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晌

十二晌,中國民間風俗之一。小孩出生12天,北方一般叫做過“十二晌”也有叫“小滿月”的。

簡介

老人們說,寶寶到了十二天,媽媽因生產而打開的骨縫可以合上了,已經過了月子裡最重要的一關。按照北方的習俗,這一天要給產婦吃餃子,意思是捏骨縫。

“十二晌”顧名思義:應在小孩出生後的第十二天過,但也不一定。如果遇到忌日或其他情況,也可往後順延數日。 一般女孩出生是十二天過,男孩一般是十一天過。

風俗

用今人的眼光來看,“十二晌”實際上就是歡迎小生命誕生的一場隆重慶典。

這一天,男女雙方的眾多親戚,故朋好友,街坊鄰居,帶著禮品、簇擁而來,賀喜聲不絕於耳。大戶人家有的在數百人之上。男方要在家裡壘煙囪,盤大灶,租桌子,賃板凳。一時間,院裡油氣繚繞,大鍋燉肉菜,小鍋炸油條,白案垛饃饃,小灶出酒菜,桌子板凳整齊排列,碗筷酒具擦洗鋥亮,其熱鬧程度僅次於娶媳婦。

在諸多禮品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外婆的:首先是六雙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虎頭鞋。虎為百獸之王,穿虎頭鞋,據說可去病避邪,保佑孩子長命百歲。鞋上除了必具的虎頭、虎眉、虎目外,還有蓮花頭、牡丹頭、南瓜頭……有歌曰:一對牡丹一對蓮,養的孩子中狀元;一對石榴一對瓜,孩子活到八十八。

其次便是給孩子做的迷糊鞋。其他鞋是鞋底、鞋幫兒分開做,然後縫在一起,可迷糊鞋的要求卻是連幫兒帶底兒一個囫圇個兒。鞋底兒再綴一縷彩纓,意思是:孩子剛剛來到人世,穿上此鞋可在陽間迷路(忘掉回陰間的路),能在此家紮下根兒。這裡面還有個規矩:在眾多鞋中,孩子首先要穿迷糊鞋,紮下根兒後,才能穿其他鞋。

這一天也是孩子出生後第一次穿衣服的日子。穿什麼衣服也有個講究:姑姑的襖,姨姨的褲,妗子的花鞋迷了路。意思是上身要穿姑姑做的紅花襖,下身著姨姨做得青長褲。度其意無非是:紅紅火火過日子,清清楚楚長成人。頭上戴一頂由花手絹、小毛巾紮成的“官”帽,盼長大後做大官、發大財。

嬰兒床前,女眷們的讚譽聲直到天黑;賀喜桌上,划拳行令響到深夜。這一天,所有的人都為這個新生命祝福,為這個新生命祈禱。

這古樸的慶典方式,至今還在鄉間流傳,甚至越來越隆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