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華榮

原華榮

西北人口,(2)1980(4)論人口動力 西北人口,(2)1989(8)會寧人口與經濟的有關問題 社會學研究(北京),(6)1990(3)人口與貧困

人物簡介

原華榮,男,漢族,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44年1月出生,陝西蒲城人。
196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1980.08—1998.08,供職於西北人口研究所,《西北人口》雜誌主要創辦人和早期常務編輯,1998.08調入浙江大學,任浙江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常務所長(2000-2004),人口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申報),現為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人口學會常務理事1989—1993年,曾先後赴美國、巴西、俄羅斯、泰國考察、合作研究和參加研討班。
1980年以來,先後主持和參與了國家社科基金、國家“六·五”、“七·五”、“九·五”規劃和重點、聯合國人口基金、世行貸款、國家部委和省、地級30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民族研究、地理研究、經濟地理、生態學雜誌、人口研究、生態經濟、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乾旱區資源與環境、蘭州大學學報、浙江大學學報等30多家全國性及省級刊物發表論文和項目成果80多篇,完成項目報告35個,出版專著1部,著作8部(主編和副主編),獲各級獎勵20餘項,其中省部級三等獎以上8項。
先後為博士、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開設人口理論、人口學說史、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可持續發展導論、人口經濟學、生態經濟學、人口生態學、人口社會學、世界人口、中國人口地理、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政治經濟學等課程,授課4000多課時(其中研究生2500餘課時)。

研究領域

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人口理論、生命倫理、人口分布與人口遷移、人口與經濟(貧困)、老齡問題與社會保障、少數民族人口、環境與生命進化問題等。
學術觀點(創新)
(1)人口分布的規定和中國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問題 人口分布的規定是環境(資源)決定,生產(社會)調節;據此,與環境相適應的人口不均衡分布具內在合理性,中國人口東密西疏的不均衡分布具內在合理性——“胡煥庸線”的理論內涵。
(2)西北移民問題 以合理人口布局為由向西北移民是缺乏科學依據的;西北“地廣而患之狹,人少而患其多”;大規模移民將會導致一場巨大的經濟浩劫和影響深遠的生態災難;西北開發應以科技移民代替勞動力移民——在1980年代前期西北移民問題的討論中獨執一家之言。
(3)貧困的成因形態、就業與社會保障 提出資源性貧困概念;充分就業的空想和失業的必然性;適度就業與適度福利。
(4)人權源本、死亡權利和優死 “需求人權”(權利源於需求,保障需求);死(安樂死、墮胎、自殺)是一種基本人權;優死符合人道並有巨大的社會經濟意義。
(5)生存原則與“平衡原理”的機制 “平衡原理”的本質是“不超越”(≤K),生命的最高原則是生存;增殖在於應對限制(死亡)以保障種群的延續——既是為生而生,也是為死而死,而不單純是為增殖而增殖(生物生殖力的巨大差異)。由此,“平衡原理”的機制應是“(前)限制一增殖一(後)限制一平衡”,而非“增殖一限制一平衡”(馬爾薩斯)。
(6)人口動力與人口障礙 人口動力、人口障礙形成與轉換的關鍵是資源、環境的有限性。一切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都會轉化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因素;人口數量變動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更多的是決定性的作用。
(7)生命消亡的一種假說 生命從地球上消亡的“物質循環中斷假說”的提出和初步論證。
(8)生命巨觀進化機制的研究方向 決定進化方向的是巨觀機制,而非微觀機制。就巨觀機制而言,“自然選擇”是一種為“人工選擇”誤導的虛構,“前變異”、“後適應”使達爾文需要一個“全知的摩西”;生命是環境的產物,只有適應環境者才能生存,由此,巨觀進化機制只能沿著拉馬克的道路,從環境的變化中去探求。 “進化空位”觀點近年已得到古生物學新發現的兩次證明。
(9)環境壽命與文明興衰 環境壽命與人類文明的興衰密切相關;人類文明延續的時間為環境壽命,特別是為環境一食物支持系統持續的時間所規定。開發中國家在地域上多為過多地利用了其資源環境的古代文明,在相對年輕的環境中,則發展起來了近代文明並演變為當代較已開發國家。
(10)人類的本質與可持續發展的倫理困境 進化有自然與反自然之分;人類的本質是反(異化於)自然(藉助“文化適應”打破資源的自然配置原則),反自然使人成其為人;數量的增加把人類變成了“生態學悖論”,使其從異化走上與自然對抗的道路,以人類社會在本質上的不平等為背景,進一步使以擺脫人類困境為宗旨的可持續發展陷入困境;這一困境,既是倫理和哲學的,又是生物/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學的。
(11)土地承載力的規定和人口與環境間斷平衡原理 土地承載力越高,系統的穩定性便越低,由此,人口與環境的平衡便處於崩潰與重建的循環之中,相應地,歷史的發展處於周期性的波動之中,一個能力土地承載力支持的(如中國的15-16億)人口並不能保證人口與環境平衡的持續。
(12)“資源經濟學’與“資本經濟學” “資本經濟學”視資本、知識、人力、技術為經濟成長的根本,“資源經濟學”則把自然資源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要素;資本等是“翹起地球”的槓桿,資源則是經濟發展的“阿基米德支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國興衰的關鍵是是否擁有(獲得)豐富的資源;人口、資源的強制約規定中國經濟的發展以適速為宜。
(13)有限性與數量原理 事物以有限性為背景的數量無限變化,是自然、生命、人類社會運動、性質第一性的和本質的規定。
(14)“適度人口”的歷史局限性 “適度人口”有“經濟適度”與“環境適度”之別。環境的有限性和資源生物—生態學替代的不可能性,構成了以“人口適度增長”為(保持“有效需求”)必要條件,追求“最大收益”的“經濟適度人口”的剋星;“協調”的認知誤區和人口與環境超越“臨界態”平衡,對生物的災難性、人類的危機性,則使“環境適度人口”難以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人口學基礎。
(15)“小人口”理論 自然按“最小化”原則給生命配置資源,由此保證著生命平等和生物多樣性進而生態系統的穩定;人類按“最大化”原則給自己配置資源,由此帶來生命的不平等(人與生物、人與人)和生物滅絕進而發展的不持續;“小人口”是一個節慾的、小規模的、“遠離臨界態”的,體現生命倫理和生態學原理的人口;“小人口原理”是對馬爾薩斯人口原理和“適度人口”理論的超越,也是擺脫人類和可持續發展困境的根本選擇。

獎勵情況

(1)青海省柴達木地區國土規劃研究(研究報告,排3)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軟—3-006-01)三等獎,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1992.11
(2)中國人口分布的合理性研究(論文) 首屆中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國家計生委、中國人口學會,1994.01
(3)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文化分布的地域性研究(論文) 甘肅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三等獎,甘肅省社會科學最高獎評審委員會,1995.01
(4)人口與發展(專著) 甘肅省第五屆社會科學“興隴獎”三等獎,甘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委員會,1997.05
(5)當代甘肅人口問題(著作) 甘肅省第六屆社會科學“興隴獎”三等獎,甘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委員會,1999.01/199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優秀統計分析報告二等獎,1997.04
(6)人的革命與可持續發展(系列論文) 第三屆全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國家計生委、中國人口學會,2002.06
(7)疏勒河農業開發區移民可行性與安置布局研究(研究報告,排2) 甘肅省第五屆社會科學“興隴獎”一等獎,甘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委員會,1997.05
(8)開發扶貧與環境移民(著作,排2) 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教育部,1998.12
(9)甘肅藏族人口(副主編) 首屆全國優秀統計圖書獎,國家統計局,1995.11

研究課題

1.第一負責人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 甘肅中部人口與貧困問題研究,1992—1996
(2)國家社科基金:“小人口”與“適度人口”——可持續發展人口環境的抉擇,2003-2006
(3)聯合國人口基金/國家統計局P33招標項目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1992—1994
(4)聯合國人口基金/國家教委P47項目 中國東鄉族人口問題和對策研究,1990—1994
(5)國家“九·五”社科重點項目(子課題) 中國東鄉族人口(編著),1996—2000
(6)教育部首屆青年基金 西北人口容量指標體系研究,1987—1990
(7)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 甘肅南部貧困山區發展中的非經濟因素研究,1996—1999
(8)國家科委軟科學研究項目(西北地區2000年科技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子課題 西北地區科技人才狀況調查發問卷10800份,回收6000份,為全國不多的大型問卷調查之—),1987—1988
(9)國家計生委項目 可持續發展與生育文化建設 2002—2003
(10)甘肅省社科基金項目 甘肅貧困地區發展的比較研究,1996—1999
(11)浙江省社科基金項目 浙江省可持續發展中的人口、糧食與水環境問題研究,1999-2000
(12)水電部西北水電院項目 疏勒河流域移民環境容量及影響評價,1991—1992
(13)水電部西北水電院項目 疏勒河流域農業灌溉區人群健康評價,1991—1992
(14)甘肅省統計局項目 甘肅省1995年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分析,1995—1996
(15)甘肅省統計局項目 甘肅人口與可持續發展,2001—2002
(16)甘肅省統計局項目 世紀之交的中國人口·甘肅分冊 2003—2004
(17)甘肅省民委項目 甘肅東鄉族人口與發展研究,1992—1996
(18)甘肅省民委項目 甘肅東鄉族婚姻家庭研究,1990—1991
(19)甘肅省民政廳項目 蘭州市吸毒人口問題研究,1990—1991
(20)杭州市計委項目 “住在杭州”居住選擇研究,2000—2001
(21)浙江省計生委項目 浙江人口現代化研究,2000—2005
(22)浙江省統計局項目 浙江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2002—2003
(23)浙江省政府項目(浙江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子課題) 浙江人口與資源環境重大問題研究 2004-2005
2.第二負責人項目
(1)教育部重大項目 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村勞動者素質問題研究 2001—2003
(2)聯合國人口基金/國家教委P47、國家教委社科重點項目 中國東部向西部移民的可行性研究,1987—1990(項目總經費15萬元)
(3)世界銀行/甘肅省農委 疏勒河農業開發和移民工程論證項目 疏勒河農業開發區移民可行性與安置布局研究,1991—1995(該項目由國務院立項,世行貸款1.5億美元)
(4)世界銀行/甘肅省交通廳 甘肅省高等級公路項目征地、拆遷與移民安置影響評估,1997—1998(該項目由國務院立項,世行貸款1.2億美元)
(5)聯合國糧農組織/國家經貿委P28項目 婦女與發展研究,1990—1991
(6)國家計委國土開發司項目 西北地區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研究,1988—1990
(7)國家“七·五”社科重點項目子課題 甘肅省老年人口調查和老年保障改革研究,1987—1990
(8)甘肅省計委項目 甘肅省人口規劃,1990—1991
(9)國家計委國土規劃試點項目 青海省柴達木地區綜合國土規劃(第三負責人),1985—1987

出版著作:

1.著作
(1)人口與發展 專著,蘭州大學出版社,1995
(2)當代甘肅人口問題 主編、統稿,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
(3)甘肅人口與可持續發展 統稿,蘭州大學出版社,2003
(4)甘肅藏族人口 副主編、統稿,中國統計出版社,1994
(5)甘肅老年人口 副主編、統稿,甘肅科技出版社,1992
(6)開發扶貧與環境移民 副主編、統稿,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7)中國東鄉族人口分冊 主編、統稿,(中國民族人口)中國人口出版社,2004
(8)世紀之交的中國人口·甘肅分冊,副主編、統稿,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9)世紀之交的中國人口·浙江分冊,副主編、統稿,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2.項目報告(公開發表部分)
(1)西北地區科技人才狀況調查 西北地區2000年科技發展戰略與對策,甘肅科技出版社,1988
(2)甘肅省勞動就業規劃 未來的甘肅,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
(3)甘肅省人口和勞動力 甘肅國土資源,甘肅科技出版社,1992
(4)榆中縣的人口與城鎮 甘肅省榆中縣綜合治理與經濟發展規劃,科技出版社,1994
(5)甘肅省人口的死亡與死亡率 甘肅人口,中國財經出版社,1988
(6)甘肅人口的出生與死亡 甘肅省人口志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
(7)婦女與社會發展(第二主編,統稿) 西北人口(專集),1992
(8)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 1990年人口普查數據專集分析論文集,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
(9)中國東鄉族人口問題和對策研究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調查研究(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0)吸毒問題研究 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最新人口問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1)中國甘肅河西走廊(疏勒河)農業灌溉暨移民安置綜合開發建設項目 移民安置規劃研究(第二主編,執筆),西北人口(專集),1994
(12)浙江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邁入新世紀的浙江人口(第三卷),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

學術論文:

1.人口理論
(1)人口增長與生活資料增長的優先性問題初探——兼論人類貧困的根源及消除 西北人口(蘭州),(1) 1981
(2)試論生產力對人口數量的制約性 西北人口,(1)1980
(3)試論生產力對人口質量的制約性 西北人口,(2)1980
(4)論人口動力 人口與計畫生育(北京),(4) 1993
(5)人口數量形態淺析 人口與經濟(北京),(6) 1991
(6)論人口質量的內涵、規定和提高對策 人口動態(北京),(6)1992
2.人口與經濟和城鎮化
(1)當前中國人口的有關問題 第三次全國人口科學討論會論文選集,人口研究(增刊,北京),1981.05
(2)中國經濟的“阿基米德支點”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北京),(1)1995
(3)中國國民食物構成的選擇 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蘭州,下同),(4)1993
(4)柴達木開發中的人口經濟問題 蘭州大學學報,(2)1986/人口學,(3) 1986
(5)柴達木的開發與城鎮發展 開發研究(蘭州),(2)1986
(6)柴達木城鎮發展的有關問題 經濟地理(長沙),(2)1998
(7)城市流動人口問題及對策 西北人口,(2)1989
(8)會寧人口與經濟的有關問題 西北人口,(1)1984
(9)人口城鎮化的有關問題 人口學刊(長春),(1)1985
(10)1987年甘肅省人口發展狀況分析 中國人口年鑑(北京),1998
(11)“浙江現象”解讀,浙江大學學報(哲社版),(6)2005
3.人口與貧困和社會問題
(1)是絕對貧困化還是相對貧困化? 理論研究(西安),(12)1982
(2)生產性貧困與社會性貧困 社會學研究(北京),(6)1990
(3)人口與貧困 社會學研究,(5)1990
(4)貧困對策與人口障礙的消除 開發研究,(1)1995/人口學與計畫生育(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下同), (3)1995
(5)貧困與多育一一對多育的生物學、社會學和經濟學思考 開發研究,(4) 1995/人口與計畫生育,(5)1995
(6)論優死的社會經濟意義和道德價值 人口研究(北京),(4)1990
(7)蘭州市吸毒人口狀況調查 改革開放與人口發展,遼寧大學出版社(瀋陽),1990
(8)試論男尊女卑和買賣婚姻的社會經濟根源 西北人口,(3)1985
(9)西北科技人才現狀與分析 社會學研究,(3)1989
4.人口老化與社會保障
(1)人口老化的有關問題 人口與經濟,(4)1987
(2)淺談人口年齡的相對性及人口老化問題 蘭州學刊(蘭州), (3)1981
(3)人口老化與人口控制 蘭州大學學報,(3)1990
(4) 對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思考 人口研究,(1)1990
(5) 對農民自我保障的思考 民政理論文選(蘭州),1990
(6) 給歲月以生命 人口(上海),(2)1987
5.少數民族人口問題
(1)東鄉族人口、文化與環境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蘭州),(2)1994
(2)甘肅藏族人口文化狀況分析 當代中國西藏人口,中國藏學出版杜(北京),1992
(3)從人畜、勞畜、草畜矛盾看牧區人口控制 人口與經濟,(6)1982
(4)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類型研究 西北人口,(4)1996
6.人口分布與(西北)移民問題
(1) 論人口分布的規定 經濟地理(學術論文集第12卷),1992
(2) 中國人口分布的合理性研究 地理研究(北京),(1)1993/中國地理(人大複印報刊資料),(3)1993
(3) 世界人口分布的趨勢及特徵 西北人口,(4)1991/人口學,(6)1991
(4)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文化分布的地域性研究 民族研究(北京),(2)1994/人口學,(3)1994/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3)1997
(5) 中國少數民族在業人口分布的地域性研究 柴達木開發研究(柴達木),(4)1993
(6) 論西北的環境與移民(—論) 經濟地理,(3) 1985/人口學,(9) 1985
(7) 環境·農業·移民·開發(二論) 西北人口,(1)1985
(8) 論西北的環境與移民(三論) 社會學研究,(4)1988
7.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1) 人類社會的進化與地球生態系統的退化 開發研究,(1)1998
(2) 論生命和自然的本質 熵理論的一場大辯論 四川科技出版社(成都),1993
(3)資源差異配置、生命平等與可持續發展的倫理困境,浙江大學學報(哲社版)。(4)2004/倫理學,(10)2004
(4) 環境壽命與文明興衰 西北人口,(3) 1997/人口學與計畫生育,(4) 1997
(5) 人類與生態退化 中國人口與環境(二),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5
(6)生存空間的相對性及人類爭取生存空間的鬥爭 生態學雜誌(瀋陽),(4) 1982
(7)“相對生存空間論”及其在人口研究中的運用 社會科學(蘭州),(6)1983/人口學(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下同),(1) 1984
(8)生存空間相對性的再研究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濟南),(1)1993
(9) 生命原理與人口控制 西北人口, (3)2001
(10) “適度人口”的分野與述評 浙江大學學報(社科版,杭州),(6)2002
(11) 可持續發展的倫理思考 人口研究(增刊),2000
(12) 人的革命與可持續發展 西北人口,(3) 1998
(13) “小人口”與可持續發展 人口研究 (1)2002
(14)現代化、可持續發展與“小人口” 人口與市場分析(北京),(2)2003
(15) 人口一環境適宜度 開發研究,(2)2000
(16) 人口、資源、環境與貧困 蘭州大學學報,(4)1998
(17) 人口、環境、扶貧理論與戰略 中國人口與環境(四),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
(18) 乾旱區人口、資源與環境保護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呼和浩特),(1) 1988
(19) 對中國西北農業戰略的思考 第二亞歐大陸橋國際協作系統研討會論文集,甘肅文化出版社(蘭州),1995
(20) 河西走廊荒漠地區的人口生態問題 生態學雜誌,(3)1992
(21) 民勤綠洲的現狀及出路 蘭州大學學報(交叉學科版),1987
(22) 合理調整甘肅省人口與水土資源布局 擺脫區域農業困境 生態經濟(昆明),(6)1994
(23) 論甘肅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專刊),1998
(24) 甘肅中部降水的季節分布與糧食生產 西北開發探索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