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抗日游擊乾訓班

南嶽抗日游擊乾訓班

會議確定以南嶽為大本營,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創辦抗日游擊幹部訓練班。 抗日游擊戰的演習,更使南嶽群山成了難得的好戰場。 國共兩方面人士,在共同舉辦抗日游擊乾訓班的過程中,總的來說合作得還是不錯的,尤其在開始一段時間。


蔣介石領悟到游擊戰爭的巨大作用
翻開南嶽衡山抗日游擊幹部培訓班這卷厚重的檔案,使我們不能不回想到抗日戰爭那艱苦的歲月,中華民族處於危難之際,抗日陷入持久戰,儘管當時國民黨調集了200萬軍隊投入到正面戰場,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但仍有大片國土淪於敵手。而在敵後戰場的八路軍、新四軍,廣泛發動民眾和武裝民眾,用游擊戰這一法寶打擊日軍,收復了大片國土。這一點使得國民黨當局不得不刮目相看。面對兇殘的日本侵略者,蔣介石開始領悟到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在抗擊日寇中的巨大作用。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前夕,蔣介石在武漢召開的高級將領緊急軍事會議上說:“吾人慾驅逐敵人,消滅敵人則必須利用游擊戰,擾亂敵人之後方,而牽制其行動,破壞敵人運輸交通,而減少其力量,以協助正規軍之作戰。”他知道,論游擊戰,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高手。朱德當時作為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成了這次會議的座上客。其實,中國共產黨為此事早就向國民黨當局提出過多次建議,但一直沒有引起國民黨當局的重視。這一次雙方算是想到一塊了。經周恩來與朱德商定,在會上正式提交了國共兩黨舉辦游擊戰幹部培訓班的建議。蔣介石當時接受了這個建議,並要求立即擬定出遊擊戰幹部培訓班計畫。會後,周恩來同葉劍英及時研究制定了游擊戰幹部訓練班教育計畫大綱,由周恩來交會議討論決定。
緊接著,國民黨當局於同年
11月25日在南嶽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會議確定以南嶽為大本營,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創辦抗日游擊幹部訓練班。為了儘快辦成此事,國民黨當局又是向應邀參加會議的周恩來、葉劍英陳詞,又是向中共中央打電報,請求派幹部到訓練班擔任教官。於是,經中共中央研究決定,組成了一個三十多人的班子,對外稱“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即赴南嶽。代表團由葉劍英擔任團長(後為李濤),教官有李濤、邊章伍、吳奚如、李崇、薛子正。
葉劍英一行住在南嶽衡山腳下的一個叫“桔盈圃”的地方。這裡,原是一位姓曠的富家莊園,有幾間中西風格的舊房屋,周圍築有土牆。院內柑樹成陰,屋右側的水塘邊,白楊高聳、垂柳飄逸。那幢黑白三角形裝飾的牆面,古典西洋式窗台和中式人字形瓦頂的桔盈圃,倒映在清澈的水塘中,顯得十分優美、寧靜。
游擊戰術的訓練使學員耳目一新
南嶽抗日游擊乾訓班第一期於1939年2月正式開學。湯恩伯任教育長,葉劍英任副教育長。實際負責教學工作的是湯恩伯。兩個月後,湯恩伯奉命調回三十一集團軍任總司令,率部赴河南作戰。教育長改由三十三集團軍司令李默庵擔任。
南嶽抗日游擊乾訓班因系短期訓練班,僅設班本部,分教務處、總務處、軍需處、醫務處和一個政治部。學員對象主要是各戰區部隊營職以上的軍官和高級司令部的中級幕僚人員。各軍選派作戰修養好,且有作戰經驗的軍官參加訓練,畢業後仍回原部隊,再分別辦班訓練連、排長等基層軍事骨幹。如第一期的1046名學員中,其學歷大部分為黃埔軍校及以後改為南京中央軍校畢業的,一部分是高級研究班、保定軍校、雲南講武堂、東北講武堂及其他地方軍校的畢業生,真可謂人才濟濟。同時也可以看出,游擊戰對這些軍中將才的吸引力。後來,全國許多青年學生及有志之士,乃至國民黨的黨政官員也都紛紛要求報名參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學員中的女青年還為數不少,第一期有女學員110人,第三期1459人中,女學員就占十分之一。
游擊戰術的訓練,使廣大學員耳目一新。抗日游擊幹部訓練班開設科目很多,共24門課程,分為精神訓練、政治訓練和軍事訓練三大類。雖然課程比較繁雜,但游擊戰爭課是教育訓練的中心,包含九個方面的內容:游擊戰爭概論、游擊戰爭理論基礎、游擊隊的政治工作、游擊戰術科學教練、游擊戰的破壞工作、游擊隊通訊術、游擊戰的化裝術、情報原理、游擊戰實習等。
當時整個南嶽大山
都成了游擊乾訓班學員的大課堂。集中上課時,學員和教官往返於南嶽廟、黃庭觀和南嶽鎮的大街小巷。美國基督教開辦的聖經學校、可容納千人集會的南嶽大殿、繪著八仙過海的“古往今來”路中亭和它四周的空地、祝聖寺內的“說法堂”等,都是教官講學、學員聽課、學員演練的大課堂。“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聲和“大刀進行曲”等歌聲,時時迴蕩在這些雄偉肅穆的佛堂里。
有位如今還健在的南嶽古寺中的長老,當年還擔任過游擊乾訓班學員一伙食的副總管,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慨萬千地說:為感謝我們這些僧侶的愛國之情,周恩來還特意為祝聖寺的暮茄和尚題詞:“上馬殺賊,下馬學佛。”於是,法天佛門之地,也燃起了抗日救國的熊熊烈火,成立了“南嶽佛教救國協會”。1939年5月7日,葉劍英還特意到成立大會上發表演講,強調“普度眾生要向艱難的現實敲門”。他說:今天的現實問題,要求我們大家,不論僧俗,不論手裡拿著槍或是拿著經書,都必須團結一致將共同的敵人趕出國門。在此之前,葉劍英建議將“南嶽佛教救國協會”改為“南嶽佛道救難協會”,說這樣可以團結更多的人,也符合佛道二教的宗旨。對此,眾法師長老無不佩服之至。
抗日游擊戰的演習,更使南嶽群山成了難得的好戰場。第一期游擊乾訓班畢業前夕,葉劍英親自指揮學員進行了一次近似實戰的野外軍事演習。他騎著一匹高大的棕色馬,賓士于山間小道,穿越在叢林崗峰。經過戰鬥動員後,假設敵七隊在李崇教官的帶領下,從南嶽山上飛越而下,其餘各隊從四面八方緊緊追蹤。經過兩天一晚的演練,游擊健兒們打到衡山與湘潭交界的護湘關,才收兵回山。葉劍英親自為這次演習作了講評。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訓處專員程兆熊看了這次演習的視察報告後說:“游擊戰術一課之實地演習情況,謂絕非紙上談兵可比,該班訓練之切實,當可想見。”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抗戰的具體行動
抗日游擊乾訓班的名聲,使國內外有聲望的學者、專家教授、領袖人物、友好人士,紛紛前往南嶽為游擊乾訓班講課、演說、報告或採訪:蘇聯一位軍事顧問講授了“炮兵和步兵的協同作戰”;日本共產黨人鹿地亘講述“對日本軍閥的解剖和日本國內的民主鬥爭”;兩位法國記者到南嶽採訪;蔣介石演講“推行基本建設與實現三民主義”;周恩來以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和國際問題講師的名義演講“中日戰爭之策略與戰爭問題”;白崇禧講授“關於游擊戰爭問題”;陳誠講授“論游擊戰”;胡愈之講授“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分析”等等。
這裡還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胡志明也曾到中共代表團里工作多時。他當時因國內處境危險,來到中國,利用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和電台進行革命活動,主要是通過電台的新聞翻譯工作,了解越南革命鬥爭情況。
國共兩方面人士,在共同舉辦抗日游擊乾訓班的過程中,總的來說合作得還是不錯的,尤其在開始一段時間。如湯恩伯4月下旬在聖經學校禮堂召開的“周會”上說:友黨派來葉劍英擔任游擊乾訓班的副教育長,幫助大家學習游擊戰術。打游擊他們是專家,過去我們打過交道。他們幾支槍,人也不多,這裡打,那裡打,我們老是撲空,老是被動挨打。現在共同對付日本,我們要團結一致,學好游擊戰術,打敗日本。此話說得既有趣味又有誠意。接著葉劍英的講話也得到良好的反映。可是後來,國民黨實行“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針,使南嶽游擊乾訓班逐漸出現了一些內部的摩擦和鬥爭。為了團結抗日,中共代表團十分克制、忍耐,同時也進行了必要的鬥爭。葉劍英強調說:在抗日陣營內部不應該摩擦,不應該自相殘殺,應該團結抗日,兄弟鬩於牆而外御欺侮。這樣,游擊乾訓班在南嶽堅持辦了三期,共培訓出三千多名抗日游擊指戰員。
由於當時日本飛機在粵漢鐵路沿線狂轟濫炸,游擊乾訓班在南嶽受到嚴重干擾,第三期尚未結束,中途便遷往零陵,之後又遷往祁陽。中共代表團一如既往,致力於教學工作。直到第三期結束後,經黨中央同意,中共代表團於1940年3月全部撤回延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