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媒體信息安全

可視媒體信息安全

《可視媒體信息安全》是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正全、徐彥彥。本書圍繞可視媒體加密、面向內容的多級訪問、信息隱藏等可視媒體信息安全的理論與方法、關鍵技術與套用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

內容簡介

《可視媒體信息安全》從可視媒體的存儲、傳輸、訪問控制、使用等環節安全的角度,總結了當前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作者研究團隊近年來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在可視媒體壓縮與編/解碼、密碼學與網路安全等理論的基礎上。

作者簡介

徐正全,博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主持研製了國內最早的視頻會議系統之一。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863計畫、國家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他省部級科研和產業化項目二十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項,市級科技進步獎二項;取得國家發明專利六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徐彥彥,博十,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獲湖北省利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取得國家發明專利三項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目錄

第一章緒論
1.1 可視媒體
1.1.1媒體和可視媒體
1.1.2可視媒體的分類
1.1.3可視媒體的特徵
1.1.4可視媒體的發展
1.2可視媒體安全
1.2.1可視媒體面臨的安全問題
1.2.2可視媒體安全研究的意義
1.2.3可視媒體安全研究現狀
1.2.4可視媒體安全的研究方向
1.3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二章可視媒體基礎
2.1可視媒體的數字編碼
2.1.1視覺與圖像
2.1.2圖像與可視媒體
2.1.3可視媒體數字編碼
2.2可視媒體的數據壓縮技術
2.2.1 可視媒體數據壓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2.2熵編碼
2.2.3 預測編碼
2.2.4變換編碼
2.3 圖像編碼國際標準
2.3.1 JPEG標準
2.3.2 JPEG2000標準
2.4視頻編碼國際標準
2.4.1 MPEG—1標準
2.4.2 MPEG—2標準
2.4.3 MPEG—4標準
2.4.4 MPEG—7標準
2.4.5 H.264/AVC標準
2.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三章可視媒體信息安全基礎
3.1密碼學概述
3.1.1密碼學發展
3.1.2密碼學基本概念
3.2密碼算法
3.2.1 對稱密碼算法
3.2.2公鑰密碼算法
3.2.3單向散列算法
3.3密碼安全性分析
3.3.1密碼分析方法
3.3.2密碼安全性度量
3.4密鑰管理
3.4.1密鑰的產生
3.4.2密鑰的傳輸
3.4.3密鑰的更新
3.5小結
參考文獻
第四章可視媒體加密技術
4.1可視媒體對加密的安全需求
4.1.1 可視媒體加密與信息安全
4.1.2可視媒體對加密的特殊需求
4.2可視媒體加密算法概述
4.2.1可視媒體加密算法的發展概況
4.2.2圖像加密算法
4.2.3視頻加密算法
4.2.4可視媒體加密算法分析
4.3可視媒體加密方法評價標準
4.3.1 可視媒體加密的評價指標
4.3.2可視媒體加密的保密性評價方法
4.3.3可視媒體密文視覺保密性評價方法
4.3.4三種評價方法的比較及套用
4.4保持格式兼容的可視媒體加密方法
4.4.1 可視媒體加密算法保持格式兼容的條件
4.4.2保持格式兼容的視頻加密方法
4.5基於廣義序列密碼的可視媒體加密方法
4.5.1保持VLC碼字格式兼容的難點
4.5.2保持VLC碼字格式兼容的解決方法
4.5.3廣義序列密碼模型
4.5.4隨機VLC碼字替代算法
4.5.5亂序加密算法
4.6新一代視頻編碼標準H.264加密方法
4.6.1 H.264編碼標準對加密算法的特殊需求
4.6.2 H.264關鍵信息的選取
4.6.3 保持格式兼容的H.264/AVC自適應選擇性加密算法
4.6.4保持格式兼容的H.264/AVC自適應殘差塊置亂算法
4.7基於混沌密碼的可視媒體加密方法
4.7.1混沌及混沌密碼學
4.7.2基於邏輯映射的可視媒體混沌加密
4.7.3基於FPGA的快速混沌序列發生器
4.7.4基於混沌的可視媒體加密
4.8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基於內容的可視媒體多級加密與多級訪問技術
5.1 基於內容的可視媒體多級加密技術
5.1.1 基於內容的可視媒體多級加密的提出
5.1.2基於內容的可視媒體多級加密模型
5.2基於內容的圖像多級加密算法
5.2.1 基於內容的BMP圖像多級加密
5.2.2基於內容的JPEG圖像多級加密
5.2.3基於內容的JPEG2000圖像多級加密
5.3基於內容的視頻多級加密算法
5.3.1 基於內容的MPEG4視頻多級加密
5.3.2基於內容的H.264視頻多級加密
5.4基於內容的遙感影像多級訪問技術
5.4.1 基於內容的遙感影像多級訪問的提出
5.4.2基於內容的遙感影像多級訪問原理
5.4.3遙感影像內容信息分析
5.5遙感影像多級訪問控制算法
5.5.1 動態有效的多級訪問控制算法
5.5.2算法的性能分析
5.6基於內容的遙感影像多級訪問與加密
5.6.1 基於內容的可視媒體多級加密
5.6.2算法實現
5.6.3效率和安全性分析
5.7小結
參考文獻
第六章可視媒體信息隱藏技術
6.1 可視媒體對信息隱藏的需求
6.2信息隱藏技術概述
6.2.1信息隱藏技術概念
6.2.2主要分支簡介
6.2.3信息隱藏技術的發展
6.3信息隱藏基本原理
6.3.1信息隱藏的基本模型
6.3.2信息隱藏的特性及要求
6.3.3信息隱藏的套用
6.4數字水印技術
6.4.1數字水印概念及分類
6.4.2數字水印系統的基本框架
6.4.3數字水印技術特性
6.4.4數字水印生成技術
6.4.5數字水印嵌入技術
6.4.6數字水印檢測技術
6.4.7數字水印攻擊
6.4.8數字水印性能評估
6.4.9數字水印的套用現狀和研究方向
6.5數字指紋技術
6.5.1數字指紋的概念與分類
6.5.2數字指紋基本模型
6.5.3數字指紋特性
6.5.4數字指紋編碼
6.5.5數字指紋攻擊
6.5.6數字指紋追蹤
6.5.7數字指紋性能評估
6.5.8數字指紋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6.6可視媒體常用標記算法
6.6.1數字圖像標記算法
6.6.2數字視頻標記算法
6.6.3文檔標記算法
6.7結合加密與標記的可視媒體內容保護框架
6.8結合加密與數字指紋的可視媒體內容安全保護技術
6.8.1 結合加密與數字指紋的安全保護模型
6.8.2 JFD基本方案介紹
6.8.3改進的JFD方案
6.8.4實驗與分析
6.9基於正交變換的可視媒體交換密碼水印技術
6.9.1交換密碼水印技術
6.9.2基於正交變換的交換密碼水印技術
6.9.3仿真實驗及分析
6.10小結
參考文獻
第七章可視媒體安全套用
7.1可視媒體安全套用概述
7.2可視媒體加密套用
7.3 面向內容的可視媒體安全共享服務
7.4可視媒體著作權保護
7.5可視媒體安全分發
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