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鎮[福建省壽寧縣]

南陽鎮[福建省壽寧縣]

南陽鎮位於壽寧縣東南部,因背依南山,地勢向陽,故名南陽。現轄20個村民委員會,138個自然村,3萬多人口。土地總面積12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5萬畝,茶園2.2萬畝,果園近萬畝。境內平均海拔540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物產豐富。2003年公農業總產值2.1億元。這裡是壽寧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壽寧好南陽”之稱。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南陽鎮秀麗的自然風光
南陽交通發達,雙湖二級公路貫穿10個行政村,北上縣城10公里,南接同三高速公路(福安接口)51公里,東去浙江省泰順縣30公里,規劃中的福安至泰順高速公路將在此上下。這裡是壽寧的交通樞紐。

坐落在南陽鎮的福建省閩浙邊界壽寧工業園區更具無限魅力,深受溫台地區客商的青睞。園區規劃面積7000畝,2003年被確定為省級工業園區基地。第一期開發2000畝,已開發1000畝,已有來自台灣、北京、上海、廣州、福州、溫州等地20多家企業入園。這裡,是客商發展創業的處女地。

南陽鎮金雞山風光
南陽的物產和礦產資源豐富。物產主要有茶葉、水果、板栗毛竹、太子參。茶葉是南陽的傳統產業,年產量達到1200噸以上,且品質優良,“博韻”、“煮英”等品牌茶葉暢銷海內外市場。礦產主要有白雲石、葉臘石、金屬鎂等,儲量大,易開發。

南陽鎮民風純樸,民眾好客,幹部熱情,讓客商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這裡的旅遊資源豐富,有名聞遐邇的南山頂、金雞山、金雞巢、龜湖等自然景觀以及眾多的千年古剎和古廊橋等人文學觀。南山頂海拔1255米,是壽寧走廊最高峰,上有千年古剎、摩崖石刻、鯉魚朝天、馮夢龍塑像等名勝古蹟,是閩東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

農副產品

南陽鎮茶葉
茶葉
 
全鎮茶園面積2.2萬畝,年產量1200噸以上。茶樹品種有福雲6號、7號、福鼎大白茶、大毫、黃觀音、白芽奇蘭、丹桂等國家級和省級良種。其中國家級良種福雲6號占總面積90%以上。茶類產品有烘青、炒綠、珠茶,近年趨向精深加工特種茶。花色品種有毛峰、銀針、脫毛針、曲毫等高檔茶。目前還引進烏龍茶新工藝。
南陽鎮水果
水果 

全鎮水果面積近萬畝,大都是近年新植,主要有中華壽桃、山東仙棗、琯溪蜜釉、無核甜柿、水蜜桃、楊梅等適應當地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名優水果品種,種植後長勢良好,大部分已開始掛果收成。

南陽鎮板栗
板栗 

板栗是壽寧特產,南陽鎮內種植面積有6000多畝,由於土壤肥沃、氣候適宜,

南陽鎮太子參
本地所產的板栗,果實顆粒大,殼薄肉質美,具有特濃的板栗香。

太子參 

本鎮的院洋、含溪、官洋等村均有種植太子參,產量相當可觀。由於產地都在海拔600米以上山地,所產太子參無污染,太子參皂甙含量高,是加工藥品和健康飲料的首選原料,成為農產品搶手貨。

城鎮建設

南陽鎮便利的交通條件
基礎設施

全鎮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總額1.5億多元。建有自來水廠、變電所各一座,橋樑兩座(石馬橋、福清橋),加油站兩個(洋邊加油站、布羅寧加油站),小型水電站2座,村級路13條,總里程將近100公里(其中四級水泥路面6條,里程20多公里)。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通訊基站各1座,小靈通基站10多個。

住房建設

南陽鎮龍巖寺門前的佛塔
2001年至2003年之間,鎮所在地住房建設新增600多戶,新增住房面積20萬平方米以上,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建住房的設計款式與內裝飾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充分體現了社會經濟總量的增長和人民民眾小康的生活水平。

廣播電視與通訊

全鎮20個行政村,廣播電視的收視率達到100%,早在2000年之前已全部開通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的信號覆蓋範圍達90%以上。

文教衛生

南陽鎮豐富的物產資源
中國小

南陽鎮所在地現有兩所中學(壽寧縣第四中學、壽寧縣職業高級中學)和一所完全國小(南陽鎮中心國小)。中、國小的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樓環境優美、均按新的標準設計建造。兩所中學共有40個班、學生數2200人,國小目前有18個班、學生數1100人。

衛生院

南陽衛生院建有5層綜合樓,醫療設備齊全,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術力量較強。以防為主有效預防遏制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傳播,平常對病人及時施救治療。

文化中心

南陽鎮文化中心創辦於1984年,開辦以來收藏各類書籍數千冊。每逢農閒、假日,便有眾多讀者來到這裡借閱書籍,大大豐富了當地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

旅遊天地

南陽鎮黃龍洞景觀
南山頂風景區

南山風景區地處壽寧縣南陽鎮南山山脈,由南山頂、金雞山、葫蘆嶺、百洞岩、天文台舊址等風景點組成,面積約15平方公里、主峰高1454.4米。這裡,山明水秀、石洞雄奇、地貌獨特、勝景繁多,是閩東北、浙南一帶著名的風景、旅遊、避暑勝地。

南山頂風景點主要由龍巖寺、天池、石鯉朝天、夢龍塑像、摩崖石刻等組成。龍巖寺始建於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至今已有560年歷史。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公元1638年--1642年任壽寧知縣期間,曾多次登臨絕頂,遺蹤尚留。福建第一位進士薛令之(福安廉村人、唐神龍進士)也曾結廬南山、苦讀成名,現讀書處遺址尚存。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令人讚嘆的詩篇和墨寶,如清道光年間知縣何如謹在天池旁石刻上書道:“……鐘聲喚醒遊仙夢,蛩語催成感事詩。獨倚危峰數星斗,蒼茫天意竟誰笑”的詩句;清道光年拔貢龔靈翼描繪天池、石鯉的詩句“池在寺之前,魚在山之巔。身大池不容,翹首向青天”。此外,還有福建著名書法家朱以撒、佘險峰都留下了筆跡,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增添光彩。

南陽鎮金雞山賓館
葫蘆嶺是著名的風景長廊,米磨岩、葫蘆岩、狀元帽、金牛臥翠、表面波海馬等維妙維肖,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叫人贊口不絕,每塊石頭都能說出一個優美動聽的傳說。

來到壽寧未到南山遺憾,到南山未鑽黃龍洞就更遺憾。百洞岩景區的黃龍洞是由一個無數天然巨大迭壘而成的石洞,恍若迷宮、清泉淙淙、冬暖夏涼、令人陶醉,洞長300餘米,有一線天、天壇口、貼肚口……,由清心亭出口,觀天賞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其樂無窮。

金雞山是一處集天然風光與人工風光與一體的風景點。金雞山開發於80年代,現已建起聖寶殿、馬祖廟、忠臣廟、帝王宮、天子橋、元帥宮等十佘處。新開發的連環洞景點怪石嶙峋、似龜似魚、如獅如猴遍布滿山,石銷橫空、鱷魚出水、金蟾渡天、金龜探海等栩栩如生;連環洞洞穴交錯,洞中有洞,洞洞相連,鑽洞探穴,野趣倍增。金雞報曉、夫妻岩、前後鼎的民間傳說更是膾炙人口。仰望金雞山,金雞獨立、金印縣空、殿宇鱗次、蔚為壯觀。站在金雞山之巔,向南遙望,猶如置身於九天之上,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覺……

南陽鎮南山雲海
黃龍洞景觀

天文台舊址、情人湖、鴛鴦果林和未來的森林公園,也向你頻頻招手,那裡也值得你走一走。

南山雲海

每年春夏之季登臨南山頂,晨曦初露,腳下一片雲海,洶湧翻騰,蔚為壯觀。少頃紅日冉冉升起,環顧四面群山,兼有登泰山觀日出和臨黃山雲海的情景。

金雞報曉

南陽鎮馮夢龍塑像
景點位於南山頂東南坡,有岩石形狀如雄雞啼曉,惟妙惟肖,十分逼真。到南山頂的遊客大都要到這裡一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龜湖碧波

龜湖是一個設計容量為3000萬立方米的人工湖,在南陽鎮西邊。長夏酷暑,遊人常結伴到此,或垂釣,或泛舟,碧波蕩漾、暑氣盡消。湖上游建有鐵索橋,很有氣勢。

湖南湘陰縣南陽鎮

南陽鎮平面地圖
南陽鎮域位於湘陰縣境中部,濱湘水西支流。東鄰濠河口鎮,北靠臨資口鎮古塘鄉,西接新泉寺鎮鳳南鄉,南連東港鄉。集雨面積26.2平方公里,耕地13150畝,水面2800畝,轄11個行政村,1個漁場和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4402人。是一個集糧食、漁業生產為一體的農業鎮。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4000萬元,各類稅收240萬元,財政收入390萬元,人平純收入2200萬元。
鎮域清以前為洞庭湖水域,清嘉慶年間建成南陽圍,範圍包括今南陽、南山、南洲3村。清末屬臨資局,民國分屬臨資、仁和2鄉,隸9區。建國初隸河西辦事處,後建為包市、清明、仁西、南陽等鄉,1956年並為南義鄉,1958年與古塘、濠河口、湘臨等鄉共建為湘江人民公社,1961年縮小為南陽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6年7月建南陽鎮。
南陽鎮南陽鎮
鎮人民政府駐包公廟。相傳清乾隆年間,來此墾荒的人戶挖土時掘出一尊木雕人像,人傳為包公像,遂立祠以祀,地名由此而來。包公廟位於鎮域南端,濱湘江西支北岸。原為一濱水小集鎮。建鎮以後發展加快,成為集工農商貿、文化教育、交通運輸和餐飲娛樂於一體的中心集鎮。1809線經過鎮區。依託公路和水道,建成了湘益街、團結街,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街道總長度2公里,常住人口2000人。鎮區工業企業有磚瓦廠、農機廠、大米加工廠、鍍鋅廠、預製件廠,形成了鎮辦企業群體,年利稅50多萬元。2001年引資百多萬元建成北泰煙花玩具廠。擁有商業門店200多家,年成交額過千萬元。2000年產生於鎮區的國內生產總值4000多萬元,各類稅收110萬元,財政收入180萬元。1996年完成了集鎮社區內的自來水供給設施和全鎮電纜改造,實現了戶戶通電戶戶通話;1997年完成了1809線入境公路改造,實現路面硬化、亮化和綠化;1998年城西垸第一部有線電視接收設備在鎮區安裝調試成功;2001年建成中國移動通訊塔。鎮區設有南陽中學、包市完小,教學質量頗高。

江蘇啟東縣南陽鎮

南陽鎮南陽鎮
南陽位於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的中部,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萬里長江入海口的北岸,三面環水,形似半島,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於一身,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門戶。座勢於寧啟高速的東橋頭堡,區位條件優越,交通網路完備,境內有蘇336、蘇335、蘇221等省一級公路,連線南京、南通等大中城市,經長江通沙、通常、海太汽渡和江陰長江大橋可直達上海、蘇南。境內水網密布,通啟、通呂等運河通江達海,水路運輸十分便捷。距長江北支第一大港南通港70公里,距中國第一大港上海港150公里,南通興東機場1小時,市內還建有直升機場,到上海只有25分鐘。上海浦東-崇明-啟東的越江大通道年內開工建設,預計2010年通車,屆時啟東直達浦東國際機場不到1小時。在建中的國家東部大通道—沿海高速公路,將橫貫啟東南北,直達浦東。為上海港分流的深水大港—呂四港,正緊鑼密鼓地開發。這一系列大交通工程的實施,使啟東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經濟圈。

南陽,江蘇省重點中心鎮,下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面積68.8平方公里,人口6.3萬。本地屬亞熱帶過渡區域,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日照2070小時,降1041雨毫米,無霜期為222天。


南陽鎮南陽鎮
得益於中國沿海的率先改革開放,憑藉長江三角州的區位優勢,依託十分便捷的交通條件,南陽經濟發展迅猛。近三年全鎮技改投入一億多元,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漆包線、閥門、棉機、紡織、服裝、紙箱等工業體系。占地100公頃的南陽工業園區第一期工程,業已完成了“四通一平”,已有數十個項目進區建設。
南陽農業資源豐富。全鎮擁有3000公頃無公害蔬菜基地。以“南陽綠”為註冊商標推向市場的有雙季番茄、秋季豌豆、毛豆、刀豆、白花菜及油桃等蔬果產品,每年達4萬餘噸,備受消費者青睞。

隨著寧啟高速公路、寧啟鐵路的即將貫通,以及崇啟大橋長江天塹之後,啟東將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南陽在最佳化資源結構上必將更加如魚得水。

山東微山縣南陽鎮

南陽鎮南陽鎮
南陽鎮位於微山西北部,地處昭陽獨山南陽三湖的交匯處,東、北與兩城鄉、魯橋鎮在水中分界,西與魚台縣的武台、谷亭、老寨三鎮接壤,南與張樓鄉、留莊鎮水面相連,東西狹長70餘華里,轄湖面15萬餘畝,擁有耕地7200畝,下轄三個管區、34個行政村,30800人,分散居住在湖中83個自然島嶼上。南陽鎮古時依運河修建,叫段家行,元朝時建起南陽閘,便以閘名為鎮名。明代漕運新渠竣工,南陽成了碼頭,南北商船都在這裡停留,繁盛一時。如今因為建閘提高了水位,南陽完全變成了水上城鎮,所轄30多個村莊星散在空曠的15萬畝湖面上,或以蓮荷相接,或以葦田相連,或以明水相通,出鎮下村,必定要駕小船。運河穿鎮而過,河湖串連,水路交錯。
南陽鎮南陽鎮
南陽鎮大湖資源豐富,水運交通發達,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素有"小濟寧"的美譽。水產業:全鎮已發展以河蟹、烏鱧、水蛭、青蝦、彭澤鯽為主的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面積10000畝,占全鎮總養殖面積的62.5%(全鎮養殖面積16000畝)。畜牧業:著重發展了以鴨、、特種動物和波爾山羊飼養為主,調整壯大了畜牧業。在政策驅動和科技示範服務基地的帶動下,全鎮已飼養鴨、鵝70萬隻,飼養特種動物8000餘只,發展波爾山羊3000餘只,逐步形成了三大畜牧養殖基地(即:以南陽、北一、北二、順和、東姚為主的水禽養殖基地;以李橋、丁樓、順和為中心的特種動物養殖基地;以王樓、李埝為主的波爾山羊養殖基地)。林果業:克服了湖區不能發展林業的錯誤觀念,充分利用棄土堆人工島、台田,著重發展了以中華壽桃種植為主的林果業。禽蛋加工業:禽蛋加工是南陽鎮的傳統優勢項目之一。全鎮已發展年加工能力10萬枚的加工廠2家,年加工1萬枚以上的專業戶160家,全鎮年加工禽蛋近180萬枚,銷售禽蛋200枚,可實現利稅45萬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水上運輸業:南陽是運河名鎮,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穿島而過。新京杭運河傍島而走,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被譽為"黃金水道"上的一顆明珠。獨特的地理位置,為全鎮發展水上運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浙江蕭山市南陽鎮

南陽鎮南陽鎮
溯江而行,南陽鎮緊依著錢塘江南岸,與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和海寧市隔江相望,是世界著名的觀潮勝地,是國內知名的中國傘鄉、中國淋浴房之鄉,更是蕭山圍墾精神的發源地。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南陽人以弄潮兒的拼搶精神,以永不言棄的圍墾精神建設著南陽,一個經濟繁榮、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諧的沿江新城已經形成。2006年,南陽鎮實現生產總值30.48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42億元,工業總產值81.2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1326元。
2006年,南陽位居浙江省綜合實力百強鄉鎮第40位,全國千強鄉鎮第200位,是省衛生鎮、省文明鎮、省教育強鎮、省市東海文化明珠鎮、杭州市新農村鄉鎮、杭州市標誌性教育強鎮、市、區綜治先進單位區經濟發展十強鎮、區經濟發展優勝鎮。
南陽鎮南陽鎮
南陽鎮距杭州和蕭山城區各20公里,與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和錢江六橋相距3公里,離錢江二橋、滬杭甬高速公路出口12公里,即將建設的濱二路(錢江九橋和機場路連線公路)縱穿鎮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水陸交通使南陽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未來的南陽將成為蕭山東部交通的樞紐中心和東部建設的中心戰場,發展前景十分寬廣。目前,南陽有各類工業企業580餘家。工業產業主要分為制傘業、衛浴業、紡織印染、精細化工、食品蔬菜、五金機械、建築建材、針織服裝等八大主要行業,其中制傘業、衛浴業為南陽的兩大特色產業。制傘業已形成日產30多萬把,年產1億把的生產能力,南陽在形成傘具產業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以“傘”為支柱的獨特產業文化和產業精神,成為地域文化的重要內容。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天下奇觀錢江潮的最佳觀潮點,就在南陽。從1994年開始,浙江省旅遊局和蕭山區政府每年在南陽舉辦“中國國際錢江觀潮節”,迄今已舉辦了14屆。目前,一個以投資10個億的月亮灣觀潮城為龍頭,以錢江潮為核心,以江字號為餐飲的特色的集觀潮、旅遊、休閒為一體的沿江旅遊帶正逐步形成。南陽鎮將充分利用錢江潮的知名度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精心挖掘“潮”文化,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大力發展旅遊休閒產業,努力打造具有南陽特色的中國觀潮首選地。

湖北興山縣南陽鎮

南陽鎮南陽鎮
本鎮概況:鎮名:南陽鎮。②區位:興山縣西北部,距新縣城20公里。③交通:209國道、香溪河支流橫貫全境。④人口:12839人。
本鎮景點: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陽泉亭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興山縣西北部,是神農架森林的一部分,東西寬10.5公里,南北長11.2公里,總面積117.6平方公里。
龍門河山脈地質構造屬大巴山山脈褶皺帶,經多次地殼運動和大自然風化作用成形,溫和多雨的氣候條件和水源充足的地理環境,使龍門河一帶被植物專家譽為“天然樹森林園”,境內的紅豆杉、珙桐、銀鵲、連香樹等珍稀樹種在此均有分布,境內的野生動物類群也豐富多彩,以白熊白璋白鹿等為代表的珍稀白化動物在此均能見到。
陽泉亭
位於高陽鎮西14公里的南陽峽內,靠近通往神農架的公路沿途,古木森森掩映著一座古色古香亭台,台下一眼六菱形的水池即為陽泉。陽泉即以地下泉水濺珠吐玉而得名。這兒的泉水冬暖夏涼,清明如鏡,水被陽光照射,鱗光閃閃,周圍絕壁聳立,峰巒突兀,大林莽綿延數百里,曾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闖王之侄孫固守抗清之地。

廣西邕寧縣南陽鎮

南陽鎮南陽鎮
基本概況

全鎮轄6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45個自然坡,20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388戶,其中農業6680戶,非農戶708戶;總人口30699人,其中農業29500人,非農業人口1199人,農村勞動力17824人;全鎮總面積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812畝,其中水田面積18300畝、旱地面積17512畝,人均水田0.62畝,有林面積4.8萬畝,森林覆蓋率37.3%,農業以水稻、甘蔗、花生為主,兼種玉米、豆類等,水果有香蕉、龍眼荔枝、芒果、柑果等;畜牧業以良種瘦肉型豬為主,銷往防城、欽州、南寧等地。2004年,國民總產值達1954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312萬元,農業總產值10108萬元,第三產業總產值5120萬元;財政收入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603元。
地理
南陽鎮位於邕寧縣城的東部,東與橫縣毗鄰,南連中和鄉,西靠劉圩鎮,北接伶俐鎮。鎮政府駐地南陽圩,距縣城37公里,距南柳高速公路伶俐出入口處僅8公里,省道20222線貫通境內,交通十分便利。南陽鎮地處丘陵地帶,地質結構以風化石為主,因此,造成地下水資源缺乏,人畜飲水除一些山塘水庫儲存外,城鎮居民飲水和主要灌溉用水都要從15公里以外與巒城交界的鬱江河引入,造成成本高、效能低,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南陽鎮南陽鎮
農村經濟
種植業南陽鎮黨委、政府堅持把全面提高農業的素質和效益放在本鎮工作的首位,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繼續引進和推廣優良品種,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最佳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面發展農村經濟。2004年,糧食播種面積45161畝,其中優質品種種植面積達90%以上,總產量16254.5噸;花生種植面積6051畝,總產量971噸;甘蔗種植面積11105畝,總產量58084噸;玉米種植面積6161畝,總產量2191.7噸;蔬菜(含瓜、豆類)5692畝,總產量8235.5噸;西瓜587畝,總產量872噸;果園面積4584畝,總產量808噸;全年造林面積1620畝。
養殖業養殖業歷來是南陽鎮傳統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收入占農業收入的40%以上,2004年全鎮有百頭以上豬場15家,小型豬場193家,全年生豬出欄5.8萬頭,年末存欄39662頭,肉產量3502噸;山上養殖“生態雞”是南陽鎮新興的養殖業,全鎮以南陽村壇湴坡為養殖基地,現有年出欄3000隻以上肉雞的養雞戶65戶,帶動了全鎮的蔬菜、畜牧、水產的發展。2004年,家禽年內出欄96萬羽,年末存欄56萬羽,產量1300噸;大牲畜(水牛、黃牛)出欄2260頭,肉產量186噸。淡水養殖面積2242畝,水產品總產量358噸。
招商引資
鎮黨委、政府非常重視招商引資工作,根據本鎮實際,積極引進資金到我鎮投資,主要有:引進溫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農戶”的形式發展養雞業,投入資金108萬元發展農戶養殖溫氏雞;引進個體老闆投入資金30萬元建設南陽鎮農機加油站,該項目計畫總投資150萬元;引進南寧市綠順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投資60萬元在施厚村平沙坡種植速生桉1200畝;引進資金400萬元投資南陽鎮舊街改造項目。
南陽鎮南陽鎮
文化
南陽鎮黨委、政府注重文化宣傳工作,經常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截止2004年末,全鎮共有球場37個,其中燈光球場19個,圖書館1個,村級圖書閱覽室1個,有線電視鎮網路有600戶,村網路300戶,還有一支30人的八音隊伍。南陽鎮是原邕寧縣唯一擁用有線廣播網路的鄉鎮,近年來,通過恢復和鞏固7個行政村的有線廣播;2004年底,全鎮擁用有線廣播喇叭4568隻,使科技信息可以通過有線廣播及時傳播到各農戶,促進全鎮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教育
南陽鎮積極籌集資金辦學,進一步改善了鎮中、中心校等學校的教學條件,教學工作秩序井然,2005年春節在校國小生1672人、中學生1183人,國小入學率為100%,鞏固率達100%,教育“兩基”得到了鞏固和發展,“普實”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
衛生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建立健全醫療衛生網路,全鎮7個行政村(社區)的村級合作醫療成果得到鞏固和發展,完成鎮衛生院創等達標工作,新添置救護車一輛,以解決應急出診、運接病人難的問題,醫療服務和醫術水平不斷提高,全鎮醫療保健覆蓋率達100%。

江蘇大豐市南陽鎮

位於大豐市中東部,總面積95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74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總人口37588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6億元。財政收39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49元,獲大豐市委、市政府綜合先進獎。

福建上杭縣南陽鎮

南陽鎮南陽鎮
南陽鎮位於上杭縣北部東經117o,北緯26o,是長汀、連城、上杭三縣的結合部,東與連城縣的新泉鄉交界,南與舊縣鄉相接;西與通賢才溪毗鄰;北與長汀縣塗坊相連,鎮駐地南陽村。因地勢平坦,故而有"洋"之名,美稱為陽,該村地處長汀之南,因此有"南"之稱。鎮駐地海拔302米。全鎮20個村委會、268個村民小組、152個自然村,9198戶,42279人。全鎮區域總面積226.67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2平方公里,山林1.84萬公頃,耕地1733公頃.鎮境內主要山嶺有白雲山、楊梅洞、白雲嶺、觀音山和扁嶺洞;河流有磯頭河,發源於連城縣朋口鄉,流經舊縣至臨城與汀江匯合;全年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零下2℃,年降水量1300多毫米。
南陽原屬長汀縣管轄,1958年1月劃歸上杭縣。當時稱三平區,轄黃羅、南陽、塗車、南上4個鄉。公社化後分為4個公社,設中共南陽工委,1965年4個公社合併為南陽鎮至今。
南陽交通便利。205國道橫穿境內,南北省道南通長汀。境內資源豐富,已發現的有錳礦、希稀土、石灰石、矽石、煤等。現有電站3座,裝機容量1800千瓦,年發電量1770萬千瓦小時。金桔、生薑、茶葉、木薯是該鎮的名優產品,產量居全縣之首。
南陽鎮南陽鎮
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達25080萬元,比1978年增長50多倍;鄉鎮企業總產值增長127倍;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糧食產量1.71萬噸,肉類產量3031噸、水產品產量402噸;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鎮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欣欣向榮。現有鄉鎮企業954家,其中鎮辦5家、村辦和個體辦909家,中外合資資企業1家。建築公司是三級企業,連續10年被地、縣評為先進單位,在外省縣擁有10個工程隊、龍騰開發公司是支柱企業,擁有4家新辦企業,年產值200萬元,質量達到國家驗收標準,產品銷往國內10個省市。杭華企業有限公司(主產矽鐵合金)是與香港巍華企業有限公司和江西新余鋼鐵廠合辦的中外合資企業,年產矽鐵3000噸,產值2300萬元,產品供不應求。
南陽鎮的文化、教育、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集鎮上設中心站、有1170個座位且設備齊全的影劇院。現有初級中學1所,完中1所,教職員工197人,在校學生3143人,已實現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鎮衛生院1所,有新建三層門診大樓和較先進的醫療器械,配合醫生41名,同時各村設有衛生所,人民的身體健康有了保證。
在集鎮建設方面,通過幾年努力,在4平方公里的集鎮開發區內,新建商店450間,寫字樓10座,居民住宅230萬平方米,連線兩岸橋樑5座,已形成一個具有集商貿、交通、辦事、居住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邊貿集鎮市場經濟區。

甘肅省宕昌縣南陽鎮

南陽鎮南陽鎮
南陽鎮地處宕昌縣東南部,距縣城42公里,全鎮總面積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436畝,林地37600畝,草山6700畝,荒山荒坡1200畝。全鎮轄13個行政村,120個合作社,2928戶14050人,其中農業人口13764人,海拔在1700—2200米之間,年降雨量600—800毫米,年平均氣溫8.1℃,無霜期150天。境內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洋芋為主,經濟作物以紅芪、黃芪、黨參、大黃柴胡為主,尤其黨參、大黃、紅芪久負盛名,經濟林果有核桃、蘋果、花椒、梨、香椿,蔬菜作物中,羊角辣椒已形成規模,鎮內沿河谷四村連片種植羊角辣椒1000多畝,年產量200萬公斤,產值達120萬元。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17萬元,糧食總產量5002噸,一般財政預算收入達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5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