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義联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

《工傷維權法律通》 《工傷維權法律通》 《農民工工傷維權要多管齊下》——黃樂平

目錄

機構簡介
義联宗旨
工作領域

運作模式
主要業績
研究成果
經典案例
社會影響

具體內容

一、機構簡介

北京義联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義联)成立於2007年9月,是一家經北京市司法局批准成立、北京市民政局登記註冊的民辦非營利機構(NGO)。義联自2006年初開始籌備,由“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知名勞動法專家黃樂平律師發起並由北京市國聯律師事務所向北京司法局提出申請,經北京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指導處、律師管理處、人事警務處多次考察,於2007年7月2日批覆成立。成立以來,義联按照法務部、北京司法局的法律援助工作指導精神,始終秉持“應援盡援,一援到底”的宗旨,竭誠為困難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提供專業、及時、優質而高效的法律實務援助,並致力於勞工能力發展以及政策、立法研究與倡導,充分發揮法律援助在服務社會民生、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年來,義联直接提供法律援助53000人次,受惠人群超過50萬人次,共代理案件1752件,從2007年的36件上升到2010年的908件,並且多個案件開創國內司法先例,推動法制建設進步。義联堅持維權與維穩並重,始終從政治的高度嚴格建設法律援助團隊,成功處理集體案件59件、無一例出現上訪與過激行為,多次化解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群體事件。
同時,義联特別注重通過實務總結經驗,重視理論研究的深入。截止現在,義联團隊已經出版了《最新工傷處理操作實務》、《職工維權實戰兵法》、《勞動契約法疑難案例解析》、《中國工傷保險研究》等著作32部,累計發行超過40萬冊。而且,義联還積極的與《半月談》、《中國社會保障》、《現代職業安全》、《新京報》等期刊、報紙等合作,發表專業文章如案例評析,法律評論等150多篇,積極有效地普及了勞工法律知識,培養了勞工的維權意識。
此外,義联還致力於推動勞工政策的完善,先後多次就相關勞動法律法規的起草與修改提交立法建議並獲得採納。黃樂平律師時常說,法律援助若僅僅是停留在援助實務上還是一個非常初級的層次,如何從制度層面上努力改變勞工的生存現狀才是義联更高的目標,因此,將影響性個案援助與建立創新維權機制相結合,力促政策和法律的完善將會是義联未來工作的重要方向。

二、中心宗旨

義助殘弱,仁德所尚;社會公益,賢能多為

三、工作領域

1、法律實務援助
2、勞工能力發展
3、政策、立法建議研究與倡導

四、運作模式

義联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勞動公益法律服務和政策研究倡導,被媒體譽為“國內首家以困難職工、農民工權益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專業化勞動法律援助機構”,立足於建設成為“勞工發展社會中堅,勞動政策民間智庫”。通過大量的法律援助工作,義联培養和鍛鍊出一支能吃苦、能戰鬥、能奉獻、有大局觀的法律援助律師團隊。義联目前有專職工作人員21名,其中15名為律師,半數以上為碩士研究生學歷,更有3名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均具有突出的實務、研究和項目組織能力。
義联堅持“義助殘弱,仁德所尚”的宗旨,堅持“一二三四五”的發展思路與管理理念,具體如下:
一個目標:為廣大殘弱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提供優質勞動法律援助。
兩個支撐點:公益與專業相結合;理論與實務相結合。
三個評價標準:是否有利於維護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否有利於促進和諧社會;是否有利於推動法制進步。
四項能力要求:能幹(辦案),能寫(研究),能說(宣傳),能忍(意志)。
五項基本原則:平等待人,愛心至上;艱苦奮鬥,節儉為要;勇於創新,超越自我;尊重個體,團隊優先;團隊文化,以義為本。
在此基礎上,義联始終以公益性、專業性為原則,在公益實踐和政策研究中探索適合社會組織發展的可持續之路,在與政府部門、工會組織、公益慈善基金、媒體部門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合作的進程中不斷進步,在深入研究勞動法律實務的基礎上,倡導中國NGO走專業化、法治化之路。通過公益法律服務,不僅為殘弱勞動者、農民工提供公益法律服務,也為成長中的中國公益法律服務標準化發展提供示範。

五、主要業績

義联創辦人黃樂平律師於2005年4月創建了全國第一家工傷維權網站,於2006年2月設立國內第一條勞動維權熱線。自2004年9月黃樂平律師組建勞動維權團隊至今,義联為超過80000人次的職工尤其是農民工提供了各種形式的法律援助,代理的多起法律援助案件開創國內司法判例的先河,切實有效地保障了受助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廣大受助職工的高度認可和讚揚,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在此基礎上,義联堅持對農民工法律援助實務數據統計分析和質量監測,緊跟政策和立法的步驟,參與由立法機關、政府主管部門組織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援助、農民工問題的立法和政策制定活動,力促政策和法律完善。
■ 代理大量勞動法律援助案件,非訴諮詢工作也卓有成效,切實保障了受助職工尤其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義联自成立以來共代理援助案件1752件,結案1154件,涉案金額41,324,009.45元,受援農民工占85.1%。2007年,義联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6件。2008年,義联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42件。2009年,義联工受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566件。2010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08件,比上一年杜增長60%,是2008年的3.75倍,是2007年的25.22倍。三年來,義联共辦結法律援助案件1154件,勝訴案件為1066件,勝訴率達到92.4%,共為當事人挽回各項經濟損失41,324,009.45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義联一直重視法律援助諮詢服務,爭取快速、有效地幫助勞動者合法維權,減少訴訟糾紛。義联先後開通中國工傷損害賠償網、勞動法律援助熱線,電話諮詢解答14726人次,接待諮詢8015人次,網路諮詢28380人次,並提供代書、法律意見書等總計904件。大量的諮詢、接待和代理案件的工作切實地保障了受助職工尤其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 解決典型疑難案件,維護職工權益和社會穩定
義联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努力鑽研疑難、集體案件,先後援助了一批在業界具有開創意義的疑難案件。如國內首例自殺認定為工傷的疑難行政訴訟案件;新華社多次報導的耗時16年的工傷維權馬拉松再審案,經過再審義联推翻原判幫助當事人討回公道;北京市首例復轉軍人告單位安置糾紛案;澳大利亞歸國華僑高微軟的工傷認定再審案;被CCTV等多家媒體廣為報導的農民工張先法工傷案,歷時三年零三月,律師外出超過120趟,經過6個程式,幫助當事人索賠到85萬元。此外,義联自2008年以來累計處理三人以上集體案件59起,直接代理當事人1115人,涉及人數11000多人。其中人數在20人以上的案件有18起,直接代理的當事人最多的達212人。
隨著群體性案件的高發,種種過激的集體維權行為屢屢出現。義联將案件突破的難點集中體現在群體性勞動糾紛案件、群體性職業病案件、積壓信訪和過激維權案件中,充分發揮專業性和公信力,突出解決一系列典型案件,包括代理國內民間法律援助機構的集體勞動爭議成功調解第一案,幫助43名集體被裁的工人討回屬於他們的23萬元;審慎處理房山煤礦農民工群體性職業病案;另外,義联還及時介入惡性、突發性事件的處理,引導矛盾的合法化解決,防止糾紛的升級。
義联在解決典型疑難、集體性案件方面的出色表現,既充分保障了職工的權益,又切實維護了社會穩定。
■ 積極建言獻策,參與立法工作
應多個部委的邀請,義联專家先後參與《勞動契約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職業病防治法》等方面的立法研討活動,並提交立法建議15份。
義联在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實務和研究方面的專業優勢得到政府立法管理部門的肯定和重視,尤其是在《工傷保險條例》的修改上。2007年3月8日,由國務院法制辦、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召開的《工傷保險條例》修改徵求意見會上,義联主任黃樂平律師提出的多項修改建議,得到了與會人士的高度認同。2008年初、2009年初,黃樂平律師先後應邀參加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工傷保險修改和社會保險法立法有關工作座談和研討會,就《工傷保險條例》修改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2009年5月,應國務院法制辦邀請,中心提交關於簡化工傷處理程式的書面意見,在2009年7月發布的工傷保險條例修改徵求意見稿中有較多的體現。在2010年12月最新修訂的《工傷保險條例》通過之後,黃樂平律師第一時間就修改事宜接受中國之聲、《新聞縱橫》欄目以及北京電視台《新聞晚高峰》的採訪,解讀條例的新規定。
■ 參與農民工政策制定與論證
中心在農民工問題方面的實務和研究成果受到了政府和業界的重視,為及時推進公共政策進一步完善做出努力。2006年8月,中心主任黃樂平律師參加了法務部報國務院《關於農民工問題的調研報告》的立項論證並承擔了部分寫作工作。中心一直關注轉移勞動力的引導性培訓工作,於2006年9月受邀參與國務院扶貧辦“農民工引導性培訓教材”的編寫論證工作並提交了專家意見書,並於2008年參與教材的審訂工作。2008年4月,中心主任黃樂平作為教材審查專家,受邀參加農民工引導性培訓經驗交流會,並從法律、政策、項目可行性方面對教材和培訓活動進行論證。
中心發揮豐富的實務經驗,參加普法宣傳材料的審定工作,2009年6月,中心受法務部法律援助中心邀請起草農民工公共法律服務教育手冊,於2010年1月在全國各地發放,受到廣泛好評。
■ 開展調查研究,引導輿情民意
義联在總結實務經驗的基礎上,致力於推動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在進行法律援助的工作的同時將普法宣傳工作向專業深度、制度完善的方向發展。在三年多的時間裡,義联共出版圖書32部,在全國各地發行40萬餘冊,影響了中國大部分勞動法律師、半數以上地級市的勞動保障幹部。其中義联編寫的《最新工傷處理操作實務》被譽為“最實用的維權工具書”,作為勞動保障部門的案頭必備工具書。義联還發表法律援助、勞動實務方面的專業文章160多篇,組織編寫期刊《勞動法實踐與研究》(原名為《勞動維權》)共11期,向有關機構與個人發放了6000多份。
義联也十分重視普法工作,多次深入工地宣講相關法律,將累計15萬張法律援助愛心卡發放到農民工手中,而且積極通過媒體、網路等進行宣傳。2010年12月初,國務院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新聞剛剛發布,中心律師就接受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法制日報等媒體的採訪。2009年第四季度,義联開展了工傷農民工調查,該調查形成《工傷農民工調查報告》,全國數十家媒體予以報導,引起社會對工傷農民工的高度關注。2011年初又開展了職業病方面的相關調查,目前項目還在進行當中。
■ 堅持建設勞工法律實務和研究機構的質量標準
義联自籌備初期就開通了全國第一部工傷維權免費諮詢熱線,為全國勞動者提供法律諮詢,並對所有的諮詢者建立諮詢登記檔案,作為回訪和研究的依據。幾年來,通過法律援助實務和農民工政策、項目的研究,義联自主研究了一套法律援助監測評估體系,定期對法律援助案件辦案質量進行監測評估,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07年以來,黃樂平律師受邀參加國務院扶貧辦、法務部、全國總工會等機構組織的多次有關農民工法律援助培訓活動,從事勞動維權和法律援助相關工作的培訓。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成功申請的世界銀行中國發展市場“農民工工傷維權網路項目”中,義联將建立“工傷維權評價體系” 作為項目實施和監測的重要手段,該評價體系立足於農民工問題的實際情況,將就近解決農民工維權問題,減少農民工維權成本,減持貧困作為系列評價指標,對農民工維權志願者(包括律師和其他人士)的工作成果進行評價,這項項目設計受到了評審專家的肯定。
■ 在國際交流中,積極展示中國法律援助、勞動法律的發展進步
義联作為首都民間法律援助機構,在代理案件、普法宣傳的工作之外,還非常注重加強國際交流。2010年11月,義联律師受邀參加歐盟議會訪華代表團召開的勞動權利研討會。會上,義联律師對於歐方代表提出的關於中國勞動者地位、勞動法律制度、民間法律援助機構的政策等方面作了回答,使歐方代表更深入了解中國勞動者權利狀況、公民社會組織發展的狀況,受到歐方代表的高度讚賞。
2010年7月召開的“中歐社會論壇勞工權益保障分論壇”,義联作為中方承辦單位,與歐方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全面地介紹了中國勞動法制的進步,受到了歐方專家的讚許。

六.研究成果

義联在總結實務經驗的基礎上,重視理論研究的深入,致力於推動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在三年多的時間裡,義联共出版圖書32部,在全國各地發行40萬餘冊。同時義联還積極與《半月談》、《中國社會保障》、《現代職業安全》、《新京報》等期刊、報紙合作,發表案例評析、法律評論等專業文章160多篇,積極有效地普及了勞工法律知識,培養了勞工的維權意識。現將義联的研究成果不完全列舉如下:
1、出版圖書
《員工維權實戰兵法——職場無憂的315條法規》
《勞動契約百案圖解四》
《無憂勞動契約範本151條精解》
《勞動契約法疑難案例解析》
《農民醫療、養老社會保障》
《住房公積金實務精解》
《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實務精解》
養老保險實務精解
失業保險實務精解
《最新工傷處理操作實務·工傷職工權益保護指南》
工傷維權法律通
《最新工傷處理操作實務》
《最新工傷處理操作實務688工傷疑難問題全解》
《最新工傷處理操作實務740工傷疑難問題全解》
《工傷事故疑難案例解析·工傷認定卷》
《工傷事故疑難案例解析·工傷賠償卷》
工傷保險115問
工傷事故賠償
工傷保險實務精解
《醫療事故賠償快速索引》
《房地產開發經營全流程法律精解》
事業單位人力資源法務全解
《外企HR勞動契約管理指引》
《外商投資企業人力資源法務全解 應對新勞動法律全攻略》
《企業人力資源法務全解》
工傷糾紛諮詢
醫療事故糾紛諮詢
《中國工傷保險研究》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流程與賠償標準
《工傷維權法律通》
《人身損害賠償糾紛錦囊》
2、發表文章
《勝利工具機廠內部認定工傷的,職工是否有權要求賠償》——黃樂平
《企業侵犯工傷職工權益導致嚴重後果,應加重賠償?》——黃樂平
《各國工傷保險事故預防機制的特點》——候琴 鄧燕
《農民工工傷維權要多管齊下》——黃樂平
《少繳保險費致工傷保險待遇損失的,應予賠償》——黃樂平
《人工關節受損能否認定為工傷?》——黃樂平
《工傷認定,不能僅局限於初診證明》——黃樂平
《潛伏於辦公室的職業病》——王倩
《出差時在賓館洗澡摔傷,應當認定為工傷》——黃樂平
《掛靠人聘用的人員受傷是否應當認定為工傷》——黃樂平
《台灣的勞工安全衛生法律制度》——劉升期
《保護工傷職工權益 需加強制度建設》——黃樂平
《加班時間內擅自離崗接孩子而遇車禍的,算不算工傷?》——黃樂平
《工作中與其他職工發生爭執而受傷的,能否算工傷?》——黃樂平
《統一司法救濟程式,維護事業單位老工傷人員的合法權益》——黃樂平
《專家預測勞動爭議五大趨勢》——朱茂
《7萬件建議聚焦-“社保法”草案六大焦點》——黃樂平
《2009年勞動爭議六大熱點預測》——朱茂林
《當職業球員契約遇到<勞動契約法>》——毛素梅王倩
《退休返聘人員在用人單位受傷是否應認定為工傷?》——王倩 毛素梅
《通知能否作為降薪依據》————鄭偉平
《從勞動維權看新勞動法律的變化》——黃樂平
《杜絕訴權濫用 及時保護勞動者權益》——黃樂平
《逐步提高待遇標準 保護農民輪換工合法權益》——黃樂平
《五大“軟肋”催生“工傷保險法”》——黃樂平
《試用期內培訓後辭職,員工是否要支付違約金?》——鄭偉平
《在實習期間遭受事故傷害的是否認定工傷》——黃樂平
《43位農民工“談”回23萬元賠償-全國首例民間法律援助成功調解群體性勞動爭議案追蹤》——葉含勇 毛遠策
《完善工傷責任體系,保護工傷職工權益》——黃樂平
《打卡機惹出的曠工風波》——劉潔
《誰來培厚中國民間慈善的土壤》——黃樂平
《<職業病防治法>變革之道》——黃樂平 毛素梅
《泣血十一載 維權路上獨行俠》——韓世春
《堅持,我們與你同在》——韓世春
《司法解釋(三)下的勞動關係何去何從》——韓世春
《同時在兩家單位工作,發生工傷怎么辦》——韓世春
《為了四十三個農民工兄弟》——韓世春
《為農民工維權,義联不放棄任何一線希望》——韓世春
《工傷保險與第三人侵權損害賠償的衝突與適用》——韓世春
《正義與效率的博弈》——朱茂林
《強調仲裁效率,體現民生關懷——簡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朱茂林
《警惕勞動契約中的試用期陷阱》——朱茂林
《實質正義與形式正義的辯證統一》——朱茂林
《義联律師施援手 工傷少女露笑容》——李洪波
《老王維權——早就半個法律專家》——李洪波

七、經典案例

■ 國內首例:義联成功調解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四十三人集體案
該案件發生於2008年9月下旬。李洪生等43名來自8個省份的農民工在北京福拓公司從事石材加工等工作,2008年8月1日,公司以奧運期間交通管制為由,通知所有工人自2008年8月1日至2008年9月20日回家休息,奧運後再確定開工日期。但是到了2008年9月20日後,公司卻以經營不景氣、經濟困難為由,拒絕工人回到公司上班,也不再支付任何工資。工人們認為公司的做法就是變相辭退員工,鑒於公司持續拖欠工資的違法行為,43名農民工遂集體與公司解除勞動契約。
通過海淀區勞動局,李洪生他們找到了義联律師進行諮詢,在充分了解案件情況後,義联李嘉健律師認為他們符合法律援助條件,並代理他們向海淀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海淀區法律援助中心高度重視該案,迅速將案件指派給北京義联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提供法律援助,由義联韓世春律師承辦該案。為了儘快解決工人們的燃眉之急,避免矛盾激化,韓世春律師一面仔細跟工人進行了分析討論,並提出可行的調解方案,又在與單位的接觸中,曉以利害關係,並提出希望為雙方能夠合理處理糾紛,通過調解儘快解決問題。韓律師在研究了多方材料後決定進行調解處理,既幫助農民工儘快拿到賠償,又符合先調再裁的勞動爭議處理原則。他又以其突出的專業水平與豐富的談判技巧最終說服了福拓公司管理層願意接受義联作為調解方處理該問題。經過漫長及艱辛的先後4次談判、調解過程,2009年2月13日,雙方最終達成和解,43名農民工在義联律師的主持下,終於拿到了23萬工資和經濟補償金。義联不僅再次幫助農民工朋友們依法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也做成了國內首例由法律援助律師成功調解的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 
■ 歷時三年一幫到底 法律援助助河南農民工獲得工傷賠償62萬
義联為河南在京農民工張先法工傷案件提供法律援助代理。面對用人單位、勞動部門、司法機構的重重阻力,在媒體都認為沒有希望的情況下,黃樂平律師一幫就是兩年,最終經二審判決,張先法獲賠85萬元。然而用人單位遲遲未能履行責任,黃律師再接再厲,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終於在2008年9月,歷時三年時間,義联協助張先法家人獲得62萬的賠償。《工人日報》將此案作為“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經典案例加以報導,新華社、法制日報、京華時報等多家媒體也先後報導此案。 
■ 義联律師代理國內首例“確認自殺為工傷”案件
北京鐵路局職工楊濤上班時碰傷頭部,半月後砍傷妻子孩子後自殺身亡。工傷認定之路相當艱難,其家人慕名找到了義联。面對這個苦難的家庭,儘管是工傷認定的難題,義联還是懷著公益的熱忱和專業的精神,決定提供援助。2007年5月開始,黃樂平律師和朱茂林律師為其提供援助代理,至08年8月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了終審判決,判決“撤銷北京市海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京海勞社工傷認定,即 2006年12月15日楊濤的死亡不予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此案引起社會的熱烈關注。多家媒體紛紛報導,其中《檢察日報》於2008年4月9日以《一份試卷,否定了司法精神鑑定》近整版予以報導。
岳光曉工傷待遇案:堅持,義联與你同在
2007年9月20日,搬運工岳光曉和公司的趙經理等人到大興的庫房整理貨架上的貨物,被突然傾斜倒塌的貨架壓成重傷。單位不肯支付醫療費用,後小岳的家人向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2008年7月,認定為二級傷殘、大部分護理依賴。輾轉下,小岳的家人找到了義联,請求義联提供法律援助。義联在最短的時間內批覆了向其提供法律援助,並在一天的時間內,義联準備好了所有需要的資料。2008年11月,經歷了多次與單位的艱苦拉鋸戰後,單位最終願意支付21萬元人民幣賠償金給岳光曉,雖然對於2級工傷的岳光曉來說,這些錢只是杯水車薪,但是對這個幾乎陷入絕望的家庭來說,在義联熱心真摯的大力幫助以及最終拿到的這些錢其實對於他們也是很大的安慰 
■ 勞工維權有奇蹟,十六年沉冤昭雪
1992年9月8日,正在值班的許玉林為維護工作場所正常秩序,被不法分子打成重傷。後許家由於無法支付巨額醫藥費,貽誤治療使許玉林病情惡化,很快出現嚴重精神障礙。1998年7月,許玉林終於在6年後被認定為工傷,傷殘鑑定為四級傷殘。不過煤礦方面並沒有積極為許玉林落實工傷保險待遇,不願承擔工傷醫療費用,遂許玉林病情惡化,於1999年2月27日在家中誤服農藥死亡。許玉林出事後,父親許長海一直為兒子上訪維權直至患病離世。2006年10月,許玉林的大哥許玉寶通過維權熱線找到了義联,義联主任黃樂平律師和朱茂林律師高度重視案件,親自代理。該案先後經歷了勞動爭議仲裁、民事訴訟一審、二審,2000年阜新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許家獲賠16萬餘元。許家不服再次提出申訴。2006年11月,在黃樂平律師的努力下,二審法院決定提起再審程式。因為事件的典型性,在中華全國總工會、阜新市總工會和多家國內知名媒體的支持下,黃律師和朱律師在再審一審,單位和許家均不服抗訴的情況下,頂著巨大的壓力,進入了再審二審的程式,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結束了長達2年的再審過程,許家和單位最終達成和解,許玉林獲得總計人民幣63萬的賠償。義联也成功幫助許家徹底解決了這個一拖就是十六年的案件,真正做到了一心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 勞動者遭遇工傷,義联法援以人為本
2006年11月24日,正式上班的第二天,早上六點多天還沒亮,摸黑走到二樓工地想穿戴整齊防護設備的李洪一腳踏空,摔成重傷。在住院期間,李洪的家屬多次找到單位,請求單位拿錢救人,工地方才拿出三萬元交到醫院,此後,單位再未支付過任何費用。幾經周折,李洪家人得知了義联和黃樂平律師後,找到了義联,並請求提供法律援助。在義联對包工頭的調查採證後,海淀區人民法院支持了我們的答辯意見,判斷雙方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係。在認定工傷的過程中,勞動局工傷科工作人員曾找義联了解相關的情況,根據他們透露的意見,本案認定工傷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可以從中進行調解。為了早日解決雙方之間的糾紛,最大程度上保護勞動者的利益,勞動局在2007年11月27日主持雙方進行調解,作為當事人一方的代理人的義联參加了整個談判的過程。最終經過了多方的協商,李洪一家終於在義联律師的幫助下拿到了9萬元的賠付款。事情也終於告一段落了。堅持維權道路,這是義联的責任之所在,也是義联的信念之所在。
■ 義联發揮公信力,主持工傷待遇賠償
蒲友全系北京鐵路局某機械段職工,在工作時被本單位醉酒員工無故扎傷致植物人狀態。勞動部門依法認定其為工傷,單位也依法支付了工傷待遇。蒲友全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遂蒲友全的妻子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予以賠償,但個人無賠償能力,而單位有賠償能力。在此情況下,蒲友全的家人找到義联,請求予以法律援助。義联接受申請後,針對蒲友全的情況,義联建議蒲的家人與單位進行協商。同時,義联律師積極與單位取得聯繫,給單位多次做工作,並就補償原則、補償內容和形式等與單位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反覆的協商。本案在經歷了義联律師多次艱辛的調解後,最終單位一次性支付工傷額外補償23萬元。為蒲友全這樣的殘弱職工和他們的家庭送去生活下去的希望,這也是義联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八. 社會影響

義联所獲獎項:
2008年10月,在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與世界銀行合辦的第二屆中國發展市場決賽中,義联的農民工法律援助項目獲獎。
2009年度北京市唯一的“慈善公益明星集體”
義联律師所獲獎項:
黃樂平律師:2007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7年度“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榮譽稱號
2007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優秀律師”榮譽稱號
2008年度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08年度“海淀區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稱號
2009年度“公益之星”獎
2009年度“慈善公益優秀個人”
朱茂林律師:2008年度“海淀區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稱號
韓世春律師:2008年度“海淀區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稱號
對於義联審慎處理群體性、敏感性案件的出色表現,北京市委市政府給予高度讚揚,市政法委王安順書記批示房山職業病案件“該案辦得好”。
三年來,共有92家平面、電視媒體400餘次報導義联,CCTV、新華社、人民政協報、工人日報、法制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等媒體對義联的工作進行了報導。
來自農民工、困難職工的信任與表揚:
原航天部206所某職工孫某的一句話就代表了大家對義联的信任,“黃律師說這個案子能告我就告,黃律師說我的案子不能告我就死了這條心,不告了。”
義联代理的石材農民工在調解獲賠後,送來他們親手製作的石匾——“情系民工,無償援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