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

南州

南州泛指南方地區,中國歷史上設定過多個南州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悉罷全國諸郡,以州統縣。現在較少使用“南州”一詞。

行政區劃

中國歷史上設定過多個南州,依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一、北周置南州,治萬川縣(今重慶市萬州區),管轄二郡三縣:一為萬川郡,所屬萬川縣(安鄉縣)、梁山縣;二為懷德郡,所屬武寧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悉罷全國諸郡,以州統縣,南州仍領萬川縣(後改為南浦縣)、梁山縣、武寧縣三縣,隸信州總管府。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罷總管府,廢州設郡,以郡統縣,信州總管府改為巴東郡,廢南州,三縣悉併入巴東郡

二、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江津縣地置南州,治南川郡,領縣二:南川、三溪。武德三年,更名僰州。武德四年,復故名。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廢南州為南川縣,隸夔州路之渝州。熙寧八年(1075),置南平軍,以渝州南川縣(治今綦江縣古南街道北岸)、涪州隆化縣來屬,隸夔州路。

三、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南州,轄博白、朗平、建寧、周羅、淳良、龍濠6縣, 以博白縣治為南州州治,州署設在今博白縣城。衛將軍龐孝泰曾任南州太守。武德六年改南州為白州。

四、南唐保大四年(946年),董思安任漳州刺史時,因父名章,與“漳”同音,為避諱,改漳州為南州。至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始復名漳州。

五、宋置羈縻州,今闕,當在四川舊敘州府境。

詞語解釋

【名稱】:南州

【拼音】:nán zhōu

1. 泛指南方地區。

《楚辭·遠遊》:“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 姜亮夫 校註:“南州猶南土也,此當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晉書·羊祜傳》:“南州人征市日,聞 祜 喪,莫不號慟。” 清 吳偉業 《庚子八月訪同年吳有調有感賦贈》詩之四:“南州師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葉葉 《庚戌紀事》詩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紅綿花下午沉沉。”

2. 指 豫章郡 。

後漢書·徐稺傳》:“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憂, 稺 往吊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眾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張養浩 《詠史詩·朱震》:“如何當日 陳蕃 榻,止為 南州 孺子 懸。”

3. 借指 徐稺 。

宋琬 《韓子新歸中州詩以贈之》:“邑宰聞生來,下榻如 南州 。”

4. 指 南陽 。

《後漢書·王常傳》:“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後會 昆陽 ,幸賴靈武,輒成斷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賢 註:“謂以廷尉行 南陽 太守。”

5. 指兩 粵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櫱山》詩:“ 南州 饒奇怪,赤縣多靈仙。” 唐 杜甫 《從人覓小胡孫許寄》詩:“人說 南州 路,山猿樹樹懸。” 仇兆鰲 注引 顧宸之 曰:“兩 粵 為 南州 路。”

6. 古代州名。

一、北周置南州,治萬川縣(今重慶市萬州區),管轄二郡三縣:一為萬川郡,所屬萬川縣(安鄉縣)、梁山縣;二為懷德郡,所屬武寧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悉罷全國諸郡,以州統縣,南州仍領萬川縣(後改為南浦縣)、梁山縣、武寧縣三縣,隸信州總管府。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罷總管府,廢州設郡,以郡統縣,信州總管府改為巴東郡,廢南州,三縣悉併入巴東郡。

二、唐 武德 二年,初置南州,宋改 南川縣。即今 重慶市 南川區。

三、南唐 保大 四年,漳州刺史董思安之父名章,避諱改為 南州 至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 宋 乾德 四年,復名 漳州。即今 福建省 漳州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