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日本人

可笑的日本人

可笑的日本人,屬於一本圖書作品,這本圖書的出版時間:2008年。作者:早坂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可笑的日本人

在世人的眼中,經濟強國、科技先鋒、動漫王國等幾乎已經成為了日本的代名詞,一提到日本人,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勤奮賣命的上班族、不苟言笑的完美主義者、缺乏自我的保守主義者……作者蒐集了大量以日本和日本人為笑料的笑話,通過笑話,展現了近年來日本的國際形象、日本人的民族特徵和傳統習俗、世界觀及價值觀、歷史文化,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動地描繪了不同國家人們腦海中的日本人形象。書中那些以日本和日本人為對象的笑話看似自嘲,而實際上,每則故事的趣味點呈現的正是日本的深層文化特徵。

作者簡介

早坂隆,出生於1973年,日本愛知縣人,日本自由作家。他常出國遊歷,見識頗豐,撰寫了許多旅遊記事,曾在羅馬尼亞居住過兩年,將當地見聞寫成報告文學並出版,獲得了日本第十二屆“周刊星期五報告文學大獎”。著有《戰時演藝慰問團“搞笑隊”全紀錄》《祖父的戰爭》《世界衝突多發地笑話集》《看,世界怎樣笑美國》《文筆生活現場》《羅馬尼亞生活者記錄》《軍隊萬葉集》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高科技國家——從汽車到智慧型電子狗

高科技國家

模仿和創造

第二章 富裕的國家——泡沫經濟及其破滅

富裕的國家

泡沫經濟時代

不景氣

高物價

第三章 勤勞的民族——上班族·過勞死

認真·勤奮

上班族

第四章 日本人的特徵——集體行動·不苟言笑

集體行動

缺乏自我意識

狡猾

蹩腳的英語

守時

不苟言笑

第五章 神秘的國度——風俗·宗教·衣食住等

神秘遙遠的國度

日本女性

飲食文化

泡澡

宗教

地震

黑幫

人種

第六章 歷史·政治·外交——日美關係

戰爭

日美關係

第七章 活躍在全世界的日本運動員——從鈴木一郎到相撲

足球

棒球

相撲

空手道

忍術

機車運動

第八章 日本新形象——席捲世界的日本動漫

漫畫

動漫

日本產品

後記

書摘:

次品

一家美國汽車公司向俄羅斯和日本的兩家零件工廠下了訂單,訂單要求:

“每1000個零件當中只允許有1個次品。”

幾天后,俄羅斯的工廠發來郵件說:

“貴公司的要求實在太苛刻了,無論如何都無法按期交貨。請求延長交貨期限。”

同時,日本工廠也發來郵件,上面寫道:

“工作進展順利,可按期交貨。但次品的設計圖還未收到,煩請儘快送來。”

藍色的長頸鹿

一個異想天開的大富豪說:

“誰能幫我找到藍色的長頸鹿,我就給他一大筆酬金。” 聽到這個訊息後,世界各國的人紛紛開始行動。

英國人針對這種生物是否存在展開了如火如荼的討論。

德國人蜂擁到圖書館,研究藍色長頸鹿是否存在。

美國人派出軍隊,到世界各地展開地毯式搜尋。

日本人不分晝夜地對長頸鹿進行品種改良,希望培育出藍色長頸鹿。

越南人則去買了許多藍色水彩筆。

為什麼這種地方會有日本人?

我以前在羅馬尼亞住過大約兩年。眾所周知,1989年,羅馬尼亞內戰爆發,人們通過暴力革命推翻了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政權。朋友曾經給我看過一本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執政時期的書,關於日本是這樣寫的:“雖然日本資源缺乏,國土面積狹小,但是在優秀國民的辛勤努力下,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強國。”這正是羅馬尼亞人心中最根深蒂固的日本人形象,我在羅馬尼亞生活的兩年中強烈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我住在距首都布加勒斯特3小時車程的一個小城裡,那裡幾乎看不到亞洲人的身影。對於生活在小城裡的人們來說,我幾乎是他們見過的第一個亞洲人。

走在大街上,當地人經常會向我投來好奇的目光。幾乎每天都有人沖我喊“中國人”,好像我是大熊貓一樣。他們叫我“中國人”而不是“日本人”,看來在當地,中國就是整個亞洲的代表,這讓我不禁有點兒失望。

我有一個關係不錯的朋友,是羅馬尼亞的精英人才,後來還到外交部工作過。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在這裡,亞洲人就等於中國人呢?”他回答說:“我們總是覺得,日本人專門製造那些我們根本買不起的高級貨,比如新式電視、汽車。因為太貴了,我們買不起,它們便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而中國製造的東西到處都是,毛巾、罐頭、起子什麼的。”

羅馬尼亞人對於自己的國家有一種自卑感,自認是“貧窮國家”、“東歐小國”,他們覺得“那些富有的日本人是不可能到這來的”。日本和中國給人的距離感完全不同,對他們來說,日本太遙遠了。

當著我這個日本人說這番話多少有些恭維的味道,但除了他之外,很多羅馬尼亞人確實是這樣想的。當有人沖我喊“中國人”,而我說“我不是中國人,是日本人”的時候,對方的臉上都會浮現出驚訝的表情,並且馬上用敬語(當然,羅馬尼亞也有敬語)說:“你是日本人?太對不起了。可是日本人怎么會來羅馬尼亞呢?”這種情況我遇到過許多次。從這種待遇的迅速轉變中,可以隱隱約約地看出他們對日本人的態度。

洗桑拿

一個美國人、一個日本人和一個俄羅斯人一起洗桑拿。突然,不知從哪兒傳來“嗶——嗶——”的聲音。只見美國人在右肘部輕輕一按,聲音就停止了。另外兩個人都驚訝地看著他,於是美國人說:

“這是呼機,我肘部的皮膚下面埋著一個最新的超薄晶片。”

又過了幾分鐘,響起了“丁零零、丁零零”的聲音。日本人將手心往耳朵上一貼開始講話。另外兩個人用非常驚訝的表情盯著日本人,日本人解釋說:

“這是電話。在我的手心下埋了一個世界上最小的晶片。”

俄羅斯人為自己什麼都沒有感到很羞愧。突然,他好像想到了什麼似的,走出桑拿房去了廁所。過了一會兒,俄羅斯人回到桑拿房,屁股上掛著一截兒衛生紙。美國人和日本人嚇了一跳,盯著俄羅斯人直看。只聽俄羅斯人說:

“喔,好像有傳真發過來了。”

製造業大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汽車、鋼鐵、精密儀器等領域,日本憑藉質量良好的產品成為世界上具有強勁競爭力的國家之一,被譽為“世界工廠”、“技術大國”。日本憑藉巨大的出口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在戰後的廢墟上創造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蹟。事實上,稱其為“奇蹟”並不誇張,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日本的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在20多年的時間裡增長了大約10倍,這在人類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以高品質的“製造能力”為推動力,日本的經濟迅速發展,這使它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了世界各國學者的重要研究對象。《日本第一》的作者傅高義曾這樣說:“我認為,從一個國家的政治形態和經濟實力來考量,沒有比日本更強的國家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科學技術在冷戰中得到發展,其中以核工業為基礎的軍需產業和太空探索兩大部分占有重要地位。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集團展開了激烈競爭。

日本與這兩大產業保持著距離,全力發展本國科技,目標是以日美同盟為基礎,成為經濟大國、軍事小國。

目前,雖然日本經濟持續不景氣,但在工用機械與民用機械、精密零件、醫療器械等領域仍然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現在,全世界的半導體所使用的矽酮有80%是日本製造的,機器人製造技術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日本的製造業也依然保持著很高的技術水準。

但是,隨著亞洲地區工業化的迅速發展,日本的製造業在成本上處於劣勢。為了克服困難,許多日本企業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日本經濟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與日本人不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以日本的高科技大國形象為笑料的笑話比比皆是。可見,日本的先進工業國形象已深入人心。

什麼都能溶解的藥

日本的一家公司開發了一種新藥。新藥能夠溶解世界上任何一種物質,據說只要灑上幾滴,就連鑽石也能溶化。日本人為這項劃時代的發明感到萬分高興,他們想像著這種藥的廣闊前景,甚至包括軍事價值。一想到要把藥出口到世界各地,研究者們不禁暗自竊喜。

但是,最後這種藥沒能出口到任何地方。因為人們找不到能夠盛它的容器。

技術員的差距

一位日本技術員和一位俄羅斯技術員正在談論汽車的密閉性問題。

日本技術員說:“我們國家為了測試車子的密閉性,會把一隻貓放在車上過一夜。如果第二天貓窒息而死,就表示密閉性沒有問題。”

俄羅斯技術員說:“在我們國家,為了測試密閉性,也會把貓放在車裡過一夜。如果第二天貓還在車裡,我們就斷定密閉性沒問題。”

汽車大國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日本就已經在發展自己的汽車產業了,但真正的飛速發展則是從1950年韓戰時期開始的。當時美國向日本製造商訂購了大量卡車,借著這個機會,日本的汽車產業開始進軍轎車市場。1967年,日本的汽車產量已經超過了當時的聯邦德國。

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時,節油小型車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熱潮,這股熱潮推動了日本小型車產業的發展。小型車原本是為了適應日本狹窄的道路而設計的。此後,日本汽車的出口量越來越大,80年代就已經超過了美國。日本企業在美國建立了許多工廠,不知不覺間,日本的管理方式也成了美國汽車產業模仿的對象。

這些年來,日本企業相繼開發了minivan、SUV等車型,在世界市場享有很高的聲譽,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近年來,日本製造商從環保理念出發開發的節能轎車,引領著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直到今天,日本仍是“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大國”。

2001年,我前往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的首都塞拉耶佛採訪。經歷了長期的激烈內戰,塞拉耶佛的城鎮和街道滿目瘡痍,但在世界各國的援助下,已開始慢慢復興。街上站著來自各個國家、各種膚色的人,他們是維和部隊的士兵,為了各自的任務,正緊張地工作著。

我在那裡沒有看到日本人的身影,說明日本沒有派遣人員前往該地區進行援助工作。但是,有兩件東西使我感覺到日本也在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是聯合國使用的車輛全都是豐田的四輪驅動汽車。這種車隨處可見,“TOYOTA”的logo比聯合國的縮寫“UN”標誌還要醒目;另一個就是遍布市內的新型大巴,車身上全都印著日本國旗和“JAPAN”的字樣。這是1998年日本政府根據ODA協定捐贈的,已經成為了塞拉耶佛市民們的重要交通工具。“你是日本人?謝謝你們的巴士。真是幫了大忙啦!”一個塞拉耶佛市民笑著對我說。那裡的情景充分地體現了日本的國家形象。

幫我修一下車吧

在羅馬尼亞的時候,周圍的朋友好幾次這樣拜託我:“電腦不好用了,幫我看一看吧”、“幫我修一下隨身聽吧”、“我想請你幫我修一下汽車”。我回答:“不好意思,我修不了,因為我不知道該怎么修。”對方就半開玩笑地說:“不會吧,你真是日本人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