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胃炎

反流性胃炎

反流性胃炎主要是由於膽汁和腸液混合,通過幽門,逆流到胃,從而刺激胃黏膜產生的炎症。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做過胃大部切除的胃空腸吻合術後,幽門功能性失常和慢性膽道疾病等。若遷延不治,可能會轉為胃潰瘍、胃穿孔甚至胃癌。

基本信息

主要症狀

反流性胃炎反流性胃炎
1、胃脹:腹部飽脹不適。

2、胃燒心:中上腹持續燒灼感,亦可表現為胸骨後痛,餐後可加重,服鹼性藥物無緩解反而加重。

3、胃食管反流。每於餐後躺體前屈或夜間臥床睡覺時,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從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症狀多在胸骨後燒灼感或燒灼痛發生前出現。

4、咽下困難。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繼發性食管痙攣而出現間歇性咽下困難,後期則可由於食管瘢痕形成狹窄燒灼感和燒灼痛逐漸減輕而為永久性咽下困難,所替代進食固體食物時,可在劍突處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5、出血及貧血。嚴重食管炎者可出現食管黏膜糜爛而致出血,多為慢性少量出血,長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6、胸骨後燒灼感或疼痛。為本病的主要症狀症狀,多在食後1小時左右發生。半臥位軀體前屈或劇烈運動,可誘發在服制酸劑後多可消失,而過熱過酸食物,則可使之加重胃酸缺乏者燒灼感,主要由膽汁反流所致則服制酸劑的效果不著,燒灼感的嚴重程度,不一定與病變的輕重一致,嚴重食管炎尤其在瘢痕形成者,可無或僅有輕微燒灼感。

7.伴隨症狀:噯氣、噁心、嘔吐、腸鳴、排便不暢、食慾減退以及消瘦等;可有胃出血,表現為嘔血或排黑便以及大便潛血測試呈陽性等。

8.特異症狀:膽汁性嘔吐,由於胃排空障礙,嘔吐一般發生在晚間或半夜,嘔吐物可伴有少量食物或血液。

9、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發病幾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中老年人、肥胖者、吸菸者、飲酒者、精神壓力大的人為高發人 群。其主要症狀為:反酸、反食、反胃、噯氣等,多在餐後加重,平臥或軀體前屈時易出現。最典型的症狀是灼熱和泛酸。不典型症狀有:胸痛、打嗝、咽痛、咳 嗽、哮喘、聲音嘶啞、噁心、吞咽困難、睡眠障礙等。

檢查方法

1.胃鏡檢查:在內鏡下可以直接觀察到膽汁反流,胃黏膜表現為瀰漫性充血,並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皺襞水腫或糜爛。

胃鏡檢查是目前臨床運用最為廣泛的檢查方式,不過,該方法需要精良的操作和嚴格的消毒,負責不但會對患者的胃部造成損傷,還可能交叉感染,引起多種疾病。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不插管、無損傷的無痛胃鏡已經進入人們的視線,它們不但能夠更好檢查出疾病,而且不會對患者造成任何損傷和不適。這種先進的檢查儀器主要有美國索諾聲無痛體外胃腸影像掃瞄器和OMOM膠囊內鏡。

2.胃吸出物測定:通過從患者鼻腔插入胃管到達胃腔,繼而抽吸空腹和餐後胃液,測定其中膽酸含量,如空腹基礎胃酸分泌量<3.5mmol/h,膽酸超過30ug/ml,則可確診膽汁返流性胃炎。

這種檢查方法非常準確,但是檢查過程會令患者感到非常不適。

3.同位素測定:通過靜脈注射2mCi99mTc-丁亞胺雙醋酸,觀察肝、膽囊及胃部,決定腸胃返流指數。通過對胃內同位素含量的檢測,可了解腸胃返流的程度。

危害

膽汁反流性胃炎可導致上消化道炎症、潰瘍和腫瘤。也就是說長期的膽汁反流可以導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爛性、增生性、活動性炎症,胃潰瘍,甚至促使發生胃癌。

1、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賁門括約肌失調會導致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導致食管炎和其他咽喉疾病。如果將反流液吸入氣管,會引發嚴重的吸入性肺炎。

2、損害胃黏膜:膽汁中膽鹽可削弱胃黏膜的保護機制,使原來分泌入胃腔中的酸反彌散入胃黏膜,造成胃黏膜的損害。一方面胃酸增多,另一方面胃黏膜保護機制削弱,使兩者之間的平衡明顯遭到破壞,這就不可避免地產生胃黏膜炎症。

3、胃內容物反流:反胃常伴隨燒灼感同時出現,酸性或含膽汁的胃內容物溢入口腔,當軀幹前屈或臥床時易出現,睡眠時由於反流液被吸入氣管可引起嗆咳或吸入性肺炎。

4、誘發胃癌:膽汁反流可以導致上消化道炎症、潰瘍和腫瘤,也就是說長期膽汁反流可以導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爛性、增生性、活動性炎症、胃潰瘍、甚至促使發生胃癌。與上消化道炎症、潰瘍、腫瘤的發生都有重要關係。

治療方法

1、西藥治療:用胃動力藥增加胃腸道蠕動,抑制膽汁反流入胃,用胃黏膜保護劑保護胃黏膜免受膽汁損傷,用胃膜素復蓋胃黏膜以減輕反流的膽汁和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以及用藥物促使胃黏膜分泌粘液,促進炎症癒合等。

2、中藥治療:中醫認為膽汁反流性胃炎是脾胃升降失調、水飲停滯胃脘,兼有肝氣鬱結引起,應對症下藥配合飲食調養治療。

3、手術治療。

日常飲食

1.首先要去除病因,菸酒是造成膽汁反流性胃炎的一個重要因素。菸酒中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和乙醇,前者會影響胃液的酸鹼平衡,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後者則能夠直接損傷胃黏膜,引疾病。

2.日常應注意飲食中少用肥肉、奶油及烹調油,應以煮、燉、氽、燴、蒸為主,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 食物蛋白質可刺激胃酸分泌,刺激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可使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增加,抑制胃食管反流,在飲食中可適當增加蛋白質,例如瘦 肉、牛奶、豆製品、雞蛋清等。

3.飲食中應吃些易消化、細軟的食品,少用刺激性食品,少用或不用能夠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降低的食物,如濃茶、咖啡、可可、朱古力、鮮檸檬汁、鮮桔汁、番茄汁等酸味飲料及刺激性調料,如咖喱、胡椒粉、薄荷、辣椒等。

4.身體偏胖的患者應該減肥,因為肥胖會導致腹內壓力增加,加重反流。

治療誤區

1.認為可以不吃藥

當出現症狀時,多數患者認為,通過改變飲食及生活方式就能控制症狀,而不去醫院就診、用藥。的確,膳食結構變化、激烈競爭等帶來的精神壓力已經成為胃食管反流病發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對該病患者確實很重要。但對於疾病的治療,單靠慢性腹瀉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藥物。

2.自己服用非處方藥

對反流性胃炎的患者來說,藥物治療的目的包括兩方面,一是緩解症狀,如燒心、泛酸等,治癒食管炎;二是減少併發症的風險。

很多人出於方便,憑經驗到藥店買“胃藥”治療,這些藥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暫時緩解燒心等症狀,但不能徹底、有效地治療疾病。患者很有可能因認識不充分、服藥不規範而延誤診斷及治療,如果一開始就盲目自消化不良怎么辦行購買胃藥,會為健康埋下隱患。

3.未經醫生同意自行停藥

有些患者雖然選對了療法,但是在治療過程中,他們感到症狀減輕了就會錯誤的認為疾病治療了。但是停了一段藥之後症狀就會復發,這樣反覆的停藥,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