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科技職業學院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Nant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是一所由南通市人民政府舉辦,並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一所專科層次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始建於1945年,經歷過國立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南通農業專科學校、江蘇省南通農業學校等時期;2003年7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升格為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10月,更名為南通科技職業學院。據2016年3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占地面積658畝,建築面積20.2萬平方米,資產總值3.7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000多萬元,擁有各類註冊在籍生10000餘人;截至2015年12月,建有7個教學系,開設高職專科專業52個,共有教職工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247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北校門北校門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創建於1945年,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校是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江蘇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在省市黨委、政府的關心下,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砥礪奮進,銳意創新,70多年來取得了卓越的辦學成就,先後培養了各類人才5萬餘名,他們中有以中科院院士印象初、原江蘇省副省長凌啟鴻、原北京大學副校長周爾鎏為代表的社會精英,更多的成為生產技術、經營管理骨幹和自主創業的典型,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學校地處被譽為“北上海”和“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之稱的江蘇省南通市,濱江臨海,交通便捷,處於上海1小時經濟圈內,區位優勢突出。學校校園坐落於南通市主城區,環境優美、商業繁華、配套完善,占地面積658畝,建築面積20.2萬m2,資產總值4.5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超億元,在校學生11000人(其中留學生200人),教職工680人,圖書館藏書55.8萬冊。

學院自1987年開始被連續命名為“南通市文明單位”,連續多次被命名為“江蘇省文明單位”,先後獲得“江蘇省文明校園”、“江蘇省創先爭優·科學發展爭一流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安全文明校園”等稱號。

歷史沿革

南校門南校門
1945年2月,在戰區第一勞動農場基礎上籌建“國立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簡稱“國立高農”),隸屬國民黨中央教育部,校部設於重慶市江北楊家花園。

1945年10月,開始招生辦學。

1946年8月,東遷南通,租用南通市南門外松樹路朱公館及惠潮會館一百餘間房舍作臨時校舍。

1947年元旦,學校更名為“國立南通高級農業職業學校”。不久,遷往三里墩張氏義圓(現南通大學鍾秀校區)辦學。

1949年1月,遷往上海滬西金司徒廟和高橋;同年7月,回南通市三里墩校址複課。

1949年10月,學校改稱“蘇北南通農業學校”。

1951年7月,遷往南通狼山腳下辦學。

1953年10月,學校改名為“江蘇省南通農業學校”。

1958年7月,學校增掛南通農業專科學校校牌,並在如皋薛窯地區增設南通農業學校永平分校。

1959年,南通農校和南通農業專科學校遷往如皋薛窯與永平分校合一。

1962年10月,學校改為南通專區農業幹校。

1965年,復辦江蘇省南通農業學校。

1975年4月,經江蘇省革委會批准成立“南通地區五七農業大學”,實行南通地區五七農業大學、農科所、農機站、糧棉原種場、種豬場五位一體的領導機制。

1979年4月,學校正式恢復“江蘇省南通農業學校”。

1990年8月,學校自如皋薛窯遷至南通市青年東路。

1992年,學校通過國家農業部合格評估。

1998年,順利進入省部級重點中專行列。

2000年,成為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

2003年7月,學校升格為“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2014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南通科技職業學院。

2015年11月27日,正式掛牌更名為南通科技職業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5年12月,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共建有生物工程系、園林園藝系、環境與資源系、機電工程系、經濟貿易與管理系、人文科學系、信息工程系、繼續教育學院、天櫻國際教育學院、基礎教學部等教學機構,開設高職專科專業52個。

教學系 專業名稱 
環境與資源系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環境工程技術、城市水淨化技術、環境監測與評價、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套用化工技術
生物工程系 植物保護、生物技術及套用、水產養殖技術、農產品質量檢測、食品加工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
園林園藝系 園林技術、城市園林、園林工程技術、園藝技術、環境藝術設計、都市園藝
機電工程系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套用電子技術、電梯工程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
經濟貿易與管理系 會計與統計核算、行銷與策劃、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工程造價、農業經濟管理
信息工程系 軟體外包服務、廣告與會展、計算機網路技術、軟體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網路系統管理、裝潢藝術設計、樓宇智慧型化工程技術
人文科學系 文秘、旅遊日語、法律文秘、商務日語、商務英語、航空服務、旅遊管理

師資力量

田徑場田徑場
截至2015年12月,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共有教職工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247人,副高以上人員占比為36.03%,具有碩士以上研究生學位人員占為55.02%,“雙師”素質人員占比達到85%以上;共有江蘇省“333”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才2人,南通市“226”第二、第三層次培養對象18人;擁有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4人、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人;有院級教學名師27人,南通市教學名師4人,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7人。

江蘇省“333”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才:顧衛兵張躍群

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張躍群喬啟成嚴林俊、李智水

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中青年學術帶頭人:邵元健、姜大慶

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顧衛兵蔡銀傑、陳建軍、佘德琴、沈建忠、楊春和

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植物保護專業優秀教學團隊(顧衛兵,2008年獲批)、農作物生產技術教學團隊(黃建曄,2010年獲批)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12月,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共有1個江蘇省品牌建設專業,3個江蘇省示範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3個省級重點專業群;國家級實訓基地2個、省級實訓基地2個;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7門、省級成人教育精品課程1門。

2015年,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共獲得各類教學成果獎15項,其中,基於“企業學院”的軟體準職業人培養機制的研究與實踐、產教融合、知行合一——南通科院電氣專業的探索與實踐、套用型軟體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等三個教研成果獲得第六屆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江蘇省品牌建設專業:植物保護

江蘇省示範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植物保護、園藝技術、環境保護技術

省級重點專業群:環境保護技術、園藝園林技術、作物生產與保護

國家級實訓基地: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實訓基地、農產品質量檢測實訓基地

省級實訓基地:園藝技術實訓基地、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實訓基地

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課程:園林植物保護

省級精品課程(不全):微生物、作物栽培環境、微生物學、心理輔導與教育

省級成人教育精品課程:植物與植物生理

學校榮譽

截至2015年12月,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先後獲得江蘇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農業部首批“農業職業教育能力建設計畫”試點院校、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優秀院校、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文明校園、江蘇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德育先進集體、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安全文明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節水型校園等榮譽。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實訓中心實訓中心
截至2015年12月,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共建有2個省級科技平台(其中1個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個江蘇省工程中心),6個市級科技平台(其中2個南通市重點實驗室),9個院級技術研發平台。

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江蘇省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江蘇省工程中心:江蘇省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程中心

南通市重點實驗室:南通市植物有害生物監測與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南通市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2015年度,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共獲得各類縱向、橫向科技項目76項,各項科研經費600餘萬元;專利授權21項,出版和發表學術論文、著作24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57篇,SCI收錄5篇,EI收錄7篇,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921萬元,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310萬元。學院老師開展的《南通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問題研究》為南通市2015年度經濟與社會發展重點熱點難點立項課題,在《南通發展研究報告》第九期刊登。

學術資源

據2016年3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共有藏書55.8萬冊。據2016年3月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共有中外文期刊600多種;以清華大學學術期刊(光碟版)資料庫為主的電子讀物860多種。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名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校名書法體是南通籍已故金石書畫大師王個簃先生的集字。20世紀80年代,王個簃先生的兒子王待在該任教,王個簃先生應邀為學校題寫校名“江蘇省南通農業學校”,後王個簃先生的題詞一直沿用至2003年學校升格。現南通科技職業學院校名書法體中的部分文字沿用了原題詞,其它文字由先生後人、南通個簃藝術館提供大量資料素材集合而成,整體效果用筆厚重、自然含蓄,似一氣呵成。

校徽

1、南通科技職業學院校徽設計方案以藍色為設計基色,標誌為正圓形,沉穩寬厚。

2、以大腦和手的組合體現了學校長期以來堅持“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動腦創新力和動手創造力。

3、讓學生掌握通向科技必經之路的鑰匙,象飛鳥一樣在科學世界自由翱翔。

4、鑰匙上方的兩片樹葉彰顯了學校以農為特色的辦學思路,鑰匙形狀象“人”字,大腦形狀象樹冠,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和“樹木樹人”的根本任務。

5、水浪代表大海、長江和濠河,標誌著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立足江海大地,與區域經濟共生髮展,也體現了科院人包容會通的人文情懷。

6、校名採用了上中文、下英文的布局,中文為已故南通籍金石書畫大師王個簃先生的集字。

7、整體設計造型簡潔明了,設計語言豐富,定位精準,富有時代感和視覺衝擊力。

精神文化

校訓

厚德、匠心

“厚德”強調“德”是立命、處人、治世的關鍵所在。以“厚德”作為校訓意在期望師生員工以"德"作為修身目標,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治校,突出了做人處世的核心理念。

“匠心”強調的做事立業的價值觀念,職業院校就是要面向生產一線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即具有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嚴謹執著的“工匠精神”的人才,同時,“匠心”還指“獨具匠心”,即高職院校的學生,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匠心,是職業教育的“立身之本”,也是職業院校畢業生“立業之本”。

校歌

綠色的希望 我們從事地球上最古老的行業,我們是神農的傳人, 紮根在廣袤的大地上,啟迪智慧,傳播科學,種下綠色的希望。 我們從事人類最高尚的事業,我們是辛勤的園丁, 耕耘在肥沃的原野上,精心澆灌培育桃李,托起明天的太陽。 啊,南通農校,你從嘉陵江畔走來,搏擊了長江的風浪, 你在江海平原成長,沐浴著溫暖的陽光, 你是我們事業的起點,你是綠色英才的搖籃。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前程無限寬廣。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朱千波
院長 萬健
黨委副書記 萬健、柯曉揚
副院長 顧衛兵、王彤俊
紀委書記 柯曉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