭,想置羿於死地。

大型神話劇《太陽鳥》

根據中國最古老的典籍《山海經》改編的大型神話劇《太陽鳥》在春節期間(2010年)進行公演獲得好評,青年演員曹磊在《太陽鳥》中重塑經典的后羿射日,大氣震撼、完美演繹了后羿這個神話人物。

曹磊在《太陽鳥》中扮演的英雄后羿英俊帥氣——滿足了人們對神話中後弈形象的塑造。他能歌善舞,一連竄的高難度舞蹈動作展示出曹磊扎實的硬底子功夫。《太陽鳥》中精心設計的各色舞蹈和結尾激情四射的踢踏舞,夢幻斑斕的場面讓觀眾起身附和,鼓掌叫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