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伊於斯

"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藝術

約瑟夫.博伊於斯生前是一位備受爭議的藝術家,支持者讚譽他是德國前衛藝術的英雄,反對者則認為他是旁門左道的巫師.然而不可否認的.20世紀60年代以後,博伊於斯主宰了德國藝壇.他的藝術理念,在體制外刺激被遺忘的人類本能,作品裡傳達出精神性深度,特別是德國式的思維體系,現代主義感性,無止境的藝術可能性,以及對物質材料的尖銳詮釋,證明他確實天才型大師.在他神秘詭奇的思想里,蘊藏著全球性的真知灼見.
甚至,他的藝術光芒一直照耀到21世紀.在2001年舉行的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史澤曼以“人類的舞台”為主題的展覽中,特別向博伊於斯致敬.博伊於斯強調藝術是一種生命的精神變貌,把信仰和人類的自我超越連線起來,他的藝術理念就像精神性的鍊金術.也有人稱博伊於斯就是雕塑的卡夫卡.
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藝術,博伊於斯是不能被略過的藝術家.他的“社會雕塑”觀,把藝術推展到極限,人的思想、言語、行為,都是雕塑。因此,他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是:“每個人都是藝術家”
博伊於斯認為藝術是一種可表達的具體行為、想像力的語言。他紙上作業的“自由國際大學”,使政治變為藝術,使藝術屬於每個人類所有。他身體力行,在文獻大展上,把千千萬萬塊玄武石運進文明的城市,把七千棵橡樹種在人行道旁,在藝術上來說,是最真實具體不過了。
通過博伊於斯眼睛來觀察,都是藝術,他稱為擴大的藝術觀念。因此,評論家大衛.席維斯特指出:博伊於斯所作的一切事情,都好像籠罩在一種源自他指間的魔力中,他幾乎像個奇幻的巫師能點石成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