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效應的陷阱-公司購併中如何避免功虧一簣

然而不幸的是,購併究竟能否創造出股東價值至今仍是這一戰略最令人困惑的問題。 迄今為止、賽羅沃的著作最為全面、嚴密和實事求是地分析了購併業績的驅動因素。 對結果的討論購併的總體結果相關性證據的傳統檢驗和解釋檢驗收購方公司業績模型對風險承擔變化的檢驗第八章

內容介紹

購併是這一代執行官偏愛選用的一種公司發展戰略。然而不幸的是,購併究竟能否創造出股東價值至今仍是這一戰略最令人困惑的問題。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支付了數十億美元的諮詢費之後,為什麼這些重大的購併決策還是有可能會損害股東價值呢?
《商業周刊》首先介紹了賽羅沃開創先河的研究。賽羅沃根據這項研究解釋了在謀求收購其他公司時為何會經常付出太大的代價,但是從來沒有實現過增加績效和競爭力承諾的原委。他有力地駁倒了所謂購行溢價反映潛在價值的這一流行的看法。正是他第一個提出了關於協同效應的正式而實用的定義――“協同效應是指在兩家公司合併前預期業績水平基礎之上的增加部分”。賽羅沃的購併業績的決定因素作出了細緻的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分析,突破了現有的關於購併失敗原因的各種解釋,另闢蹊徑從而使公司經理獲得了避免購併決策失誤的方法。
賽羅沃以最近發生的幾起重大購併為例,出色地把金融和企業戰略中的方法加以綜合和拓展,揭示出:
?購併是一種獨特的企業博弈;
?股票市場價格中隱含著的對企業管理層的挑戰;
?實現協同效應必須滿足的競爭條件和必須具備的組織基礎;
?隱含在購併溢價中的必須實現的業績改進指標(RPIs)以及實際業績通常遠低於RPIs的原因;
?顧問們常常套用的那些複雜的評估模式,既有很大的魅力,也有很大的風險。
迄今為止、賽羅沃的著作最為全面、嚴密和實事求是地分析了購併業績的驅動因素。這本權威性著作會成為包括執行官、經理、公司顧問、投資者、銀行家以及學者在內的所有關心購併活動人士的必讀之書。

作者介紹

馬克?L?賽羅沃(Mark L.Sirower)博士是波士頓顧問公司企業戰略專項顧問和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客座教授。他經常在全球各地就如何通過併購創造價值這一主題發表演講,並積極為大公司的併購決策出謀劃策。
賽羅沃關於購併的研究在包括《商業周刊》、《財富》、《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哈佛商業評論》、《經濟學家》、《金融時報》、《CFO》、《巴倫氏》等主要商業報刊上都發表過。他曾在像“財富500強CEO和CFO論壇”等重要商業場合發表重要演講,也在國內電視和廣播中頻頻出現。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研究生院獲得博士學位,《協同效應的陷阱》即根據他在該校的一篇具有開創性的博士論文寫成。他在沃頓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都擁有教席。

作品目錄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購併的博弈規則
第一章 購併博弈入門
併購現象
基本理論回顧:購併博弈
購併問題研究的簡要回顧
第二章 你能更努力地踩腳踏車嗎?談談協同效應
協同效應和購併博弈
購併前市場價值所反映的業績要求
協同效應的競爭性挑戰
協同效應產生的基本條件
可預見到的出價過高
第三章 你感覺幸運嗎?談談購併溢價
協同效應的概念:預期與現實
資源配置決策概述
必需的業績改進:一種模擬方法
財務估價模型的魅力
第四章 購併活動的方法與教訓
原先的預期和追加資源的要求
競爭對手
時間、價值和溢價
第二部分 公司購併戰略分析
第五章 收購方的業績和承擔的風險
作為一種價值創造戰略的公司購併
購併溢價
購併的戰略相關性
付款方式
兼併與競價收購對業績的影響
購併的相對規模
購併後管理上的風險承擔
第六章 研究方法
樣本
收購方的業績
自變數
購併後風險承擔的變化
實證技巧
第七章 對結果的討論
購併的總體結果
相關性證據的傳統檢驗和解釋
檢驗收購方公司業績模型
對風險承擔變化的檢驗
第八章 本分析的影響
理論的貢獻
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對實踐的影響
附錄A 回顧與評論早期關於併購問題的研究
附錄B 關於第二部分分析的詳細報告
附錄C 入選分析樣本的目標公司和收購方公司的名稱及經營範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