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誅筆伐

口誅筆伐

口誅筆伐解 釋誅:討伐。伐:攻擊。指用言論或文字宣布罪狀,進行聲討。用 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表示對壞人壞事的揭發與批評。用語言和文字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是真是假,是正是錯,文章俱在,無法逃罪,只好讓後世的讀者口誅筆伐了。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壟上璠間識者羞。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口誅筆伐 ( kǒu zhū bǐ fá )

解釋

誅:痛斥,責罰;伐:聲討,攻打。用語言和文字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表示對壞人壞事的揭發與批評

例句

是真是假,是正是錯,文章俱在,無法逃罪,只好讓後世的讀者口誅筆伐了。----《〈真話集〉後記》(巴金)

這回的招待休士,我並未接到通知,時間地址,全不知道,怎么能到?即使邀而不到,也許有別種的原因,當口誅筆伐之前,似乎也需略加考察。----《南腔北調集·給文學社信》(魯迅)

近義詞

大張撻伐

英文

condemn both in speeches and in writings

出處

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壟上璠間識者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