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創建於2003年,現設有化學基因組學實驗室和納米微米材料研究中心。作為教育部“化學基因組學”專業二級學科博士授予點,學院建立了獨立的學術委員會,旨在培養從事化學生物學研究的高層次科研人才。學院是第一家教育部批准備案的“化學基因組學”專業二級學科博士授予點,研究生培養方向包括:疾病發生機制與疾病模型研究;藥物作用靶標及作用機制研究;計算化學與藥物設計;重要天然產物及藥物的合成及方法學研究等關鍵前沿領域。

學院研究簡介

化學基因組學是運用化學分子探針來系統地研究特定生物學靶點的和生物學過程的新興學科。開展化學基因組學的研究,對開發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的藥物靶點和治療藥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化學基因組學實驗室正在致力於抗病毒和抗腫瘤藥物的研究,並積極地參與國家新藥創新研究體系的建設。

化學基因組學實驗室始建於2003年6月,目前實驗室面積已經超過3000平方米。擁有核磁共振、氣質聯用、高效液相色譜、PCR儀、超速離心機等先進的科研設備。實驗室為深圳市重點實驗室,已經通過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立項審核,處於建設期。實驗室主要從事包括生物學、有機合成化學、計算化學在內的交叉學科研究,主要研究領域有:活性天然化合物的全合成及有機合成方法的研究;藥物分子設計;有機反應機理;細胞周期調控機制的研究;腫瘤幹細胞研究;病毒學;結構生物學;遺傳與發育生物學;藥物-靶標相互作用和構效關係;生物大分子結構與性質的理論研究等。重點研究治療嚴重危害人健康的惡性腫瘤及病毒性傳染疾病(如HIV和HCV等)。

納微米科學是一個新的科學領域,開展納微米科學的研究將有助於開發新能源,研製新材料,以及推動綠色化學的研究。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的納微米研究中心旨在培養從事納微米科學研究的優秀人才。同時,該研究中心也緊密結合中國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瞄準國際納微米材料前沿課題,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全力開展產學研合作,並充分發揮北京大學學科交叉的科技優勢。

實驗室現有科研人員 68人(35歲以下科研人員47人,35-45歲科研人員11人,45-55歲科研人員10人),其中專職高水平教師2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長江學者4名、國家傑青5名、國家千人計畫2名、深圳市國家級人才4名、北京大學百人學者5名、鵬城學者3名、深圳“雙百計畫”人才2名);教輔人員總計6人;累計培養碩士研究生90人、博士研究生121人、博士後19人。擁有獨立的學術委員會。

實驗室的組織形式和科研運作採用國際規範的“Principal Investigator”機制,即課題組長負責制。各課題組圍繞新藥研發中的核心問題,運用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充分發揮有機合成化學、生物學、理論計算化學和轉化醫學等學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功能和作用,協同攻關,密切配合,在抗癌和抗病毒細菌藥物等研究及相關領域開展工作。

發展歷程

2003年化學基因組學實驗室開始籌建。

2004年化學基因組學實驗室錄取第一批研究生(9名)。

2005年化學基因組學實驗室第一批實驗室建設完成,科研工作正式啟動。

2006年深圳市重點實驗室建設立項。

2007年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立項。

2008年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建立,科研平台建設基本完成。學院管理體系建立,成立了學院的學術委員會。

2008年“化學基因組學”作為二級學科被教育部批准設立。

2008年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在人才招聘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2008年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舉行第一屆暑期夏令營進行獨立招生 。

學院地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