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傳

司馬光傳

持:拿。 了:了解。 釋:放。

司馬光司馬光

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枝。 除奉禮郎,時池在杭,求籤蘇州判官事以便親,許之。丁內外艱,執喪累年,毀瘠如禮。遼、夏使至,必問光起居,敕其邊吏曰:“中國相司馬矣,毋輕生事、開邊隙。”光自見言行計從,欲以身徇社稷,躬親庶務,不捨晝夜。賓客見其體羸,舉諸葛亮食少事煩以為戒,光曰:“死生,命也。”為之益力。病革,不復自覺,諄諄如夢中語,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譯文

司馬光, 字君實,是陝州夏縣人。父親名字叫司馬池,任天章閣待制。司馬光7歲時,已經像成年一樣,聽人講《左氏春秋》特別喜歡,了解其大意後回來講給家人聽。從那以後,對於《左氏春秋》喜歡的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饑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水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後來長安、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剛滿二十歲時,生性不喜歡豪華奢侈,參加聞喜宴時,只有他不戴花,身旁的人說:“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不戴。”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司馬光被任命為奉禮部郎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在杭州,他為事俸父親求籤蘇州判官事一職,朝廷允準。不久母親與父親相繼去世,多年服喪,因悲哀傷毀了身體盡了禮。遼國、夏國的使者到後,一定會問司馬光的身體狀況,告誡他們的邊境官吏說:“中原大國用司馬光做宰相了,不要輕易生事、開啟邊境衝突。”司馬光自以為朝廷對他言聽計從,就想用自己的身體來換取國家強大,親自處理國家事務,不分晝夜。賓客看到他身體羸弱,用諸葛亮吃得少、事情多來鑑戒,司馬光說:“死與生是命決定的。”辦事更加努力。病重之後,神志不太清楚,說夢話中還在議論事情,但都是國家大事。

注釋

凜然:穩重的樣子。
指:同“旨”,主要意思。
京、洛:指北宋時的開封和洛陽。
甫冠:指剛滿二十歲。
華靡:奢華。
聞喜宴:朝廷賜宴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的人。
同列:這裡指同年考中進士的人。
退:回來。
持:拿。
語:對......說。
去:離開。
愛:喜歡。
了:了解。
釋:放。
戲:玩耍。
迸:流了出來的樣子。

司馬光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死於宋哲宗元佑元年,享年68歲。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