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鐵路局文學藝術工作者協會

簡介

文協自成立以來,全局文藝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局有各級文協會員3500人,其中全國性文藝團體會員10人;省、市、部級會員80人;分局級會員2600人。從1992年至今,先後有25人取得了文學創作員、美術師、攝影師、演奏員等職稱。
文聯會標

文協工作的組織管理水平逐年提高,產生了一批優秀的文藝成果,在全局的兩個文明建設、改革和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以報告文學創作為突破口,緊密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和運輸生產經營,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發展。80年代以來,鐵路運輸業滯後國民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文協組織作者沉到鐵路生活的底層,剖析了北京鐵路局和中國鐵路面臨的沉重危機,揭露企業改革中深層次的問題和癥結,謳歌鐵路職工的奉獻精神。張建文、劉惠強等人寫出了《"血栓"!中國鐵路大動脈》、《失去平衡的方舟》等幾十萬字的報告文學,在《十月》、《追求》等刊物發表,在《北京日報》、《北京晚報》連載,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和文藝界的廣泛關注,首都十幾家新聞單位為此召開作品討論會。
1990年小平同志南巡,經濟升溫,運輸、能源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朱鎔基總理坐鎮大同,要求增運晉煤800萬噸,文協聞風而動,組織作者全程追蹤,在年底衝刺階段推出了大型報告文學《烏龍盪雄風》,謳歌了全局決戰800萬噸的英雄壯舉。
1991年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70周年之際,文協組織采寫、編輯出版了反映優秀共產黨員事跡的報告文學集《不惑的太陽樹》。
1992年在紀念北京鐵路局建局40周年之際,文協又組織全局文學作者創作了反映全局40年滄桑巨變的報告文學、詩歌、散文、攝影等作品,由《時代潮》雜誌出版了"北京鐵路局專號",發行10萬冊,在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期間引起代表和委員的關注。
1994年以來,以北京局為龍頭,在全路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文化線、生活線、衛生達標線建設。局文協選擇全路召開"安全標準線建設現場會"的時機,舉辦了全局線建設成就展覽,以大量的紀實攝影作品展示了全局三線建設中幹部工人的精神風貌,受到與會領導和全路專家的好評。與此同時,又組織業餘作者追蹤採訪,編輯出版了報告文學集《國脈中樞壯歌行》。
1997年北京局在京山、京秦、京滬、京廣四大幹線實施提速工程決戰。為此,文協組織攝影作者把鏡頭對準一線,推出了"為歷史存真"大提速決戰紀實展覽,並出版了畫刊《北京局提速工程紀實》。
1998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國內運輸市場影響,鐵路由過去的買方市場變成賣方市場,客貨運量急劇下滑,企業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路局決策層提出了強化行銷扭虧增盈的戰略部署。局文協主動出擊,再次與黨委宣傳部、行銷中心合作,組織了報告文學集《背水之戰》。在1998年10月1日新運行圖實施之前,創作了《您的需要,我們的追求》、《城際列車正式啟動》、《新時刻表》等系列宣傳畫,得到了鐵道部和鐵路局領導的高度評價。
1999年組織了"新世紀京鐵之光"系列文化活動,包括全局職工京劇演唱比賽、美術書法展覽、客運"真誠的微笑"攝影展、新動力攝影展、客貨行銷紀實文學筆會等總計10項,參加人數達2萬人。還開發印製了北京鐵路局系列站台票,日前已出版發行7大系列,總發行量達1500萬張。鐵道部和北京局領導選定為中國鐵路禮品,成為重要的文化品牌和經濟成長點。
為了豐富和活躍職工的文化生活,文協舉辦了多次文學、美術、書法、攝影、音樂、舞蹈、詩歌朗誦、集郵、閃光博覽等文化活動和比賽。每個職工都能找到一項適合自己的活動,在活動中受到薰陶和鍛鍊,提高了生活品味和修養。各種人才不斷湧現,無論是中央電視台還是地方電視台的歌手大賽、文藝匯演,都有北京鐵路局選手參加。圍繞中心工作,舉辦的豐富多彩的大型系列文化活動,參加人數、活動內容、覆蓋面積越來越廣。為培養"四有"職工,弘揚新時期火車頭精神做出了貢獻。
二、針對不同層次的作者需求,結合創作任務,舉辦各種學習班、創作班、筆會、研討會等,培養文學骨幹5000多人次。創辦了定期出版的文學刊物7種:北鐵路局的《路魂》,北京分局的《旅行文學》,大津分局的《綠苑》,石家莊分局的《三色燈》,太原分局的《笛歌》,大同分局的《烏龍》,臨汾分局的《圓桌文學》,為業餘作者提供了屬於自己的苗圃,每年累計發表作品在200萬字以上。局文協每年都要進行一次刊物評比,進行表彰獎勵,使刊物定期出版,常辦常新,質量逐年提高。1986年以來,先後有近百篇作品被《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十月》、《詩刊》、《北京文學》、《天津文學》、《山西文學》等刊物發表或轉載。其中1997年局文協作者創作的電視劇本《棧道》,謳歌了劉鄧大軍和鐵路工人在淮海戰役中修建邯涉鐵路的事跡,被中央重大歷史題材評審小組審定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並投入拍攝。
為了讓作者開闊創作視野,提高創作水平,文協先後與《北京文學》合辦高級函授班,寶鋼和《三月風》雜誌、《工人日報》、《人民鐵道報》聯合舉辦文學擂台賽和徵文比賽,聘請著名作家、畫家、攝影家、音樂家到北京局輔導講座。此外,每年還與鄭州、上海、廣州、哈爾濱等鐵路局舉辦聯合筆會,為文藝人才的成長創造條件,在企業內部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老畫家王大觀歷經多年先後完成了具有一定史學和美學價值的《殘冬京華》、《舊京圖卷》、《天橋人物誌》等長卷。臨汾文協主席單華駒的國畫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覽,被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收藏。大同分局口泉站黨委書記陳旭光出版了詩集《中國第一路》、報告文學集《巨龍吟》。天津分局工會主席李子林不僅親自抓創作,而且帶頭搞創作,出版了長篇小說《龜島》。
文協成立以來,共有39人出版了長篇小說和詩集,許多作品在國家、鐵道部和省市文學評獎中獲獎。1986年至1990年,北京鐵路局文藝年鑑出版發行,收輯全局作者的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作品共48萬字。1991年至1997年,北京鐵路局文藝年鑑出版發行,收錄文學作品近50萬字。在歷年曆屆的部、省市和國家的畫展、書展、影展中,都有文協會員的作品入選。青年書法家任雲程作品連續4 屆入選全國書展,1次獲獎;攝影家梁銘作品多次入選影展影賽並獲獎,1998年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德藝雙馨稱號。在紀念《講話》發表50周年全路美展和慶祝香港回歸全路書畫展覽中,北京局均以送展作品多、質量高名列前茅。
從1987年12月路局文協一屆六次理事會開始,第一管理者親自擔任路局文協主席。11個分局、總公司黨政工領導也親自擔任文協主席,並把文協工作納入方針目標管理和企業發展規劃,而且從制度建設上落到實處。文協工作由工會代管,每年都把文協的工作情況向全局職工代表報告。路局、分局黨委明確了兩級文協機構的定編、定員、經費來源和標準,為文協工作的健康發展提供了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
為了保護業餘作者的創作熱情,文協把以前四年一次的全局文學評獎改為兩年一次,加大了獎勵力度,並對出書的作者由分局、路局給以資助。局領導還為文協購置了電腦刻字機、蘋果機等專用設備,為機關和基層單位設計畫冊書刊封面、製作展覽標語等提供了方便,受到普遍歡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