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文武學校

吉安文武學校

學校概況吉安文武學校是經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批准辦學的一所集國小、國中、高中文化教育及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一體,實施全封閉式、軍事化管理的全日制寄宿型綜合學校,學校現開設了武術、散打、跆拳道、泰拳、空手道、武打影視、龍獅表演、計算機及套用、電子商務、電子技術套用、電子與信息、通信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專業,既為高等院校輸送優秀生源,又為社會培養自強自立、複合型、實用型人才。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校址設在吉安市青原區青原大道400號,東靠京九鐵路吉安站,南臨青原汽車站,西伴105國道,交通十分便利。該校前身為吉安縣少林武術館,創辦於1992年2月。

1994年1月經吉安地區教育局批准更名為吉安地區武術職業學校,學校可頒發職業高中文憑;

2001年4月經吉安市教委批准更名為吉安文武學校,

2001年5月經吉安市青原區科教體委批准在學校內舉辦九年義務教育;

2004年7月經吉安市教育局批准舉辦綜合高中部。

1996年搬入青原區以來,不遺餘力地投入巨資興建校園校舍,學校現占地約33畝、建築面積15600m2,現已建成了教學樓、訓練樓、綜合辦公樓、宿舍樓、計算機中心、多媒體語言學習中心、理化生實驗室、圖書閱覽室、健身中心、醫療門診部、大型餐廳、招待所等,教學設施齊備,訓練場所及設備全省一流,足可容納1500餘人的學習和發展。

辦校19年來,學校一直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本著“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宗旨,謹記“創新務實,博學進取”的校訓,堅持“文以益智,武以養德,一切孩子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倡導軍事化與人性化相結合的管理模式,讓孩子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學會求知,逐步實現“打造‘和諧、獨特、權威’的文武教育國際品牌”的辦學目標。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聘請的文化教師是一批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高級教師及中青年骨幹教師;武術教練則由一批在國內外重大武術比賽中摘金奪銀、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國家一級拳師、健將級運動員及高段位武術名家親傳技藝。其中更為突出的是學校5位校領導中就有3人為研究生畢業,武術教練中具有“武術六段”稱號的高達6人,這些均為全省同類學校所無法比擬的。名師出高徒,強將手下無弱兵。

辦校以來,學校多次組織學生代表區、市、省參加國內、外重要武術比賽,截止到2009年底,共榮獲金牌138枚、銀牌294枚,銅牌316枚,獎牌總數為748枚。尤其是1996年學校組隊代表江西省參加全國第三屆農運會獲1金2銀10銅的好成績,刷新了江西省歷年農運會武術項目零金牌的記錄;2004年又代表江西省參加全國第五屆農運會獲得3金1銀的好成績;多次獲全省團體總分第一名,包攬全市團體總分第一名,其中團體冠軍11次,團體亞軍4次,團體季軍7次。近二十年來,學校許多優秀畢業生都被錄取到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大學、解放軍體育學院、江西師範大學等高等學府深造學習,有的則保送到省武術專業隊成為武術專業隊員,其中周鋼同學參加2000年世界精武比賽獲槍術銀牌、劍術銅牌;李華同學參加2003年全國青年武術錦標賽獲南拳冠軍,參加2004年全國武術錦標賽獲南拳亞軍;劉章羊同學參加2007年全國青少年武術散打錦標賽獲48KG級第三名,參加2008年全國男子武術散打冠軍賽獲48KG級第三名。

極具特色的學校管理和輝煌的辦學成績,使學校在全國三萬多所武術館校中脫穎而出。在1996年底,學校被國家體委評定為“全國先進武術館校”;同時一直被江西省體委評定為“全省甲級武術館校”;學校還多年被各級管理部門和當地政府評為“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全民健身先進單位”等。國內許多有重大影響的電視新聞媒體及各大報刊、雜誌均報導過學校的辦學成績和先進事跡,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學校成功實現從“武術館校”到“文武學校”的轉型學校在創辦初期僅是一所非學歷教育的武術館,後在1994年初更名為吉安地區武術職業學校,開始舉辦以武術為主要專業的中等職業教育。2000年初,正值周銘同志出任學校法人代表,周銘同志以新世紀最前沿的理念和敏銳的眼光,大膽向學校提出了將校名更名為“吉安文武學校”的建議。學校給予了積極的支持並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開始舉辦九年義務教育。

2001年初學校正式更名為“吉安文武學校”。在此後幾年,學校逐步確立“以文為主,以武為特色”的辦學思路,不斷探索“文”和“武”有機結合的方法和策略,取得了較大成功,在校學生中,95%的學生都是文武兼修的。2004年7月學校經吉安市教育局批准舉辦普通高中教育。學校中等職業教育部開設的專業也由單純的“武術”增加到套路、散打、跆拳道、泰拳、空手道、武打影視、龍獅表演、計算機及套用、電子商務、電子技術套用、電子與信息、通信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專業。現在,學校已成功地從一所純粹的“武術館校”成功轉型為一所集國小、國中、高中文化教育及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一體的新型“文武學校”。學校十分重視扶貧濟困工作,“關愛女孩”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扶貧濟困工作,一直是學校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自創辦開始,學校就十分重視對貧困學生及遭受天災人禍的學生家庭進行扶助,甚至向社會上需要獻愛心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如1999年,該校向井岡山師院患重病的青年教師肖鳴旦提供了4200多元的捐助;2000年至今,多次捐款資助遂川、新乾等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多次向災區捐款捐物。在校內,學校十分關心貧困家庭的學生,特別是女生,制訂了一套減免貧困家庭學生學費和學生困難補助的措施,使貧困學生能安心留下來學習。2005年學校“關愛女孩”行動受到省、市、區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讚賞,國家計生委、省計生委領導親臨學校視察、指導工作,澳洲國際廣播電視台為此對學校進行了專題採訪和報導。開展極具特色的文藝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學校積極發揮學生特長,先後創建了學校武術、舞獅、舞龍三支表演隊,組織開展極具特色的文藝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學校自創辦初期就創建了武術表演隊,1999年創建了舞獅表演隊,2003年創建了舞龍表演隊。歷年來,這三支表演隊一直活躍在吉安市的文藝舞台上,參加了各類文藝演出及大型慶典活動,獲得了很好的社會影響。如:2003年武術表演節目《中華魂》參加全市文藝匯演獲得表演一等獎、創作二等獎;2004年參加全國龍獅錦標賽獲銀牌,參加全國第五屆農運會舞獅項目獲2枚金牌; 2005年武術、龍獅表演隊在吉安市第二屆運動會上所表演的節目《盛世華章》獲得最佳節目獎,同年在“中國首屆泰和烏雞節”、“紀念毛澤東重上井岡山40周年系列活動” 、“井岡山紅色旅遊節”及中央電視三台《激情廣場》欄目《特別的井岡》等節目的表演上獲得省市領導的高度讚賞。2007年10月24日,該校參加中央電視台《永遠的井岡山》演出。2008年,該校與北京華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井岡山開創實景演出,成功出演《紅色井岡》,同年,在該校成立實景演出演員培養基地;2008年5月15日,在盛大的奧運火炬接力井岡山站,該校龍獅隊、武術隊獻上點火儀式前的隆重演出,2008年該校采擎表演隊代表江西省參加了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中國首屆民間飄色(抬閣)藝術展演,榮獲“入圍獎”。

2009年,吉安市第三屆運動會開幕式編演的《吉安2009》節目,贏得了到會領導和運動員的讚許。切實抓好武術訓練和競賽工作,碩果纍纍,成績喜人學校一直堅持以科學的訓練方法和專業隊的訓練要求來組織武術教學,並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武術競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學校多次組織學生代表區、市、省參加國內、外重要武術比賽,截止到2009年底,共榮獲金牌138枚、銀牌294枚,銅牌316枚,獎牌總數為748枚。周鋼同學參加2000年世界精武比賽獲槍術銀牌、劍術銅牌;

2002年,學校優秀學生、省三好學生李海平同學以武術考試成績第一考取了上海體育學院武術系;同年,武術尖子盧雅彬、盧松等同學分別被保送至江西省散打專業隊和江西省武術套路隊專業隊;

2003年,學校優秀畢業生桂江、肖華等人以優異的武術成績被選拔至江西省武術散打專業隊深造學習;李華同學參加2003年全國青年武術錦標賽獲南拳冠軍,參加2004年全國武術錦標賽獲南拳亞軍;

2004年,學校優秀畢業生歐陽錕以優異的武術成績考取了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攻讀本科;同年,劉平、田發海、李敏、徐斯等18名優秀畢業生以武術專業考取了江西師範大學、江西省教育學院、江西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2004年,學校優秀畢業生熊紹媛、楊艷等人以優異的武術成績被選拔至上海體育學院武術代表隊深造學習;

2005年12月學校優秀學生萬仁海、程激勤、陳麗紅等人以優異的武術成績被選拔至上海體育學院武術代表隊深造學習;同年,王輝、張騫等人以優異的武術成績被選拔至江西省武術散打專業隊深造學習。

2006年,該校散打隊學生廖樂英同學考入上海體育學院,祝明明同學考入首都體育師範學院,套路隊李華、陶菲菲同學考入北京體育大學,同年,該校劉章羊、廖肇星等5名同學輸送進入省體校。

2008年,該校套路隊辜韋考入成都體育學院,2008年該校輸送到江西師範大學的劉平同學獲得“2008年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火炬手”稱號;

2009年,該校套路隊賴乾農同學考入上海體育學院,柳小嬌考入成都體育學院,同年,胡喬道同學被上海體育學院院隊選中。卓越的辦學品質和獨特的管理理念,成就了學校無上的社會榮譽學校早在1996年底就被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評定為“全國先進武術館校”,學校董事長周長生、校長周銘被邀至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出席命名表彰大會,受到國家體委領導的接見和鼓勵;繼而學校被江西省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評定為“全省甲級武術館校”;

2000年元月初,校長周長生被邀至北京出席“全國百名校長跨世紀新年座談會”,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及領導的親切接見;

2001年度,學校榮獲吉安市教委頒發的“校舍建設獎”、吉安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頒發的“先進單位”稱號和吉安市青原區委、區政府頒發的“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03年被吉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 榮譽稱號,被吉安市委、吉安軍分區授予“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榮譽稱號;

2005年被江西省體育局評為“全民健身先進單位”;

2006年被江西省體育局授予“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省甲級武術學校”,同年獲得江西省散打錦標賽“體育道德風尚隊”、“跆拳道錦標賽團體總分第一”;

2007年獲得“江西省套路錦標賽團體第二名”;

2008年獲得“江西省套路錦標賽團體第二名”、“江西省散打錦標賽團體第二名”;

2009年,獲得“江西省散打錦標賽團體第二名” “江西省套路錦標賽團體第四名”。

2010年,獲得“江西省散打錦標賽團隊第一名”、“ 體育道德風尚隊。”

辦學特色

國學教育

以儒學為學校教育的文化平台,以聖賢的思想、智慧和品德為追求目標,以‘四書五經’為核心教學內容,從小建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格基礎。

以《弟子規》為吉安文武學校德育力行準則和校園文化建設之根本,全校教師身體力行,培養孩子‘入則孝,出則悌’的基本行為,進而塑造孩子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吉安文武學校20年辦學一直所堅持的‘文、武、醫結合’思想的深度剖析,是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教育實踐,也是成就吉安文武學校獨特辦學和輝煌成就的制勝法寶。

軍事化管理

旨在為孩子提供一個‘讀聖賢書、立君子品’的純淨讀書環境,是傳統教育與現代管理的有機契合。現世的紛雜無疑給孩子帶來太多的迷惑,也給家長帶來無盡的煩惱,‘孟母三遷’也許能給我們一些智慧與啟發。

教授課程

國學

國學是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吉安文武學校將“國學”以不同形式滲透進學校普通的文化教學中,暨各教學部學生除按國家教育部的統一要求學習一般文化課程或專業課程外,還要根據不同學習階段及特點學習國學課程,輔以學習琴棋書畫,並始終力行《弟子規》,使學生能在思想道德覺悟的前提下有效地學習和提高。

國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吉安文武學校國學教育分三個階段:

一、熟讀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孝經》、《龍文鞭影》等;

二、熟讀背誦《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

三、解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的深刻內涵。

國術

國術俗稱“武術”,作為吉安文武學校辦學20年的傳統優勢項目,擁有一支享譽國內外的教學團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及廣大學生家長的讚賞和肯定。學校多年組隊參加國內外重大武術比賽共獲金銀銅牌1000餘枚,為江西贏得了無上的榮譽;學校早在1996年就被國家體委評定為首批“全國先進武術館校”,學校董事長周長生、校長周銘也因此應邀出席了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表彰大會,繼而學校被江西省體委評定為“全省甲級武術館校”,澳洲國際電視台、國內許多有重大影響力的電視新聞媒體均報導了學校的辦學成績和先進事跡。

國醫

國醫也稱“中醫”,作為吉安文武學校創始之初開設的課程,從一開始就被打上了“武醫結合”的烙印,也就是吉安文武學校習武學生均可學習中醫骨傷、推拿、針灸等方面的內容,使習武者能掌握傳統養生強體的基本知識與方法,以促進對武術動作的更好理解與提高。早在1996年,學校的這一辦學特色就得到原國家體委社會武術部郝懷木的高度讚賞:“武醫結合,是個創舉”。

辦學層次

義務教育部

本部是經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批准舉辦的全面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和推行素質教育的文化教育部,包括國小部國中部。國小部學制6年,國中部學制3年,招收適齡兒童及插班學生。學習內容:國家教育部統一的義務教育課程、中華文化(國學)經典課程、武術(國術)、中醫(國醫)課程、德育力行等。

職中、中專部

本部是以運動訓練(武術套路、散打、跆拳道、泰拳等項目)、保全保鏢、微電子技術與器件製造(LED技術與套用)、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美容與裝潢、電子商務、文秘、中醫護理等為主要專業,以培養高級實用人才為目標的職業技術性學歷教育部。學制3年,主要招生國中畢業生及具有同等學歷的青年男女。學習內容:國家教育部統一的職業技術教育課程、中華文化教育(國學)經典課程、德育力行等。本部所有在籍學生均享受國家助學金1500元/學年。

培訓部

本部專業主要有武術套路、散打、跆拳道、泰拳、空手道等。本部分為長期班(學制1-3年)、短期班(學制1-6個月)和業餘班(按照“中國青少年俱樂部”模式實施業餘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武術套路、散打、泰拳道空手道等專業規定的國際化內容、軍事訓練、德育力行等。

技術支持

弘麓國學·經典教育推廣中心

吉安文武學校選用弘麓國學郭弘星老師根據台灣使用40年的國學教材編著審讀而成的“兒童國學經典系列教材”和“兒童國學經典閱讀系列教材”作為課本,並由弘麓國學提供教學支持、師資培養等教務工作。

西格蒙德心理教育

吉安文武學校充分重視在校師生的心理教育,聘請以郭弘星老師為首的專家隊伍,為學校的教務工作、學校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對於在校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自我心靈成長,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和督導。並培養該校老師活的國家心理諮詢師資格認證,以解決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