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個考古學系,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n20世紀20年代,以田野考古為標誌的近代考古學傳入我國。勇開風氣之先的北京大學,1922年即在國學門(後改名文科研究所)成立了以馬衡先生為主任的考古學研究室,外聘羅振玉、伯希和等為考古學通信導師。

簡介

1934年,馬衡先生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改由胡適先生兼任考古學室主任。1946年北京大學由於日本侵華而南遷8年之後返京,成立了以向達先生為主任的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聘梁思永、裴文中先生為導師,開始招收考古研究生。
1952年,在文化部和中國科學院的積極支持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正式設立,蘇秉琦先生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請鄭振鐸、裴文中、夏鼐、林耀華、郭寶鈞諸先生為兼任教授。
1983年7月11日,北京大學校長辦公會議決定,考古專業從歷史系分出而獨立建立考古系,任命宿白先生為第一任系主任,這是考古學系歷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1988年,嚴文明任系主任,考古學被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高校重點學科。同年設立博物館學專業,並開始招生。1992年,李伯謙任系主任,考古系與歷史系共同建立的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開始工作。 1998年北京大學與國家文物局聯合辦學成立中國文物博物館學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李伯謙出任第一任院長。2000年,高崇文任第二任院長。
考古系現設考古學和博物館學兩個專業,本科生設立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保護、古代建築四個研究方向,有舊石器考古、新石器商周考古、漢唐考古、博物館學四個教研室和陶瓷考古研究所、第四紀年代學測定實驗室、技術室、文物保護實驗室、圖書資料室等教學科研機構,並在國內建有遼寧營口金牛山、內蒙古呼和浩特大窯、湖北天門石河鎮、山西曲沃曲村、北京房山琉璃河和四川忠縣甘井溝6處考古教學實習基地。
1983年,北京大學的考古教學和學術研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其標誌就是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正式成立。2000年,考古學系與國家文物局合作辦學,改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中國文物博物館學院)”。2002年正式成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高崇文任第一任院長。
考古文博學院現有教授1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6人),副教授12人,講師9人。另有客座教授2名,兼職教授2名。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每年向海內外招收本科生30-40人,碩士研究生15-20人,博士研究生8-10人左右,外國留學生、進修生10人左右。另每年接收進修生、進修教師3-5人,訪問學者3-5人,並不定期招收不同方向的大專班。現共有不同層次的學生200餘人。

現狀

截至目前為止,考古學系已培養出各類畢業生約1500餘人,接納了前蘇聯、越、日、韓、美、英、德、法、意、挪威、瑞典、丹麥、比利時、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墨西哥、斯里蘭卡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進修生、本科生、研究生近200名,將中國考古學推向世界。
同時,我系曾先後邀請美、英、日、韓等國家和我國港台地區的學者前來講學,教師外出參加學術會議、訪問、講學、合作研究50多人次,派出留學生、進修生8人。並開始同美、日等國學者合作進行田野考古發掘和研究。90年代以來,還召開了兩次國際學術會議。通過這些交流,取長補短,大大提高了我系的教學與科研水平,促進了學科建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