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中國式工廠管理

一 執行的是“對人不對事” 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南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平裝: 13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11055559
條形碼: 9787811055559
尺寸: 25.8 x 18 x 1.2 cm
重量: 281 g

作者簡介

陳志華,MMC資深顧問、中國培訓網金牌講師、長沙托馬斯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工商管理碩士。在國際知名日系企業任職13年,先後擔任設備主管、工藝開發主管、製造經理。曾與多名國外IE專家與製造管理專家共事、學習和進行工廠管理課題的研究。為多家國際、國內知名企業提供過培訓和諮詢,並被學員譽為最具實戰能力的製造業培訓講師。

內容簡介

《反省中國式工廠管理》主要內容:因為我們的工廠管理只有半桶水,所以需要反省。只有進行深刻地反省之後,我們才能真正知道半桶水的原因。只有明白了半桶水的原因,我們才能真正走出工廠管理的迷茫!
二十多年前,我們曾為日本豐田推行“準時化”生產模式實現的“零庫存”感到震驚和羨慕。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為實現“零庫存”而學習、模仿、推褥豐田模式。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似乎又在為沒有庫存而感到懊悔。因為我們總是在為等待物料和如何保證交貨期而擔憂。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沒有學好還是沒有用好?或者說還是根本就沒有領悟到其精髓的所在。工業強國的步伐才剛剛邁出,我們似乎已感覺迷霧重重。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並非通過學習去步別人的後塵,而是去超越或者去戰勝。

目錄

第一章 老闆非能力方面的九大錯誤
一 “老闆”意識嚴重
企業家思想缺乏
三 沒有強大就自大
四 自信成了自負
五 剛有了錢就“花心”
六 有萬千思緒卻沒有頭緒
七 學習是一時衝動
八 責人從不責己
九 家族企業家族管理
第二章 企業領導的六大誤區
一 傾聽就是唯命是從
二 “沒有任何藉口”就是不讓人說話
三 想說就說是直爽
四 職責就是只做分內的事
五 高新企業人人都要懂高新技術
六 不能執行就是沒有執行力
第三章 對外來模式的仿效——只有其表,沒有內涵
一 學習別人,做回自己
二 要趕超而不是追趕
三 學其表更要精其內
四 講究量力而行/31
五 爭取行之有效
六 克服壁壘,尊重文化
第四章 對採用先進軟體 硬體的追求——只買好車,不修好路
一 好用並不等於實用
二 要成果更要想後果
三 基石是基礎的關鍵構件
四 用得好才是真正好
第五章 對基層管理的態度——只說遺憾,不找缺憾
一 基層是基礎的構成之一
二 給機會才有基層
三 有指導的指揮更有效
四 想的人不一定要做
五 做的人一定要想
六 不要迷信高學歷就有高績效
第六章 對問題處理的方式——言行不一,缺乏藝術
一 宣傳的是“對事不對人”
二 執行的是“對人不對事”
三 基層犯錯誤,中層撿功勞
四 犯錯誤的人應該批評
五 批評別人時不能犯錯誤
第七章 對員工激勵的追求——只重形式,不重效果
一 認真識別被激勵的對象
二 激勵是一種管理機制
三 激勵需要適當放權
四 評價操作越簡單越好
五 謹防有權力的部門不了解需求
六 避免了解需求的部門沒有權力
七 “完美”的機制必須面向員工
第八章 規範化管理的過程——流程至上,死搬硬套
一 規範的東西先要科學
二 規範化的精神載體是堅持
三 規範化講究越簡單越好
四 按程式不等於死搬硬套
第九章 導致問題反覆的根本——只有現象,沒有原因
一 小問題經常被輕視
二 小問題 大問題都是老問題
三 再多的老問題都不是難問題
四 為何同樣的問題經常重複
第十章 引發問題掩蓋的真相——本末倒置,言者有罪
一 對管理最真實的理解
二 工廠管理最大的危害
三 工廠管理的最佳途徑
四 什麼是隱藏問題的真正原因
第十一章 對能力和效率的管理——概念模糊,思路錯誤
一 對效率和能力區分不清
二 找不到正確的切入點/97
三 不能放大效率的範圍
四 找不到提高效率的順序
第十二章 造成錯誤加班的正確認識——觀念落後,戰術陳舊
一 什麼是適當的加班
二 什麼是超負荷加班
三 超負荷加班就是浪費
四 為什麼會引發超負荷加班
五 如何克服超負荷加班
第十三章 國際化體系認證的結果——只求證書,不求正本
一 糊塗的認證目的
二 荒唐的認證目標
三 有苦難言的結果
四 正本才是硬道理
第十四章 生產部門命運曲折——責任重大,地位低下
一 把生產看得太簡單
二 一直在為別人承受壓力
三 很容易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四 怎能才能改變生產的命運
第十五章 對現場管理全貌的認識——剪不斷,理還亂
一 為何現場工作力不從心
二 為何剪不斷 理還亂
三 邁好現場改造的三大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