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膽囊癌中醫治療中心

北京膽囊癌中醫治療中心

北京膽囊癌中醫治療中心是由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成立,並由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鄭偉達教授擔任主任的以中醫為主,以中西醫相結合的專業膽囊癌治療機構。

概述

原發性膽囊癌是膽道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消化道腫瘤中居第五位,其發生率約占全部癌腫的0.75-1.2%,近年來有增加趨勢。膽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推測病因與膽石症的長期刺激有關,有70-96.9%的患者合併存在膽囊結石。發病與飲食、細菌感染、寄生蟲、膽囊乳頭狀瘤有一定關係。其機制是結石或異物對膽囊黏膜的慢性刺激可能導致黏膜上皮細胞突變而惡變。膽囊結石往往伴有慢性膽囊炎,長期慢性炎症引起癌變。
膽囊癌可分為硬癌、腺癌、鱗狀細胞癌、粘液癌、未分化癌、色素癌和乳頭狀癌。75%-90%左右為分化好的腺癌,10%為未分化癌,鱗狀細胞癌大約不到10%。
西醫對膽囊癌採取以手術為主的綜合療法,外科治療以手術根治切除為主,術後採用化療,或放射療法及免疫療法。中醫治療本病則以辨證施治為主,也有一些用於本病的單方、驗方,並可配合使用針刺療法。
本病預後不良,80%以上的患者經確診後死於一年以內。但國內有一些關於膽囊癌手術切除後配合中藥治療、並輔以食療或氣功等方法,存活多年的病例報導。

中醫療法

中醫對膽囊癌的治療分為辨證論治、單方驗方治療及針刺治療幾種方法。目前中醫治療膽囊癌大部分是在手術治療之後用藥,或配合化療一起進行。但也有因患者身體狀況不能承受手術,或因不願接受手術而僅用中藥治療的報導。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可由外感濕熱、內傷優怒、嗜肥酗等因素引起。
1.膽囊癌中醫認為內傷憂愁 憂怒太過,內傷肝膽,肝膽疏泄失職,膽氣鬱而不行,肝血瘀滯不散,日久結成癌。
2.膽囊癌中醫認為嗜肥酗酒 偏食肥膩之食,經常過量飲酒,肥則滯陽生熱,酒能傷陰化熱,熱邪蘊遏成毒,熱毒內攻於膽,膽毒結聚不散,從而生成癌。
3.膽囊癌中醫認為感受濕邪 外感濕熱,內客於膽,肝膽疏泄失職,膽氣鬱結不暢,膽液不得下泄,以致濕熱不能排除,從而蘊結成毒,日久生成癌。
1. 辨證論治
臨床上根據患者具體症狀、體徵,辨證分為不同證型。對於瘀滯型、濕熱型及火毒型,以大柴胡湯為主方,隨證加減;而對正氣虧虛型,則以八珍湯合逍遙散加減為主方治療。
1)瘀滯型:
治法:疏肝理氣,降逆止痛
方藥:柴胡10克,黃芩10克,枳殼12克,白芍15克,半夏12克,陳皮6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白花蛇舌草18克,麥芽15克,大黃6克,白朮10克。
2)濕熱型:
治法:清熱利濕,舒肝理氣 方藥:柴胡12克,黃芩10克,茵陳15克,大黃9克,半夏12克,鬱金10克,金錢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枳殼12克,麥芽12克,梔子10克,陳皮6克,蒼朮12克。
3)火毒型:
治法:瀉火解毒,疏肝清熱
方藥:柴胡10克,黃芩10克,大黃9克(後下),枳實10克,山梔10克,石膏30克,茵陳15克,白茅根30克,黃連6克,白芍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麥芽18克。
4)正虛型:
治法:氣血雙補,健脾益腎
方藥:太子參20克,黃芪30克,白朮10克,茯苓12克,陳皮6克,黃精12克,雞血藤30克,白芍15克,淫羊藿10克,熟地12克,麥芽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
2. 臨床辨證加減用藥:
熱重加石膏、銀花、板藍根、連翹;
便秘重用大黃,加芒硝、厚朴、萊菔子;
疼痛加木香、川楝子、玄胡索、白芍;
嘔吐加半夏、竹茹、生薑、代赭石、杷葉、藿香、鏇覆花、砂仁;
便溏加蒼朮、苡米、扁豆、山藥、石榴皮;
瘀血加桃仁、紅花、赤芍、歸尾;
食欲不振加藿香、佩蘭、谷芽、麥芽、山楂、神曲、山藥;
腹脹加萊菔子、大腹皮、砂仁、沉香、厚朴、陳皮、木香。
3. 膽囊癌常用的抗癌中藥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蚤休、土茯苓、八月札、山豆根、蛇莓、龍葵、雷公藤、藤梨根、水楊梅根、野葡萄根、虎杖、腫節風等。
4. 膽囊癌術後的中醫藥療法
1) 膽囊切除術後,右脅下脹或胃脹,食少口苦,大便秘結,乏力,舌苔黃膩,脈弦,治宜疏肝利膽,清化濕熱。方用大柴胡湯加減,藥用:柴胡10克,制半夏10克,炒黃芩12克,枳實10克,生大黃10克(後下),白花蛇舌草30克,蚤休10克,大葉金錢草30克,廣鬱金10克,廣木香10克。
2) 姑息手術後,切開總膽管留置T形管引流,或作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證見鞏膜皮膚黃疸,右脅下脹痛,局部可觸及腫塊,大便秘結,或呈陶土色,口苦口粘,食少噁心,舌苔黃膩,脈弦數。治宜疏肝軟堅,清化濕熱。方用大柴胡湯合大黃蟄蟲丸加減。藥用:柴胡10克、制半夏10克、黃芩10克、廣木香10克、枳實10克、廣鬱金10克、茵陳30克、蟄蟲10克、桃仁10克、水蛭6克、白花蛇舌草30克,虎杖12克、生大黃10克(後下)。若膽道繼發感染,證見高熱不退,加龍膽草12克,黃連10克,梔子10克。
3) 對高齡患者膽囊癌廣泛轉移,正氣虛損,陰液耗損,消瘦惡病質,倦怠乏力甚或臥床不起,午後低熱,口乾食少,黃疸晦暗,糞如陶土,尿赤,右肋下可觸及腫塊,舌紅無苔,脈細數,治宜益氣育陰,清化祛瘀。藥用:太子參12克、北沙參10克、麥冬10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川石斛12克、白朮10克、枳實10克、茵陳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見穿15克、地鱉蟲10克、桃仁0克、赤芍12克、生大黃10克(後下)、廣鬱金10克。
5. 單方驗方:
1) 利膽抗癌湯
虎杖30克,金錢草30克,茵陳15克,木香6克(後下),大黃9克(後下),枳殼15克,黃芩6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麥芽15克,每日一劑,清水煎服。
2) 解毒抗癌方:
白花蛇舌草30克,石見穿12克,蒲公英15克,金錢草20克,梔子10克,鬱金10克,枳殼12克,柴胡9克,元胡12克,白茅根18克,每日一劑,清水煎服。
功能:活血化瘀,止痛散結,清熱解毒,扶正祛邪。對膽囊癌等消化道腫瘤有緩解症狀、縮小瘤體、抑制癌瘤生長、提高免疫水平、延長患者生命的作用。
6. 針刺療法
1) 體針:取陽陵泉、足三里、膽囊穴、中脘、丘墟、太沖、膽俞為主穴;痛劇加合谷;高熱加曲池;噁心嘔吐加內關。用深、強刺激手法,每日1-2次,留針半小時,用電針更佳。
2) 耳針:取交感 、神門、肝、膽為主穴;出現休克者取湧泉、足三里、人中、十宣穴;或耳針取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等穴。
3) 膽囊癌疼痛劇烈者,採用穴位封閉療法,用維生素B12500毫克、維生素B1100毫克、2%利多卡因3毫升混合,取足三里、陽陵泉穴封閉。
4) 冰蟾皮穴位貼敷:用於止痛。藥用鮮蟾皮(摘除時儘量不破壞毒腺)、冰片、大蒜(以獨頭蒜為佳);方法:大蒜橫切,用其截面塗擦痛點及膽俞穴,以蒜汁均勻一層為度,面積直徑約5-6厘米。再將冰片研末,均勻地撒在蟾皮表面(每個蟾皮撒冰片1克左右),然後將冰蟾皮外敷於塗有蒜汁的部位,用紗布外敷,膠布固定,日2次。
7. 飲食療法
膽囊癌患者宜食新鮮蔬菜、雞蛋、清蒸魚,忌食煎、炸、高脂肪食品,不宜食用紅棗、桂圓、白木耳等易致腹脹的補品。 膽囊切除術後的飲食療法
1) 蘿蔔粥:蘿蔔切片或切絲和大粘適量煮粥;
2) 薏苡仁粥:薏苡仁50克,大米100-150克,加水煮粥食用;
3) 蘿蔔、刀豆、芹菜等。
姑息手術後的飲食療法
1)蘿蔔茭白粥:蘿蔔茭白各30克,切絲,加大米100克,煮粥食用;
2)薏苡仁粥:薏苡仁50克,大米100-150克,加水煮粥食用;
膽囊癌轉移的飲食療法
1)參麥粥:西洋參3克,麥冬10克,均切碎,加大米100克,同煮粥,作早餐食用;
2)參杞粥:太子參10克,枸杞子10克,黃芪10克,大米50-100克,同煮粥,作早餐或點心食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