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刺激素

卵泡刺激素

卵泡刺激素(英語: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簡稱為FSH,亦稱為促卵泡激素)是一種由腦垂體合成並分泌的激素,屬於糖基化蛋白質激素,因最早發現其對女性卵泡成熟的刺激作用而得名。後來的研究表明,促卵泡激素在男女兩性體內都是很重要的激素之一,調控著發育、生長、青春期性成熟、以及生殖相關的一系列生理過程。促卵泡激素和黃體化激素在生殖相關的生理過程中協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基本信息

來源與生理作用概述

垂體前葉嗜鹼性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成分為糖蛋白,因最早發現其對女性卵泡成熟的刺激作用而得(英語: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簡稱為FSH,亦稱為促卵泡刺激素)。
fostimon(福特蒙)fostimon(福特蒙)
FSH的化學結構為糖蛋白,由a和b兩個亞基肽鏈以共價鍵結合而成。後來的研究表明,促卵泡激素在男女兩性體內都是很重要的激素之一,調控著發育、生長、青春期性成熟、以及生殖相關的一系列生理過程。作用於卵巢,人卵泡刺激素促進卵泡顆粒層細胞增生分化,促進整個卵巢長大。作用於睪丸曲細精管可促進精子形成。注射FSH只增加卵泡數目,對卵泡成熟並無作用。下丘腦分泌的促卵泡激素釋放激素控制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在月經周期中,血中FSH濃度及每日由尿排泄的FSH的量隨周期變化而變化。在停經後,血和尿中FSH排出量增加。

分泌的反饋調節

在女性,卵泡刺激素和排卵的關係密切,其水平高低也是卵巢功能狀態的直接反應。腦垂體分泌卵泡刺激素,經血液循環到達卵巢,刺激卵泡生長並參與卵泡的募集。在月經周期的第2-3天開始分泌,脈衝式釋放,大約每分鐘出現一次分泌峰值,刺激卵泡生長,並使卵泡內的顆粒細胞生長成熟,分泌雌激素,部分雌激素進入血液循環,丘腦下部和腦垂體對雌激素的低濃度產生反饋。分泌更多的卵泡刺激素,刺激顆粒細胞,使得雌激素的分泌持續增加,最終達到排卵前的峰值,啟動LH分泌,觸發排卵。到達峰值的雌激素水平會抑制垂體的卵泡刺激素分泌,開始卵巢的黃體期,卵泡刺激素水平逐漸降低,到月經期達到基礎值,開始下一個分泌周期。

基礎卵泡刺激素

也稱背景卵泡刺激素。
月經周期開始的0-3天,卵泡生長初始階段,卵泡內的顆粒細胞未開始大量分泌雌激素,垂體和卵巢的反饋調節處於初始階段,這一階段測量的卵泡刺激素濃度,成為基礎卵泡刺激素水平。
基礎卵泡刺激素水平,直接反映了卵巢的分泌功能,是臨床上評價卵巢功能的重要指標。基礎卵泡刺激素水平過高,反應卵巢分泌功能不良。
青春期開始後,基礎卵泡刺激素水平會隨年齡逐步升高。

診斷價值和正常參考值範圍

基礎FSH長期低於正常參考值範圍的下限,一般說明垂體功能障礙
如果基礎FSH長期高於正常值範圍的上限,臨床上以卵巢功能下降為常見原因。FSH高於上限,持續3個周期以上,如果同時LH也偏高,而且雌激素水平偏低,是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到後期的表現,可以診斷為卵巢功能衰竭。如果衰竭發生在40歲前,稱為卵巢功能早衰(卵巢早衰,POF)。
甲狀腺功能低下,會反饋性導致FSH長期偏高,抑制卵巢功能。
FSH持續偏高,兒童期的表現為性早熟。一般需要使用垂體降調節藥物阻斷FSH對靶器官的作用,推遲早熟的發展。
正常參考值
FSH的正常值和被檢查人的年齡有直接關係,臨床上必須考慮被檢查人的年齡因素。
激素分泌及 測定時間 標本 舊制單位正常值 舊→新 係數 法定單位正常值 新→舊 係數
卵泡刺激素
卵泡期 0.66~2.20ng/ml 1 0.66~2.20μg/L 1
排卵期 1.38~3.80ng/ml 1 1 1.38~3.80μg/L 1
黃體期 0.41~2.10ng/ml 1 0.41~2.10μg/L 1
月經期 0.50~2.50ng/ml 1 0.50~2.20μg/L 1
正常女性 5~20mU/ml 1 5~20 U/L 1
青春期前 <5 mU/ml 1 <5 U/L 1
絕經後 >40 mU/ml 1 >40U/L 1
卵泡期 尿 5~20U/24h 1 5~20U/24h 1
排卵期 尿 5~16 U/24h 1 5~16 U/24h 1
黃體期 尿 5~15 U/24h 1 5~15 U/24h 1
月經期 尿 50~100 U/24h 1 50~100 U/24h 1

結構

卵泡刺激素是一種糖蛋白,活性形式是糖基化的異源二聚體,由α和β兩條多肽組成。黃體化激素,甲狀腺激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糖蛋白激素採用了與卵泡刺激素相似的結構。
卵泡刺激素卵泡刺激素
它們共享同樣的α亞基(含92位胺基酸殘基),而β亞基則隨激素的不同而不同。卵泡刺激素的β亞基含有118位胺基酸殘基,負責與卵泡刺激素受體的相互作用。卵泡刺激素表面的糖基化涉及海藻糖、半乳糖、甘露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胺、以及矽鋁酸。其中,矽鋁酸與卵泡刺激素的生物半衰期緊密相關。卵泡刺激素的半衰期為3至4小時。卵泡刺激素的分子量約為30000Da。

基因

卵泡刺激素α亞基的基因位於染色體6p21.1-23,在多種不同細胞中有表達;β亞基的基因位於染色體11p13,在腦垂體細胞中表達,受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控制,被抑制素所抑制,被活化素所增強。

活性

卵泡刺激素調控人體的發育、生長、青春期性成熟、以及生殖相關的一系列生理過程,特別是刺激生殖細胞的成熟。

在女性體內

卵巢中,卵泡刺激素刺激尚未成熟的卵泡的生長,直至成熟為格拉夫卵泡。卵泡在生長過程中會釋放抑制素以阻斷卵泡刺激素的進一步合成。這一機制保證了排卵的選擇性。在黃體化階段的末尾,卵泡刺激素水平也有小幅度提升,可能與下一個排卵周期的開始有關。

在男性體內

在睪丸中,卵泡刺激素提高塞爾托利細胞合成男性激素結合蛋白的水平,誘發塞爾托利細胞的緊密結合,同時分泌抑制素,在成精子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用機理

卵泡刺激素的目標細胞表面表達有卵泡刺激素受體,屬於G蛋白偶聯受體家族。卵泡刺激素與其受體蛋白的結合將導致後者的構象變化。作為跨細胞膜的膜蛋白,卵泡刺激素受體胞外的變構將引發胞內的變構,改變其與G蛋白的結合狀態,並通過其它蛋白的參與,進一步誘發環磷酸腺苷等第二信使的生成,將信號傳至細胞核內,實現對蛋白表達和細胞發育進程的調節。

相關疾病

卵泡刺激素水平在兒童期較低,而在女性的更年期之後則很高。

高卵泡刺激素水平

卵泡刺激素的高水平預示著性腺引發的限制性反饋缺失,導致腦垂體不斷合成卵泡刺激素。這在女性接近或處於更年期時屬於正常現象,但對於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則是不正常的,可能是以下疾病的信號:
過早絕經也稱為卵巢早衰性腺障礙或Turner綜合徵閹割斯外爾綜合徵先天腎上腺增生的某些病例睪丸失效

低卵泡刺激素水平

卵泡刺激素分泌水平的降低將導致性腺功能的缺失。在男性精子數量不足的病症中尤為典型。在女性中表現為生育周期的停止,具體相關的疾病有:
多卵囊巢綜合徵,可能的體徵有肥胖,多毛,不育等等;考曼綜合徵下丘腦抑制症垂體機能減退症泌乳激素過多症性腺功能低下症正在接受性腺抑制治療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結抗劑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進劑(負調節)

醫療套用

卵泡刺激素可在絕經期女性的尿液中提取得到,也可以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重組表達得到。臨床用於對不育症患者的治療,用以刺激卵泡的發育成熟,同時也用於體外人工受精和體內人工受精的相關治療中。

卵泡刺激素影響受孕

受孕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要完成這個過程,夫妻雙方必須具備一定的生育條件,這些生育條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男子的睪丸能產生正常的精子。正常成年男子一次射出的精液量為2—6毫升,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數應在6000萬以上,有活動能力的精子達60%以上,異常精子在30%以下。如精子達不到上述標準,就不容易使女方受孕。
2、女性的卵巢能排出健康成熟的卵子。月經正常的女性,每個月經周期都有一個健康成熟的卵子排出,這樣才有機會懷孕。對於卵巢功能不全或月經不正常造成不排卵的女性,就不容易受孕。
3、在女性排卵期前後要有正常的性生活,使精子和卵子有機會相遇受精。精子在女性陰道內能生存1—3天,卵子排出後能生存1天左右,女性排卵時間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天左右,在排卵前後幾天內性交才有受孕的可能性。在非排卵期性交是不會受孕的。
4、生殖道必須通暢無阻。男性的輸精管道必須通暢,精子才能通過正常性生活排出而進入女性生殖道與卵子結合。女性的生殖道也必須通暢,這樣性交時進入陰道內的精子可以毫無阻擋地通過宮頸、子宮、到達輸卵管與卵子相遇受精。受精卵也可以順利地進入宮腔。若輸卵管發生了堵塞,精子與卵子也就失去了結合的機會,所以一但輸卵管堵塞,也就完全失去了自然受孕的機分。
5、子宮內環境必須適合受精卵著床和發育。卵子在輸卵管壺腹部受精後,一邊發育一邊經輸卵管向子宮方向移動,3—4天后到達子宮腔,6—8天就埋藏在營養豐富的子宮內膜里,然後繼續發育為胎兒。受精卵發育和子宮內膜生長是同步進行的,如受精卵提前或推遲進入宮腔,這時的子宮內膜就不適合受精卵著床和繼續發育,也就不可能懷孕
6、正常生理情況下夫婦同居,未採取避孕措施,每個月受孕的機會為20%,半年懷孕的機會為70%,一年懷孕的機會為80%,若超過一年以上未採取避孕措施而不孕應進行醫學檢查,也就是說一對夫婦什麼生育問題都沒有也不是任意哪個月想懷孕都能如願以嘗尚的。
上述這些受孕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就會造成不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