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福建省莆田市南日鎮]

南日[福建省莆田市南日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日位於福建省莆田 ,主要景點有烈士陵園 、養殖基地。地處興化灣,北鄰福清市的野馬嶼,東北是平潭縣的塘嶼,

簡介

總介

南日,南日山, 南日, 本名稱 南匿山 , 因山隱藏隱匿而得名。宋、元時屬崇福鄉奉谷里。 南日島地形呈現"啞鈴"狀,

據《南日島志》記載,明洪武初,海盜“以勾引番寇遺禍地方”,海賊海寇海盜和倭寇相勾結, 危害烈, 為防禦倭寇,明廷最初在這裡設南日山水寨,平海衛向這裡派駐軍900名,後因水寨“在漲海中孤立無援”,遂遷往一水之隔的石城,與青山巡檢司合一。

明清兩朝兵馬在福建沿海拉鋸之際,清廷實行截界,南日人民內遷涵江.

清康熙十五年(1667),興化城守將與鄭成功(1624—1662)之子鄭經(1643—1681)聯合,同守興化府城抗拒清兵。第二年,鄭經兵敗,退出興化府兵城。

清康熙十八年(1670),鄭經軍隊駐紮在南日圍頭和湄洲等地,繼續抗清。清康熙二十一年(1673),施琅攻台成功,鄭成功之子孫鄭克塽率南明政權投降, 莆田沿海全部復界。 復界後,南日人民從 涵江等地返遷,同時遷來的還有平潭 、福清 和 閩南人 。

1934年,南日島被劃給福清縣管轄,1935年改為省轄特種區, 1940年劃回莆田,解放後屬13區1952年為24區, 20世紀50年代初,南日島再次成為國共兩軍拉鋸之地。 南日島烈士紀念碑屹立在尖山山腰, 是為紀念當時二度抗擊反攻該島的國民黨軍隊而英勇陣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而於1964年建立。

南日 島,南日 鎮,隸屬於福建 莆 田市秀嶼區,西面 是埭頭鎮 ,地處興化灣,北鄰福清市的野馬嶼,東北是平潭縣的塘嶼 1955年為南日區, 1957年稱鄉

1958年建南日公社,1984年再改鄉,1993年改名鎮。1997年,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5.3萬,南日鎮位於秀嶼區東部興化灣 海域。轄17個行政村。島內有環 島公路,有碼頭。

代碼

350305107:~201海山村 ~202雲萬村 ~203岩下村 ~204石盤村 ~205山初村 ~206萬峰村 ~207三墩村 ~208西高村 ~209沙洋村 ~210港南村 ~211浮葉村 ~212後葉村 ~213東岱村 ~214小日村 ~215鰲嶼村 ~216羅盤村 ~217赤山村

南日鎮概況

南日鎮是秀嶼區唯一的海島鄉鎮, 莆田第二個海島鄉鎮,是福建省第二大島,位於興化灣和平海灣交匯處,距台灣新竹港72.89海里、烏丘嶼10.64海里,地理位置獨特,台輪停泊點、對台貿易點相繼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是莆田市對台、對外貿易的視窗之一。島周圍分布著深水航道,著名的南日水道歷來是海上南北交通要衝,島上駐有海防73305部隊。

全鎮陸域總面積52平方公里,其中主島面積44平方公里,主島周圍分布大小島嶼52個、礁石111個,面積約8平方公里,面積0.1平方公里以上島嶼18個,其中四個住人小島,分別為小日、鰲嶼、羅盤、赤山,素有“十八列島”之稱。1993年設鎮,現轄17個行政村,人口5.5萬多人。基層黨支部32個,現有黨員1740名,有鎮機關幹部、職工104名。

全鎮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1所,國小17所,中國小教師共518名,在校學生5944名。有衛生院2所,其中1所為駐島部隊衛生隊。交通、電力(16個村通電,赤山村用柴油發電機組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

南日鎮區位獨特,自然資源較為豐富。

一是海洋資源。海岸線總長66.4公里,天然避風沃有25處,20米海水等深線可開發利用的淺海面積達5.9萬畝,圍墾面積1.23萬畝,生產鮑魚、石斑魚、日本對蝦、三疣梭子蟹、海帶、紫菜等品種。全鎮大小漁業船舶有990艘,從事漁業生產人員達2萬人。

二是風能資源。南日島風能資源豐富,據統計,全年4級風以上時間達300天以上,可開發價值高。南日島發展風電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南日風電場工程於2004年12月23日開工建設,至 2005年12月19日,一、二期工程19颱風機全部投產發電,目前運轉正常,效益顯著,年可創產值2500萬元。大規模開發該鎮豐富的風能資源,有利於滿足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要求,實現能源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最佳化配置。

三是旅遊資源。南日島烈士陵園、十八列島、鳥嶼和浮嶼養殖基地等旅遊景點,各具特色,成為建設生態旅遊島良好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