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

博物志

《博物志》,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志怪小說集。西晉張華(232~300)編撰,分類記載異境奇物 ﹑古代瑣聞雜事及神仙方術等。內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羅很雜﹐有山川地理的知識﹐有歷史人物的傳說﹐有奇異的草木魚蟲﹑飛禽走獸的描述﹐也有怪誕不經的神仙方技的故事 ﹐其中還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話材料。如所記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見織女的傳聞﹐是有關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原始資料。

基本信息

簡介

隋書·經籍志隋書·經籍志

作者

《博物志》由西晉張華編撰。

地位

為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

貢獻

《博物志》共十卷,分類記載了山川地理、飛禽走獸、人物傳記、神話古史、神仙方術等。實為繼《山海經》後,我國又一部包羅萬象的奇書,填補了我國自古無博物類書籍的空白。

《博物志》另一大貢獻是保存了我國古代不少神話材料。如所記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見織女的傳聞,是有關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原始資料。據東晉王嘉《拾遺記》稱。此書原400卷,晉武帝令張華刪訂為10卷。《隋書·經籍志》雜家類著錄《博物志》即為10卷。因原書已佚,故今本《博物志》由後人搜輯而成。

流傳版本

一種是常見的通行本,收在《廣漢魏叢書》、《古今逸史》、《稗海》等叢書中,於十卷中又分三十九目;

另一種是黃丕烈刊《土禮居叢書》本,亦作十卷,不分目,次第也和通行本協調,據黃氏說此本系汲古閣影抄宋連江氏刻本,收在《指海》、《龍溪》、《博舍叢書》中,內容與前二書完全相同。

內容

《博物志》中記有山川地理、飛禽走獸、人物傳記、奇異的草木蟲魚以及奇特怪誕的神仙故事,包括神話、古史、博物等內容。其中關於“八月槎”的神話,充滿了美妙的神思遐想。說有人八月乘浮槎至天河見牛郎、織女,展示了天上的星宮景象。博物類中“蜀南多山,彌猴盜婦人”的故事亦寫得完整生動有趣,稱彌猴以長繩引盜大道上漂亮的女子作妻子,產子還送女家食養,頗通人性。這是猿類故事的原型,後有唐傳奇的《補江總白猿傳》、《剪燈新話》和《申陽洞記》等承此衍傳下來。卷十中“千日酒”的故事很有韻味,劉玄石飲千日酒醉死,埋葬三年後始醒,因有“玄石飲酒,一醉千日”的佳話。

意義

《博物志》所記山川地理深受《山海經》的影響。如前三卷所記為山川物產,外國、異人、異俗、異產、異獸、異鳥、異蟲、異魚等,性質大略相當於《山海經》的縮寫,內容部分采自古籍,又雜以新的傳聞。其中既有五嶽,又敘“海外各國”,稱五嶽為“華、岱、恆、衡、嵩”。張華還精通方術,《博物志》除記有神人、神宮、神像、不死樹外,還講到了方士的活動,宣揚服食導引之法。可見張華的知識十分淵博。據晉王嘉《拾遺記》稱,張華“好觀秘異圖緯之書,捃采天下遺逸,自書契之始,考驗神怪,及世間閭里所說”,所以寫成了這部廣羅各種奇聞怪異的著作。宋李石《續博物志》,明游潛的《博物志補》均可視為張華的續書。

余視《山海經》及《禹貢》、《爾雅》、《說文》、地誌,雖曰悉備,各有所不載者,作略說。出所不見,粗言遠方,陳山川位象,吉凶有徵。諸國境界,犬牙相入。春秋之後,並相侵伐。其土地不可具詳,其山川地澤,略而言之,正國十二。博物之士,覽而鑒焉。

該書雖沒有被收入《道藏》,但歷來被道教所重視,其中神仙資料常常為道教研究者所引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