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

反硝化

英:Denitrification,也稱脫氮作用。是指細菌將硝酸鹽(NO3−)中的氮(N)通過一系列中間產物(NO2−、NO、N2O)還原為氮氣(N2)的生物化學過程。參與這一過程的細菌統稱為反硝化菌。反硝化菌在無氧條件下,以將硝酸鹽(NO3−)為電子受體完成呼吸作用(respiration)以獲得能量。這一過程是硝酸鹽呼吸(nitrate respiration)的兩種途徑之一,另一種途徑是是硝酸異化還原成銨鹽(DNRA)。

反應機理

總的反硝化過程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2 NO + 10 e + 12 H → N + 6 HO, ΔG = −333 kJ/mol

其中包括以下四個還原反應還原反應:

硝酸鹽(NO)還原為亞硝酸鹽(NO):2 NO + 4 H + 4 e → 2 NO + 2 HO

亞硝酸鹽(NO)還原為一氧化氮(NO):2 NO + 4 H + 2 e → 2 NO + 2 HO

一氧化氮(NO)還原為一氧化二氮(NO):2 NO + 2 H + 2 e → NO + HO

一氧化二氮(NO)還原為氮氣(N):NO + 2 H + 2 e → N + HO

以上四個反應均為放熱反應,所以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細菌可以將硝酸鹽(NO)作為電子傳遞鏈(ETC)的最終電子受體(TEA, terminal electron acceptor),來完成物質能量交換。

基本內容

也稱脫氮作用。反硝化細菌在缺氧條件下,還原硝酸鹽,釋放出分子態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過程。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鹽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為氮源,稱為同化性硝酸還原作用:NO3-→NH4+→有機態氮。許多細菌、放線菌和黴菌能利用硝酸鹽做為氮素營養。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為呼吸作用的最終電子受體,把硝酸還原成氮(N2),稱為反硝化作用或脫氮作用:NO3-→NO2-→N2↑。能進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數細菌,這個生理群稱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細菌是異養菌,例如脫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單胞菌等,它們以有機物為氮源和能源,進行無氧呼吸,其生化過程可用下式表示:C6H12O6+12NO3-→6H2O+6CO2+12NO2-+能量CH3COOH+8NO3-→6H2O+10CO2+4N2+8OH-+能量少數反硝化細菌為自養菌,如脫氮硫桿菌,它們氧化硫或硝酸鹽獲得能量,同化二氧化碳,以硝酸鹽為呼吸作用的最終電子受體。可進行以下反應:5S+6KNO3+2H2O→3N2+K2SO4+4KHSO4反硝化作用使硝酸鹽還原成氮氣,從而降低了土壤中氮素營養的含量,對農業生產不利。農業上常進行中耕鬆土,以防止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氮素循環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可使土壤中因淋溶而流入河流、海洋中的NO3-減少,消除因硝酸積累對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