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草

合歡草

合歡草屬,含羞草科,約30種,分布於美洲和馬達加斯加,我國廣東南部引種合歡草D. virgatus Willd. 1種。喬木、灌木或多年生草本;葉為二回羽狀複葉,有宿存的托葉和極多數、膜質的小葉;花小,聚合成一圓頭狀花序;萼小,鍾狀,5齒裂;花瓣5,分離或基部稍連合;雄蕊10或5,花絲分離;子房線狀,有胚珠多顆;柱頭棒狀;莢果線形,勁直或彎曲,沿縫線開裂為二果瓣。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合歡草合歡草

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高0.5-1.3米;分枝纖細,具棱,棱上被短柔毛。托葉剛毛狀,長3-6毫米。二回羽狀複葉,最下一對羽片著生處有長圓形腺體1枚;羽片2-4(6)對,長1.2-2.5厘米;小葉6-21對,長圓形,長4-6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具小凸尖,基部截平,具緣毛,稍不對稱。頭狀花序直徑約5毫米,綠白色,有花4-10朵;總花梗長1-4厘米;小苞片卵形,具長尖頭;花萼鍾狀,長約2毫米,萼齒短;花瓣狹長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10枚,長約,毫米。莢果線形,長4-11厘米,寬2-4毫米,直或稍彎,邊不縊縮,但稍稍增厚;種子斜列,長2.5-3毫米。

地理分布

合歡草合歡草

我國廣東南部、雲南南部有引種。原產熱帶美洲,現亞洲及非洲亦有分布。

相關物種

合歡草合歡草

合歡草屬,約30種,分布於美洲和馬達加斯加,我國廣東南部引種合歡草D. virgatus Willd. 1種。喬木、灌木或多年生草本;葉為二回羽狀複葉,有宿存的托葉和極多數、膜質的小葉;花小,聚合成一圓頭狀花序;萼小,鍾狀,5齒裂;花瓣5,分離或基部稍連合;雄蕊10或5,花絲分離;子房線狀,有胚珠多顆;柱頭棒狀;莢果線形,勁直或彎曲,沿縫線開裂為二果瓣。

主要價值

合歡草合歡草

葉可作飼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