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曜

十一曜

十一曜,即使普通公認“四餘”是肉眼不可見的星曜,即“隱曜”,但特殊的情形下,卻仍然認為可同“七曜”這樣的可觀天體一樣能夠進行觀測。《元始天尊說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上清十一大曜燈儀》等有關於利用十一曜進行祈福消災的方法和儀式的記載。十一曜在道經中一般稱作“十一曜星君”或“十一曜真君”,分別指太陽帝君、太陰元君、木德歲星星君、火德熒惑星君、金德太白星君、水德辰星星君、土德鎮星星君、神首羅睺星君、神尾計都星君、天一紫炁星君和太一月孛星君。

簡介

《元始天尊說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上清十一大曜燈儀》等有關於利用十一曜進行祈福消災的方法和儀式的記載。十一曜在道經中一般稱作“十一曜星君”或“十一曜真君”,分別指太陽帝君、太陰元君、木德歲星星君、火德熒惑星君、金德太白星君、水德辰星星君、土德鎮星星君、神首羅睺星君、神尾計都星君、天一紫炁星君和太一月孛星君。十一曜,即使普通公認“四餘”是肉眼不可見的星曜,即“隱曜”,但特殊的情形下,卻仍然認為可同“七曜”這樣的可觀天體一樣能夠進行觀測。

十一曜

在“羅睺”、“計都”之上復加“月孛”、“紫氣”兩“隱曜”,合稱“四餘”,再與“七政”一起,稱“七政四餘”。“七政”及“四餘”中的“羅睺”、“計都”之外,“月孛”及“紫氣”兩曜,傳入我國的時間相對晚一些。明代天文學家邢雲路指出,“四餘”應出自於《都賴聿斯經》,此書中所提及“十一星”就是指“七政”、“四餘”,又合稱為“十一曜”。
根據傳說,即使普通公認“四餘”是肉眼不可見的星曜,即“隱曜”,但特殊的情形下,卻仍然認為可同“七曜”這樣的可觀天體一樣能夠進行觀測。例如“羅睺”、“計都”掩住日、月的光線形成日食和月食,所以在發生食相時就可以測得。古人認為當有妖孽出現時“月孛”也可以憑視覺觀見,“其星為彗星之屬”,但不同的是光芒四出,不同於一般只有一條慧尾的彗星,《春秋》中就曾經有這樣的記載:“孛見大辰”、“孛入北斗”。“王者德至於天”時,“紫氣”也可看見,形狀如同半月,通常出現於陰曆月未至月初,“助月為明”,這就是常說的“景星”或“德星”,《漢書·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中就有:“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於有道之國。”
“十一曜”,即“七政四餘”中的“四餘”星曜“羅睺”、“計都”、“月孛”、“紫氣”在我國天文上同時提及的話,有說法認為形成以下指代:月球沿白道由黃道南過升交點入北時,稱“羅睺”;再由黃道北過降交點入南時,稱為“計都”;月球沿白道運行至遠地點稱為“月孛”;運行至近地點時稱為“紫氣”。“四餘”“隱曜”都和月行軌道相關。《幽城幻劍錄》的“天軌儀刻”場景中的“羅睺天軌”、“計都天軌”的說法,就與上述部分相符合。

“曜”,本義為日光,後稱日、月、星為“曜”,可理解為明亮的天體。“曜”這個字在很多動漫、遊戲中曾有涉及,其中《幽城幻劍錄》的“天軌儀刻”場景中就有如下解釋:
“日曜”也者,又名“太陽”,乃“羅睺”對星,掌明界諸光陽氣,為七曜之首。
“月曜”也者,又名“太陰”,乃“計都”對星,掌明界諸幽陰氣,為日曜伴宿。
“水曜”也者,又名“辰星”,黃道五曜之一,掌明界諸水凜冽之氣。
“金曜”也者,又名“太白”,黃道五曜之一,掌明界剛厲破殺之氣。
“火曜”也者,又名“熒惑”,黃道五曜之一,掌明界奮烈灼炎之氣。
“木曜”也者,又名“歲星”,黃道五曜之一,掌明界茁長孕育之氣。
“土曜”也者,又名“鎮星”,黃道五曜之一,掌明界沉定凝斂之氣。
關於“曜”一字,中國自古以來就曾有“五曜”、“七曜”、“九曜”、“十曜”、“十一曜”、“二十八正曜”等之稱。

詞條標籤

小說;學科;天文;星象;自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