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馬鈴薯

吃馬鈴薯

《吃馬鈴薯的人》為梵谷所作的油畫。是1885年是梵谷早期的代表作,畫中展現了凝重而沉靜的氣氛。在這幅畫裡,梵谷用粗陋的模特來顯示真正的平民。

《吃馬鈴薯的人》吃馬鈴薯的人

概述

作品簡介:(詳細分析請看該簡介之後) 《吃馬鈴薯的人》荷蘭文: De Aardappeleters英文: The Potato Eaters)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生·梵谷創作於1885年的一幅油畫。該畫現藏於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
在這幅畫裡,梵谷用粗陋的模特來顯示真正的平民。畫家自己說,"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裡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
畫面充滿了宗教情感和對農民的敬愛。弟弟泰奧看了最新的習作後,多次敦促他把作品送到沙龍去。他回信說:“我想清楚地說明那些人如何在燈光下吃土豆,用放進盤子中的手耕種土地……老老實實地掙得他們的食物。我要告訴人們一個與文明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一點也不期望任何人一下子就會喜歡它或稱讚它。”畫面看來較為笨拙,但有一股力量。他尋求的是真實的農民的畫。他不是以線條,而是以環境抓住對象。他反對人物是學院式的準確,而有意製造“偏差”,來重新塑造和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這便是表現主義的誕生。
這幅油畫尺寸82 × 114 厘米(32.3 × 44.9 英寸)。

[編輯本段]詳細介紹

凡·高在1885年完成的這幅畫確立他作為大師的地位。 這項工作超出了剛剛掌握繪畫技巧的凡·高所能達到的領域。要使所描繪的這5個人看上去很自然,這對一個缺乏經驗的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油燈發出的微弱光使工程更加艱難。想儘可能清晰地描繪陰暗的場景,他在顏色的使用上顯得不那么有信心。 凡·高在正式作畫之前,做了很多肖像研究,還畫了幾張草圖。

平板畫《食土豆者》

這個醉心於繪畫的年輕藝術家在5年的潛心學習後用食土豆者向世界證明了自己不懈的努力。下定決心要畫出成熟的肖像,凡·高雄心勃勃地開始了自己的試驗。 1883年在海牙的這一年裡,剛剛掌握繪畫基礎,文森特就想拿出一張肖像向同事、鑑定家和商人證明自己的才能。8月,"掘土豆者"是他首次嘗試的重要部分。但事實證明,他的願望超出了他的技能,因此,在做完第一個草圖之後他放棄了這項工程。 1883年底他一直居住在紐南,創作一些成熟的肖像作品這件事一直困擾著他。他僅有的多於一人的作品是為朋友赫爾曼的餐廳設計的作品。他製作了一些草圖,但並不滿意。整個過程中,沒有產生任何計畫(L462,377)。他的勇氣似乎要挫敗他,事實上他限制自己創作2到3人而不是5到6人,而那才是赫爾曼希望他能表現的(L460,R48)。 在構圖方面還缺乏信心,他盡力從實際生活中學習,同時也希望能增加些收入。偶爾他也思量"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公眾",1884年2月的信里(L430, 360)他和弟弟商量這件事,泰奧對他新近的作品缺乏熱情,這使他又惱火又失望,而且泰奧在古皮爾公司的地位不足以使他有權利收購文森特的作品。 文森特的繪畫技巧在1884年的學習中不斷提高。他的用色越來越"堅實,而且更精確",他的技巧更具個人風格。 同時他也更無法接受弟弟的拒絕(L470,

第一幅草圖

384)。沒有泰奧的幫助,他在藝術品市場上得到了一個在entrée發展的機會。他寄出了最近的肖像畫照片,並寫信抱怨說,沒有精神支持的財政援助是沒有用的,那是真正的徹頭徹尾的殘酷。 從1885年3月開始,泰奧請求文森特為巴黎的沙龍畫一些畫出來(L488,395)。他厭倦了文森特的抱怨,同時也希望 能改善他們之間惡化的關係。他用給文森特提供的在沙龍里的工作作為妥協,這給文森特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沒有給泰奧在古皮爾的好名聲帶來威脅,他要做的就是提供作品,其餘的就取決於沙龍的評審了。 雖然真心想感謝泰奧的鼓勵,但文森特仍認為沒什麼值得拿出來的,但這畢竟使他恢復了自信。他寫了一封簡短的信,宣布他的幾個月的肖像習作使他學會了構圖。“正如我所擔心的,我還不能拿出一張作品,甚至是一張素描。但我確實在努力學習,我敢說我早晚能拿出作品來。此外,很難說學到什麼時候算是個頭。我在考慮畫逆著光線的人像(L489,396)。 在寫了這封信後,文森特馬上開始為他的“一盤土豆旁的農民”作草圖。著手這事不久,他寄給泰奧一張簡圖,小篇幅和自然的油彩勾勒出畫的梗概。儘管他寄信的準確日期不確定,但很顯然,在3月26日他父親死前就已經開始投入這項工作了,從他們的通信中我們推斷泰奧在離開巴黎去參加葬禮前看到了最早的習作(L493,398)。4月上旬,凡·高重新開始了他對農民吃飯這個主題的研究;“無論成功與否”他說“我打算開始研究所有這些圖形”(L493,398)。三天后,在4月6日和13日之間,他畫出一張現在存於歐特婁克羅-米勒國立博物館的大幅習作,在給泰奧的一封信中他附上了這幅習作的草圖,並給他寄去另一張很快完成的"潦草"習作(L496,400)。 他的第一張無拘無束的油彩草圖忠實表現了真實的生活場景。在新作品中,他改變了構圖,在原來的4人中加入了第5個人。與此同時,他用一種新的風格來描繪喝咖啡的人們。和油彩草圖一樣,第二幅草圖是最初的明暗對比習作,儘管在這幅作品中運用得比較粗糙。“我還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文森特在信中向他的弟弟坦白了這一點(L496,400)。
第二幅草圖描繪農民小屋的內部,凡·高感到他捕獲到了生活中的生命力。他為自己第一次在構圖上的嘗試感到自豪,"現在"他向弟弟解釋到"我應該可以將所看到的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印象"。儘管並不十分精確但他仍然堅持著"有某些生命的活力在裡面"(L495,399和497,401)。 儘管文森特不很樂意,但為Herman的餐廳所做的草圖仍是他為之所做的真正的試驗。他必須克服困難將一幅草圖完成到一幅完全成熟的作品,一個真正戲劇性的場面,即使是在畫室,他也從不失去從生活中得來的第一印象。
第二張草圖剛一結束,他馬上用它製成版畫,寄給泰奧和他的同事安東·凡帕拉德(並附上巴黎經銷商的說明),過了一些時候,他又給阿姆斯特的經銷商Van Wisselingh寄了一些。他沒法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值得自豪是他完成了,在計畫最終作品的時候,這些草圖使得那些生活場景再現。這些版畫並不意味著草圖的完成,但表明了最終作品將不久問世。被成功的喜悅激動著,他決定宣傳這幅作品。寫給泰奧的附著這幅版畫的信里樂觀地預言最終的作品"可能成為Portier展示的一件,或者我們可以拿到展覽中去。" 從4月13日到5月初,凡·高完成了這幅作品。他使用了大幅畫布,並取名為食土豆者(L501,404)。與草圖不同,它沒有直接描繪生活。在紐南Schafrat牧師的家裡他得到一個畫室。他憑"主要來自於記憶"完成它,按慣用手法,這個新生的藝術家很想證明這一點,此外還想真實地再現他所說的,他著魔於這種難得的想像力(L501,404)。他在畫室里僅僅繪出臉部,就在一個傍晚回到村舍里去潤色現場的一些細節。在4月底,他帶著食土豆者去找在恩德霍溫的朋友Kerssemakers。在5月2日到4日這幾天,用細巧的畫筆修改作品(L501,404)。然後他返回紐南,用同樣的畫筆再次修改。他回到小屋再次潤色,使畫"來自生活"(L502,405)。很顯然,沒有因作品本身而改變他在繪畫理論上的努力。在這一點上,他非常擔憂泰奧的意見,新作品完成後,他放棄了製成版畫的計畫,5月6日,他把剛剛乾的畫布放入板條箱,寄急件給泰奧(L504,407)。 作品不像文森特預料的那樣成功。食土豆者沒被沙龍展出,泰奧也沒理會文森特衝動的請求將它拿給當時很有影響的藝術商人Durand-Ruel(501,404)。唯一看到它的人是泰奧的鄰居Alphonse Portier,印象派熱衷者和一個老藝術家朋友Charles Serret。 據文森特的熟人--來自恩德霍溫的Kerssemakers所說,泰奧采用了為"寄給在巴黎的弟弟作品的那個黃昏後的幾天,他[文森特]興奮地把他的弟弟對他的讚許告訴了我,他沉浸在喜悅中。他的弟弟說看著這幅作品似乎可以聽到木底鞋的聲音和磨谷機的啪啪聲。"文森特說的都從和泰奧的通信中的評語,而這些未完成的草圖還比不上最終 作品呢(L522,418)。 Serret和Portier注意到了那黑暗的色調,那是法國標準的罕見的深色調。"我很滿意",文森特寫到,"儘管如此他們從這作品中仍然看到了它的價值"(L509,410)。來自巴黎的反饋很強烈但卻不是讚美,可文森特非常自信。儘管他的高期待沒有得到滿足,但並沒挫敗他的進取心。正如泰奧後來給他母親的信里所寫的那樣,Serret形容文森特的作品不成熟但有發展前途。在另一封信里他繼續寫到"特殊的畫家要考慮到他的發展趨勢,從他的作品中看到美好的東西,因為這些細節是如此真實。那布拉邦特的貧苦農民的特點是如此真實,他們的臉是堅硬的而不是令人愉快的,"這樣的評述堅定了文森特對他的藝術和財政前景的信心。他已經準備好向藝術市場萬出第一步,現在只需要鞏固它們,當然,"我們將看到這重要的轉變不會太久了。"(L522,418)。
只有一件事打擊著他的樂觀,那就是來朋友帕拉德無情的批評,"你得承認這作品是不嚴肅的。幸運的話你能做得更好。可你為什麼如此淺薄地觀察和表現這一切呢?你沒為什麼研究運動?他們看上去如此做作,那個後面的女人的一雙上流社會的手看上去如此不真實! 還有,咖啡水壺、桌子和放在咖啡壺頂端的手之間有什麼聯繫? 你還居然把這幅作品跟米勒和布雷頓的名字聯繫起來? 藝術是那么高尚,我看這樣處理有欠妥當(L529,R57)。" 總之,作品傳達的內涵超過了它被賦予的形式。文森特在藝術上的見解超過了他以前信奉的書本理論,他決定以繪畫為生後,就不再區分文學與繪畫。儘管他用作畫來不斷完善他的技巧,在荷蘭的時候,他卻極少把時間放在學習技巧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繪畫真正的目的在於"使人去感覺或是思考"(L503,406),這也是他反擊Jozef Isra的原因,1885年10月初訪問阿姆斯特丹後路過母親的墳:"讓他們去胡說他們形式主義的技巧吧,空洞,虛偽,真正的畫家是聽憑情感的支配,他們的畫筆,他們的內心不是為畫筆服務,應該是畫筆為心服務(L537,426)"。他高於一切的目的就是傳達人的精神。 凡·高以前試圖去描繪在Eternity大門外的Burdern的送信人,但是食土豆者是他第一件想完成的作品。儘管他沒有給它一個類似於軼事或是解釋性的標題,他描寫農民吃飯的題材喚起了對人類的同情,按他的想法,繪畫藝術的價值不在於技巧,而在於真誠和熱情。這可以解釋他之所以沒有因帕拉德的話而憤怒,因為他認為他的朋友並沒有理解他。 凡·高在信中向泰奧解釋了他對繪畫的意見"我想傳達的是這些人在油燈的昏暗光線下用手取食土豆,也正是共一雙手,他們用它的勞動從土地上得到了食物,他們靠誠實的勞動獲得了食物。"(L501,404)。這種靈感來自於著名的1688年Jean de La Bruyère's Les caractères de Théophraste of 1688。凡·高沒讀到原著,但是他讀到過Alfred Sensier的"La vie et l'oeuvre de J.F. Millet"。 Sensier在提及米勒的持鋤的人引用了摘錄"引自La Bruyère的富有感染力的那段:"看上去像野獸,男人和女人,農村,黑色,土褐色的,被太陽曬焦的,倔強地在土地上勞動,他們用音調的聲音說話,抬腳的時候他們露出人類的臉,他們是真正的人。晚上他們回到他們的窩棚里啃黑面色,喝水;他們的勞動使得別人可以省去播種的辛勞,為了生活,他們努力地收割,只是為了生計。" 和米勒的持鋤的人形成對比,凡·高的食土豆者嘗試著描繪農民在家裡所得到的片刻休息,他們的卑微,他們的自然,是凡·高努力描繪"真正在畫農民"的關鍵。"如果有人想美化他們,那也隨他們去。但我作為一個長期我倒是認為描繪他們的粗俗好於賦予他們傳統的魅力"(L501,404)。 凡·高想表達出那雙手因工作變得粗糙,而更多的東西都寫在臉上,正像米勒所做的那樣。按照Sensier Millet晚年著迷於"研究人的類型,相面術的重要性"。他被鄉下人的"醜陋"打動,沒有停留在描寫那些看上去很粗糙的臉,那些臉看上去並不總是那樣粗糙、醜陋。 這也是是凡·高想用來描繪布拉邦特農民的方法。正像他的朋友注意到的那樣,他"用他們中最醜的一個作為模特"。在紐南,他用"鳴叫的母牛"的表情來描繪一個婦女。他挑選的模特都是粗糙、扁平的臉、前額低、厚嘴唇、不精明但人物豐滿,非常像米勒的人物。"和別人一樣,他也讀過Gall and Lavater的理論(L454,372)。在他們看來,厚嘴唇顯現出"特別粗劣和狡猾的特點",結合高顴骨,他們有著非洲人的特點,"沒有智慧的人"。一張平臉,"上半部幾乎沒有曲線",低低的額頭是"愚鈍的"記號。這些特點,包括厚嘴唇、扁平的、突出而且低的前額一看知道是凡·高的農民,這些特點同樣被運用在食土豆者里。他們的嘴和前額被誇大。畫裡右邊的女人和左邊的男人用著比怪誕畫還誇張的扁平額頭和突出的耳朵,另外兩個在左邊的人都大睜著眼睛,這種表情也出現在凡·高的單人農民肖像中。這樣大的眼睛大概是故意畫出的‘動物的眼睛,他們不時對周圍產生缺乏智慧的驚奇,那是不可能閱讀任何東西的眼睛,這樣的眼睛決不會背叛'。 這種在食土豆者中強調的自然野性,凡·高堅持著,但不是在醜化他們。在他單純的眼裡,那是農民的特徵。總之,作品努力描繪農民的原始與純粹,描繪著那時的鄉村生活。像動物那樣,他們生活在未被破壞的協調中,自然的環境,那是凡·高所羨慕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