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鳴禽圖

古木鳴禽圖

《古木鳴禽圖》為王淵於至統元年(1333年)12月創作的全景式花鳥畫,設色絹本,立軸,縱178厘米,橫98厘米,在其傳世之作中堪稱巨幅。

基本信息

【名稱】王淵《古木鳴禽圖》

【類別】繪畫

【款識】元統改元十二月朔,為彥暉作古木鳴禽圖於願學齋中。錢唐王若水識。

【鈐印】王若水印(白)墨妙筆精(白)

【鑑藏印】乾隆鑑賞(白)乾隆御覽之寶(朱)石渠寶笈(朱)三希堂精鑒璽(朱)宜子孫(白)芳林主人鑑賞(白)盛升頤(白)澹如齋書畫印(朱)

【創作年代】1333年創作

畫作介紹

《古木鳴禽圖》何時由清宮流至民間,已不可考。然而據該圖左下方兩行隸書題款“元統改元十二月朔,為彥暉作古木鳴禽圖於願學齋中。錢唐王若水識”,及其下押之“王若水印”、“墨妙筆精”兩枚白文方印來看,其字跡與印跡皆與上海博物館藏《竹石集禽圖》相吻。更為重要的是,圖中所鈐蓋的乾隆內府五璽:“乾隆鑑賞”白文圓印鈐在左上角,“三希堂精鑒璽” 朱文長方印與“宜子孫”白文方印為一對,鈐在左中上側,此三章為《石渠寶笈》列為“上等”之作的明證;“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印鈐在右上側,而“石渠寶笈”朱文方印則位於右中上側,完全符合內府鈐御印之制。畫面的最右下角,另有兩方允禮的二枚白文“芳林主人鑑賞” 印和朱文“澹如齋書畫印”,其右畫心之外則有一方紅頂商人盛宣懷七子的“盛升頤”白文之印。可見流傳有序,加之清朝舊裱,實屬罕見。

作品賞析

該作品展現的是坡石溪澗之間,古木新篁搖曳,綴以苔草野菊;圖中七隻禽鳥,大小不一,形神各異:石上與枝頭上各棲息一對禽鳥遙相對望,停佇頂枝的白頭翁似引吭高歌,另有小鳥飛鳴穿插於林中。畫面布局鋪陳繁複,卻秩序井然,亦無失靈動。其禽鳥、綠竹與花草,皆深鉤淺渲,禽之羽毛的豐滿、層次的變化、質感的逼真都得到較好的體現;綠竹及花草,也立體生動、賦色淡雅、一筆不苟,從中可見王淵對生活與自然觀察的細微。而其古木、湖石,又以濃淡相宜的墨筆所寫,氣韻蒼古,致使全圖工意相兼,更加富於變化、耐人尋味。

畫家簡介

王淵,生卒年不詳,元代畫家。字若水,號澹軒,一號虎林逸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幼習丹青,經趙孟頫指授畫法,山水學郭熙,人物學唐人,尤精繪花鳥和水墨竹石,效黃筌父子鉤勒法,水墨皴染,深淺有致,得寫生之妙;也有設色富麗,但較少見。傳世作品有《竹石集禽圖》《山桃錦雞圖》《良常草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