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縣博物館

合陽縣博物館

合陽縣博物館位於合陽縣城文廟內,是1989年5月由合陽縣文化館分出後正式成立的一座集收藏、保護、研究、教育、考古調查等於一體的縣級博物館,隸屬於合陽縣文化局。

基本信息

簡介

合陽縣博物館位於合陽縣城文廟內,是1989年5月由合陽縣文化館分出後正式成立的一座集收藏、保護、研究、教育、考古調查等於一體的縣級博物館,隸屬於合陽縣文化局。

位置

館址所在地合陽文廟,創建於北宋元枯八年(1093年),前廟後學,規模宏大,是一組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宋明古建築群。主體建築現郁成殿、明倫堂、尊經閣以

關帝廟關帝廟
及兩齋、兩廡、兩廂,占地面積6750平方米,建築面積2173平方米,是合陽現存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1992年4月20日由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成殿始建於北宋大觀年間,重建於明洪武二年,單檐歇山頂,風格古樸厚重,具有明顯的明初建築風格和地方特色,是明代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殿前西側豎有復刻的《漢合陽令曹全碑》,東側豎有清乾隆32年鐫刻的《重修學宮碑記》。
尊經閣位於大成殿以北,為建於高台之上的三層樓閣式木構建築,創建於明萬曆初年,建築形式為重檐歇山頂,閣體通高20米,拱斗互動,飛檐凌空,顯得高大宏偉,巍峨壯觀,在我省同類建築中尚屬罕見。閣前戶側豎有《雷簡夫薦三蘇紀念碑》等碑刻,1998年立。

歷史

建館以來,通過徵集、捐贈等各種途徑,合陽縣博物館藏品不斷得到充實豐富,現共有藏品784件(組),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件(組),二級文物5件(組),三級文物27

文廟文廟
件(組)。藏品涵蓋瓷器、陶器、石器、玉器、金屬器、書畫等11個大類。其中以彩陶罐、綠石鏟、繩紋大陶鬲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文物,以夏陽邦工鼎、鴨頭銅壺為代表的戰國文物,以朱書陶盆、博山爐為代表的漢代文物,以磚塔銘殘石、唐三彩扁壺為代表的唐代文物,以耀窯月白釉玉壺春瓶、耀窯仿建油滴釉碗為代表的宋金瓷器,以一刀平五千為代表的王莽貨幣等文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文博界享有盛名,此外,清後期至民國年間一批10128冊的古圖書也是館藏精品,是研究歷史的珍貴資料,是合陽歷史文化進程的重要佐證。

合陽縣博物館曾在在建國50周年時,在文廟尊經閣成功舉辦了“合陽文物精品展”,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目前正在維修展室,暫無陳列。展示維修竣工後,擬主要通過對館藏文物的展出和地面現存遺蹟的介紹,向觀眾全面展示合陽縣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和文物古蹟。
館內設辦公室、業務股、保衛股、張大有紀念館4個科室。全館在編人員5人,館長1名,副館長2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