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存實亡

名存實亡

名存實亡,名義上還存在,實際上已消亡。出自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成語名稱 名存實亡
漢語拼音 míng cún shí wáng
成語釋義 名義上還存在,實際上已消亡。
成語出處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郡邑皆有孔子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於有司,名存實亡。”

成語典故

【出處】: 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郡邑皆有孔子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於有司,名存實亡。”

【舉例造句】: 五代兵革相繼,禮法陵夷,顧惟考課之文祗拘州縣之輩,黜陟既異,名存實亡。 ★《宋史·梁鼎傳》

詞語辨析

【拼音代碼】: mcsw

【近義詞】:有名無實

【反義詞】:名副其實

【用法】: 作謂語、補語;形容只剩一個空名

【英文】: nominal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